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7-01 20:53
鄌郚总编

昌潍国营地方企业:青上铜矿



  青上铜矿
  青上铜矿位于鄜部公社境内,北距县城35公里,南行十公里至高崖,可与安丘之白石岭铅锌矿相接,公路宽阔,可通行各种类型载重汽车,交通比较便利。根据501队提供之地质资料,青上铜矿为热液浸染矿床,矿体赋存于凝灰质砂页岩与花岗片麻岩接触带中,含矿岩石为蚀变花岗片麻岩,矿体顶盘为紫色页岩,主要矿体已基本探清长600至750公尺,位于鄜部公社之青上村、丘家村东部5V—N10E,倾斜Vu20—40度,矿体为透镜状,平均厚度为8米左右,最高者厚达32公尺,平均深度为50公尺,最大深度为120公尺,品位变化亦较复杂,高者3.7%,低者0.3%,平均品位为0.85%,矿石质量据现已探清之矿量为164万吨,其他在主矿体周围之南良、伦家埠坡等地,亦发现矿苗,尚需进一步勘探。
  按照中央有色冶金设计总院1959年9月提供之设计资料,青上铜矿为500T/日采矿迭矿厂,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提升斜井148公尺,通风斜井100公尺,水平巷道500公尺,企业专用公路2公里,尾矿坝工程737市亩,各种厂房3204.8平方公尺,办公室、宿舍等生活福利建筑共约4500平方公尺,坊子——青上35千伏高压电路32公里,主要重型设备250吨,以及水塔水池、矿仓、浓密池等专业性建筑设备。
  企业建成后,全部采用机械化连续生产,根据设计生产能力,将日产品位15%的铜精矿38吨,全年按340个工作日计算,年产12920吨,已探明的矿体服务年限可达10年以上。
  为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提前投产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上级批准除原建设项目外,再增建50T/日小铜迭厂两套及湿法冶炼车间一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由省财政预算拨款409.1万元(不包括冶炼车间),要求整个企业于1960年第三季度建成,这样一个包括采矿、迭矿、冶炼的600T/日限额以上的中型铜联合企业就诞生了。
  建矿过程:
  千百年来,人们对豹子山的石头就曾经发生过兴趣。为什么别处的石头是灰色,而豹子山的石头却发着灿烂的深绿色的光泽呢?这个谜,在封建阶级势力统治时代和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不可
  能解开这个谜,只有让那些无穷的丰富宝藏长眠于地下,直至明朝末年,当时封建贵族青州(益都)衡王为满足统治集团的私欲,曾派人进行过开采,当时的开采方法分露天和地下两种,露天开采的旧坑废石犹存,位于青上村的东北部,深约5—10公尺,南北长约300公尺,宽30—40公尺,地下采矿的竖井向西开石门,现在只剩一个凹坑。从遗迹来看,开采时间不会过长,可能是因为油水不大废弃而去。国民党反动集团在其反动统治的20多年中,榨尽了人民的血汗,但对我们这块丰富的宝藏却连看也没看过一眼,人们只有忍痛含恨任凭帝国主义说我们是缺铜的国家。
  解放后,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千百年来的愿望变成了现实。1957年毛主席派来了探宝队,山东省冶金厅□□□勘探队对青上铜矿的资源一连进行了两年的勘探,沉睡的宝藏从此将腾空而起,为我们祖国的伟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出自己无穷无尽的力量。
  1958年秋,在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下,鄜部人民公社诞生了,公社一经建立,立即显示了它的无限威力。在全民大办工业和钢铁运动中,廊部公社在党委的领导下,抽调社员107人,由王孝田同志带领,于中国共产党成立37周年的诞生日——1958年7月1日到达豹子山,正式投入了社办的青工铜矿的建设。107名工人,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冲天的干劲,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青上铜矿的建设史上写下了光辉的史篇。从农业社员到采矿工人,叫荒山秃岭变成重工业基地。这些困难是可想而知,然而英雄面前无困难。没有办公室,青上东北角的破庙成了铜矿的第一个办公室;没有伙房,工人自己回家吃饭;不会放炮,派人出去学;不认识矿石,请人来教。就在这样的条件下,露天开采了青上铜矿的第一批矿石。
  1958年8月24日党为加强对青上铜矿的领导,决定青上铜矿由社办转为县办,同年11月再转为专署直属矿山,并先后继续抽调刘文海同志、曲修文同志、李福汉同志、孙绍科同志、尹子岗同志、刘德凤同志等到矿分别担任党政领导,工人也由原107人扩充到400人。1959年扩充到600人。在大搞露天采矿的同时,开始了土法炼铜,为以后的正式生产开辟了道路,创造了条件。
  1958年9月11日,中国共产党青上铜矿支部委员会,在青上村东南角庙前的一棵小杨树底下正式成立了,由刘文海、曲修文、沈建华、王孝田、郑溪善五人组成,刘文海同志任支部书记,从此青上铜矿在上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战斗的领导核心,领导着全矿职工开始了光荣而艰巨的建矿任务。
  1959年10月,为了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经中共昌潍地委批准,青上铜矿党组织扩大为总支委员会,由孙绍科、曲修文、尹子岗、刘文海、王孝田、郑溪善六人组成,孙绍科同志任总支书记,加强了党的战斗力,为以后的大规模建设准备了领导核心。
  1959年5月,在基本建设战线上,党提出了“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和贯彻“全国一盘棋”的精神,青上铜矿坚决执行了党的这一英明指示,宣布暂时停建,将当时600名生产工人,除去坊子煤矿培训100名为将来大规模生产做好准备外,其余分送潍坊市各钢铁厂、昌乐建筑材料厂等各兄弟厂矿暂时代管,一俟上马,立即调回。
  1959年8月份,在准备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中央冶金工业部决定青上铜矿正式上马,宣布1959年投资40万元至11月份增加为60万元,并指示立即开始500T/日采矿迭矿厂的基建工程,争取提前建成,早日投产,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坚决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先后由坊子煤矿及各兄弟厂矿调回培训实习工人287名,干部22人,12月份再由潍坊烤烟厂调入工人78名,截至1959年12月31日全矿职工达387人,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四个月的奋战,赢得了青上铜矿基本建设史上第一个战役的胜利。
  建厂以来在各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958年秋,这个“大跃进”的日子里,全国人民热火朝天地响应了党的号召,掀起了全民大办钢铁的浪潮,彻底改变了我国的钢铁面貌。就在这良好的形势下,上级决定对青上铜矿投资25万元,要求边建设边生产。当时为完成任务,将全矿400名生产工人(后增加到600)按照军事编制编为两个营,除自己搞基本建设外,还进行露天采矿和土法炼铜,至1959年5月份,共先后建立茶杯式炼铜炉20支,开采出氧化铜矿石61337吨,炼出了水铜1570斤,建成了办公室及宿舍34间。1959年第四季度国家对铜矿投资60万元,具体建设项目为斜井开辟100公尺,办公室20间,机房6间,材料仓库6间,1959年底日实际完成斜井92.7公尺,占原计划的92.7%。土木建筑除完成办公室机房外,还超额完成机房车间、压机室、锻钎机室、伙房、食堂等1746平方公尺,占计划568平方公尺的325%。
  青上铜矿自建矿以来,始终贯彻了“克服困难、自力更生”的建矿方针,在基本建设当中为了解决木材不足的困难,党总支发动了广大职工掀起了一个人人当采购员的运动,教育广大职工树立“以矿为家以铜为业”的主人翁思想,动员自己的家属、邻居、亲戚、朋友将自己闲置的旧木材卖到矿上,支援矿的建设。仅1959年10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就买到各种木材81.13立方公尺,基本上满足了工程的需要。在解决运输问题上,党总支同样采取了放手发动群众的办法,1959年8月份基建工程开工后,日需青砖6000块,红瓦400页,石灰5000斤,以及木材、沙子等等。但当时运输比较紧张,经过千方百计地挖潜力,自己组成了25辆胶轮小车的专业运输队伍后,运输仍相差很远。总支又动员广大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大搞短途运输,每日晚饭后由鄜部至青上的公路上抬的、挑的、扛的、背的、小车推的、自行车带的,并肩接踵,络绎不绝。有时到矿20里以外的地方运砖、木材,午夜12点后返矿,第二天仍照常工作。这种一切为了建矿、一切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而忘我劳动的模范事迹是可歌可颂的。据不完全统计,仅1959年9月至12月的4个月中,利用业余时间运输,青砖34430块,石头20个立方,木材60立方,石灰12.5吨,沙子5立方,青菜8.75吨,粮食24.5吨,折合2057.5吨公里。
  1958年在露天采矿中,每天平均开采量约100立方,当天开出的矿石如不立即运出,势必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广大职工每天自觉地到矿坑内讧矿石。自1958年7月起9个月中共用肩扛出矿石一万吨左右。
  青上铜矿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技术人员,特别是在斜井开拓中,方向、位置、斜度要求都非常严格,每掘进3—5米,即须进行测量。自己既无技术人员又无测量仪器,以“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一年多以来,共派出培养干部9人,工人175名,请进各种技术人员30余人次,保证了生产的需要和工程的质量进度。
  在解决生活问题上,同样走了自力更生的道路,为坚决贯彻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方针,保证工人吃得饱、吃得好、花钱少,依靠广大职工利用业余时间种植蔬菜及油料作物,共收获各种蔬菜35100斤,油料作物340斤,并饲养肥猪65头,羊46只,鹅6只。除保证职工每天吃上两顿新鲜菜,每月改善3—5次生活外,还支援了兄弟厂矿和国家的出口任务。
  为加速工程进度,彻底摆脱设备上的落后面貌,在生产和建设中,广泛地开展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一年多以来,全矿共提出各种革新建议1232条,已实现840条,使全矿的生产面貌由全部手工操作,到1959年底,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程度达到15%左右,斜井开阔中的抽水由人工挑到手摇绞车,最后到电动水泵,斜井提升也由人工挑抬到胶轮小车及手摇绞车,最后又提升到用木轨道和胶轮矿车,功效提高了6倍。劳力减少了60%。
  1959年10月份,为了井下照明,需立即安装发电机,但现有之101W柴油发电机缺少配电盘,当时市场采购不到,仅培训了三四个月的电工,发挥了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奋战二昼夜,自制成功配电盘,安装了电灯,使全矿灯光辉亮。为节约水泥,在斜井的砌拱中,以50号砂浆代替水泥、沙子=1:1的配料方,在砌拱28公尺中,共节约400号水泥2吨。
  1959年10月份,全矿职工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了伟大的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总路线为准绳,以阶级分析为武器,进行了两条道路
  的斗争。全矿广大职工通过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空前提高,决心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反透右倾,鼓足干劲,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在1959年胜利的基础上乘东风、破巨浪、奋勇前进,为青上铜矿的早日建成而奋斗。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鄌郚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