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7-16 22:52
鄌郚总编

牛钟顺丨流淌在生命里的河

  牛钟顺/流淌在生命里的河
  作者简介:牛钟顺,躬耕于高等学府,履任潍坊医学院党办主任、滨州医学院副校长、潍坊学院党委副书记职,研究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潍坊市第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进修学习于华东师大、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和山东省委党校;数度率团出访美、加、法、德、澳、新等国家和台湾地区;文字见诸于《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中国艺术报》《时代文学》《山东文学》《鸭绿江》《青海湖》等报刊媒体,著有文学评论集《半亩方塘》及《当代新闻事业》等,发表作品近二百万字。
  -
  编者前言(都治刚):牛钟顺书记是我们安丘老乡,知名作家,也是我敬重的老师之一。很早就读过他的文章,非常喜欢,每遇之,必保存,而后捧读学习。这次拿到牛书记的大作,激动万分,喜欢的不得了。按惯例,应该写个点评,无奈我才学疏浅,难堪大任,于是乎提起笔来又放下,本想放弃,让读者自己去品评吧。一纸空文,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转念一想,又怕怠慢冷落了人家,于是乎又拿起笔来想说几句,说也白说,反正说不到点子上,权作酒后乱言,班门弄斧,隔靴挠痒吧,相信以牛书记的宽宏大度也不会怪罪。
  这是牛老师为《文化潍河》《千秋汶河》《行走渠河》系列丛书写的序言,能把序言写成美文,这就是作者的厉害之处。文章开始以详实的内容,丰富的词汇,开阔的视野,阐述了流淌在潍坊大地上的三条河流,从古至今,与人类的关系,与生命文化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最后引出了“当代十大徐霞客”之一的李存修先生不辞劳苦,在他的带领下,对潍坊市境内三条主要河流进行了全面考察调查与研究,整理编纂成三部巨著。整篇文章,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的热情歌颂。牛老师的作品语言生动,兼具故事性和趣味性,耐读耐品,经得起推敲,读后余音绕梁。这与作者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有关,就像画一个美女,有血有肉还不够,还要有气质,有神韵,才能百看不厌。而牛书记的文章就具备这种气质和神韵。
  ----《文化潍河》《千秋汶河》《行走渠河》系列丛书之序言

  我们居住的星球,布满了山川河流。因为有了河流,才有了山川;因为有了山川,才有了河流。山川,是地球的记忆,也是人类的记忆:河流,是地球的记忆,更是人类的记忆。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所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就是人类对于山川河流的另一种记忆与存储方式。
  河流,从古流到今,它从高山绵延而来,它向海洋绵延而去。作为地球上最动人的线条,对于人类的社会发展,可谓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世界古代文明,还是当今一个地区的发展,都多与河流有着密切关系。距今四千多年以前,我们的黄河流域,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我们对于母亲河——黄河与长江的讴歌与赞美。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埃及的尼罗河,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还有印度的恒河与印度河等,都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它们,与我们的黄河与长江,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
  河流,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因为河流不仅分布广,水量大,而且循环周期最短,又绝大多数暴露在地表,所以取用十分方便。河流,不仅是人类依赖的最主要的淡水资源,同时在航运、灌溉、水产养殖和文化旅游等各个方面,也都于人类有着重大作用。
  在我们潍坊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同样有着三条重要的河流。其中,潍河被称为潍坊的母亲河,另外两条——汶河和渠河,则作为潍河的重要支流而出现。潍河,古称潍水,发源于莒县箕屋山,从五莲北部进入潍坊市,流经诸城、高密、安丘、坊子、寒亭6市区,在昌邑市下营镇入渤海莱州湾。作为潍河主要支流的汶河,发源于临朐县沂山东麓百丈崖瀑布之桑泉。作为潍河重要支流的渠河,发源于沂山东侧的太平山,现为诸城市和安丘市的界河。

  潍河
  潍河干流全长246公里,总流域面积6376平方公里,是中华民族古老东夷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记得老家为安丘市景芝镇的著名历史学家赵俪生先生,在《篱槿堂自序》中写道,章太炎先生曾经喟叹,他从苏州动身去北京,过了长江就感到荒凉,过了淮河就荒凉更甚,只有从济南向东望去,仿佛还有点文化人的踪影。于是就想,这章先生所说的文化人的踪影的所在之处,应该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应该就是我们书中所涉三条河流也即潍河流域诞生的地方。在这里,不仅出土了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磨盘,也出土了距今5000年前刻画于陶器上的古文字。在潍河两岸,自古至今,出现了很多政治名人和文化大家,如传说中古代五帝之一的虞舜,孔子女婿、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的公冶长,显达西、东两汉的伏氏家族,经学家郑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还有管宁、晏婴、窦光鼐、刘墉、李相棻、赵明诚、王筠、刘大同、王统照、王愿坚、马萧萧等。由此可见,在潍河流域,能够流传于后世的文化和“文化人”,可谓灿若繁星。

  汶河
  如前所述,河流,从古流到今,它从高山绵延而来,它向海洋绵延而去。而在从古流到今的河流上,在我们祖国大地河流的制度建设上,如今,又应运而生了“河长制”。为此可以说,“河长制”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更是一项永久性“在路上”的巨大工程。而作为全国该项工作先进典型的潍坊市,为了进一步加大“文化河长"、"智慧河长"的建设力度,全面启动实施了“智慧河长”与“文化河长”的建设,以深入挖掘水文化、河流文化、源头文化等因河湖而生、与河湖相伴的民俗和文化。从而推动开展爱河护河活动,扩大河长制文化的影响力和群众爱河护河的自觉性。

  渠河
  由此可见,河流与人类文明的相互作用,造就了河流的文化生命。而河流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河流文化生命作为河流生命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其表现主要是在语言与文字,哲学、道德与宗教,文学与艺术,神话传说,民俗民风之中。河流文化生命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河流文化生命孕育人类文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积淀河流文化生命。对此,我们从远古先民关于河流的神话传说,先秦诸子对流水的哲学思考,艺术家对河流诗心慧眼的体察等方面,就不难发现我国古代文化对于河流价值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河流文化生命扩展了社会调控范围,促进和推动着社会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和文化变革。
  是谁说过,世界上所有的追问,归根到底都是文化的追问。所以说到河流文化,就不能不涉及到李存修先生。因为本书的孕育、创作和出版,都与李存修先生有着重要的关系。日前,笔者曾专门撰写了一篇题为《生命的行走与第五大发现》的文章,文中简要概括了李存修先生的“行走”历程。
  众所周知,李存修先生从大学毕业后就离开了家乡,先是去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天府之国。在任四川省政府外事办专职口语翻译期间,曾参与接待了美国总统卡特、物理学家杨振宁等国家政要和海内外名流。在任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期间,最可称道的,是参与发现并规划建设了闻名天下的九寨沟风景区。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他又从四川调任广东省,先任香港招商局广东国旅总经理兼书记,然后从退休到现在,一直担任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
  在笔者的眼里,存修先生是一直处于生命行走的状态。不只是因为本职工作,先从胶东半岛去了大西南,又从大西南孔雀东南飞。一个学习工作轨迹的大三角,几乎涵盖了大半个中国。单是他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自觉里,就也已经把行走作为了自己的庸常所为和毕生追求。岱崮地貌的发现,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壮举;而记载这一壮举的《岱崮地貌发现记》,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本书。笔者知道,存修先生一直在干着三件事:主要精力旅行,旅行之余著述,著述之余讲学。这三件事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都是关于“文化”方面的事,都是有着恒久价值而功德无量的。
  所以,这位李存修先生,这位作为其中之一的“当代十大徐霞客”和汶河的“文化河长”,毋庸讳言,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文化追问者。为此,从2019年春天开始,历时两年多的时间,由“中国当代十大徐霞客文化旅游俱乐部”一行几十人为骨干,在李存修先生带领下,对前述的潍坊市境内三条主要河流进行了全面考察调查与研究。从早春乍暖,到三九严寒,踏着沂山东麓圣水泉的冰雪,一次次迎着朝阳出发,一次次踏着月色回归。他们自带行囊,徒步前行,查阅了大量水文与历史资料,考察了“三河”沿岸流域,涉及沿岸河堤、村庄、丘陵、阡陌、桑田、果园、道路、桥梁、学校、博物馆、图书馆、人文、历史、物产、事件、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多个方面。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有男女数百人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支队伍,有教师、学生、公务员,有文史爱好者、退休人员、艺术家,有摄影师、企业家、旅行者,也有退役军人、农民,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只有15岁。他们不辞劳苦,沿途召开了几十次座谈会,走访了近百名知情人,潍坊和安丘两级电视台做了数次跟踪报道。全体参入者夜以继日开展工作,编写文章,拍摄照片,形成了12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并已编纂成书。全书共分上、中、下三部,分别是《文化潍河》《千秋汶河》与《行走渠河》。书中内容涵盖了“河流保护”“人文景观”“历史人物”“名门望族”“教育培训”“非物遗产”“历史事件”“物产名品”“诗词歌赋”“两岸美食”“地方戏曲”等十数个内容。这无疑是三河流域第一手全面系统的文字资料,其功不可没而功莫大焉。
  河流,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们的意识里。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一条河流在奔涌。因为它的流畅、贯通与空灵;因为它的靓丽、智慧与伟大。这一条河流,会记住抑或记住了,所有从这条河流经过的生命。
  潍河,汶河,渠河,让我们记住它们吧:不只流淌在自然界,也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韩德春老师点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总离不开水。一些大江大河流域总会有密集的城市或者乡村,就像常青藤上结满大小不一的瓜。小的河流同样烟村密布。由此产生生生不息的人类文明。例如中国的黄河长江孕育的文明。西亚的两河文明等不胜枚举。本文主要介绍了潍坊地区内的主要河流潍河、和其支流汶河和渠河。以及其流域内的文化与文明。此流域内历史名人星光灿烂文中作了详细介绍,当代名人亦如十五的灯火辉映大地。例如第二届中国当代十大徐霞客之一李存修先生就是当代名人之一。他边走边考察边著述。发现了第五大地貌岱崮地貌。近年来又详细考察了潍坊母亲河潍河及其重要支流渠河,汶河。并著书立说。作为安丘人我们为李先生为弘扬家乡文化的辛勤付出而由衷的感动,也为家乡的古老文明以及现代的兴旺发达而深感自豪!
  刘觉敏老师点评:原创以深情的笔触,博大的胸襟,深厚的地理史志知识,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大故乡的画卷。
  集地理史志性与对故乡的深情厚意于一身,好文!值得细品……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坊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