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2-17 08:55
鄌郚总编

曹立会丨汉武时代杂谈第二篇

  杯酒千条命
  ——从《灌夫骂座》谈起
  作者:曹立会

  有出戏,叫作《灌夫骂座》,我没看,但大体知道剧情:丞相田蚡奉旨成婚,失势的原丞相窦婴与原将军灌夫一块去贺喜,因醉酒,灌夫骂现任将军程不识,田蚡怒,立即将其逮捕,并调查其他隐私,被判灭族。窦婴鼎力相助,不但未救成灌夫,还连自己的命一块赔了进去。剧情大约围绕此事展开。剧中,窦婴、灌夫是正面人物,田蚡是奸诈小人。
  实际上,这个事件绝非如戏曲所演那么简单。这是汉武帝时代的一桩大案要案,事情错综复杂,即使今日看来,也有极深刻的警示意义。
  说起来挺麻烦的。我按照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尽量往清楚里说。
  这个事件发生在汉武帝元光四年,即公元前131年,汉武帝当皇帝的第十个年头上,那年他27岁,现在看还是个小青年。
  这个事件看似灌夫是主要人物,实际上,在整个事件中他是3号角色。窦婴和田蚡应该是一、二号人物。
  好吧,临说正题以前,先说说当时朝廷的形式。
  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的儿子。按说当皇帝没有他的事,汉景帝立长子刘荣为太子。刘荣的母亲姓栗,称栗姬。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刘荣立为太子,但他母亲未被立为皇后,是姬。那刘彻,即后来的汉武帝呢?他当时是什么呢?他是胶东王,也是景帝前元四年封的,封他在今青岛市的北部平度、莱西一带,国都即墨。当时,即墨在今即墨西北约50公里的古岘镇南一个叫大毛的地方。那时,刘彻才5岁,虽有封地,但年龄小,不能去自己的封国,在他母亲身边,是个耍孩子。他母亲姓王,很有心劲,后来的大案,与她有直接关系。这里暂且无空表她。
  汉武帝当皇帝,与他的姑姑有直接关系。他的姑姑是他爹汉景帝的姐姐,就是汉武帝后来的皇后陈阿娇的母亲。
  他这个姑姑很强势,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所生。窦氏生了三个孩子,大的就是这个女儿,起了个名字叫刘嫖。(今日大约无人用这个“嫖”字当名字的。那时,不知为何,就用了这么个字。)这个刘嫖封为长公主,因为皇帝的女儿称公主,皇帝的姐姐妹妹称长公主。这个长公主有封地,不称侯,称汤沐邑。其汤沐邑在馆陶县,故称馆陶公主。馆陶公主下嫁给了堂邑侯陈午,陈午是陈婴的孙子,陈婴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开国元勋之一,在建国初评功时,评为第86名。陈午嗣侯后,尚馆陶公主,为驸马。娶皇帝女儿为妻,不叫娶,叫尚。下嫁后,馆陶公主又被称为堂邑公主了。但她未去封地,随丈夫在京城居住。她不光在京城住,还经常在宫里掺和,不但掺和,还事事说了算,经常给她的弟弟汉景帝选个妃子什么的,就连汉景帝跟哪个女人睡觉,她也管。那时就这么个风俗,或者说,就这么个样。于是,那些妃子谁买好她,她就让汉景帝跟谁睡。你想想,那个栗姬不恨她?自己的儿子当太子,自己还是个姬子,而且连能不能与皇帝睡觉还得听这个大姑子的。至于这个大姑子与汉景帝有无乱伦现象,司马迁没说,班固也没说,但是,汉代类似的事儿可真不少。这里举个例子。
  也是汉武帝时代,当时齐国已是个小国了,都临淄,属地只有几个县。这时齐王叫刘次昌,是首位齐王刘肥的曾孙,汉武帝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北封为齐王。他的母亲姓纪,祖上为纪国贵族,也算贵族出身,娘家也许就是今寿光市纪台一带人。儿子刘次昌当了王,母亲纪后就称王太后了。汉代的皇太后、王太后都有情人,这是当时的一个惯俗吧,不必惊疑。而且那些皇太后、王太后还玩小鲜肉,这也不必惊疑。王莽就亲自给他姑供情夫,见了他姑的情人还毕恭毕敬,为什么?他姑是太后,说了算嘛!
  还说这个齐王。
  年小,胡来是正常的。
  他的母亲纪太后给儿子找了个王后,是自己娘家侄女,为的是强强联姻,将来娘家有好处。
  偏偏这个齐王不喜欢这个纪王后,不与她睡觉。这个太后就派自己的大女儿进宫管理那些妃嫔们,看住他们,不让她们与齐王睡觉,让齐王只跟纪王后一人睡。
  汉代,汉代的女儿称公主,诸侯王的女儿称翁主。这个刘次昌的姐姐当然应该姓刘,但因她母亲姓纪,就称纪翁主了。纪翁主与这个纪王后实际上是姑舅姐妹,就像贾元春与林黛玉的关系一样。
  纪翁主入宫管事,就偏偏与当王的弟弟搞上了,搞得人人皆知。
  若不出事,这些脏事外人也不知道,就是知道也管不了,也不去管。要不说脏唐臭汗呢!
  偏偏就出事。
  这个齐国有个宦官叫徐甲,在京城混,混到太后宫里,侍候太后。太后就是汉武帝他亲娘王太后,王太后叫王娡。
  说起这个王太后,故事就多了去了。
  王太后为闺女时,家中贫寒,嫁给了一位姓金的当媳妇,当时为民家女,叫王娡。
  王娡的娘叫臧儿,是汉初燕王臧荼的孙女。种种原因吧,燕王被刘邦灭了,燕王的孙女臧儿就成了民女。
  可是,诸侯王的孙女就是与一般人不一样,经历过大世面,也忘不了大世面,时时想出人头地,过上好日子。
  这个臧儿先是嫁给了槐里人王仲为妻,槐里在首都长安西边,现在的兴平市一带。这个臧儿也结束了漂泊的生活。
  嫁过去以后,生了个一儿子、两个女儿。儿子叫叫王信。大女儿王娡,就是汉武帝的生母。二女儿王儿姁,后来也入了宫,成为汉景帝的妃子。
  王仲死了,也就是汉武帝的亲姥爷死了。臧儿,也就是汉武帝的亲姥姥又改嫁给了长陵姓田的。长陵在今西安北约30公里处,渭河之阳,那里埋着汉高祖刘邦。
  臧儿嫁给田家,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田蚡,一个叫田胜。
  这个田蚡就是本文说的主要人物之一,是大案的制造者。但这时,他还是个平民百姓,得地后的事,下面说。
  再说这个臧儿,汉武帝他亲姥姥。
  她不是生了个大女儿王娡吗?
  王娡长得好看,有燕王的基因嘛。那时穷,十五六岁,就嫁给了一位姓金的当媳妇,姓金的也是个穷人,嫁过去就生了个女儿,名叫金俗。
  这个金俗与汉武帝是同母异父的姐弟关系。请记住,这时,汉武帝离出生还早呢!
  汉武帝他姥姥臧儿,整天算命运。这天,又让人算八字,算着是:你的两个女儿都是大富大贵之命。
  臧儿很相信。
  她就想,女儿大富大贵之命,嫁给了个虽然姓金但穷得叮当响的人家,什么时候翻身?不行,得主动改变命运。
  把女儿王娡要回来,另嫁个富贵人家。但是,女儿已经生了个女儿,金家不放。不放,就不给休书。不给休书,你就不能再嫁。你若再嫁,叫停夫再嫁,现在叫犯重婚罪。
  这个臧儿将女儿王娡接回了娘家,外孙女金姑娘大约还在金家,金家不放,也不给休书。不给休书不要紧,这个臧儿有办法。
  你不给休书?好!我送入皇宫!我就不信我这貌若天仙的女儿,在皇宫里混不出个样来!
  那时是汉文帝时代。汉文帝当皇帝,儿子刘启当太子。正好,朝廷有旨,从民间选一部分漂亮闺女入太子宫当宫女。
  臧儿就将王娡打扮一番。当然是大闺女打扮,千万不能说是小媳妇。
  那时王娡也不过十几岁,二十不到呢,竟然选上了。
  入了太子宫。王娡长得好,又是结过婚的人,懂的男女风情,刘启也是个小青年,就偏偏独爱王娡。这个王娡又是就成了专房,一连生了三个女儿,第四胎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武帝。连同原先为在金家生的女儿,王娡一共生了四个女儿、一个儿子。
  怀汉武帝时,这个王娡编了个老掉牙的故事:梦到太阳掉到了自己怀里。于是,告诉了丈夫刘启,也就是太子刘启。刘启很高兴,认为有了当天子的命。
  那么,汉武帝是生育哪一年呢?
  历来史学家皆遵班固之说,说汉武帝生于汉景帝元年,即公元前156年。此说,我给出一字之判:“错!”
  错在班固所说:“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十六岁,后三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
  这就明确说,景帝后三年为公元前141年,这年武帝16岁,以此年前推,则生于公元前156年。这是历代皆遵之说。
  再看司马迁《史记》所记:
  对于在太子宫里的王美人(即武帝母亲王娡),“太子爱幸之,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时(刚怀上时),王美人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即时为太子的汉景帝刘启),太子曰:‘此贵征也。’未生而孝文帝崩。孝景帝继位,王夫人生男(即汉武帝)。”
  这就是说,太子宫里的王美人快生时,汉文帝死了,太子汉景帝继位。继位后,王美人生了个男孩,即后来的汉武帝。
  那么,汉文帝是什么时候死的呢?
  《史记·孝文本纪》记载得很清楚:“(文帝)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
  文帝后七年六月己亥,为公元前157年古历的六月某日。这年为甲申年,生的人属猴。司马迁与汉武帝为同时代人,大约比汉武帝晚生5年左右,比汉武帝早死5年左右,一生命运为汉武帝所罩,算是吃尽了汉武帝的苦头。他关于武帝生年之记,最为可信。按照司马迁此说,汉武帝十七岁当皇帝,那就是生于公元前157年。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采纳了班固之说:“(后三年春正月)甲子,帝崩于未央宫。太子即皇帝位,年十六。”
  因为《汉书》《资治通鉴》接明确记载汉武帝十六岁当皇帝,故一直以来,史学界将汉武帝的生年定为汉景帝元年,即公元前156年了。
  实际上,按司马迁《史记》,则清楚地记载其生于汉文帝后元七年,即公元前157年,只是未明确说“年十七继位”。
  按班固、司马光所述所计,汉武帝死年七十岁。按司马迁所述计之,汉武帝死年七十一岁。
  晋代傅瓒在注《汉书》时明确说,汉武帝死年七十一岁。但历来史学家多不采此说。
  好吧,汉武帝何年所生,汉景帝与他姐姐馆陶公主的事先说到这里。
  回过头来,将齐王的事说完。
  前面不是说齐王刘次昌不喜欢王后纪翁主吗?纪翁主是齐王母亲纪太后娘家侄女。娘家侄女为儿媳妇,过去有很多这样的事,叫亲上加亲。现在不行了,三代血缘关系的男女不能结婚,这是婚姻法所明确规定的,但那时可以。
  前面还说过,齐国有个叫徐甲的宦官进京混事,谋到了在汉武帝他娘王太后身边工作。这个王太后有个最大的闺女,是最早跟金家时所生,原先隐瞒着,汉景帝是绝对不知此事的。后来汉景帝死了,儿子汉武帝当了皇帝。汉武帝听一名宦者说了此事,便背着王太后,将这位姐姐接到了宫里,晋见王太后。王太后又悲又喜,又羞又惭,但心里很感谢儿子。王太后与这个闺女已三十年无音信了,当然也想念。一见面,母女抱头痛哭,像现在中央台《等着我》的节目一样。母女哭得稀里哗啦的。她这个闺女早已嫁人生子了,由一名贫家女,一下成了公主,那就像做梦一样。汉武帝刚当了皇帝,他爷爷、他爹给他积攒了不少财富。他爷爷、他爹统治时期,称文景之治,财富达到了汉代最富之时,也是中国三千年历史上少有的最富时期,后来被汉武帝花了个盆空碗空,那是后话。
  这时,不缺钱,不缺金银财宝。汉武帝第一次就赐给他这个姐姐1千万钱(合当时1千斤金子),奴婢300人,田100顷,高级第宅一大套,还赐给几个县的封地当“汤沐邑”,并赐号修成君。
  他这个姐姐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男孩叫修成子,以后成了无恶不作的纨绔子弟。女孩叫金娥,随母姓。这个女儿是修成君的女儿,也是王太后的外孙女,也是汉武帝的外甥女,已到出嫁年龄,准备嫁给诸侯王。
  这个齐国来的徐甲,为讨好王太后,也想讨好自己家乡的齐王,更为了拉关系,便对王太后提出,将修成君的女儿,也就是王太后的外甥女金娥嫁给齐王刘次昌当王后。这时徐甲对王太后说:“让我去齐国说媒,保证让齐王上书请婚。”皇太后大喜,命徐甲使齐。当时有位从齐国来的名叫主父偃的大臣,就是那位贫寒时发穷恨“生不五鼎食,死当五鼎烹”,后来果然做到即曾五鼎食又被五鼎烹的人(以后有空时啦啦这位活宝),听说徐甲去齐国提媒,就对徐甲说:“我老家还有个女儿,你讲公主的事办完了,顺便把我的女儿也送进齐王后宫当个姬妾什么的。拜托了!”齐鲁大地至今仍有“成不成,黄酒两大瓶”之说,主父偃先给徐甲一笔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个徐甲到了齐国,就对纪太后提了此事。纪太后一听大怒,说:“齐王已有王后了,后宫也都安排俱备了。你徐甲设个什么东西?不过是齐国的一个饿不死的穷酸罢了。你当了太监,攀上皇太后高枝儿了,你就想来乱我王家了。还有那个主父偃,是个什么东西,也想让女儿充我齐国后宫?”
  这个徐甲又羞又囧,灰溜溜地回到京城,回报给皇太后说:“齐王很愿意娶公主金娥为王后,但我在齐国听到了很多传言,说齐王有个大毛病,就像燕王毛病一样。”
  他不说自己没能说成婚事,反将齐王隐私全说了。
  原来,燕王刘定国之案刚发生不久。这个燕王荒淫至极,在宫中与自己的姐妹、女儿乱伦,刚被朝廷处理。
  这里先将燕王之事说说吧。
  要说燕王,就得先说说第一代燕王刘泽。
  刘泽,刘邦的四服弟。刘邦的祖父与刘泽的祖父为亲兄弟。刘邦与刘泽为四服堂兄弟关系。
  当年刘泽从刘邦起义,公元前204年,刘邦为汉王三年,刘泽为郎中。
  公元前196年(高祖十一年,为帝第七年),刘泽因以将军身份击陈豨的将军王黄,有功,封营陵侯(今潍坊市昌乐县马宋、阿陀一带)。吕后时(前187—前180),齐人田生(字子春者,老人),奔走游说之士,乏资,以计谋说刘泽(齐在临淄,至营陵约200里),刘泽大悦。(此时,刘泽约50岁—60岁),一下赠给田生黄金200斤,为寿。田生拿着金子,回到齐地老家。过了二年,未与刘泽联系。刘泽让人给田生捎信:“这是怎么了,怎么听不到信了,断交了吗?”田生不好回答。其实,他一直想重重报答。大约对来人说:“我干不出点对侯爷有利的事来,无脸见了。”收人重恩,不能不报,不好意思。
  田生至首都长安,租了个豪宅,充大款,然后令儿子求吕后的情人张卿,张卿名为太监,大约实为常人,与嫪毐一样,是吕后当太后时的新情人,她的老情人审食其做副宰相。过了几个月,田生之子与张卿很熟了,也将其买通了。(装作无意给他送礼)。田生子请张卿至自己家做客,田生在家当员外。张卿一看田生所用器物、供帐、服务人员、仆妇,像列侯一样,大惊。
  田生设酒招待张卿,极尽山珍海味,半醉,屏人,说张卿:“我见过几十位诸侯馆邸,去过百十位王侯家做客,都是高帝的功臣。今日,吕后实有大功。吕后之父资助高祖,将女儿给高祖,高祖成功,吕氏之功不可磨灭。也可以说,无吕氏,就无刘家当皇帝。吕后本身就是皇后,现在是太后。太后年富力长,本心想让弟弟吕产当王,当个吕王,太后自己不好说,恐怕说了后,大臣不听,一下闹僵了。现在您是太后的大红人,大家都巴结您。您这时为什么不去做做大臣的工作,让他们提出来,让吕产当个王?这样,太后必大喜。姓吕的当了王,您功大,说不定太后一高兴,封您个万户侯也不是不可能的。太后心里想办这个事,您是太后的心腹之人,您不赶快去办这事,叫别人在您头里办了,您说不定会大祸临头。为什么?吕氏 一旦为王,见您不三不四,是太后情人,说不定借此收拾您。再说,吕氏不封王,势弱,一旦太后百年之后,吕氏完蛋,刘家反攻倒算,吕家遭殃,跟姓吕的人也遭殃。您说,您不是大祸临头了吗?”
  张卿听完,惊出一身冷汗,忙说:“是啊!有道理!有道理!多亏您老人家对我说,使我茅塞顿开。”
  于是慢慢地做大臣的思想工作,一个一个做。
  中国人扶竹竿不扶井绳,谁的杆子硬,就拥向谁。
  于是,大臣上奏,请立吕产为王,王代地几十个县。有的大臣一提议,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立即随和响应。只有王陵提出异议,但只一票反对,不起作用。吕太后很高兴,姓吕的当了王了,而且还掌军权。太尉虽是周勃的,但实际兵权在吕禄手里。
  吕后为什么不收拾王陵呢?
  因王陵曾在刘邦欲换太子时,表示了强烈反对:“臣期期不可也!”太后感激王陵,故为此事未发。
  王陵为御史大夫,三公之一,最小。
  王陵文陈平、周勃:“您说,高祖有约,非刘氏不得王,非功臣不得侯,您忘了吗?”陈平、周勃都打哈哈:“面折庭争,我二人不如您。但从长远计议,能安刘氏者,您说不定不如我们呢。再说,太后要封吕氏为王,谁能阻止得了呢?”
  王陵只有发穷恨。
  这个吕产当了王,张卿有大功,太后赐张卿1000斤金子,后来还果真封他为建陵侯。
  这个张卿也讲义气,“要不是田生,我张某人哪能又得千金又占好人呢?”于是拿出500斤金子给田生。
  田生不接受。他又有大动作。于是对张卿说:“吕产为王,诸大臣表面用户,内心实则反对。今日营陵侯刘泽是刘家最高辈分的人,他是高帝的兄弟辈,为大将军,有功,又亲为刘家老人。因此,他见吕氏封王,他却没捞到封王,心里殃殃的,有怨气。您现在对太后言明,划出十个八个的县,封他为一个王。他一旦被封王,高兴。他与高祖是四服兄弟,他与吕家虽不亲,但因是吕后封他为王,他还不甘心情愿为吕氏服务吗?这样,吕氏政权也会更加巩固的。您也会更加吃香了。”
  张卿于是吹枕头风,如此这般地对吕后说了。
  论起来,这个吕后与刘泽还有亲戚关系。
  原来,吕太后有个妹妹叫吕嬃,也是个杀伐果断的狠毒女人,余吕后一样。她的丈夫是大将军樊哙,也是个侯爷,开国功臣,他们的女儿是刘泽的妻子。算起来,刘泽叫吕后,论刘家是嫂子,论吕家得叫姨娘!
  于是,吕后便立营陵侯刘泽为琅琊王(在今临朐东南部及沂水、诸城、五莲一带)。
  刘泽当了王那是了不得的。这一切操作全靠田生。于是,这个琅琊王刘泽便与田生一同赴他的王国,王都在今日诸城。这个田生极聪明、机警,他劝刘泽立即动身,越快越好。果然,刘泽刚出了函谷关,太后后悔了,想改变主意,派使者去追回来,没赶上,于是作罢。
  这个刘泽去当王了。这是公元前181年正月的事。刘泽当了王不足二年,吕太后死了,死于公元前180年。
  这时,天下又一次面临动荡。
  原来,诸吕现在已有三位王八位侯了。
  吕后是公元前180年的七月辛巳日死的,遗诏让上将军吕禄将北军,相国吕产亲将南军,二人不得脱离军队,太后葬礼不要参加。
  这时,朱虚侯刘章在京师,他是齐王刘肥之子,刘肥已死,时齐王为刘襄,是刘章的哥哥。刘章妻为吕禄女,知其谋。刘章派人告诉其兄齐王刘襄,令其发兵向西。刘章欲与陈平、周边为内应,以诛诸吕。
  齐王刘襄遂发兵,他又诈诏琅琊王刘泽,至齐议事。刘泽至齐,立即将其软禁,让其召其国兵,由齐王一块统领,向西进军。
  刘泽被骗,无奈。
  吕产、吕禄遣大将军灌婴将兵击之。灌婴至荥阳,使人谕齐王,与联合,待变。琅琊王刘泽,于是对齐王说:“我在这里无用,不如我去长安,与大家共商,迎你为皇帝。”刘泽是齐王的堂叔辈,就相信了。刘泽跳跃至长安。(意思是跳过一个个关口、据点)
  曲周侯郦商、有子郦寄,与吕禄极好。周勃、陈平使人劫持郦商,让其令郦寄骗吕禄,说:“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个王,吕氏所立三个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了诸侯王,诸侯王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足下不急之国守藩,乃为上将军发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这样,怕你们杀他们,容易引发动乱,何不速归将军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吕产)亦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当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
  你说那个吕禄笨不笨,他就愣是相信了,使人报告吕产及诸吕老人,或以为可以,或以为不可以,犹豫不决。
  吕禄信郦寄,与俱出游。(什么时候了,还外出游玩)过其姑吕嬃家,吕嬃一听大怒:“汝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无类矣!吕氏将被灭族了。)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勿为他人守也!”
  吕氏二女,皆有胆识,有杀伐决心。吕氏男人,却都是软蛋糊涂虫。
  公元前180年八月庚申,平阳侯曹窋代理御史大夫。鲜见相国吕产商议事。
  郎中令贾寿出使齐国,返回,对吕产说:“大王您原先不早到自己的封国去,现在去,能办到吗?”贾寿向着吕氏,俱以灌婴与齐楚合纵状告吕产:“他们要共同消灭你们姓吕的了!”平阳侯曹窋听到这话,慢慢退出,然后急急忙忙报告了陈平、周勃,周勃欲入北军,不得入。襄平侯纪通尚符节,掌印符。乃令持节矫传皇帝令,入北军。周勃命令郦寄和典客刘揭去忽悠吕禄。二人对吕禄说:“帝使太尉守北军,欲令足下之国。您应急归将军印,辞去,不然,祸且起。”(唉!祸已起矣!尚不知耶?)
  吕禄遂解下印绶授典客刘揭,将军队指挥权交给太尉周勃,周勃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
  拥护吕氏的脱掉右袖子,拥护吕氏的脱掉左袖子。
  军皆左袒!露出左胳膊。
  周勃知人心所向,大善!
  遂将北军指挥权拿在了自己手中。然,尚有南军等。南军指挥权仍在相国吕产手里。南北军是皇帝的两支禁卫军。丞相陈平召刘章辅佐周勃,周勃令刘章监军门,令平阳侯曹窋告诉卫尉,禁止相国吕产进殿。吕产不知吕禄已被解除了北军军权,欲入未央宫,劫持小皇帝而进行反抗。但是,殿门进不去。吕产徘徊在殿门外。平阳侯曹窋告诉太尉周勃,周勃此时亦犹豫,怕不胜。(已有将军印在手,何怕,怕又何用,越怕越误事)不敢公开下令斩杀吕氏。
  周勃对刘章说:“急入宫保卫皇帝!”刘章请兵千人,入未央宫掖门,见吕产在庭中徘徊,听了一会儿,待日晡时,遂一拥而上,欲杀吕产。吕产逃,时天大风,从官大乱,莫敢斗者。逐吕产,杀之厕中。
  吕产即被杀。
  小皇帝很聪明,(大约十四五岁)令谒者持节慰劳刘章,令其罢兵。刘章夺节,谒者不给。刘章挥兵与战,杀谒者,夺节,持节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还入北军,报告给太尉周勃。
  周勃原坐着,一听,大喜,起来拜贺刘章,曰:“所患独产。今已诛,天下定矣!”
  辛酉,(次日)斩吕禄,(叫你放弃军权);笞杀嬃,(可惜不是男人)。
  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刘章之妻吕禄之女,不知如何?)
  大臣相与谋:以为少帝及三个弟弟为王者,皆不是惠帝的儿子,得皆杀之!
  (谁说不是惠帝儿子?明说不是吕皇后儿子,是他姬儿子,哪能说不是惠帝儿子?!刘邦怀疑惠帝不是自己儿子,这倒是事实。)
  共召文帝立之。
  (见《周勃传》《高五王传》)
  班固曰:“孝惠高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无为。故惠帝拱己(揣着手就治了)。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丰衣足食)”
  当时,上层斗争激烈,老百姓不受影响。
  文帝当了皇帝,评功:周勃第一,陈平第二。
  刘章有大功,但一开始他想让自己的哥哥当皇帝,故拙其功,只用几个县封其为城阳王,且夺一切权利。不久,刘章郁郁而死。
  齐王想当皇帝,文帝忌之。
  刘泽有功,封燕王,将琅琊还齐。这是汉文帝元年,即前179年。刘泽为燕王三年,前178年,薨,称燕敬王。刘泽子康王刘喜嗣,当了九年王,也死了,其子刘定国嗣为燕王。
  刘泽与刘邦为四服兄弟,刘喜与汉武帝为五服兄弟。刘定国与汉景帝为六服兄弟,出了服,与汉武帝为七服叔侄关系。
  刘定国在前167年左右为燕王。他此时是个青年,混蛋透顶。他与父姬奸,生一儿。夺弟妻为姬,与自己女儿三人奸。
  这些事,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燕国下属有肥如县,县令叫郢人。刘定国因故想杀他。郢人等多人告刘定国。刘定国使谒者以他法,捕杀郢人等,灭口。
  至元朔中(前128—前123),郢人的兄弟们秘密上书,告发刘定国之罪。汉武帝下公卿议。(开会讨论处理意见)
  皆云:“定国,禽兽行。乱人伦,逆天道,当诛!”
  上许之。(批准)
  刘定国自杀死!当了42年王,自杀了。
  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听到齐王所作所为,是又一个燕王,便说:“不要提金娥嫁给齐王的事了。”汉武帝也听到了这个事。那个主父偃也对齐王和齐太后非常愤恨。于是,对汉武帝说:“这个齐国,仅临淄城就有十万户,一年所收市场交易税就达千金(一千斤金子),人众殷富,甚至超过长安城。这样的富庶之地,不是天子的亲兄弟或儿子,不应为王。今日齐王与陛下出了五服了,已疏远了,也应该换换王了。”
  主父偃此议,深得汉武帝之心思。找借口剥夺诸侯王的财产,是汉武帝聚财的一大手腕。加之主父偃又对汉武帝说,吕太后时齐国就想造反,吴楚七国之乱时,齐孝王差点随吴楚七国反。现在又听说这个齐王与其姐姐乱伦。这个齐国,历代齐王都行为乖乱,不整顿一下不行。
  于是,汉武帝便仁主父偃为齐相,去整顿一下齐国风俗。
  这个主父偃就是想回家乡炫耀一下。这也是一切曾受过屈辱的人一旦得地就忘乎所以的正常心理。这些人小事聪明大事糊涂。他不知道一旦离开皇帝,那些恨他的人会从中整他。
  这个主父偃想不到远处。
  他到了齐国,先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想了半天,有恩的不多,看不起自己的不少。他原先在齐国时,学纵横家,众人皆习儒。踏雪杂家,也学儒家的《易》《春秋》诸子百家,众人皆看不起他。在齐国贫困至极,借钱借不出来。于是北游燕、赵、中山几个诸侯国,也是无人识,不用,极困。心想,直线诸侯王无人能与之成事,干脆去首都,碰运气。
  元光元年(前134年)至京城,先攀上卫青,卫青推荐给汉武帝,武帝连推荐信都不看。主父偃盘缠用完了,特别囧,诸侯宾客都厌之。干脆,手捧自荐信至阙上书,直接要送给皇帝。上午送上信,下午武帝就接见了。自荐信所言共九个事,其中八个为法律方面的,一个为谏伐匈奴。当时,徐乐、严安也上书言事。汉武帝接见三人说:“你们原先干什么去了,为什么现在才来?”足见汉武帝有相见恨晚之意。
  汉武帝立即任命主父偃为谒者,又升任中郎,又升任中大夫(九卿之一,如今日中央部长),一年之间,升了四次官。
  主父偃得到汉武帝重用,于是竭尽全力给汉武帝出主意。
  当然,主父偃很会看风使舵,将汉武帝内心世界看透了,尽量顺着汉武帝的意愿去说。他刚上书汉武帝时,谏伐匈奴,后来见汉武帝执意大举起兵讨伐匈奴,他又上书提出了伐匈奴的好处。汉武帝对诸侯王权力过大,容易引起反叛,又对疏远的诸侯王想逐渐淘汰,一边收回封地并没收财富,来个重新分配,分给亲近或有功之臣。主父偃又顺着说:“古者诸侯的封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容易控制。今日观之,诸侯王或连城数十,地方上千里,十倍于古。和平年间,则骄奢淫乱,一遇国家动乱,则互为联合以抗朝廷。若依法割削,则引发叛乱,反叛朝廷。晁错提出的削藩,引发七国之乱,就在不久前,历历在目。今日诸侯子弟,或兄弟十人几十人,而只有嫡嗣一人代立,其他兄弟们,虽同为骨肉兄弟,却无尺寸之封。这种政策,引发仁孝之道丧失。愿陛下发布推恩令,令诸侯得推恩,分封其他子弟,让他们嫡嗣为王,其他为侯,朝廷不出一寸土地,使他们的子孙能够人人有封地。这样,诸侯的子弟们人人喜得封地,陛下赚了仁德之名,诸侯王也削弱了实力,能避免了胳膊粗过大腿,朝廷也可放心。”
  汉武帝一听,有道理,便照此施行。
  主父偃又对汉武帝说:“茂陵初步建成(古代帝王一登基,便开始大修陵墓,有的竟然修几十年。茂陵是汉武帝上台即开始为自己预修的陵墓),天下豪杰兼并之家,势力大,聚众为豪。可令这些豪强,从全国各地迁到茂陵周围,既内实京师,又外销奸猾,便于管理,此乃一举数得。”
  汉武帝又照此办理。
  汉武帝厌烦了陈皇后,喜欢卫子夫。主父偃竭力歌卫贬陈,最终罢黜了陈皇后,立卫子夫当了皇后,其子立为太子,这就拉近了与卫青等卫氏的关系。
  前面说过,燕王刘定国淫乱国内之事,也是当年主父偃去燕国求职时,燕王不予重视,主父偃出的一口恶气。
  主父偃为汉武帝的宠臣,大红人。大臣们上至宰相三公大将军,下至九卿,皆畏其口,给他送礼,很快,家累数千金。
  有人提醒主父偃说:“太横了!强横必折!低调点儿吧!”
  主父偃说:“我结发游学四十年,无人看得起我,到处碰壁。父母不拿我当儿子,兄弟们不拿我当兄弟,朋友离我而去,我被压抑这么多年,该扬扬眉吐吐气了。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当五鼎烹。我日暮,故倒行逆施耳。”
  现在有句俗语:“老天想灭你,必先让你疯狂。”
  这位好心朋友听说这样,怕将来沾连一身血,早早躲得远远的。
  现在,是元朔年间(前128—前123)出现了齐国这档子事,主父偃想来个炫耀乡里,衣锦还乡,顺便出出嫁女被拒这口恶气,于是,汉武帝任命他为齐国丞相,正中他下怀,便洋洋得意上任去了。
  到了齐国,亲朋好友络绎不绝。他这天来个大聚会,将所有亲戚朋友们都招来,拿出五百斤金子,散发给大家,说道:“我主父偃贫穷之时,兄弟姐妹连顿饭也不管我,朋友们没一个上门的,我借几个钱,无一人借给我。我今日为齐相,诸君迎接我,有的至千里之外,大家听好了,我无一个兄弟,无一个朋友,今日你们拿着这个金子,足够几年生活费的,你们就别再来我家了。”
  说罢,令人将众人赶了出去。
  众人虽羞愧,但还是个人拿着自己分得的那份金子走了。
  当然,也有那些不管头不顾腚的人,整天赖嗐着上的,打骂由之,就是谁在时里去谁家。
  俗说的:“人在时里,鳖在泥里,蛤蟆在湾里,王八在坎里。”
  这个主父偃于是上朝办公。
  这里补充一下:
  汉代规定,诸侯王封地多者千里,少者几百里,多者几十个县,少者十几个县。诸侯国的设置,与朝廷大同小异,重要职务,象国相、中尉、内史等,皆由朝廷任命,分管这个国家的政、军、公检法,相当于朝廷的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只是朝廷三公为年薪万石的最高官员,诸侯国的三职相当于朝廷的九卿,即现在的部长,年薪为二千石,但全力极大,与国王的关系最为复杂,最难处理,遇到那些强势的诸侯王,这些朝廷派去的官员们极难处理,往往被诸侯王所害。
  这个齐王呢,年轻,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五世孙,汉高祖长子刘肥的曾孙,名叫刘次昌。
  汉武帝刘彻是汉高祖刘邦的三子刘恒的孙子。
  汉武帝与齐王刘次昌为五服叔侄,齐王刘次昌年轻,大约20岁左右吧,为王第六年,自小生在帝王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你想,有个好?当了王,他母亲为王太后,姓纪,称纪太后。纪太后娘家大约就是今日寿光纪台一带人。
  前边说过,这个纪太后为了自己当王的儿子宠幸娘家侄女纪王后,她想了个馊主意,让自己女儿纪翁主,也就是齐王的姐姐进宫管理那些妃嫔们,监督着让弟弟只跟纪翁主睡觉,不让跟其他人睡觉,而这姐弟俩就好上了,发生奸情,搞得人人皆知,他们不管不顾。
  这是乱伦。要不说脏唐臭汉呢?
  主父偃想出一口恶气,就先让人给齐王及王太后、王后放风,吓唬吓唬他们。结果这个齐王,这个小青年吓坏了,心想,与其象燕王一样被判死正法,还不如自己了结了。于是,饮毒药自杀了。
  齐国发生了这么大事,主父偃也倒霉了。
  前面说过,主父偃曾在燕国、赵国一带求职,无人搭理。燕王那个事,就是主父偃主持处理的。那个赵王也自知自己腚底下不干净,几次想上书告发主父偃的阴事,因主父偃一直是汉武帝的大红人,不敢告,怕检举信落到主父偃手中。这次,主父偃离开朝廷去齐国当国相,前脚走,后脚就将主父偃交结诸侯王,接受诸侯王贿赂的事告了上去。那些羡慕嫉妒恨者,也纷纷上书,告其平时营私舞弊之事。这不,主父偃刚去齐国上任,还没等正式双规齐王,没与其正式谈话,这个齐王就吓得喝药自杀。这事,以八百里加急报到中央,众人再添油加醋一说,汉武帝大怒,以为主父偃劫王逼其自杀,便将其紧急逮捕入京。主父偃承认承认曾受诸侯王贿赂,但不承认逼王自杀。汉武帝觉得主父偃曾在自己鞍前马后出力不少,也干了许多好事,想留其一命。汉武帝32岁,刘次昌约20岁,主父偃大约50岁。
  主父偃贵幸时,虽不想结交,也宾客上千人,及至被灭族,无人上前,只有一位叫孔车的,是一般朋友,为其收尸下葬。汉武帝听说了,说了句:“这算个君子!”
  古今一样。
  你看那些大贪官们,有权有势时,家中宾客满座,门外车水马龙。一旦失势,立即门可罗雀,无一人上门,更有甚者,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或狠狠地踏上一脚。有位富国际人物,叫姬鹏飞的,曾当过外交部长,人大副委员长,他的独子姬胜德身为将军,掌军事机密,被境外敌对势力用美人计和金钱拉下水,成了特务,出卖情报,东窗事发。这是杀头的勾当。姬鹏飞时已离休在家,老两口只此一子,便四处求告,留一条命。他曾打了30多个电话,邀老友新贵们至他家一坐,帮助出出主意,结果,无一人到场。他万念俱灰,自杀身亡,不久他老伴儿也上吊而死。其实,中央派人跟他谈话,隐晦地说了,死刑还是要判的,只是晚点。意思是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只要死缓,就可改无期,无期可改有期,有期可保外就医。这是历来的规矩。高干与平民不一样,说什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是历来说着玩的,不足信的。
  可怜姬鹏飞老革命,他愣没听出话里的话来,以为就是死刑,以为死定了,以为干了一辈子革命,连自己儿子的命都保不住,被革了命。罢!罢!罢!去吧!
  若是那个传达高层旨意的人将话直接挑明,若是那30多个电话被邀者能来一人解释一下,这两条老命也不至于就如此如此了。
  你看,也是汉武帝时代的一位翟公说的:“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至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翟公为廷尉时,车水马龙,及免官,门可罗雀。又官复原职,又车水马龙,原先朋友又来,翟公为书大门云云。
  此乃人之常情。
  临朐人冯协一,乃冯阁老养子,以荫官,至台湾知府。上任时,欢天喜地,门前贺客纷纷,及至卸任回家,无人送行。渡台湾海峡,他有诗云:“前日渡海来,今日渡海去;来去本寻常,顿觉人情异。”他死于冶源。
  我家乡有一人,为我邻居,是由沂水入赘我村为婿,为人尚且厚道,盖屋时,无人帮忙。那时,不找建筑队,皆邻居无偿帮工,因家丁不旺,加之来居不久,未曾给人家帮过多少工,故盖屋时少有人帮忙,比平常人家多用好多天,只得亲自上门拜请,后当上了支部书记,家中来人络绎不绝,盖一过屋,称过道,竟去了一百多人,有甘心当干儿者,家中一切活计,皆有人主动去干。尤其其中一位干儿,整天侍候于家门。干儿有一拖拉机,书记家中有什么活,他都是抢着干,自装自卸。后支部书记免了职,想找干儿拉点东西,立即云:“无时间!”
  此支部书记不禁喟然长叹。
  汉代追求功名利禄,极是热衷。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不想有甚于汉代者。
  绕了这么大个弯,说了这么多题外话,咱们再饶回来,说说那“杯酒千命”的事。
  这牵涉到三个人物:窦婴、田蚡、灌夫。咱一一交代一下。
  这个窦婴,是窦太后的堂侄。窦太后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生母,汉武帝的奶奶。
  窦太后的故事,有空另啦,否则又扯远了。
  窦太后出身寒微,从当皇后时,娘家人就沾光。汉文帝死后,儿子景帝当皇帝,他就是太后了。朝廷大事小事,她说了还是算的。当然,她喜黄老,尚无为而治,尽量少管,但权力的诱惑,令人欲罢不能。娘家人寒微,人少,这个堂侄算是有能力的。于是,窦婴凭堂姑的关系,汉文帝时就干到吴国国相,相当于中央九卿,今日省部级领导。后因生病,免相家居。文帝死,景帝继位时,为詹事。论亲戚,是景帝的表哥。景帝同母三人,都是窦太后所生。最大的即女儿刘嫖,就是那个长公主,景帝的姐姐,文武帝的姑姑,跟了陈家生了个女儿叫陈阿娇的那位。汉武帝当皇帝,是这个姑姑一手托上去的。女儿跟了汉武帝,当了皇后,不几年废了。但这个刘嫖在宫里很强势,窦太后对她极宠爱。
  窦太后第二个孩子就是长子汉景帝。汉景帝不知为什么,不受窦太后待见,窦太后喜欢的是小儿梁孝王刘武。
  汉景帝也知他母亲窦太后偏爱他这个弟弟,大约出于讨好当母亲的欢心,在一次梁孝王由封地进京朝见母亲和皇帝时,在一次家宴上,有这兄弟二人,还有其家近亲,也有窦婴等。那时,汉景帝还未立太子,趁着酒劲,许了个海口。汉景帝对梁孝王说:“等我千秋万岁后,将皇位传给你。”
  太后一听,非常高兴。这时,这个窦婴起来说话了。他斟满了一杯酒,敬汉景帝,并郑重地说:“天下者,高祖打下来的。高祖明确规定,父子相传,这是硬政策,铁纪律。陛下为何许下海口传给梁王呢?请收回这个话!”
  这个窦太后从此非常憎恨这个侄子,窦婴也非常小看他当的这个詹事职务,于是打报告病退。窦太后一怒,开除了窦婴的门籍,不承认这个侄了。
  这是汉景帝刚继位时发生的事。
  汉景帝为帝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54年,发生了意见轰动天下的大事,吴楚七国起兵反叛朝廷。
  这次叛乱,都是由刘氏的七个王反叛的,以吴王刘濞为首,楚王刘戊为辅,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卯、胶东王刘熊渠、赵王刘遂五王为响应,大反朝廷。朝廷派周亚夫为大将,统帅三十六将军平叛。汉景帝觉得外祖窦氏门上,也就是窦婴有本事,命他为大将。窦婴以有病为由,坚不受命。汉景帝说:“现在天下反了,国家正是用人之时,你这时推脱,对得起国家吗?”窦太后也后悔对这个侄子做得有些过分,让人表达了自己的歉意。窦婴这才接受了命令。他的任务是防堵齐赵五国叛军,驻军荥阳。周亚夫统帅主力三十六将军,与吴楚主力作战。
  不过三个月,吴楚兵败,吴王被杀,天下平定。因为军功,窦婴被封为魏其侯。
  这个窦婴为人廉洁,被任命大将军时,景帝赐给他本人1千斤金子,他全分给部下,1斤都不拿回家。因此,部下乐为其卖力。
  因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功劳极大,当时朝廷中,窦婴与周亚夫威望最高,无人能比。
  汉景帝四年,即公元前153年,汉景帝立儿子刘荣为太子,任命窦婴为太子太傅。
  汉景帝七年,即公元前150年,汉景帝废掉太子刘荣,立刘彻为太子,即后来的汉武帝。
  窦婴坚决反对换太子,与汉景帝争执此事,没争过。太子还是换了。他一怒之下,称病,躲在蓝田山里,也不上朝了(注意,此事肯定深深得罪汉武帝),窦家人及宾客不论谁劝都劝不回。
  这个窦婴大约随意惯了。你想,随随便便地就不上朝了,这里面隐藏着多大的危险呀!
  这一来,汉景帝心里也十分不爽。
  你得罪了太子,将来的皇帝,也得罪了现在的皇帝,能有好果子吃吗?还一个劲地执拗。
  梁国有位叫高遂的,求见窦婴,他开门见山地说道:“能让你富贵的是皇上,亲近你的是太后。你为太子太傅,太子被废,你第一保不住太子,第二你又不能以死明志。你却装病在家享清福,怀抱赵地美女,以酒度日,不去上朝。这在外边看来,只能说明你再散步对对皇帝和太后的不满,宣扬你的能耐,散步皇帝的过错。一旦皇帝和太后都一块厌烦了你,不用说,你的命,连你老婆孩子的命也保不住了。”
  窦婴听了这话,出了一身冷汗,立即上朝如故,去太后处请安如故。
  窦太后高兴了,总归是娘家人啊。
  太后光绪高兴,汉景帝只能顺着。但汉景帝对这位表兄,总是心怀芥蒂。
  当时的丞相是刘舍。
  刘舍因事被免除丞相。窦太后便几次对汉景帝提议,让窦婴当丞相。
  汉景帝说:“太后您难道以为我不愿让魏其侯当丞相吗?这位魏其侯喜欢沾沾自喜,行事又轻薄,丞相一职,还是用执重的人为好。”
  这个魏其侯就是窦婴,前面说过的。汉初,有功才封侯。至汉武帝时,只要当了宰相,就立即封侯,反正宰相都是用诸侯。
  未用窦婴,用了建陵侯卫绾当了宰相。窦婴这人,别的职务未看在眼里,只有当宰相才心里高兴。
  窦婴的事先说到这里。再说说田蚡。
  这个田蚡,前边说过,就是原先当太子妃,后来成了皇后的境地的妻子王皇后王娡的同母异父弟弟。王皇后就是那个王娡。先嫁金家为贫妇,生了一个女儿,又被他母亲臧儿要回来送入太子宫的那个王娡王美人,入太子宫又生了两个女儿,第三胎生了汉武帝的那个王娡。她现在是皇后。王皇后是汉景帝的正宫妻子,吃香。汉景帝的娘窦太后还不如王皇后吃香。王皇后在宫里有了地位,吃香了,她娘家人也就从一群穷光蛋一跃成了皇亲国戚。不过刚进官场,年轻,无资历,先从一般职位干起。窦婴为大将军,赫赫有名时,这个田蚡才是个郎官,也就是现在中央各部委的处长或司长副司长一级的官。那时,他姐姐虽是皇后,但窦婴他姑是太后。田蚡与窦婴无法比。他在窦婴面前,毕恭毕敬,见面下跪象窦家儿子侄子一般。要知道,越是对上巴结的人,一旦得了地,比谁都会要架子,对上越谦卑,对下越高傲。在官场上混过的人都知道。这是中国文化一大特色,入到骨子里的东西。
  这个田蚡混了多年,到汉景帝晚年,就越来越金贵了,做到中大夫,似今日中央部长了。
  田蚡还有个特点,口才好,还熟读过一部叫《盘盂》的书。这部书,现在已经失传了,属于杂家类。杂家类的书,最出名的是秦朝秦始皇还没当皇帝时,他的真正生身父亲吕不韦写的一部叫《吕览》的书,也叫《吕氏春秋》。这个《吕氏春秋》曾参考过这部《盘盂》。据说,《盘盂》是夏朝帝孔甲时写的一部书,共26篇,内容包括后来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各家的观点。《汉书?艺文志》有记载,后失传。中国汉代传到今天的书,不过百分之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失传了。
  这说明田蚡有才,但行为极差,极恶。恶人越有才,危害越大,凡在官场上混过的都知道。
  汉景帝当了16年皇帝,于公元前141年的正月甲子日死了。皇帝死叫崩,驾崩了。
  多说一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包括三公),大夫(部长级)死曰不谷,一般官员死曰卒,老百姓死才叫死。
  汉景帝崩了。虚岁十七的太子刘彻继位当了皇帝,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从班固开始,到司马光,到现在大学课本都说汉武帝这年十六岁,都说生于汉景帝元年即公元前156年,我这里说他十七岁,说他生于公元前157年。大家可能有点以为我胡说。告诉大家,不是“胡说”,是“会说”,(是“曹立会说”)。
  你问根据是什么?我的根据是我最敬佩的中国三位古人之一的司马迁告诉我的。实际上,司马迁是告诉大家的,只是大家听错了,理解错了。两千多年来,都说他16岁当皇帝,70岁崩的。错!他17岁当皇帝,71岁崩的。再有人问,你们就说,我们听《听曹立会拉呱讲汉史》群里讲的。
  我忘了自己在20多年前的手稿《中国历代帝王世系图》第一稿中说他是哪一年生的了。那部手稿赠给了为我县购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做出很大贡献的一位朋友。第二稿是2001年的,曾在2010年左右让一位电视台的朋友拍了去,他答应不外传。后来此君至今十多年未见面,曾有一位不知名的群友发给我一张汉代世系图,不知是否得之我的。还有一位朋友,曾经第二稿复印了去,也答应不外传。说多了。打住!
  汉武帝一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尊封奶奶窦氏,由皇太后升为太皇太后;尊封母亲王娡,由皇后升为皇太后。
  汉代,不,是历代,皇上的奶奶称太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子的正妻称太子妃。
  这前面三位,若是都在的话,就热闹了。三位都重要,都想说了算,皇帝听谁的?
  这三家娘家都有人在朝为官,互相争权夺利,争风吃醋,是明摆着的。这个皇帝有时都得听,都得应付。
  这不,汉武帝虚岁十七,当了皇帝,周岁不到十六,现在还是个中学生,一个大国的一把手。你看怎么办。
  怎么办?现办!
  有大事,有正事,也有歪事,也有邪事。
  他正事办了不少,继位后,歪事、邪事业办了不少。半夜跑出去,干坏事,干了坏事还掛在了别人身上。有空再啦他那些破事和不破的事。
  他办了第一件大事:尊奶奶、娘,上名号。
  第二件事:出殡!给他爹汉景帝出殡。
  他爹汉景帝正月甲子日崩的,二月癸酉日葬的,陵叫阳陵,从死到葬连头排尾10天,叫十日殡。
  再啰嗦几句。
  汉代,从刘邦当皇帝临死时立下了规矩,死后尽快下葬。刘邦是公元前195年古历四月甲辰日死的,第4天,即丁未日葬的,反正陵墓早准备好了,叫四日殡。现在,不说国家领导人,有些地方老百姓还出七日殡。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是宁国府的一个孙媳妇,20来岁,去世后,除了七七四十九天殡。相对来说,汉代从死到葬,是时间最短的。为什么?北方有强大的匈奴,内部有诸侯王,都怕动乱,故抓紧埋葬。但死后的祭祀就麻烦了,每个皇陵边,还要移民聚邑,设一个新县。新设县令、县丞、县尉等。以后有空啦。
  汉武帝继位第三件事,就是封自己的两个舅舅,他母亲的同母异父弟弟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
  汉初,刘邦定的非刘氏不得王、非功臣不得侯,至他死后,他老婆吕后掌权,封自己家哥哥、侄子为王,还有的封侯。后来就成了惯例,只是不敢封王,只封侯。至王莽他姑掌政后,将王家封了公,公比后高,比王低。王莽由公当了皇帝。这是后话。
  这个田蚡和田胜一旦封了侯,又是太后的同母弟弟,小皇帝的娘家舅,那是暴发新贵,那还了得?
  当时,朝廷最有权势的是窦婴,因为窦婴与周亚夫同为大将军,平吴楚七国叛乱,就像979年中越反击战许世友与杨德志同为东西两线司令一样。后来,周亚夫得罪了汉景帝,汉景帝怕自己死了,小皇帝驾驭不了他,早早地将他杀了。以后是窦婴独大,又是高官,又是皇戚,差一点当上宰相。其实,窦婴就是想当宰相过过瘾。世间就是如此,要是早看透形势,回封地当个清净山人,颐养天年,多好?
  可他哪能想到这里。
  伴君如伴虎,他愣是不知。
  现在的形势是这样的:刘彻当皇帝(汉武帝);他奶奶窦太后还能说了算;他生母王太后想压她婆婆一头,恨不得他娘家人一步登天。
  汉武帝这个小皇帝听谁的?
  他谁也不敢得罪。
  他姑更是强势,又是他的丈母娘,这时,陈阿娇是皇后。
  这个田蚡是个野心勃勃之人,他的弟弟田胜倒是明白,也许身边有能人指导。
  这个田胜封了侯,新贵,新用事。
  他便用尽一切心机,往上爬。
  他首先做出礼贤下士的姿态,讲那些有本事与能力的人提到自己身边,尤其是有本事不得地的人,他推荐给汉武帝。汉武帝是小青年,又是亲外甥,没有不听,也不得不听。将皇帝身边出谋划策之人,渐渐换成自己的心腹。这些人也确实不乏有本事之人。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在皇帝手下当老大,倾轧其他王侯将相。
  那些刘氏王不少,但当王有人有封地,皇帝最忌讳,不能用,怕用了将来篡权。不但不能用,还规定他们在至今的封地里,无朝廷命令,不得进京,王与王之间不得串联,大臣与诸侯王不得联系。所以,当时掌权的都成了外戚。外戚就是皇帝的舅家(姥姥家)、皇帝丈人家、皇帝姑家、皇帝姨家、皇帝姐姐妹妹家、皇帝奶奶的娘家等等,一大片,错综复杂。
  那些功臣之后的二代、三代及亲戚们,一窝一窝,一片一片,财富都在这些人手里,那倒霉的就只有老百姓了。
  一切财富,都由老百姓创造,而最苦最穷的,也只有老百姓。
  一边是花天酒地,一边是苦不堪言。历来如此,代代如此。
  暂且不表。
  汉武帝是公元前141年继位的。照例,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改元。这年改元为建元。上年(前141年)他父亲汉景帝死的,称汉景帝后元三年。
  这个建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原先皇帝,从秦始皇开始,称一世皇帝、二世皇帝,本想直至万万世皇帝,没想到,二世而亡。
  这个刘邦代秦当了皇帝,称汉朝,也是称皇帝元年,皇帝二年……死后上谥号、庙号,才追称汉高祖元年,二年……汉高祖十二年(前四年实称汉王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从第五年才正式当皇帝,后称汉高祖五年。汉高祖十二年实为公元前195年……不说了)。
  建元元年(前139)六月,丞相卫绾因病免职。什么免职,这家一朝天子一朝臣。历来如此。
  汉武帝商议让谁当丞相。另外,从汉景帝前七年(即前150年),汉景帝取消太尉一职,故至建元二年(前139年)这十一年一直无太尉。这时,汉武帝要恢复太尉。
  前面曾说过,汉代有三公九卿,三公为万石俸禄,大约似现在的正国级中央常委。九卿与郡守、郡尉及诸侯王国的相、内史等卫二千石官,相当于今日省部级干部。
  汉武帝要任命丞相和太尉。
  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当时每人都有门客。
  还有一些人,整日奔走老公门,也有的各门都走。
  个门都走的,有挑拨离间的,有以此隐私告他人的,有专门去记隐私而要挟求利的,也有那些双方给泥和,处于好心的,等等不一。
  这里面有位叫籍福的,转给这些臣贵们出主意,且出得还不错,都是不错的主意。
  什么人都有。
  当时明摆着,最有资格,也最有后台的就是窦婴的田蚡。一个是老太后的娘家侄,一个是太后的娘家弟弟。
  窦太后与王太后这婆媳二人也双眼瞪着,婆媳二人也都互相捏着对方的把柄。
  这个籍福便先到田蚡府里说:“魏其侯窦婴是久贵之人,天下士速来归心于他。今日将军您是后起之秀。但您的资历、威望还未达到魏其侯的地步。我劝您,皇帝若让您当丞相,您一定让给魏其侯。魏其侯为相,您必定为太尉。太尉和丞相,是地位相等的,待遇一样,且是管军队,您有让贤之名,一举几得。”
  田蚡于是跟姐姐王太后说了这个意见。若依王太后的意思,是主张让弟弟当丞相的,终归丞相是一号人物,太尉是二号人物。王太后想想也有道理。于是,汉武帝任命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
  这个籍福又跑到窦婴府上,先贺他当了丞相,又吊他将会有难。
  这个“吊”,现在一般用在人死了以后去祭拜或用信、电报等形式表示慰问。一般与“唁”字连用。但古代“贺”与“吊”也用于对某人某事的祝贺与预先哀悼,就是有点看透被吊之人有祸患发生。
  籍福是这样说的:“君侯您历来喜善嫉恶,且嫉恶如仇”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