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8-04 07:25
鄌郚总编

王效民丨追忆隋姑山上的古寺庙

  追忆隋姑山上的古寺庙
  在昌乐县乔官镇龙泉院村西北侧的隋姑山上,有三座修建于唐宋年间的古刹,分别是玉皇殿、王母殿和隋姑庙。在龙泉院村内,还有一座龙泉寺和一座道观青牛观,青牛观旧称青幽观。据《昌乐县续志》载:“青牛观旧称青幽观。大朝癸卯年即宋理宗淳佑三年修。清人阎佩瑜有专题青牛观的诗:声名同白马,踪迹到青牛,殿外红云捧,关中紫气收。道门千载辟,仙骨几生修,变化犹龙客,风云曾上头。
  隋姑山山上山下的这些古寺庙。整天香火缭绕,钟声悠扬。所以龙泉院村又称老古刹村。隋姑山又称蟠龙山。
  确切的说,寺与庙是有区别的。寺是和尚修行和居住的处所,供奉的是佛。而庙是历代炎黄子孙为纪念国殇忠孝而供奉优秀人士的。寺里的佛,是超然世外的,而庙中的神,则是人的偶像化。人在寺里祈求,是精神的追求,在庙中祭祈,则往往是对功臣的缅怀。
  据乔官镇黄洼村89岁的张老太太回忆,蟠龙山上的寺与庙,则是同修建在一个三出三进的大院内的。大院占地2000多平米,院内坐北朝南依次是三间玉皇殿、三间王母殿和三间二层的隋姑庙。大院的南山门旁则坐着王龙观。整个建筑群灰瓦白墙,古朴典雅,气势雄伟,仙骨傲然。寺庙的廊房里住着十几个和尚,他们每天除了吃斋念佛整理寺庙内卫生外,还要耕种着十几亩山地。寺庙的大院内还设有农家用的石碾、石磨等,山下附近村的农民也经常到山上来推碾推磨,加工米面。
  明朝隆庆年间,山下某村一个绰号“野玫瑰”年轻寡妇,经常借着到山上推碾的机会,与寺里一个法号了然的年轻和尚厮混。最后被主持和尚发现,将了然赶出了寺院。了然和尚趁机还俗,拐着“野玫瑰”下了关东,后来杳无音讯。到了清朝嘉庆年间,蟠龙山寺庙里的香火依然旺盛,但寺庙里的和尚却越来越少了,最后只剩下一个法号清空的老和尚。晴空老和尚也耐不住寂寞,白天在寺庙里人模人样念经打坐,晚上则跑到山下的龙泉院村聚众赌博看牌。但每到阴雨天老和尚必定早早回寺院。因为每到阴雨天,寺庙周围的孤魂冤鬼都要鬼哭狼嚎的闹腾,只要晴空老和尚在,他会念动咒语,孤魂冤鬼们才安静。
  在蟠龙山寺庙的南山门东侧,王龙观的两边,各架着一门生铁大炮,传说是清咸丰年间,捻军(因为捻军兵士不梳长辫,头发披散,所以昌乐一带称其为“长毛”或“毛子”,把捻军起义称为“长毛反”)六进昌乐,为了抗击捻军的抢掠,昌乐县衙组织民众捐资铸造的。每当捻军进于昌乐地界,周围村的民众便都躲到蟠龙山上,青壮年们则自动组织起来,修筑工事抗击捻军。
  解放后破四旧,蟠龙山上的千年古寺庙玉皇殿、王母殿、隋姑庙、王龙观和龙泉院村的青牛观、龙泉寺全部被毁,十几幢古碑全被砸断,用来建了集体的牛棚和羊圈。如今蟠龙山上和龙泉院村巍峨壮丽的千年古刹,仅剩下遍地的残砖败瓦和杂草荆棘,但每年三月三、九月九香火会,却依然人流如织,香烟缭绕。
  昌乐县乔官镇文化站:王效民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