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10-31 20:22
鄌郚总编

藏在时光里的爱丨我和母亲

  藏在时光里的爱||我和母亲
  藏在时光里的爱
  我和母亲
  文/刘桂珍

  人们都说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这话不假,我与母亲就是上帝赐予的一对心有灵犀的母女情缘。有时不用交流沟通,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理解对方要说什么,做什么。
  母亲43岁那年生的我,生不逢时,当时前面已有一堆哥哥姐姐们,况且前面的几个已结婚生子,母亲感到丢人,想方设法试图打掉我。于是就踮着小脚跑到生产队的场院里爬上一个麦桔垛往下跳,连跳几次,累的不行,我的生命却如此顽强,在母亲的肚子里岿然不动。没有办法,只好顺从天意。生下了我这个名符其实的老生闺女。虽然不受待见,但父母看到我那胖乎乎粉嘟嘟的小脸还是满心喜欢。逢人就说,说不定,到老时还能得老生闺女的济。母亲嫁的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父亲常年在外工作,这个家就由母亲支撑着,一家人的针线,饭食等一切家务忙的母亲脚不沾地,团团转。哪有功夫照看我。于是看孩子的事就交给了长我五岁的二姐和两个姪女。
  有一天,几个月大的我大概是饿了,躺在炕上哭闹,她们几个就把我放在一条小被子上,每人抓一个被角来回晃悠,像摇篮一样,感到新奇的我竟然不哭了,惬意的享受着。大家都玩的不亦乐乎。将我在被子上颠来颠去,忽听啪的一声,将我实实在在的摔在一米多高的炕下,她们吓得眼都绿了,束手无策,直摸额头上的大包,我哭的上不了气,这时,一直在院子里忙的母亲一个箭步冲到炕前,急忙把我抱在怀里喂上奶,我边吃边哭,看看母亲,好像在向母亲诉说委屈,母亲的眼泪吧嗒吧嗒滴在我脸上,我抬起头望着母亲似乎看懂了母亲那种自责,后悔,无奈的心情,竟然不哭了。慢慢在母亲的怀抱里睡着了。
  我长大以后,每当家人把这件事当笑话讲时,母亲会立即没了笑容,脸上透露出只有我能看懂的自责和内疚。我劝母亲:我理解你当时的困境和无奈,我命很硬,越摔越结实,这不好好的吗?这时母女便会心的一笑了之。
  还记得我五岁时,快过年了,母亲带我去坊子安丘路的浴池洗澡。这是我第一次到公共浴池洗澡,那时生活困难,条件差,夏天就在河里洗澡,冬天就烧盆热水在家里洗。因此,我高兴极了,吃了早饭就跑到大门口等母亲。于是一老一小手牵着手兴高采烈的去洗澡。到了澡堂母亲用两角钱买了票,(我免票),进了澡堂云雾缭绕,满眼新鲜,干净整洁的橱子,床铺,洁白的床单、浴巾、毛巾,有人躺在床上享受按摩,还有修脚的。我们脱好衣服,领上浴巾毛巾,换上呱搭板(木履)踏着响亮的节奏进了里面的盆汤。母亲先帮我从头到脚洗了个干净,自己才开始洗。等我们洗完,已近中午。走在安丘路与三马路交叉口处有一个饭店,正蒸出一笼屉热气腾腾的金黄色的窝头,一个小哥哥正站在门口手捧一个窝头大口吃着,这时的我已饥肠辘辘。眼晴盯着窝头脚已迈不动。母亲见此状下意识的摸了摸口袋只好硬拉着我的小手走开,我虽然极度失望,但心里明白母亲仅有的两角钱已洗了澡,拿什么买窝头呢?于是母女二人什么也不用说,就理解彼此的心情,我不哭不闹,听话的跟着母亲乖乖的回家。母亲又一次的内疚挂在了脸上。
  小时候,虽然贫穷,但有父母的爱我们很幸福快乐。父亲去世的早,母亲就是我成长中的靠山和依恋,母亲没有文化,却有着博大的胸怀,待人处事善良,宽厚。用她特有的无私的方式经营着一个大家庭和良好的邻里关系。我们全家及邻里之间都和睦相处。在村里传为佳话。母亲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们的成长,母亲没有文化,却用她独特的方式启发我们,教育我们。
  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开始,每天做完作业,晚上,全家坐在炕上,母亲就用央求的口气对我说:″我又不识字,你在书本上学的那些新鲜事,讲给我听听呗。″于是我就把那些有故事的课文如:《草原英雄小姐妹》,《半夜鸡叫》,巜董荐瑞》,《黄继光》...等一一讲给母亲听,我讲的眉飞色舞,母亲听的津津有味。第二天,老师让同学们复述刚学的课文,我总是第一个举手,熟炼的复述给老师和同学们听。长大后才领悟到,是母亲给了我锻炼的机会,使我有了自信。三年级开始,我成为我们院子里的小信使。我家院子里有一租户,河南人,男主人是坊子煤矿退休工人,女主人我喊她为崔大嫂,她儿子在福建龙岩工作。我小哥在四川成都工作,都远在千里,六七十年代,没有手机、电话,唯一的联系方式便是书信往来,两位母亲都不识字,于是我就成了母亲和崔大嫂的信使,她们的儿子来了信,她俩就坐立不安的急等我快放学,给她们读信,我总是认真的绘声绘色的读,她们总是集中精力静静的听,生怕漏听一句。读完信就要回信,这任务自然就落在我肩上了。晚上,准备好笔纸,开始写信,程序是,她们叙说,我来记录,先打草,再修改,直至她们满意了就抄在信纸上,写好信封,贴上邮票投在邮桶里。
  信使这个光荣差事伴随了我的少年时光。多少年后才领悟到,这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读信读懂了在外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思恋和挂念。写信承载了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和寄托。为两位母亲和儿子们架起了桥梁。了却了彼此的思恋和挂念。更重要的是给我以实践课本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写作水平,终生受益。这就是我那没文化的母亲给予我的引导,启迪,自信和受益终身的教育。
  人生就是一个轮回。我们都长大了,母亲也老了。家庭的重心开始转移,孩子们成了母亲的主心骨,当哥哥姐姐们都成家后我也成了母亲的依恋。记得1976年我在外求学,一个冬天的周末回家看望母亲,帮她挑水,和炭泥,洗衣服等。以往周日下午母亲会催我回学校,但这一天却例外了,母亲说:″今天我很不舒服,你明天再走吧″。边说边向我传递了求助依恋的眼神。果不然晚饭后母亲突然发病,嘴歪了,右侧不能动,话也说不清,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急症吓懵了,但很快意识到母亲这是中风了,急忙掐住母亲的仁中把她平放到炕上,吩咐姪女去叫二哥和侄子等人,一会儿家人们套好马车将母亲送到离我村一里来路的八九医院。大夫告诉我,老人患的是脑血栓,正在危险期,需要急救,待12小时后看情况,老人年龄大了,后果很难预料。等大夫做了急救处理后,由我留下照看母亲。我双眼紧盯着吊瓶,随时观察母亲的动态。下半夜,我跪在母亲床前,双手抚磨着母亲的手说:“娘啊,您可一定要挺住,不能撇下我,不然我就成了没娘孩子了”。边说边热泪如注,泪水滴在母亲脸上,母亲像听懂了我的话,动了一下。我想,我们娘俩一直是心有灵犀的。她听懂了我的话,一定会用她的坚强挺过来的。
  第二天,在外地工作的哥哥姐姐们都请假拖家带口地回来了。我被替换回到家里,晚上不懂事的孩子们在母亲老屋的炕上打打闹闹,蹦蹦跳跳。我站在院子里悲伤,惆怅,看到他(她)们一个个小家庭幸福美满,少了些许对母亲的依恋。而我却依然是母亲的牵挂和互相的依恋,若失去了母亲,这个老屋还会称之为家吗?我将成为无家可归的没娘的孩子…此时此刻,只有眼泪和悲伤伴随着我站在这寒风中。可能是母亲的善良,感动了上帝,母亲脱离了危险。能支支吾吾说话了,只是半边肢体不能动。需要后期的治疗和康复。哥哥姐姐们决定不耽误我的学业,让我回学校上课,他们轮流护理母亲。母亲很有福气,孩子们个个孝顺,撇下小家全身心的照顾母亲,喂饭,翻身,擦洗,按摩,扶她锻炼。无微不至的在母亲床前尽孝。母亲也掂着小脚坚持天天锻炼,用坚强感动着孩子们也感动了苍天。感谢哥哥姐姐们的悉心照料,半年后母亲竟神奇般的会走路了,逐渐全面康复。没留下任何后遗症。
  在以后近20年的生活里,母亲沉浸在幸福和知足之中,孩子们个个孝顺,好吃的,好用的争先恐后送给母亲,每逢年节,举家汇集到老屋,陪母亲过节,其乐融融。我们深深体会到,有娘才有家,有娘的老屋才是子女们的心归之处。母亲82岁那年脑血栓复发,这次由于年事已高,母亲再也没能站起来。我和二姐是母亲最小的两个女儿,当时哥哥姐姐们年龄已大,义不容辞,我们担起了照料母亲的重担,把母亲接到了我家,我俩为主,其他哥哥姐姐协助。一定不能让母亲糟罪,照顾好母亲,让母亲安度晚年,这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但由于当时我不到40岁,事业正值上坡期,工作忙,只好每天上午中间时间骑自行车赶回家帮母亲解决大小便,然后急忙再回单位。记得有一次,由于参加一个很重要的会议,脱不了身,等开完会,急忙往家赶,当我打开房门听到微弱的伸吟声,一看床上没有了母亲,我的娘啊,原来母亲摔在床下,头在床底,脚在沙发下,我一个箭步冲到床前拖出母亲一屁股坐在地上把母亲搂在怀里,抚摸着她头上的大包,失声痛哭。痛骂自己不孝,混蛋!母亲却在我怀里像个孩子一样用一只能动的手擦着我脸上的眼泪,说:“不要紧,我身上肉多,没摔着"…,这时自责、内疚、后悔、无奈,五味杂陈般涌上我的心头。当时的情景,像极了当年我被摔时的情景,只是换了角色,这就是人间的轮回吧。此事件后,我和二姐以最快的速度给母亲找了保姆,下班后我们轮流回家照顾母亲。墙上挂着值班表,连侄女侄子都参与了陪护,做到24小时不断人。全家竭尽全力让母亲在病床上安度晚年。
  由于大家的精心照料,母亲能在别人的帮助下坐在床上自己吃饭喝水。母亲很乐观也很知足。白天大家上班上学,有保姆陪伴左右,晚上一家三代围在母亲床边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母亲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不时的给晚辈们讲古道今,讲做人的道理。晚辈们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先跑到姥姥(奶奶)面前让她品尝,这时的母亲总是沉浸在幸福之中。
  两年后母亲再次脑出血静静的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母亲走时很安祥,没有痛苦,没留遗撼。她的慈祥笑容,和博大的胸怀却永远刻在了我们全家几代人的心中。
  (仅以此文纪念母亲逝世28周年)
  1
  作者:刘桂珍,山东潍坊坊子人,曾就读于坊子铁小,潍坊四中。毕业于昌潍师专化学系,曾任潍坊高专、潍坊学院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现已退休。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精品妙文 潍坊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