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1-14 10:31
鄌郚总编

潍洲夜话·潍县纪事

  在传染病流行的年代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包括肠寄生虫在内的各种传染病流行,临床检验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的检验,那时在县医院里没有查肝功、血糖和血脂的。
  五十年代初我在昌南县工作时,正是黑热病流行的年代,县医院门诊每天都有四、五百名黑热病病人,有的全家发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劳动生产。 黑热病徐称“大肚子脾”,病原体是利什曼原虫,是由白蛉子传播的地方病,得病后可有长期不规则发热、皮肤变黑、消瘦、鼻出血、贫血、肝、脾肿大等,最典型的症状是脾肿大,如得不到及时适当地治疗,可发展成为肝硬化、急性白血病等严重倂发症。
  当时对此病的实验诊断主要靠水、醛试验,有时用鼻粘膜拭子涂片在显微镜下查找利什曼原虫确诊。在基层医疗单位常仅以上述症状来作确定诊断,病人来了初诊挂号费一角,复诊伍分,免费发给斯锑黑克针剂进行治疗,每次拿一个星期的药,治愈为止。
  由于国家对消灭黑热病的决心大,医药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因此该病到1958年便基本消灭了,黑热病已被消灭快六十年了,已经成为历史了,国内即便偶有散发病历也无关大局了,但如有发现应及时治疗并防止传播。
  那时疟疾特别多,在蚊虫滋生的季节里每天至少有八、九个病人的血片查到疟原虫,因为那时的农村里大多没有蚊帐。在六十年代,麻风病和肺结核病流行,每天都要涂十几张痰片子抗酸染色找结核杆菌;麻风病人则要用竹棒磨擦鼻粘膜,采取渗出的组织液涂片,或切麻风斑涂片,抗酸染色找麻风杆菌,采取标本时病人都十分痛苦。那时常有儿童白喉病人,这要从咽喉假膜采取标本,用白喉染液或革兰氏染色找白喉杆菌。
  解放初期社会上花柳病特别多,时常有病人来作康氏梅毒反应和查淋菌,查多了有经验了,看到病人的脓性小便均匀混浊不坐底不澄清,多半就是有淋病菌的小便了。在那时的小儿麻疹肺炎也很常见,破伤风病人也不少见。
  在五、六十年代因当时的卫生条件差和卫生习惯不好,感染肠寄生虫的人特别多,最常见的是钩虫、蛔虫 、鞭虫、蛲虫 、绦虫等  ,其中蛔虫几乎人人有,因此对寄生虫卵和虫体的鉴别是检验人员 的必备技能,也是当时检验工作的重要任务。 常见蛔虫引起的肠梗阻、胆道蛔虫并发症等,严重时都可致人死亡。
  1944年的夏季,我在潍县南关大街一个诊所里见过一例霍乱病人,那是一位中年妇女,抬到诊所时上吐下泻,是喷射性的吐泻,病情十分危急,大夫给她打上吊针后救过来了,大夫说那叫虎烈拉,后来我才知道那是霍乱的。1948年潍县刚解放时,美帝时常来潍县上空扔细菌弹,乐道村一居民曾在当年夏季被感染霍乱,到市人民医院很快治愈了,自此以后未再发现此病。
  潍县解放不久,在潍坊市人民医院门诊部见过一个狂犬病人,是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面无血色,趴在大人的背上,不断地吐唾沫,烦躁狂叫不止,据说入院后不就死亡了,那时的狂犬病并不少见。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23-01-14 10:33
鄌郚总编
  难以忘记的吸血虫们
  跳蚤
  在 六、七十年代以前家庭居住条件差,多以秆草铺床、房子也潮湿,因此会滋生很多跳蚤,跳蚤主要在夜间活动,晚上经常被它咬的瘙痒难耐,骚扰得睡不着觉。跳蚤十分善跳,能够连续跳起六、七十公分高,只要一动,它们便会逃得无影无踪,因此极难捕捉它。人们被逼想出一个捉拿的方法,即将食、拇二指蘸上唾沫,然后贴着皮肤迅速向骚痒处抹去,跳蚤会被湿黏的唾沫粘住腿脚,失去弹跳力而被捉住,因为用干燥的手指很难捏住小而光滑的它们,捉住后用拇、食指肚将其捻死。
  在七十年代后期人们到会场或电影院去,进门都还要将裤腿高高捲起,以免把跳蚤带回家。记得七十年代末期到潍北崔家央子出发,中午在一个闲置的房子里休息,躺下后便听到蓆子上"叭哒叭哒"地跳蚤跳动的声音,随后都被咬的跳下了床来。后来随着家庭居住条件的改善,跳蚤的繁衍才慢慢渐减少,直到九十年代后期,跳蚤才逐渐灭绝。
  虱子
  虱子是藏在衣服缝里和头发里的一种寄生虫,在五、六十年代很多人身上都长虱子。它们常在内衣缝隙中躲藏,虱子几乎不跑动,所以极易捕捉,找到后就把它抓下来用大拇指甲盖将它挤死,往往闹得衣服上和指甲盖上总是血迹斑斑。虱子下的卵叫虮子,只有零点几毫米大小,它会紧紧附着在头发上,极难清除。衣服上的虱子还好办,头上的虱子就难处理了,男人们着急了,干脆剃一光头了事。那时候卖的一种梳子叫蓖子,是用极细的密密的竹子做成的,篦齿很细密,妇女们就是用它将虮子强行刮下来消灭掉的。后来由于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衣服多了,换洗也勤了,所以虱子慢慢地就没有了。
  臭虫
  臭虫主要藏于蚊帐四角、被褥、床板、桌、椅、书架等的缝隙里,分布广泛、嗜吸人血,会传播多种疾病。由于臭虫叮咬人妨碍睡眠和工作,且由于叮咬后常会出现荨麻疹样肿块奇痒,也可以引起神经过敏、失眠及虚弱等症状,故臭虫对人体危害很大。
  臭虫是最讨厌的吸血鬼了,它白天藏在衣服缝里,夜间出来叮咬,既便只是从身上爬过,也会引起大片难以忍受的奇痒。当你将它捏死后,那股特有的腥臭味令人人十分噁心。现在卫生条件好了,臭虫也早就没有了。
  由于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的改善,在我们这里上述三大吸血鬼早已不见了,人们也很少会想起它们了,八十年代后出生的青少年们大多未曾见过它们。但四大吸血鬼之一的蚊子还有不少,因它的滋生环境比较复杂又加上它会飞,因此消灭它比较困难,但随着环境卫生的逐步改善,蚊子也会大大减少的。这个谜语说得好:为我打它,为它打我,打死它流我的血。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2楼] 发表于:2023-01-14 10:34
鄌郚总编
  在写作路上
  1974年夏季我区遭遇洪水,我们医院被迫停诊三个月。水灾后闲来无事,我便产生了学习写作的念头,首先摹仿着杂志上范文的格式,写了一篇大约一千字,标题叫做“耳血交互配合试验”的文稿,这是我的一项技术革新成果,该试验不需采取静脉血,而且出结果甚快,发稿后经过一次约修后,在一家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自己的文稿第一次变成铅字时的激动心情难以言表,随后又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一篇有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文章,从此更加激发了我写作的热情。
  不能只凴兴趣和热情写作,而要在平时多看书报杂志,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因为写作素材均来源于生活,所以注意锻炼自己扑捉写作素材的敏感性很重要。还要用心写作,多写多练,写作中遇到文字问题时多翻词典,或在网上搜索答案,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写作水平,积累写作经验。
  写作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有时夜里要多次起身记录和修改文稿,如夜间突现灵感时还要起床挑灯夜战,以免时过境迁已显现的重要语句内容被遗忘。文稿写成之时就是苦尽甘来之时,经过长期坚持写作,我的写作水平得以逐步提高,曾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业务论文60多篇;在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散文70多篇;近10多年来还开通了个人博客,并写出博文300余篇。       六十多年来我收藏的编辑部老信封有近500百个,闲来无事时拿出来一一过目,回忆当年创作每一篇稿件是怎样构思,怎样写成,怎样寄出的,更重要的是收到来信时的喜悦心情。我把写成的稿件看作希望的种子,寄出后就一天天期待它开花结果,这成为一种快乐和希望,有的稿件投出后就泥牛入海无消息了,投中的稿件自然是使我十分兴奋与激动了,甚至是惊喜,因为写稿能够收获幸福和快乐,所以我一写写了大半辈子。
  在七、八十年代投寄稿件多是自己制作信封,随便用一张白纸叠成信封的样子,再用浆糊粘贴而成,也不用贴邮票,只要将信封的一个角剪掉就行,收到的回信同样也是多种多样,一律盖有“邮资总付”邮戳,因此那时的信封很少有贴邮票的。收藏至今的每一个老信封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都很有收藏价值的。
  这个时代流行“微”字,微信、微博、微幸福,我特别喜欢这个“微”字,觉得它虽小但可亲,近在咫尺,随手可得,它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它贴近我们每个人,即便是小小的微成功,就像随手捡拾地上的花瓣一样,只需弯弯腰就能捉住那缕芬芳,一个人即使再平凡,也能时常体验到“微成功”的乐趣。
  自知写作水平不高须勤奋,坚持写作不懈怠,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力争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与大家分享。
  潘理达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3楼] 发表于:2023-01-14 10:35
鄌郚总编
  童年趣事
  我的父亲曾在潍县乐道院医院工作,我出生在乐道院,在乐道院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因为医院是美国人创建的,所以那时也有不少美国人在医院里工作,他们在这里留下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放学先喝炼乳的故事
  潍县 解放前两年我在乐道院广文附小上学时,每学期会有两次分到美国军用罐头“雷神K”和美国军用炼乳罐头,每人每次“雷神K”罐头、铁筒炼乳各10盒(筒),这是国际救济总署给我们的救济物资,因为那时中国人生活水平还很低嘛。
  炼乳是一个用黄绿色铁筒装,内有450克浓缩得几乎不能流动的牛乳,味道十分香甜,大人喝一筒也就饱了,我们大都喝不来,分到以后多是送给老师们,因为没处存放,不少老师便用奶筒来铺屋地。有一位姓牛的同学家庭特别困难,他经常只喝炼乳不吃饭。为了证明学生都喝了奶,学校里用大铁锅放水冲淡炼乳,有时放学时每人必须喝一碗才能出校门。喝了以后,多数同学都肚子痛,用手捂着肚子往家走,大概是因为不好吸收的缘故吧。
  我记忆最深的是“雷神K”,它外形、大小恰似我们垒墙用的“青砖”,黄绿色,优质厚皮纸包装,印有说明书,周身用蜂蜡密封。罐头内装有牛肉罐头一个(内装牛肉100克)、开罐头小鈅匙一把、木质“小鞋底”(匙子)一个、炼乳一筒(约200克)、压缩饼干五块、果酱样咖啡两小袋(一袋是苦味,一袋是柠檬味,均用厚塑料袋密封)、方块砂糖5块、维生素软心糖豆10颗、骆驼牌香烟5支、木杆大火柴5支、卫生纸两块,因已时隔近七十年了,不敢说记忆十分准确,但也八九不离十的。据说这种罐头是专为军队制作的,只要有开水,这一盒罐头足够一个大兵饱餐一顿的,还据说这种罐头扔进大海里浸泡20年也不会变质呢。
  发放救济物资的趣事
  还有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学校里发放救济物资,这是国际救济总署分配来的东西,小学生排队点名领取,当我跑过去接物品时被砸到在地,惹得大家捧腹大笑一场,抱着包裹到僻静处打开一看,竟是100多条十分精美的西服领带。还有一次抽签对号领物,每人一油筐旧皮鞋,多是一些女式高跟鞋,我和另一位同学还各分到一只一尺多长的男式大皮鞋,因这刚好是同一双鞋,我们俩互不相让,谁也不舍得把自己的一只送给对方,后来听说他那一只放在虞河里漂走了,我那一只也扔掉了。
  巴院长点菜的故事
  1941年乐道院医院是个女院长美国人巴护士,她很喜欢吃中国厨师做的菜,有一天她对王厨师说:王,中午做白(bo)菜吃好不好?王师付说:好的,中午做了菠菜。午饭时巴院长一看上的不是白菜,而是菠菜,就说:王,怎么是菠菜?王厨师说:这就是你要的菠菜啊。巴院长说:不,不,我要吃大白(bo)菜!引得王厨师捧腹大笑起来,原来巴院长的中国话发音不准确,把白的拼音bai说成bo了。王师付说:好,好,我另给你做白菜吧。这是我五岁时从大人们那里听来的故事。
  美国小朋友的故事
  童年时期在乐道院不少美国小朋友,在一起时间长了,语言能够互通,玩得很快乐,现在说说记忆中的两件事。美国小朋友很讲究卫生,在雪地里摔一跤便回家去换衣服,一上午要换七、八次衣服,他们家里都有好几位中国保姆,有专管做饭的,也有专管洗衣服打扫卫生的,十分讲究。一次美国小朋友领我到他家玩,他妈妈端出一盘自己做的糕点给我吃,那点心品种多,味道甜美,回家对母亲说,母亲说以后别到人家家里去了,不然人家说你嘴馋,后来就只在外面玩,不到家里去了。美国小朋友特别爱吃地瓜,有时中国人请他们家人做客,大人还没到,他们的小孩们便先到了,他们在窗外看到桌上有地瓜时,便偷偷到屋里去拿了吃,等大人到齐了,一看盛地瓜的盘子空了,主人便赶忙再拿上来,他们还是抢着吃,只吃地瓜不吃别的,中国主人笑称他们是地瓜鸟,他们也学说:额(我)、师(是)、滴(地)挂(瓜)、尿(鸟)。外国小朋友的故事挺多,以后再写给大家。
  外国朋友风俗的故事
  还见到一些外国人与我们的风俗习惯大不相同,他们晚辈可以直呼自己长辈的名字,不分男女老幼一起在虞河里裸泳等新奇的事。解放前夕外国人都纷纷回国,不少人已在中国住了大半辈子了,他们恋恋不舍地含泪而去。
  潘理达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4楼] 发表于:2023-01-14 10:36
鄌郚总编
  顽皮的小白
  我十分喜爱宠物,特别热爱猫咪。记得我上小学时,妈妈从邻居家讨来一只幼猫,  它娇小玲珑,浑身白毛,因此给它起名叫小白。其实小白还是一只刚下生不过一个多月的小东西,只能吃我给它嚼细了的食物,像麻雀、老鼠之类的肉食它还咬不大动。在我的精心喂养下小白长得很快,也越来越顽皮可爱,每天放学回家它都“咪咪”地叫着迎接我,走到哪里都要跟着我。小 白牙齿还很稚嫩,咀嚼力差进食慢,反复扭动着脖颈歪着头慢慢地吃饱了以后,先挠痒洗脸,然后懒洋洋地卷缩着身子躺在阳光下抱头大睡,睡醒后再蹦蹦跳跳嬉闹。
  小白整日自己玩,玩累了便抱着脚爪呼呼大睡,醒来便又嘻闹起来,它会一阵急跑抓住下垂的床单爬上我的床来,然后用带钩的脚爪与我取闹,还会用它那娇嫩带刺的小舌头舔我的脸,舔得痒痒的有种说不出的惬意。小白还很讲究卫生,从不随地大小便,还经常用它带肉块的小脚爪洗脸,洗得是那么认真。
  小白很会玩耍,一会转着圈儿扑捉自己的小尾巴,一会又瞄准一个假定目标,尾巴抬得高高的做着准备,鼓足了劲之后猛地扑打上去。它会用它的肉爪子拨弄着小球奔跑,不时的将球抛得高高的,紧接着跳起来接住,然后再继续奔跑着玩耍。它与玩伴们玩得更热闹, 一会转着圈儿扑捉自己的小尾巴,一会儿把嘴巴放在两只脚爪上,尾巴抬得高高的做着准备,鼓足了劲之后猛地扑打到一块去,你咬我我抓你的闹玩。还会共同玩一只乒乓球,象打曲棍球那样,用它们的肉爪子拨弄着小球奔跑,不时的将球抛得高高的,紧接着跳起来接住,然后再奔跑着争抢。
  它的反应很灵敏,发现天上有飞鸟经过时,便会立刻支棱起耳朵,注视着天空寻找目标:看到远处有苍蝇时,便会把下巴紧贴在地面上,躬起腰背,四爪抓地,目光直射目标,鼓足了劲以后猛地向苍蝇扑去,虽然每次都扑不到苍蝇,但还会继续注视着苍蝇的动向,再次发起攻击。有一次小白扑获了一只很漂亮的花蝴蝶,来到我面前放在地上让我看,不料蝴蝶突然爬起来飞走了,小白赶快跳起来扑打着追赶无果,悻悻归来显得十分无奈。小家伙这都是在练习捕鼠吗?它们还未必见过老鼠呢,这便是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吧?!
  潘理达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5楼] 发表于:2023-01-14 10:36
鄌郚总编
  风
  风来无影去无踪,但我自幼喜欢风,爱听风的声,爱闻风的味。风会吹得花草摇摆,吹得麦浪翻滚,吹得雪花飞舞,吹得树叶飘飘而落,吹得云聚云散。风有微风、有小风、有大风、有狂风、有暴风,还有徐风、阵风、冷风、热风等。我特别爱听深夜里的风声,他会使我感到躺在被窝里最安全最温暖,它会使我睡得格外香甜,在风雨交加的夜晚,风呼呼雨浠浠时则会睡意更浓。
  在大自然里谁最自由?它穿梭于四季中,轻轻地来,轻轻地去,它就是风。它会和风细雨,也会狂风暴雨,它会春风化雨,也会秋雨绵绵,它会风扫残云阵风袭来,甚至也会暴风龙卷。它会吹绿了花草树木,吹熟了庄稼,也会毁坏良田吹倒树木和房屋,伤害人畜,扬起风沙污染空气。水火无情,风火更无情,在发生火灾时,如果风助火势,可使大火迅速蔓延,造成巨大损失。但只要人类加以防范,合理利用,风还是会对人类做出贡献的,它会吹熟庄稼,它还可用来风力发电等等。
  风对工农业生产影响都特别大,和风细雨时对农作物生长特别有利,如遇狂风暴雨则会对农业生产损害极大,禾苗会被摧毁,塑料大棚会被吹倒造成极大灾害。风对生活的影响也很大,如在骑自行车顺风时则骑行十分轻松,如遇顶风就不行了,人要弯腰弓背,头脸放得低低的左右摇摆着,两腿不断用力蹬蹅往前拱,累得腰酸腿痛,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十分狼狈。人在行走时,遇到顺风时会被风刮得小跑着往前走,遇到大顶风时,人则要斜楞着身子屏住呼吸,硬着头皮往前顶,不然便会被吹得倒退回来。遇到大风时,天上的鸟儿也会被吹得歪歪斜斜地,呼打着翅子满天乱飞。树欲静而风不止,大风还会捲沙扬尘弄得空气乌烟瘴气,损害人身健康。
  春夏秋冬的风各不相同,初春的风虽然凉飕飕,但给人以清凉感,感觉沁人肺腑;夏天的风热乎乎的干热,吹得人们面红耳赤,头昏脑胀,昏昏如睡;秋天的风凉嗖嗖的,给人以清纯和稍带点凄凉的感觉,它还会将吹落的树叶在地上‘’哗哗‘’地起舞,告诉人们冬季将至。秋天的微风还会将高空的朵朵浮云转来运去,慢慢绘出不断变换形态的奇妙的巧云,有的像人物,有的像层林峻岭,还有像极了皇宫圣殿的,十分奇妙可观;冬天的风寒风凛冽,呼呼作响,激励人们产生抗击寒冷的力量。回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点煤炉时,大风抽得炉火旺旺的,烟囱烧红了脖,屋里暖气洋洋的好不舒服啊,但如果大风灌进烟囱炉火倒烟,那也十分晦气!四季的风还会时不时地吹着地面上的浮土,像波涛样滚滚地跑,各以不同的风格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分享着丰富的感官享受。
  与风字相关的词组有风雨同舟、风调雨顺、风和日丽、风貌、风格、风味、风趣、风景等等,都特有意境,耐人寻味!
  潘理达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6楼] 发表于:2023-01-14 10:37
鄌郚总编
  我的好同事
  我有位同事叫张曼霞,她性情活泼开朗,待人诚恳热情,深得人们称赞,大家对她不称姓只道名,亲切地叫她曼霞。曼霞原来在我们坊子煤矿医院做护理工作,因她聪明伶俐工作出色,又正逢我院检验科缺人,领导便把她调到我们检验科来了。已经30多岁的曼霞半路改行实在是不容易,但她自知前程远,不得不扬鞭自奋蹄,来到科里以后,工作兢兢业业,虚心向同事学习理论知识与业务技术,很快就能担任一般的常规工作了。由于她求知心切,聪明过人,因此一些难度较大的业务知识和检验技术,只要讲一遍他就明白而且过后不忘,我常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跟我学过的青年检验同道中,曼霞是我的第一高徒。
  曼霞在科里工作两年后,为了使她的理论知识提高得更快,我提议推荐并联系送她去潍坊卫生学校检验班学习了两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回到科里,她毕业后在工作上如虎添翼,业务水平很快便超越已工作二十年的检验师了。曼霞对已掌握的知识与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并不满足,还是继续不断地抓紧学习,早上班晚下班学,中午不休息学,夜班时都要学习到深夜,不断地充实着自己。这时我已临近退休了,曼霞说我真没和你上够班,我不应该去上学啊!多和你上两年班多好,我说这事哪能两全呢?你去上学是对的!
  想不到的是我退休后不久,九十年代末期,企业下马职工下岗退休潮来临,刚刚40岁的曼霞也随着“一刀切”退了下来。由于曼霞十分热爱临床检验工作,她便筹划建起了一个自己的小型化验室,继续为周边的病人化验长达七八年之久,许多病人舍近求远特地赶到她这里化验。由于曼霞的化验技术好,服务周到,还为病人提供医疗咨询等服务,病人间互相转告传送消息,让更多的病人到这里来化验,她的周到服务得到了周围广大群众异口同声的称赞!
  曼霞爱好广泛,因眼力问题停止化验后,投入到了文艺活动中,他组织文艺爱好者唱歌跳舞,并且担任艺术指导,为群众性文体活动做出了努力。她还嚐试拍电影,多次扮演鲜活灵动的角色走上银幕,不断地充实着自己的文化生活。曼霞曾是下乡知青,经受过锻炼,这是一生的精神财富,是做好工作的动力源泉,是她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
  祝曼霞更加充实地过好她幸福美好的退休生活!                                                                                                 潘理达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7楼] 发表于:2023-01-14 10:38
鄌郚总编
  出差
  1960年正是大跃进、大炼钢铁过后的经济困难时期,各行各业以及人民生活都处在极度拮据之中,生产、生活所需物资极度缺乏。当时我正在潍坊第四钢铁厂卫生室工作, 那时因厂地就在野坡里,生产物资被盗严重,连电灯泡都大量丢失,工地上的电灯泡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换新的,厂里派出不少采购员到全国各地采购急需物资,因有些国家控制物资是不允许随便采购的,因此厂里派出的采购员大都被扣留在外地。因厂里急需采购生产防毒药械以及照明等物资,厂部特派我出发采购物资,任务是带好转账单随意到哪里去买都行,买到买不到不要紧,只要别被扣住就行。
  当时我只有24岁,从未出过远门,准备好后第一站到了上海。五月份南方那宜人的气息沁人心脾,也正值春暖花开时,使我饱览了江南春色,见到了闻名的南京路和外滩美景,大开了眼界。在上海奔波了两天只买到了两个110瓦的电灯泡。第三天到了南京,也是住了两天,只买到了三个220瓦的电灯泡,但有幸见到了久闻盛名的中山陵和玄武湖莫愁女。那时全国只有上海、南京、天津、北京四大城市买饭不要粮票,因忘记了坐火车买饭不用粮票,从南京去天津时花四角钱买上了四大碗米饭,等到天津时大米饭早已变馊只好扔掉。在天津看到了海河,看到了有轨电车,还见到了有名的劝业场商城和天津古文化街。到第二天早早起床上街去买东西,谁知直等到上午十点商铺才开门,原来这里开夜市,晚上12点关门,每天上午10点才开始营业。在天津转了两天只买到了一瓶氧化铜颗粒,这是装防毒口罩必须用的。第六天来到了首都北京,这是久以向往的地方,首先来到神圣的天安门,怀着极其激动的心情游览了天安门城楼和故宫,那时故宫里面很多景点都免费开放,看到了皇宫金銮殿等盛景,还到皇帝的宝座上坐了一会,体验了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钟錶展厅,那里面的钟錶奇形怪状式样繁多,国内国外产品都有,有活灵活现的小鸟从小屋里蹦跳出来‘’唧唧喳喳‘’的啄食,吃完了再蹦蹦跳跳地回到小屋里面去。有一座钟錶的大门‘’哗啦‘’敞开,一个穿大褂的小老头,迈着小方步微笑着从小屋里走出来,眉眼灵动像活人,服务员帮它点上香烟,它便一面吸烟一面吹烟圈,然后再迈着小方步回到小屋里关上门。还有一座钟錶铁门敞开后,数个身穿盔甲的士兵,驾着一辆钢铁战车‘’轰轰‘’开出,转圈表演完了以后又‘’轰隆轰隆‘’地开进城去。参观这个展厅票价一角,苏联游客免费。来京后还浏览了颐和园、天坛、北海、动物园等主要景点,特别是颐和园皇宫里四壁明镜,互映得海阔天空,金碧辉煌似临仙境,十分壮观。浏览了皇帝的卧室、床铺后,来到宫外,导游说这里每天早上宫女们倒出的洗脸水,会像小河一样流进昆明湖,可想而知宫女之多了;宫内小姐和宫女们常年住在宫里不得外出,只能隔着厚厚的墙上的玻璃窗向外张望,很少见到外面的人,这也许就是那时相公小姐一见钟情的主要原因了吧?!
  在北京转了两天什么也没买到,商家说国家计划外的物资是不允许购买的,如果在火车上被查到买了禁品,是要自己单位提供钱和粮票坐半年牢的。没办法只好这样回潍了,那时坐车十分拥挤,从北京上车就站着,到了青州时我和另一位旅客,被上车的人挤到了一个空车箱里,一看里面全是空着的大沙发床,我俩赶紧插上门倒头大睡,等被惊醒时火车已到达坊子车站,赶紧拿行李下车,又等了三个多小时,青岛方向来车才坐回潍坊站的。在潍坊下车后才放下心来,因为买氧化铜也属于违法购物,如被查到也是要被扣押的。
  这次出差 没有买到满意的急需物资,使我感到十分尴尬没面子,而且很自责,但回到厂里以后反而受到了表扬,厂长在全厂大会上说;‘’人家小潘出差不但没被扣住,还买回了防毒药品和电灯泡,比那些无用的采购员强多了……。‘’你说笑人不笑人啊?!
  潘理达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8楼] 发表于:2023-01-14 10:41
鄌郚总编
  小笑话
  一
  这是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故事。在医院职工文化补习班上,老师指着‘孑孓’问一位老职工说:这两个字怎么念?老职工沉默不语。这时同桌的一位同学小声说:念‘咬咬’  。 老职工听了后回答说:念‘咬咬’。引得课堂上哄然大笑。课后有人问老职工为什么相信念‘咬咬’时,老职工说:看着这两个字和‘了’差不多,好像记得这两个字与虫子有关系,所以就相信了。
  二
  下面是在一次乡镇忆苦思甜大会上,一个忆苦者的发言。
  忆苦者:今天我和大家伙说说旧社会我受的那些苦,我在大地主家,不等热天,就给我做上两件双龙细布汗衫,你说他是不是想冻煞我?!成天给我猪头肉卷饼吃,想撑煞我啊!(会场一片大笑)我不是吹的,日本鬼子来了我也是一样干,国民党来了我也是一样干,八路来了我也是一样干!(众人诧异)
  主持人:行了,行了,你快下去吧!(大笑)
  原来这个忆苦者是大地主家的二掌柜。
  三
  这个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在集体学习《纪念白求恩》时,一位老职工发言说:“咱没法与白求恩比啊,人家一个外国人都有那么多低级趣味,咱连点低级趣味都没有。。。”引起哄堂大笑,他自己还莫名其妙呢。
  四
  某医院 一收款员经常收错款,病员反映很大。
  院 长问 :小李,你说一钱(中药)一毛六,两钱多少啊?
  小  李说 : 好俺院长啊,一钱一毛六,两钱两毛六,三钱三毛六谁不知道啊?!
  院 长说 :  算了,算了,换人!!
  五
  说一个五十年代初期的故(真)事给大家听:主任要去北京开学术会议,科里同志们问主任给捎点什么回来,主任说一定捎,一定捎。几天后主任回来了,但是不提捎东西的事了。当有人问起时,主任说明天一定拿来分给大家。第二天上班后,主任拿出一个小纸包说,一共捎回8把汤匙,每人一把,人人有份。又说,钱,我就不收了。众人忙说谢谢主任!后据灵通人士称:这种泥汤匙当时在北京市场价为1分人民币。
  六
  这是六十年代三门干部(家门、学校门、机关门)到农村体验生活时的一个真实故事。请看生产队长与某干部的一段对话:
  队长:明天早点起来耩谷子去,你负责把谷种背到地里去吧。
  干部:好,好,早起早起。
  第二天在地里:
  干部:队长啊,我早起来把小米我都搓好了,一点皮也没了。
  队长:你怎么把榖子搓了呢?这没法种了啊!
  干部:种小米不得先搓皮吗?!
  队长:完了,完了,这些小米留着熬稀饭喝吧!
  七
  老爷爷和三岁小男孩的对话:
  老爷爷问:你知道萨达姆吗?
  小 男孩说:伊拉克总统啊,不是被美国弄死了吗?
  老爷爷问:为什么啊?
  小男孩很不屑的,尖声尖气地说;还不是为了哪点油!
  潘理达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9楼] 发表于:2023-01-14 10:42
鄌郚总编
  下乡
  1961年市委做出决定,组织市里各机关单位中的从家门到学校门,从学校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那时我在第四钢铁厂卫生室工作,我就是典型的”三门干部”,记得我们厂四名同志被批准下乡锻炼。我们于三月中旬组队来到了双杨公社碑子大队,分配到了第三小队,我们小组共14人,都是来自市里各个钢铁厂的干部,接待我们的是小队于队长,他个子不高,30多岁,体格健壮,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精明、和气。于队长领我们到队里给我们预备好的住处,安排下以后给我们介绍了队里的一些大体情况,嘱咐我们先好好的休息一下再开始工作。碑子村离河流较近,细沙土地,特别适宜莊家生长,这里泥土有一个特点就是沾到衣服上容易脱落,雨后的泥浆如溅到衣服上,经风一吹便干干净净,一点泥土的痕迹也没有了。
  来到队里以后,我们小组规定轮流值日做饭 ,各显其能变着法子调剂生活,保障了劳动无后顾之忧。到田里劳动以后既感到新鲜又不太适应,毕竟都没有参加过重体力劳动,于队长和社员们都耐心的手把手地教我们,使我们十分感动。那时正值生活困难时期,每月30斤口粮对我们这些小青年来说确实不够吃,队长也尽量照顾我们,给我们分配一些较轻的活,但我们还是抢着干一些重活锻炼自己,记得在推土时,我装得满满的一车子泥土,不用车袢推着呼呼跑,社员们说这个小伙子架子好硬啊!
  开始我们大多数人对农活不熟悉,有的人五谷不分对小苗都不认识,真的有人会把小麦苗当作韭菜呢!我们组的孔会计不但不认识小苗,还闹出了一个些笑话呢,在割麦子时,他用手捏住麦穗,用镰刀一根一根的向外拖,引得大家大笑不止。一次于队长对孔会计说,明天早点起来耩谷子去,你负责把谷种背到地里去吧。孔会计说,好的,早起早起。第二天到了地里,孔会计对于队长说,我早起来把小米都搓好了,一点皮都没有了。队长急问,你怎么把谷子搓了啊?!孔会计说,种小米不得先搓皮吗?队长无奈的说 ,完了完了,这些小米留着熬稀饭喝吧!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和锻炼,我们逐渐掌握了一些干农活的基本技术,这都是社员们的精心指导的结果,特别是于队长的带领和指导,于队长的活干得特别漂亮,因他干活特别多,所以他的锄头和大板锨打磨地錚明瓦亮特别好用,我们都非常羡慕!社员们对我们的好感动了大家,我们也都各尽所能,利用各自单位的有利条件,想办法帮助队里解决一些短缺物资等困难问题,进一步增进了互相间的感情。
  下乡锻炼才真正体验到了农业生产的艰辛,比如刨谷楂、锄高粱这些重活累活吧,谷地干硬,刨起来十分费力,往往累得筋疲力尽,浑身酸痛;锄高粱时正值秋热,闷在大片不透风的高粱地里热不可当,往往热的口干舌燥,大汗l琳琳,汗珠‘’噗噗‘’落地,此时才真正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呢,也才更深刻地体验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一首唐诗的深奥含义了!人们常说’‘一麦不如三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割麦子是最累最紧张的活,抢收麦子不但累得腰酸背痛,而且麦收时间还紧急,一旦遭遇坏天气就将前功尽弃,甚至颗粒不收啊!秋收是一年当中忙的时间最长的季节,至少要忙碌半多月,都是十分辛苦呢!
  历经八个多月的下乡锻炼之后我们要回单位了,乡亲们依依不舍,含泪为我们送行。在数年之后我们出发骑车子路经碑子村边时,听到身后有人喊我的名字,回头一看竟是碑子村的李大姐。李大姐40多岁,高个子,是一个干农活的好把式,待人十分真诚和气,我们一见如故,互致问候并长时间交谈后惜惜而别。
  下乡期间经受了锻炼,学习到了劳动本领,增强了与农民之间的感情,也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注入了做好工作的动力,是我一生的精神财富!
  潘理达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0楼] 发表于:2023-01-18 17:09
鄌郚总编
  武大翰林之死
  武某,民国潍县一个普通的白铁匠,以加工白铁燎壶为生。其绰号武大翰林,绰号之来源已经无从考究,时人多以绰号相称,其本名竟无人知晓了。武大翰林个头敦实,面做朝天吼状,性格甚为憨。住在位于今向阳路电业大厦以北几十米处,当年称之为“翰林院”的一个贫民窟,购地盖有砖瓦房三间,住址略南即为其白铁铺。
  当时潍县之穷人欲结婚没房者,只得赁房而居。武大翰林虽有瓦房三间,其婚姻却非常不顺。自青年至人到中年,屡屡为放鸽子者骗婚,每每新婚后,媳妇三日回门后便不见踪迹,武大翰林亦无可奈何。直到末年时为媒人介绍,娶一精神病患为妻,方得长久,其妻育有二子。其妻行为怪异者如是:走一步,先弯腰,再挺胸,两眼瞪的圆圆的,再长长吹一口气,第二步复如此。
  1951年8月7日夜,潍县突降暴雨,白浪河水泛滥,城里多处积水。武大翰林住处也是积水颇深,已经与炕齐。时街道干部与公安民警等为百姓安全着想,冒雨转移受灾群众。至翰林院武大翰林家时,虽是大家好言相劝,武大翰林却无论如何不离开,他说:“这房子是我买下来的,我有地契,你们谁也别想抢走!”众人无奈,只得将其妻儿转移走。不久墙倒屋塌,武大翰林被砸死在废墟之中,时六十余岁。
  武大翰林去世以后,他的一对儿子为政府收养在位于普济堂旧址的社会福利院。后其长子参军,担任排长。小儿子是劳动模范,后担任潍坊殡仪馆的馆长。其妻之遭际未知。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1楼] 发表于:2023-01-18 17:11
鄌郚总编
  报载:潍城区深入挖掘老潍县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印象老潍县”建设,对“九街八巷”(胡家牌坊街、城隍庙街、北门大街、增福堂街、芙蓉街、布政司街、郭宅街、预备仓街、棋盘街;海道司巷、曹家巷、梁家巷、郭家巷、金巷子、染坊巷子、水巷子、南巷子)按照“修旧如旧、保护为主”的原则全面进行提升改造是主要内容之一。
  作为出生于潍坊这座城市并在此生活了五十多年的市民和潍坊(含潍坊的前身潍县)地方历史文化及城市地名沿革的爱好者、探讨者,我对“印象老潍县·九街八巷”中的其它十六条街巷有记载以来的基本资料,诸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长度宽度的初始状态及演变等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却从来没有听说过老潍县有“染坊巷子”这么一条街巷,也未见对“染坊巷子”的任何记载。
  查阅潍县和记印刷局民国三十年(1941年)印行的《潍县志稿》、《潍坊市街道、居民点、桥梁名称表·潍坊市人民政府,一九八一年九月》、潍坊市新闻出版局1992年准印的《潍城区地名志》等潍县、潍坊城市地名资料集中的书籍、文献后,我发现潍县、潍坊的老街巷中,与“染坊巷子”发音相近的只有一条冶房巷。
  综合这些书籍、文献中的相关记载以及个人所见,冶房巷及其沿革、演变情况如下:
  民国时期的冶房巷位于老潍县城里(今属潍城区城关街道辖区)西南镇,南北走向,长约0.11公里,宽约4米,因历史上本地域居民多从事冶炼业、且冶炼作坊在本地域集中分布而得名,因而有的历史资料上也将这条街巷标注为“冶坊巷”。冶房巷南起增福堂街→西下洼街,北到西门大街(今东风西街)。
  1967年,潍坊市将近似位于一线的岳王庙街、南下洼街、冶房巷合并后取“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不断兴起”之意改称新兴街,但只在街头挂上了一块白底红字的新名称木牌,各家居民门口则仍悬挂着红底白字的老门牌。1981年,岳王庙街、南下洼街、冶房巷恢复各自名称后并称岳王庙街,南下洼街、冶房巷注销名称。
  冶房巷原址处今为潍城区城关街道增福堂社区内的一条无名街道,宽约5到10米不等,其北端道西坐落着郭味蕖故居纪念馆。著名画家郭味蕖潍坊宅院的地址原为冶房巷(新兴街北段)9号。郭味蕖美术馆的展品里有一只信封,据说为郭味蕖亲笔书写。信封地址落款就是“山东潍坊市新兴路北首九号”。
  1981年前后,我看到冶房巷各住户门口悬挂的红底白字门牌上都清清楚楚地标注着“冶房巷x号”字样,但本地人特别是本地老年人习惯上都将冶房巷读作“Yan房巷子”。在潍坊本地方言中,有些普通话发音分别为“Ye(冶)”“Ran(染)”的汉字,潍坊本地方言都读作“Yan(眼)”。故此,我推测,因为冶房巷注销名称已有三十多年,有人便以冶房巷的潍坊本地方言发音为依据,将冶房巷讹书为“染坊巷子”,并杜撰出“染坊巷子顾名思义是染坊聚集地”的说法。这样,老潍县“九街八巷”中便因此而无中生有出了一条“染坊巷子”。
  “印象老潍县”建设是将潍坊的城市记忆、文化片段和生活场景进行有机融合,传承文化脉络,留住城市文化“乡愁”的新举措。推进“印象老潍县”建设,尊重历史事实,在老潍县“九街八巷”中删除无中生有的“染坊巷子”、将冶房巷添加进去是必须的,否则便违背了“印象老潍县”建设的初衷。试想,如果连郭味蕖潍坊宅院的地址都成了无中生有的杜撰,岂不贻笑大方?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2楼] 发表于:2023-01-18 17:31
鄌郚总编
  “打敌人”,需要找一个宽阔的地方,一般都在村里的大街上,地上画一个打的方框,玩的人分成两拨,一波站在方框内,作为“敌人”,另一波,站在框外用沙包当炮弹,击打框内的“敌人”,被沙包击中就宣告“死亡”,退出游戏;沙包被接住,就为“敌人方”增加了“一条命”,可以叫一个“死了”的人上场,如果敌人方只剩最后一人,这个人能连续躲过五次炮弹之后,也可以增加“一条命”,敌人方全部被打掉之后,双方角色互换。
  “踢大锅”,需要一个相对狭长的区域,一般的街道就能满足。玩的人分成一波或者几波,每波人数相等。在地上画一个直径一米左右的圆圈,作为“锅”,一个人站在锅里,用脚把沙包踢出去,另一波人排成一行,站在踢沙包的人的前面,目的是接住沙包,沙包如果被接住,则踢沙包的人“死亡”,下场,如果没接住,则要在沙包落地未停止之前把沙包尽可能近的往“大锅”方向踢,沙包停止之后,接沙包的一方,开始攻,瞄准大锅把沙包扔进去,踢的一放则可以在沙包停止之前,把沙包往远了踢或者打,最后以沙包离大锅的远近计算成绩,最小的单位是脚,也就是踢沙包那个人一个脚的长度,10脚为1丈,10丈为一杆。计算成绩,先需要目测,要一个成绩,如果要的成绩高于实际距离,也是要“死亡”的。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3楼] 发表于:2023-01-18 17:34
鄌郚总编
  陈调元所记载之潍县石城数据
  城周一千三百四十九丈有奇,四面皆石,石进数层。高四丈有奇,厚二丈五尺。垛口凡一千六百有奇,上覆以石。箭孔、炮孔四倍之,四门各有闸板,板裹以铁。为正楼五,角楼二,敌台二十八,敌楼四,堡屋、炮房间之月城三。至北门旧无月城,乃起空心楼一,三面玲珑,施放炮石,其制尤古所未有,而师(邢国玺)所匠心特创者也。
  邢国玺修筑潍县石城的数据
  崇祯年间邢国玺修筑城垣一万三千四百九十四尺,高三丈五尺、根深三尺、顶厚二尺,计石三十五万九千五百车有奇,计灰二百三十九万六干八百斤有奇,统计大工银四万六干四百两有奇。修筑城垣一万三千四百九十四尺,高三丈五尺、根深三尺、顶厚二尺,计石三十五万九千五百车有奇,计灰二百三十九万六干八百斤有奇,统计大工银四万六干四百两有奇。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4楼] 发表于:2023-01-18 17:35
鄌郚总编
  潍坊上榜了七个山东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
  近日,我省公布了首批35个历史文化街区,我市7个历史文化街区上榜,全省位居第二。他们分别是潍城区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坊子区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奎文区廿里堡火车站(大英烟公司)历史文化街区、奎文区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青州市北关历史文化街区,青州市东关历史文化街区,青州市偶园历史文化街区。
  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
  潍城区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是以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为核心,融风雅文化、民俗旅游、商业文化、公共服务、产同民居于一体的城市文化中心区。其中的十笏园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汉族古典园林式建筑,始建于明朝,她吸纳了南北园林建筑的精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鲁东明珠”之称。
  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
  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以胶济铁路坊子段为中轴线两侧发展,那里曾是德国和日本的殖民地。散落着大量的德日建筑,为了保护象征着潍坊近代工业文明进步的百年建筑,也为了唤醒人们对坊子历史的重新认知,坊子政府倾心打造以103栋德式建筑群为核心的莱茵风情小镇---坊茨小镇,再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风貌,修复自然生态和人类文化原生脉络,使之成为历史小镇, 艺术小镇, 生态小镇, 休闲小镇。通过近几年的保护、维修、文化植入,这片本已衰败的老建筑获得重生,成为胶东半岛的文化原创艺术产业园。
  二十里堡火车站(大英烟公司)历史文化街区
  奎文区廿里堡火车站、大英烟公司历史文化街区,奎文区廿里堡火车站位于奎文区境内,为胶济铁路支线坊子铁路上的一个车站,始建于1903年。大英烟公司始建于1917年, 该建筑群为英美烟公司在潍县(今潍坊)建立的烟叶烘制卷烟基地,整个建筑具有典型欧式风格,均为红砖垒砌框架结构,外墙为清水墙,以烟库、复烤车间、华人账房和别墅多个建筑组成,至今已近百年历史,是中国烟草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见证潍坊市民族工业史实的潍柴老厂区,保留了现代潍柴的根基、保留了潍柴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积淀,保留了潍坊不可再生的工业旅游资源。到处都透露着历史的气息,已成为潍坊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州北关历史文化街区
  北关历史文化街区始建于东计义熙六年(公元410年),是山东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悲观解释古东阳城的主要街道,当年这里店铺密集,商业繁荣,至今仍保留着木结构的老店铺门面数栋。店铺前又出檐的梁柱和明代特有的弯脖斗拱,古老的窗棂和木门,默默地诉说着沧桑。
  青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
  东关历史文化街区是青州回族群众的主要聚居区,街区内始建于元代的真教寺是青州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东关街又叫棋盘街,从古至今都是回族兄弟姐妹们在青州生活居住、做买卖的主要场所,东关街一路青石板路、一路明清古民居、一路历史文化遗迹、一路白铁土杂店、一路糕点牛肉店铺。
  青州偶园历史文化街区
  偶园历史文化街区,为明清时期山东布政使司、青州府考院等公共机构所在地,有明代高唐王府第、清代武状元丁殿祥府第以及近代天主教堂等建筑,成为青州州府城市和西方宗教文化融入青州的重要历史见证。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5楼] 发表于:2023-01-18 17:59
鄌郚总编
  潍坊地名故事趣谈
  地名,作为一个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往往承载着当地厚重的人文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质。
  潍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名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这其中,既有以自然地理实体中的山和水命名的地名,如:安丘市,(因安丘候固而得名。其地山丘起伏,河谷纵横,故称渠丘)。高密市,(因境内有密水“其源言之谓高”,故有高密之称)。又有以地理方位命名的地名,如:青州市,(古九州之一,按古代五行学说,东方属木其色为青,青州在中华大地的东方故名)。又有以历史典故和传说命名的地名,如:寿光市,(因闾邱长老向齐宣王乞寿的故事而得名)。又有以吉祥用语命名的地名,如:昌乐县,(“以都昌”、“长乐”两地名之尾字取名昌乐县,寓昌盛安乐之意)。又有以动植物名称命名的地名,如:羊口镇,(有两条沟分别自东南和西南汇入,形似羊角,遂称羊角沟。因羊角沟是通商口岸,亦称羊口)。柏城镇,(当地松柏茂密,气势如城,名柏城)。而最令人称奇的是,在我市竟有部分地名中的用字为专用字,它们在字典或词典中都作了唯一的注解:“地名(山名、水名),在山东潍坊。”因此,这些专用字可以说是“中华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仅举几例。
  因水而得的地名
  潍坊”源于“潍县”。“潍县”源于“潍州”、“潍水县”。潍县的前身是潍州。潍州的设立,最早在隋朝。公元581年,隋置北海郡。开皇十三年,北海郡分置潍州。在隋设潍州前十年,还设立了潍水县。《隋书•地理志》载:“开皇六年复,改为潍水。”明洪武十年降潍州为潍县。“潍县”、“潍州”、“潍水县”均源于潍水。潍河,古称潍水。是潍坊境内的第一大河。据《水经注》云:潍水导源潍山。 潍水出琅琊箕县(今莒县)潍山,故名潍水。1948年4月,潍县解放,以潍城、坊子为基础组建潍坊特别市。“潍坊”一词系取潍城、坊子两区的首字组合而成。“潍”为专用字。
  因山而成的地名
  临朐县,位于潍坊市西南部,古称骈邑,因城临朐山而得名。战国时为“齐之朐邑”。县城始建于西汉,至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王莽新政时改为临朐,属齐国。“朐”为专用字。
  郚山镇,位处安丘市西南部,古邑名,春秋纪邑,后属齐。因故城临(大安山古称大郚山),郚山由此得名。郚山镇有五千多年历史,夏属青州,春秋属纪国,战国属齐,秦属琅琊郡,东汉属青州北海国朱虚县,隋并入安丘。“郚”为专用字。
  因历史古国而袭的地名
  鄌郚镇,它来源于周朝初期鲁国的两个下邑:鄌国和郚国,后合并成为地名鄌郚,沿用至今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鄌郚国从周朝初立国至灭国,历时达429年。辞海和新华字典对“鄌郚”二字的解释就是:“地名,在山东省昌乐县”。“鄌郚”为专用地名。
  若有潍坊专用地名资料,希望一起探讨学习!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6楼] 发表于:2023-01-18 18:06
鄌郚总编
  孙正梓  潍县潍水西岸周家庄人   现寒亭朱里镇前周二村人   清末民国时期潍水两岸知名的书法家  咸丰或同治间秀才,工书法,擅楹联,其墨宝至今尚有不少藏于民间。
  事迹举例:眉村市集,有七十二家饭馆,二十四处银号,大车小辆满载棉纱白布,川流不息,日成交额常突破十万银元。当时东关郝悦顺纠集乡间于梅、潘登科、杨道三等势力人物,买通官府,打上“安(丘)、潍(县)、昌(邑)机税征收会”名义刻图章、印税册,开始在眉村集上征收“机税”。他们规定每张织布机先交银元一块领取税册,后按期纳税。他们不费吹灰之力,银元滚滚而来,一个集日竟收得六千多元,一时人言啧啧,怨声载道。前眉村人王景元(1847―1929),虽读书不多,但有着超人的胆略和智力,一生专好为穷人打抱不平,群众威信很高。曾参与当年“与盐巡对抗,火烧盐店”事件。他知此事后,经多方明察暗访,弄明了事情的真相,当即愤怒地对乡亲说:“谁来收税,只管打东西,打死了抬到我家去!官司我打。”人们虽然没动手打征税者,可也无人缴税了。所谓的“安潍昌机征收会”将此抗税之事告上潍县衙门,官府下令传讯抗税带头人。双方各执其理,互不相让,相持一年多,胜负未分。此时,王景元已看透有县衙相护,官司难以取胜,决定越级上告,遂亲自赴省城济南递交了状纸。他代表的是安丘、潍县、昌邑三县织布户,省府知其来者不善。经查对织布业织机收税不是来自京都、省城的正当条款,全为假公济私、巧立名目,属非法收税。省府终不敢徇私枉法,最后判:无故收税,官逼民反,并立令将该税会取缔,迫还所索税款。为纪念这一斗争的胜利,1927年9月人们在眉村街关帝庙前立一方碑,由文人孙正梓、王乐浩撰写碑文,将事件前后经过,刻于碑上。碑文中特别指明:农民自产棉布,一律不交税,同时也为了杜绝短尺少码之事,碑上刻有标准尺码,并将尺、寸的具体长度,刻在了碑座上。后凡有因布的尺寸问题引起争端者,即前来辨别。方碑正面刻四个大字“惠及工商”。轰动全县的抗机税事件至此结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