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2-16 21:31
鄌郚总编

留山《铭德记功》碑释文

  留山《铭德记功》碑原文
  国家至治蒸上,息养兵革迄於今二百余年矣。迺辛丑岁杪,英夷犯粤,简帅伹征,云舫李公与其职焉。云翁素有经济谙兵略,故所往辄奏膚功,一岁三迁,历官漕督。其堂侄尹亭先生是时主政秋曹,精于吏治,声振乡中。壬子乞养归田,屡征不起。越辛酉春,南捻扰及东境,遭荼毒者吾邑尤甚。适云翁引退家居,爰备器械,固守留山,而邑西幸赖保全。夫居高临深避兵之,称为上策者也。贼退后,云翁乃以倦勤之故,委任尹亭先生遂相厥地势,鸠工筑垣,蜿蜒十余里,若石城之状。不数旬,工已告竣,御敌之策,靡不周备。延至中秋,贼复来扰,远近邻里,扶老携幼,聚集如此,咸恃以为无恐。而先生规度严肃,与赞襄诸君子,明礼义,讲亲睦,罔不帖然服从。历九月初旬,贼又蜂拥而至。于时众怀义愤,意欲决战,而先生曰:“嘻!贼可击也,而未可以轻,吾辈祗宜保身家,惜性命。诛贼数百人,不足释吾恨;伤吾一二人,愈以滋吾忧。”其慎重之意,慈惠之心,蔼蔼溢于言表,虽古名将,何以加焉。嗣是贼履我境,莫敢仰视,而数万生灵,安全无恙。此固先生之德化所致,亦可见云翁知人善任之深衷矣。未几,云翁遽捐馆舍,先生亦因瘁染疾,中年谢世。扰攘之际,靡所适从。迺以先生仲兄虞臣总理诸务,井井有条,众咸悦服。又兼云翁长君小舫,从戒十余年,智勇兼备,更运筹以佐之殆,所谓后先晖映者欤。呜呼!云翁以词部摄戒行,勋业烂如,光照史册,信足传矣。如先生者,向使命,受朝廷,利安社稷,其丰功盛烈,岂不足铭彝鼎,而被絃歌?乃遭遇时变,以大材而仅小试,固先生之不幸,而乡邑之受庇荫者,究何有穷期哉。兹为勒石于山,俾后之览者,咸慕尹亭先生之德。而先生之名,亦如兹山而并永矣。故略陈事,实以仿大岘山遗碑之意云尔。
  云舫讳湘棻  驰封文林郎四川知县
  尹亭讳莘遇  例授修职郎即选教谕
  虞臣印廷遇  优廪贡生江南知县
  小舫印麟遇  恩监生直隷即林道
  优廪生朱凤翰撰文
  副贡生孙垣霭书丹
  赞襄山务  郑廷翔  马宛超  聂若海  郑中道  李宗德  李咸中  李 荀  王崇章  李崧遇  李仁镜  朱凤翰  曹芭丰  李纯福  王登元  李华春  李鸿锡  李鸿举  李德澍  李端遇  曹松龄  王志善
  李  明 石刻
  同治四年岁次乙丑六月十三日  立石

  留山《铭德记功》碑释文
  国家趋向太平安定,蒸蒸日上,平息战乱,到现在已有二百多年。然而,在1841年年末,英国人侵犯广州,国家选派参赞大臣,到广州处理有关事宜,夏坡村人士李云舫作为随员同往。云舫老人过去就参与治理国家,熟悉战略,所到之处,总是取得成绩立功,一年中官位连升三级,直至授任漕运总督。他的侄子李尹亭,这时期也在官署中主持政务,精明强干,成绩显著,在乡间很有声望。1852年,李云舫要求回家休养,国家几次征调,他都没去。到了1861年春天,南方捻军,侵扰到了山东这地方,我县遭害特别严重。这时正值李云舫辞官在家,于是号召乡人上留山,同时备好防御武器,坚决守卫留山,从而,安丘以西地方,幸运地依靠此法,保住了安全。留山这地方,山高沟深,居高临下,在这里避兵躲灾确实是个好地方。捻军退走以后,李云舫因为整日忙碌而疲倦,即派李尹亭接任这项任务。李尹亭根据留山的地势,招集民工,顺山顶边缘,开石垒墙,弯曲起伏十多里,就象长城的样子。没过几十天,工程竣工,防御敌人的策略,没有不周到的地方。到了八月,捻军又来骚扰,留山周围远近村庄的人,年轻的搀扶老人,领着孩子,都上了留山,凑到一起,到留山避难,都觉这里有依靠,而心里不害怕。而且,李尹亭的规矩、作风都很严谨,和一起守护留山的人们,明白礼节,团结和睦,山上的人,没有不服贴顺从的。到了九月上旬,捻军又象蜂群一样,在山下蹿来转去。这时,群众心里都很愤怒,想跟捻军决一死战。然而,李尹亭说:“哎,捻军是可以打的,但不可以轻率。我们这些人,只适宜保护好自身和家人,珍惜性命。杀死捻军几百人,也不足以消除我们的愤恨;捻军伤害我们一两个人,越发使我们产生些忧虑。”他谨慎的想法、慈善的心态,和蔼的言语和行为,即便历史上的有名将领,也怎能达到这一点?捻军见山上围墙高耸,戒备森严,没敢贸然冲犯。因而,山上好几万人的生命,安安全全,没遭伤害。这本是托了尹亭先生的福所得,同时也是李云舫善于用人的结果。没多久,李云舫突然病故在家中,尹亭也因过度劳累患病,中年去世。正处在乱世,人们不知依从谁好,这时候,李尹亭的二哥李虞臣出来总管留山事务,事情做得有条不紊,群众都心悦诚服。再加上李云舫的大儿子李小舫,从军十多年,智勇双全,帮助筹划,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人们说将门出虎子!李云舫以文职官代行军事职务,功绩灿烂,明显地可以载入史书,相信足以值得传世。象李尹亭那样,服从命令,心向朝庭,有利国家的安定,他的功绩特别大,难道不足以铭刻在祭器上,从而使人们去宣扬歌颂吗?由于遭遇到时局变乱,是以大材小用。本来李尹亭的死是不幸的,然而乡县之中受到保护的人,在没有受到伤害的时候,特为这事,刻石立在留山上,使后来的人,看了记载后,都仰慕李尹亭的德行。从而使李尹亭的名字,也与这留山一起永存。因此,扼要地记载这件事,象大岘山上遗存的颂扬桓宣筑城守山碑一样,供后人纪念。
  云舫讳湘棻  驰封文林郎四川知县
  尹亭讳莘遇  例授修职郎即选教谕
  虞臣印廷遇  优廪贡生江南知县
  小舫印麟遇  恩监生直隷即林道
  优廪生朱凤翰撰文
  副贡生孙垣霭书丹
  赞襄山务  郑廷翔  马宛超  聂若海  郑中道  李宗德  李咸中  李 荀  王崇章  李崧遇  李仁镜  朱凤翰  曹芭丰  李纯福  王登元  李华春  李鸿锡  李鸿举  李德澍  李端遇  曹松龄  王志善
  李  明 石刻
  1865年农历六月十三日立碑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安丘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