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7-01 21:27
鄌郚总编

郭建华丨一桩心愿

  一 桩 心愿
  1960年,28岁的俄文《友好报》记者浩然,下放到山东省昌乐县城关公社东村大队劳动锻炼,并担任东村大队首任党支部书记和下放干部小组长,带领下放干部和东村社员战胜自然灾害,生产自救。通过与东村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浩然积累了大量生活素材,当即写出若干优秀作品,在《人民日报》等发表,并孕育了他的代表作、成名作《艳阳天》。《艳阳天》中马老四等人物形象和诸多故事情节,原型均来自于东村。返京后,浩然又先后5次来昌乐,看望东村乡亲。东村和昌乐县的同志去河北省三河市看望浩然,也有近20次。浩然与东村、昌乐乡亲结下不解之缘。他发自内心地称东村、昌乐是自己“艺术生命的第二故乡”。
  浩然老师每次来昌乐,领导都安排我陪同,全天候服务。昌乐县的同志去三河看望浩然老师,我基本都参与其中。我耳闻目睹了浩然老师与昌乐乡亲和文艺爱好者之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一直想通过某种形式,把这些故事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传给后人,代代相传,流芳千古。
  我曾经萌发一个念头,发起举办一个大型展览,题目叫做《浩然:足迹?手迹》。足迹,即浩然老师在昌乐期间,所到之处留下的大量照片;手迹,即浩然老师为昌乐老乡、文友、各界人士的题词,及题写的报刊名、书名等。展览之后,将展品加文字说明结集出版。我把这个设想告诉一些文友和有关领导,都说是个好主意。可惜我人微言轻,一直找不到主办方和投资方,设想就只能是设想。
  1999年8月,昌乐县政协以“昌乐文史资料(第八辑)”的形式,编辑了《浩然与昌乐》一书,由长征出版社出版。时任县政协主席杜介祥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县政协秘书长朱彬占任主编,我应邀出任副主编。
  《浩然与昌乐》由刘锡诚老师作序,分《浩然作品选》《浩然书信选》《浩然作品评介选》《回忆与访问记》《浩然文章与讲话选》《浩然在昌乐写过的主要作品书目》《浩然与昌乐交往大事记》等版块,共二十二万余字,另加两个彩色插页、四个黑白插页。
  《浩然与昌乐》的出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的设想未能实现的缺憾,又超越了我的设想。该书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和表现了浩然在昌乐的活动,以及浩然与昌乐亲密关系的来龙去脉,更具史料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后来出版的《浩然与昌乐档案资料》的蓝本之一。
  《浩然与昌乐》主编、已故昌乐县政协秘书长朱彬占同志,为该书的编辑出版尽职尽责,殚精竭虑。从征集资料、遴选作品,到编辑校对、联系出版,都亲力亲为,一丝不苟。
  该书编辑出版的关键时刻,正值盛夏。朱彬占同志带队,我们一行四人乘政协公车去了一趟北京。我们先去了济南,邀人设计封面,落实出版事宜。随后,赶往河北省三河市,就《浩然与昌乐》的编辑出版征求浩然老师的意见,得到了肯定和鼓励。其后,马不停蹄,直奔刘锡诚老师在北京的寓所,汇报《浩然与昌乐》的编辑情况,请刘锡诚老师为该书作序。刘锡诚是昌乐人,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文化学者,也是浩然老师的老朋友。刘老师欣然应允。
  朱彬占同志还要去全国政协机关和人民政协报办事,我们匆匆握别刘锡诚老师,奔向夏日炎炎的北京大街小巷。记得车子似乎没有空调,抑或司机舍不得开空调,车内闷热难耐。司机打开车窗,闷热稍有缓解,车子一停,热浪即刻袭来。道路不熟,北京的红绿灯又那么多,车子走走停停,随时都被热浪裹挟着。奔忙一天,晚上住进全国政协机关招待所。招待所很简陋,四人间,木板床上一床黄军被,床底下一个军用脸盆,天花板上一个吊扇,如此而已。一天的颠簸加酷热,令我血压骤升,头昏脑涨,四肢乏力,晚饭毫无食欲。到公共卫生间草草冲个凉,便躺在木板床上,再也不想动了。
  2013年10月21日,昌乐县史志办刘伟红副主任邀我参与老照片搜集工作。我的任务是做好记录,以便结集出版时提供文字说明,有点像电影、电视剧的撰稿兼场记。史志办申请了经费,购置了扫描仪等用品。刘副主任开着私家车,拉着我和一位搞摄影的同志,根据事先得到的线索,每天登门入户,对主人提供的老照片进行扫描录入。有时收获颇丰,还能获取新的线索,也有时空手而归。
  举办《浩然:足迹?手迹》展览并结集出版,一直是我放不下的心结。我想,何不借此机会,实现我未了的心愿呢?我告诉刘副主任,有关浩然老师的照片以及浩然老师的题词等,相对比较集中,我掌握的线索也比较多,征集起来难度小,进度快。我们不妨先专门征集有关浩然老师的照片和题词等,结集出版,取得第一步成果,带动整个搜集工作的开展。刘副主任采纳了我的建议。
  2013年11月10日开始,我们着手重点征集有关浩然老师的照片和题词等。浩然老师去过哪些地方,接触过哪些人,与谁合过影,为谁题过词,我都有较为明晰的记忆,所以线索不成问题。因为目标明确,上门就不会扑空,扫描的效率大增。与此同时,我开始动手编写说明文字。至12月19日,说明文字完成初稿。12月27日,浩然照片集黑白清样印出。县里派出一位副县长带队,前往北京,请曾任过昌乐县委书记的全国总工会机关党委原书记王永成同志题写书名。其后,又数易其稿,至2014年3月17日定稿,书名为《昌乐老照片?浩然辑》。该书虽然未正式出版,但实际上成为《浩然与昌乐档案资料》的又一个蓝本,向着我的心愿的实现,又迈进了一步。
  2016年7月12日,昌乐县档案局局长鞠良带领工作人员,到我家扫描我收藏的浩然老师的照片、题词、来信等,告诉我,档案局决定全面征集有关浩然与昌乐的资料,包括照片、题词、手稿、书信、讲话,以及浩然写昌乐和昌乐作家写浩然的文章,扫描入档,摘要结集出版。我喜出望外:这一次,我的心愿终于要全面实现了!
  虽然有了前述两个蓝本,但县档案局的资料征集工作基本上是重起炉灶,展开“拉网式”的全面普查和征集入档,力求做到应征尽征,应藏尽藏,大大扩展了浩然与昌乐这一重要史料挖掘、梳理和收藏的领域,使其更接近于全面。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在全面征集收录资料的基础上,2016年8月12日,鞠良局长主持召开会议,启动《浩然与昌乐档案资料》的编辑工作,确定鞠良任主编,郭建华任执行主编,马进、秦晓鸣、吴汉宾任副主编,请刘锡诚老师题写书名。
  《浩然与昌乐档案资料》的编排,工作量很大。我先将多达36万字的文字稿进行编辑、校对,参考前面两个蓝本,划分为《浩然生平》《浩然讲话与作品》《浩然书信》《浩然在昌乐的文学活动》《浩然与东村》《浩然在高崖水库》《昌乐作家写浩然》《悼念浩然》《浩然与昌乐交往纪要》等版块,后面附有由我执笔的《后记》,请印刷厂排版老师排出文字版。又将征集到的近四百幅照片(含手迹)一一辨认、核对,为每一幅照片写出说明(含浩然与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合影;为谁题字等)。同时,为每一幅照片编一个号码,为每一条文字说明编一个相应的号码,二者必须相符。接下来进行合成,就是将照片和文字说明“对号入座”,插入某一篇文章的某一个节点处,使照片、文字说明、文章含义完全吻合。这一些,都要受到版面大小、排版规范及审美要求的制约。这一步,由我和印刷厂排版老师面对面地共同完成。一遍又一遍地校对文字,调换图片,修改版面,耗时近一年。
  2017年12月,《浩然与昌乐档案资料》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达五百余页。我期盼已久的一部最真实、最全面、最权威的关于浩然与昌乐交往的资料集成终于面世。2018年1月24日,县档案局召开《浩然与昌乐档案资料》首发座谈会。消息一经在媒体披露,省内外单位或个人纷纷来电来函求购。
  在浩然老师离开我们15年之际,捧读这本档案资料,老师的音容笑貌,谆谆教导,如在眼前,如在耳畔,引发无限思念。
  原载《苍生文学》2023年第1期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