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2-09-29 11:43
昌乐 刘文安

水码头徐氏族谱中的疑点探究(徐培瑛)

  水码头徐氏族谱中的疑点探究
  公元二零零八年春三月,昌乐县高崖镇西水码头村重修徐氏家谱,我作为东水码头人而被邀参入其中。看了西水码头村1963年续的家谱序言,发现有明显错误和可能错误之处:1、家谱中说西水码头村在‘元朝中期’建村不对;2、一世祖祯至‘润’字辈已十七世,那么‘祯’作为一世祖不对,‘润’字辈十七世比实际辈份大四辈;3、福、禄、祯、祥兄弟四人分家后是哪村立村之祖也存有疑问——家谱中记载老大徐福临朐县柳山镇徐家河村、老二徐禄东水码头村、老三徐祯西水码头村、老四徐祥安丘县南浯镇徐家沟村,有待考证。
  我们以西水码头村家谱为线索进行调查考证。我们一行四人带着疑问先去了临朐县柳山镇徐家河村,找到村支书及两位老人。正巧他们也在续家谱,我们就很方便的看了徐家河的家谱序言,发现与西水码头村的家谱序言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1、按族谱看两处‘世’一致,辈份相同,都比实际‘世’多四世,辈份大四辈;但需要指出的是,西水码头徐姓人平时的辈份却没有按家谱上的‘世’来论,而是和东水码头的辈份、徐家沟的辈份以及各地的徐姓辈份相一致。2、都说是从徐州郡(古称东海郡、郡驻地郯城)迁移来的。不同点:1、建村时间不同,西水码头村以为元朝中期,徐家河村说是宋朝金兵入侵,‘康靖之难’时。2、建村始祖有别,徐家河家谱说徐禄是他们的建村之祖,未说明徐禄排行老几;家谱中只是说‘一兄弟去临朐庙山村,一兄弟去水码头村’——这里未说明东、西水码头之别。3、分家兄弟人数不同,西水码头村家谱说是兄弟四人,徐家河家谱说是兄弟三人,未说明排行。
  我们又去了安丘县南浯镇徐家沟村,在村委办公室见到了支书,说明来意,得到大力支持,很快找到了徐家沟的家谱,是民国16年修的版本。看了序言,也发现了跟西水码头家谱和徐家河家谱的异同点:1、徐家沟家谱中明确说明是从水码头村迁移而来,未指明东水、西水之别,属水码头徐。2、家谱中记载建村之祖最早是从枣强县迁移来的。3、徐家沟建村之祖未出现‘福、禄、祯、祥’四兄弟中任何一人的名字,明确记载建村之祖是‘徐虽、徐得清’叔侄二人。4、‘世系表’中的‘世’和实际流传辈份大五辈,说明‘虽祖’以前还有五世,是福、禄、祯、祥之子侄辈。5、家谱中说徐家沟祖宗为逃避战乱,从明洪武年间开始迁移,最后叔侄二人几经辗转多处于明万历年间落户徐家沟。
  综合以上三家家谱序言提供的信息,应该肯定的是,徐氏先祖们为水码头徐氏一系的家谱修撰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世系表’记述较为详细,而且是最正确的部分,这为后人论证家谱正误和修撰工作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家谱中存在错误是难免的,但我们仍然可以依据这三村现有的家谱材料来论证出以下几点:
  第一,四村同祖无疑。东水码头村、西水码头村、徐家河村、徐家沟村四村同宗同祖,同一支系,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东水码头家谱虽然丢失,但现有三家家谱足可说明了这一点:西水码头村、徐家河村家谱已经明确记载这两村同东水码头村是兄弟分家后建村,徐家沟又载明是水码头徐,四村都有水码头徐之认同。二是四村有一处徐家祖宗墓地,名叫‘徐家大林’,在东水村北、西水村东,占地五十余亩,于公元1966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挖掉了;墓地年代并不久远,时人记忆犹新。三是每逢旧历年正月,四村徐家后人都到‘徐家大林’祭祖,徐家沟的京剧班还来唱几天大戏,到东水码头村“祭祖”,从老人们记事起(至少清朝末年)直至‘文革’从没有间断。按理说如果这墓地只是葬着兄弟,四村来祭祖就没道理了。“祖者”,长辈也,所以墓地里葬的是这四村的父辈或爷爷辈或太爷爷辈无疑。这一切就说明四村是一个祖宗、且最早在水码头村(可以断定,建徐家老林时东西水村尚未分开),这一点也是肯定的。
  第二,由上文推出,福、禄、祯、祥不能为徐氏一世祖。四村祖宗分家建村之前已经有好几代人了,从时间上推算应有四代。这四代人是否都在这里去世,无从考证,但按旧风俗,未出五服不管何处去世,应该都迁葬在‘徐家大林’,这样和四村都来祭祖不矛盾;上文已说明,如果这里葬的仅是福、禄、祯、祥一辈人,四村都来祭祖就没有道理了;按西水家谱、徐家河家谱记载四兄弟各为自己村的‘一世祖’,后人就不会将他们葬在一个林地,而是各建墓地,徐家河村一世祖就葬在自己的墓地里,至今碑文犹存。现在看既然四村都来一个大林祭祖,就证明了‘徐家大林’中葬的一定有‘福、禄、祯、祥’之祖辈人无疑,后人修谱就不应该把其祖辈人去掉,这是十分明显的错误。这样看来,基本可以肯定,‘福、禄、祯、祥’应是这里徐姓‘五世祖’。顺说明一点,从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及古人大家族观念看,到第五代人‘福、禄、祯、祥’分家应在情理之中。
  第三,‘福、禄、祯、祥’究竟应是几世祖,辈份需要论证。西水族谱1963年重续,序言中说:至‘润’字辈已历‘十七世’矣。这和我们一直流传延续的辈份少了‘四世’。从前文‘第二’中的论述可以看出,‘福、禄、祯、祥’一辈之前应有‘四代人’,即‘父辈、爷爷辈、老爷爷辈、太老爷爷辈’。‘润’字辈十七世加‘四世’就是二十一世,这样正和我们一直延续的辈份相一致了。按照三家家谱提供的资料推算,东、西水码头村、徐家河村少了‘四世’,徐家沟村少了‘五世’。
  应该指出的是徐家河当地徐姓人一直按家谱中的‘世’论辈份,这在他们当地没问题,但如果出了临朐县,明显比别处高‘四辈’,村里仍有‘十二、十三世’的人,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按徐家河家谱序言中的时间算‘靖康之难’至今880年了,按25年一代计算也有35代了;即使按徐家河家谱中记载的“一世祖‘禄’,生于明成化1480年。。。。。。”,至今也有528年,按25年一代至少21代了。如果按徐家河村现有的13世人计算,每代就是40年,也是不合情理的。就目前看,无论什麽姓氏,也不可能有十三世的人了。因此,在家谱中的‘世’再加‘四世’论辈份应是正确的。
  第四,福、禄、祯、祥分家立村的时间考证。这里首先辨明一个误解:那就是徐祖在此立村时间和修续徐氏家谱时追溯的时间肯定不是一致的,这也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例如某氏祖嘉靖年间到某地落户立村,但续修家谱可能过了几十年或上百年,由于那时的各种条件限制,很难正确的确定落户立村时间。且不应该把分家立村一代祖列为‘一世祖’,而应该上溯到父辈爷爷辈或更高的祖辈上,只要有证可考即可。正如前文分析,家谱中所谓‘一世祖祯’,落户西水码头村时应该是‘徐氏五世祖’,徐家河、东水亦然,徐家沟叔侄二人应为六、七世祖。
  我们可以用家谱中提供的现有资料——特别是‘世系表’,来推算福、禄、祯、祥分家立村的大体‘时间段’。从‘祯祖’至1963年‘润’字辈历17代应该是正确的,那么如按22年为一代,就是374年,1963-374=1589年,即明朝万历初年为最晚落户立村时间;如按28年一代算,就是476年,1963-476=1487年,即明朝弘治二年为最早落户立村时间。也就是说福、禄、祯、祥分家立村应在弘治二年至万历初年之间是无疑的。徐家河家谱对‘禄祖’的记载更确切的佐证了以上推论:谱中详记‘禄生于成化庚子1480年,卒于隆庆已巳1569年,享年89岁’,按照古时的宗族观念,分家应成家,立村有子孙,那么按‘禄祖’55岁时和‘福、祯、祥’分的家,各自立的村,时间就是1535年,即‘嘉靖13年’。这完全符合弘治至万历的时间段。
  在这里还应指出,福、禄、祯、祥分家落户立村以前的祖辈人还有一段很长反复迁移的时间。究竟何时开始迁移呢?我们加上兄弟四人以前四代,按28年一代计算上推112年,到1375年,即洪武七年;按22年算上推88年,到1503年,即弘治末年。总上所述,我们可以推断兄弟四人的一世祖最早在明朝洪武七年开始迁移,最晚在弘治末年迁移,至‘福、禄、祯、祥’已经五代。由于过去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很难一次定居,因此,可以合理推想徐氏1-4代祖多次迁移至四兄弟分家后,才最终确定东、西水码头,及徐家河村,此一分析应该可信。
  第五,‘福、禄、祯、祥‘兄弟四人之疑问考证。西水码头村1963年家谱记载兄弟四人之中的老四‘祥’为安丘徐家沟立村之祖有待考证。徐家沟民国16年重修的家谱中明确记载:一世祖‘虽’,二世祖‘德清’,却没有‘祥祖’出现,当然我们不能以此说明‘祥祖’的不存在,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二去徐家沟,翻阅他们民国16年修撰的家谱,并查阅了‘世系表’,发现徐家沟的家谱中自‘虽、德清’至民国16年(1927)只到14世,这和实际流传的‘世’正少了五世——徐家沟人也明确承认他们的立村‘一世祖虽’实际是‘六世祖’,‘二世祖德清’实际是‘七世祖’。通过前文中我们已论证出‘福、禄、祯、祥’实际为‘五世祖’,同西水码头家谱中明确记载:‘祥祖之子孙迁移到安丘县徐家沟立村’这两点,可以证明:1、福、禄、祯、祥中的‘祥祖’应是徐家沟‘虽祖’的父辈;2、且祥祖在徐家沟立村之前已去世,并和其祖葬于水码头‘徐家大林’。徐家沟过去年年来水码头‘徐家大林唱大戏祭祖也印证了这一论断。
  福、禄、祯、祥兄弟四人各自究竟是哪村立村之祖?应按‘排除法’原则确定。西水码头村家谱明确记载老三‘祯祖’是立村始祖,徐家河村家谱明确记载‘禄祖’是立村始祖,虽未说明老几,但根据字义‘福、禄、祯’排列应是老二。那么,老大‘福祖’应是东水码头村立村始祖,如果没有否定之证据,只能这样确定;而祥祖是徐家沟立村之祖‘虽、德清’叔侄二人的父辈祖父辈无疑,但根据现有家谱可以确定祥祖在四兄弟分家前后和徐家沟‘虽、德清’二祖立村之间的时间过世,‘祥祖’并未到徐家沟。
  还应该特别之处,我们还到了安丘县徐家园子、芝房等村。看了徐家园子的家谱,民国十年代修撰的,家谱序言明确说明:他们的祖先是“祥祖”,而且说:祥祖兄弟四人,大哥二哥三哥分别是福、禄、祯,由于古代通讯不便,无法联系,故不再考证记录。这里明确说明了两点:1、他们也是“水码头徐”。2、和徐家沟是一个祖宗,一个支系。据说,民国二十六年和1963年水码头修撰家谱时他们这里还派人联系并帮忙一起修撰过。
  根据徐家沟家谱中记载:一世祖‘虽’,二世祖‘德清’,叔侄二人于万历年间(1573-1620)到徐家沟定居是正确的。根据徐家沟家谱中的‘世系表’推算:按1580年(万历7年)立村算,到民国16年,1926—1580=346,按25年计算,346除以25正好是13.84代,和徐家沟家谱‘世系表’中的‘世’吻合。前文我们已经推断兄弟四人分家各自立村应是嘉靖13年左右(1535年),1580年-1535年=45年,也就是说,徐家沟立村比东西水码头、徐家河村晚了约45年,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徐家沟家谱中记载“是从水码头迁移而来”的正确性。
  第六,徐姓人究竟从何处迁来?西水码头村和徐家河村的家谱均记载徐姓人是从徐州迁移而来,只有徐家沟家谱记载徐姓人是从‘河北枣强县’迁移而来。这里徐姓人究竟何处迁来,简单考证如下:(可以另文详考)。
  由于各地的徐姓家谱浩如烟海,在所有姓氏家谱中是较多的,这充分说明了徐氏家族是十分重视家谱的修撰工作的。根据西水、徐家河的家谱和其他地方的徐氏家谱,结合其他姓氏的来源记载,可以作出以下结论:1、西水码头村的家谱和徐家河村的家谱都说徐氏家族是从徐州——即古东海郡(郡驻地在今山东郯城)迁移而来,徐家沟家谱记载徐氏家族是从‘水码头村’迁移而来,那么从枣强县迁来之说就是误传,或者水码头迁出之前曾落脚枣强县,但此说极为勉强。2、目前,全国各地的徐氏家谱中均记载徐氏家族是从古东海郡(即徐州驻地郯城)迁移出的,因东海郡就是古‘徐国’,而徐姓又是‘以国名为姓’的,故有‘天下徐姓出东海’、‘天下无二徐’之说。因此不会唯独徐家沟来自河北枣强县,即便如此,也只能算是迁移经过之地,不能算是来源地。3、我们这里流传一种说法,说徐姓为‘古氏徐’,即古来就有姓徐的之意。而自秦汉以来山东、(安徽、苏北之大部分直到东海都称为东海郡(徐州),所以,我们虽是徐州迁来,也仍然算当地人,所以称‘古氏徐’。当然徐姓历史久远,至今四千多年了,也算远古之姓了,‘古氏徐’也有此意。5、经查‘中国移民史,徐姓是从南直隶徐州(古徐州称南直隶)迁移而来,这就明确的佐证了以上说法。
  修续家谱是一件极为严肃的工作,必须对后人负责、对历史负责。过去人修续家谱,错误较多,并非不认真,而是各种条件所限:一是修谱的人才缺乏,文化水平高的就更少;二是专业人才或懂专业的人较少,修谱人缺少历史学、考证学知识。三是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缺少必要的调查研究,以讹传讹的现象在所难免。还有多种原因。
  这次借修谱之机,通过对现有家谱的认真研究、详细考证、多方调查,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争议存留的原则,力求修撰续写出一部较高水平的徐氏家谱来。此文论证乃一家之言,肯定有错误之处,还需今人后人勘正。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徐培瑛文集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