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7-16 23:05
鄌郚总编

青州市弥河镇大章庄村志

  大章庄村志
  编者: 陈钦春  陈钦才
  -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村庄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第二节、历史沿革
  第二章、经济发展
  第一节、农业
  第二节、工副业
  第三章、社会事业
  第一节、教育
  第二节、卫生
  第三节、文体
  第四章、基础设施
  第一节、村庄规划
  第二节、水电道路环境建设
  第五章、文化古迹与风光名胜
  第一节、文化古迹
  东门与西门
  东宅门与西宅门
  东大门与西大门
  双井口
  瓦门楼子与旗杆垛子
  石虎与石羊
  土地庙
  牌坊
  黑虎山摩崖石刻
  第二节、风光名胜
  古章庄八景
  黑虎山水库
  九龙峪欢乐世界
  樱桃采摘园
  第六章、大事记
  第一节、古代
  第二节、民国时期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第七章、人物
  第一节、历史人物(陈希贤等6人)
  第二节、当代人物(陈昭等37人)
  第八章、历任村干部
  第一节、历任党支部书记
  第二节、历任村主任、村长、大队长
  附录:(一)风雨沧桑话陈占
  (二)陈占诗四首
  -
  序 言
  志者,记史也,意在弘扬历史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村志则记载着一个村庄发展变化的历程,是珍贵的文史资料。对研究一个地方的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远离故乡游子们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缅怀先人、寻根觅祖的可靠依据。
  大章庄山水绚丽,文化绵长,风景独特,百姓勤劳,“金章庄”是人们赋予她的最靓丽的名片!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大章庄先辈们在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为建设美好家园奉献了智慧和力量。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他们拿起刀抢,奋勇反抗,冲锋陷阵,杀敌报国,前赴后继,众志成城,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无畏的赤胆忠心。涌现出像陈昭、陈德民、陈作模等那样的英雄模范。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大章庄人勇于探索,不懈追求,尝试过很多发展农业、发家致富的新路子。2000年代初,村民们抛弃旧的种植模式,家家户户试行大樱桃种植,不懂就学,不会就问,你帮我,为帮你,描绘了一幅“科学种田增效益、规模生产促增收”的壮美画卷,成了远近闻名的樱桃之乡。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大章庄人在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积淀下了厚重的历史和多彩的文化。“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人们对大章庄的高度概括。透过风雨如磐的岁月,我们仿佛看到荧荧灯火前读书习字的陈占;夕阳余晖下巍然屹立的牌坊;历尽沧桑、奉献一世的双井口。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大章庄人心头,都有一份对家乡抹不去的深沉的爱!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大章庄人牢记先祖遗训,植基忠厚、抗志贤达,继承发扬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谱写出一曲曲美丽动人的篇章。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观史思治,修志谋远。我们力求融思想性、资料性、知识性于一体,还原大章庄的历史风貌,揭示生命延续荣枯变迁的规律,为今人乃至后人了解大章庄提供可靠的依据。大章庄村志的问世,相信一定能够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多重作用。
  大章庄是我们的家乡,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仰望先贤,我们心生无限豪气。今天,我们沐浴着祖宗的恩泽,默默地行走在天地之间,默默地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但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大章庄的赤子,无论走到哪里,大章庄永远都是我们的根和源!
  祝愿大章庄代代相续,历久不衰!祝愿大章庄人民更加精诚团结,奋发进取,繁荣富强!
  (陈钦春)
  -
  第一章、村庄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大章庄位于弥河镇西南部,原址坐落于石河北岸博临公路13千米处路南。1978年10月—1983年1月年整体搬迁今址。距青州城区18千米,距镇政府15千米,博临路与海岱路分别从村前村后穿过。东临小章庄、赵疃;西与王坟镇乔家庄、于家庄接壤;北靠九龙峪风景区;南与临朐县横里炉村、西安村隔河相望,区位优势优越。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314户,1136人。面积61.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5.1公顷。
  该村地处鲁中泰沂山脉北部阳坡,地势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倾斜,平均海拔154米,境内主要有黄山子、黑虎山两座低矮的丘陵,其中黑虎山海拔187米,黄山子海拔192米,为全村最高点,最低点海拔116米,在砖厂东南方向的石河滩上。石河是流经该村唯一一条季节性河流,夏秋季节雨水丰沛,河水暴涨,冬春季节雨水稀少,河水断流。现今已被人工截流,修建成黑虎山水库。
  村境以内沟壑较多,主要有石老婆沟、西沟(上游叫于家沟)和北沟(又叫牛头沟)。其中石老婆沟和西沟均发源于龙门崮之阳,长度大体相等,均在4.8千米左右,北沟发源于黄山子西麓,长2.5千米。3条沟均由北向南延伸至石河。1970年代以前,每逢汛期,沟底都有泉水流出。但近年来,由于沟的中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渐严重。这种情景已经不在。
  气候方面,该村处于山东半岛与内陆地区交汇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常有干旱;夏季炎热,潮湿多雨;秋季凉爽,时有霜冻;冬季阴冷干燥,降水较少。年平均气温13.1度,气温最高月份是7月,平均25度,气温最低月份是1月,平均-3.5度,无霜期195天,年降水量655毫米左右。
  该村土壤为褐色土,土质肥沃,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栽培的乔木树种主要有柳树,杨树,楸树,桐树,柏树,国槐、刺槐、榆树等。2005年以前,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甘薯等,经济作物为黄烟。2006年调整产业结构以后,大部分村民改种大樱桃,兼种小麦、玉米及各种小杂粮。其他经济林木如山楂、柿子、苹果、桃,中药材等,也有村民少量种植。
  该村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仅有红砖烧制和果品加工初具规模。猪、牛、羊、鸡、鸭等畜禽,也有部分村民养殖。因该村栽培有近千亩樱桃园,又毗邻黑虎山水库和九龙峪风景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所以,发展农家乐旅游和餐饮服务行业,有着广阔前景,或可成为村民扩大经济收入的新的增长点。
  第二节、历史沿革
  大章庄历史悠久,1970年代修水库、建大寨田时,出土过一大批文物(青铜器、陶器、玉器、兵器),根据专家考证,早在秦汉以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繁衍生息,隋唐时期已初步形成村落。另据邻村张家洼《张氏族谱》与该村《陈氏族谱》记载,宋初时候,张家洼张氏村民迁居此村,时人称之为大张庄。这是“大张庄”首次见诸于史料。
  明朝天顺四年(1460年),该村陈氏始祖陈希贤由临朐县龙岗镇陈家楼村迁于大张庄,在此置产安居立业。陈姓族人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之后,张氏村民又迁回张家洼。此后人们又称大张庄为陈家张庄。清朝中叶,陈希贤后人为体现大张庄立村之特点,将大张庄更名为大章庄,改用“立早章”一字,盖取大章庄建立较早之意。
  在明朝末年及清朝、民国时期,陆续又有高姓、尹姓、李姓、张姓、褚姓、常姓等迁入该村。1960年代末,因修建黑虎山水库,曾家溜村的5户蔺姓、1户王姓、1户曾姓迁入该村。现今,多姓家族共居一村,民风淳朴,和睦相处。
  自西汉设置临朐县以来,到清朝末年,大章庄一带一直划归临朐县版图。明朝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临朐县下设乡,乡下又设社,在此后的三百多年时间里,一直隶属临朐县礼让乡田庄社。
  民国时期,由于行政区划较为混乱,该村的行政归属多次变更。民国初期和日伪时期,隶属临朐县第一区田庄乡。抗战时期,曾一度隶属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益(都)临(朐)淄(川)博(山)四县联合办事处,1944年3四县联合办事处撤销,改为淄河县。
  是年7月,益都县重建县政府,在恢复原益都县建制时,将原属临朐县第一区所辖的大章庄等三十几村,划归益都县新一区所辖,由此,大章庄并入益都县版图,
  1946年,新一区撤销,设立章庄区(1952年改称四区,1955年复称章庄区),包括大章庄在内的新一区南部村庄均划入章庄区,大章庄则隶属章庄区的田庄乡。1958年2月,益都县撤区建乡,章庄区(四区)被分为石河乡与逄峪乡,大章庄划入逄峪乡所辖,政府驻地仍设在大章庄。
  1958年9月,益都县成立东方红人民公社(同年12月改为王坟人民公社),大章庄又隶属王坟人民公社章庄大队。(章庄大队包含大章庄、小章庄两个自然村,1984年,小章庄与大章庄分离,单独成为一个行政单位),1984年社改乡后,大章庄划入石河乡。1992年,青州市调整行政区划,撤销石河乡,原石河乡所有行政村(包括大章庄)均归属青州市弥河镇管辖至今。
  -
  第二章、经济发展
  第一节、农业
  民国时期,大章庄仅有人口600多人,土地73.4公顷,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只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又由于旧中国连年战乱,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农业、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不足,经济发展极为缓慢,即便是风调雨顺年景,年粮食亩产量也只有百十来公斤。遇到旱、涝、风、虫等自然灾害,粮食严重歉收,村民生活极其悲惨,只好卖儿卖女、背井离乡、逃荒要饭。
  1951年施行土地改革,村民分得土地等生产资料,耕者有其田梦想得以实现。此后几十年,大章庄农业生产跟随中国农业发展步伐,从生产关系到生产力不断变革。1950年代末,完全实现合作化。
  1960年代始,村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兴修水利,改造自然。分别建成西沟水库和东沟水库;建成扬水站2座、架设引水灌溉渡槽650余米;建成大型蓄水池1个;修建石河拦水坝700多米;深翻整平土地53.3公顷;石河沙滩上新垫造土地4公顷;打机井5眼;埋置地下灌溉管道5000多米;引进良种;添置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水利化、机械化和良种化,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年亩产量从百十公斤增长到1300多公斤,且旱涝保收,1962年基本实现粮食自给,解决村民温饱问题。1966年开始,每年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0余万公斤。
  1970年代后期,村委适时制定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倡导科学种田,成立技术队,培育庄稼优良品种,探索管理经验,做出示范。成立畜牧组,养殖猪牛羊等牲畜,既丰富村民菜篮子,又为庄稼提供优质有机肥料。成立林业队,培育树苗,绿化山林荒坡,栽植果树,增加收入。成立农机队,管理使用拖拉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建立蔬菜基地,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村民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该村地处阳坡,土壤肥沃,日照时间长,雨量丰沛,有着自己的小气候,十分适合大樱桃种植。村民认识到,发展高效优质农业,是农民发家致富唯一正确途经,决定,依托本村气候优势,抛弃单一粮食种植模式,改为栽培优质大樱桃为主,兼顾粮食、畜牧。2012年,引进优良大樱桃树苗3万多棵,扩大樱桃种植50多公顷,2017年,新建冬暖式樱桃大棚8个。村里成立樱桃合作社,聘请农科专家定期举办科技知识讲座,指导村民实施科学管理果园。至2017年,全村年产樱桃150多万斤,增加收入1500多万元,人均1万多元。大樱桃作为该村一项重要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第二节、工副业
  整个旧中国及1950年代,全村工副业十分薄弱,仅有两家豆腐坊和1家修鞋店,1个小卖部。
  1960年代至1970年代,章庄村集体工副业缓慢发展。在原先几家手工作坊的基础上,村委从各生产队抽调一批能工巧匠组成副业队,添置两台小型柴油动力机磨;增设红炉组、条编组、屠宰组;扩大充实供销系统;建成砖厂1座、石灰窑1个,在满足本村社员生活供应的同时,开展对外销售加工服务业务,增加集体积累。
  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巩固集体企业。1988年始,村委对本村砖厂实施承包政策(企业性质仍为集体所有),经过多年发展,固定资产已达2000万元,职工150多人,年产红砖1000多万块,销售额4000多万元。
  积极扶持培植个体企业。1998年,由村委协调,村民陈伟租赁土地1500平米,个人筹资100多万元,建果品加工厂1座,(企业性质为个体)现拥有固定资产500多万元,职工100余人,年加工山楂100多吨,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
  广泛吸引外资。2010年,村委与山东海化集团达成协议,租赁本村荒山1座,用以投资办厂。2013年,村委与山东新亚集团达成合作意向,新亚集团租赁该村土地(旧村村址)15公顷,修建九龙峪欢乐世界,该项目于2014年动工,2017年基本竣工并对外开放,
  截止到2017年, 全村共有集体企业1家;果品加工厂1家;果品购销公司1家;矿泉水厂1家;对外承包工程建筑队3个;长途运输货车5辆;农家乐餐饮饭店3处;小型超市3个;小型养猪场2个;养鸡场3个。养牛场1个; 养羊场1个;村集体对外承包荒山2座;荒沙滩2.8公顷、中药园0.4公顷;流转土地25公顷。。
  至2017年,全村农副业收入达2600多万元,人均收入2.3万元。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
  第三章、社会事业
  第一节、教育
  大章庄自古以来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旧中国历届政府忽视教育,教育事业停滞不前,村中只有极少数有钱人子女才能上得起城里的学校,广大贫苦农民家子女只能“望学兴叹”。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开始重视教育,兴办新式学堂。民国初年,临朐参事陈荫榕在本村首倡教育,捐资兴建一所新式学堂。史称章庄小学。学校设有教学班3个,教职工5人。开设课程有修身、国文、算数、自然、地理、图画、体育、唱歌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进犯青州临朐一带,章庄小学被迫停办。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共益都县政府进驻大章庄,该小学恢复招生。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该村再次陷入战火之中,章庄小学再次被迫停办。
  1952年,该村在原小学基础上,新建成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史称章庄完小(1969年改为章庄小学)。学校设有教学班6个,教职工9人,学制6年,开设课程有语文、算数、地理、历史、自然、音乐、美术、写字、劳动、体育等。该村及临近曾家溜、田庄、乔家庄、于家庄、小章庄等村适龄儿童均在此上学读书。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上述各村也建起自己的村办小学校。1969年始,章庄小学只招收本村及小章庄村适龄儿童。2002年,青州市重新调整学校布局,章庄小学撤销,并入弥河镇赵疃小学。
  1968年,章庄大队联合附近曾家溜、田庄、田丰3个行政村,建成一所全日制初中,史称章庄联中。学制2年,设有教学班4个,教职工16人。开设课程有语文、代数、几何、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体育、音乐、美术等。以后又撤销工农业基础知识,增设物理、化学、外语、地理、历史、生物。校址起初在石河北岸林业队附近,1969年迁至博临路12千米处路北。为方便章庄联中片区西部各村学生的上学,1980年,又迁至珍珠山前的山坡上。章庄联中由此改名为珍珠山联中。1984年,该村划入石河乡,其在校的章庄学生纳入石河乡赵疃联中。(1995年8月,珍珠山联中撤销,并入王坟镇逄山中心初中)。
  1990年代始,国家逐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师资水平和硬件设施,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至1995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改革开放前30年间,全村接受中高等教育者甚少,只有不足10个大中专毕业生。1977年恢复高考后,全村接受大中专教育者逐年增多。至2017年,全村约有大学毕业生86人,中专毕业生292人,博士生1人,硕士9人,教授8人,为本村经济文化发展不断提供智力支持。
  -
  第二节、卫生
  清朝道光年间,村民陈凤年自学成才,穷究方书,得轩岐之术,热心为村民看病治病,著有《痘疹经验集》、《小儿科方针》,被临朐知县誉为“十全为上”。尽管如此,每当疫病流行,中医中药还是无能为力,广大村民只能坐以待毙。
  至民国初年,该村仍没有像样诊所,人们寻医问药只能去十几里外临朐城。1950年代初,村民陈福万在自己祖传中医基础上,学习引进部分西医技术,实行中西医结合,为村民防病治病。
  1962年,由上级卫生部门扶持,该村建起历史上第一个西医卫生室,由村卫生员陈汝法负责。其几任卫生员都具有专业的学历文凭和资格证书。设备基本达标,药品齐全,村民一般小病不用出村。一举改变过去医疗卫生落后局面,村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
  1990—2000年,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发展与完善,村民基本医疗得到保障,医疗负担进一步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根本上缓解,医疗卫生事业有了质的飞跃。至2017年底,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达100%,彻底告别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窘况,村民的健康水平有极大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由解放前40.8岁增长到76.8岁。
  第三节、文体
  大章庄有着浓厚的文化传统,早在1945年8月,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玩龙灯、跑旱船,扭秧歌,欢庆抗战胜利。
  1960年代始,文化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村里组织庄户剧团,利用农闲时节排练节目,传统剧目有《小姑贤》、《王定保借当》、《王汉喜借年》;现代剧目有《两块六》、《两垄地》、《半边天》等。每年正月,巡回各村演出,并为王坟公社提供多个优秀的表演人才。
  2000年代,村里投资,成立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歌颂新时代,新气象,新事物,优秀剧目有《都愿意》、《二嫂招工》,多次参加市、镇文艺汇演,并获得大奖。
  2010年代以后,村两委建成文化大院,开办农家书屋,组织文艺表演队,举办歌咏比赛,设置一系列健身场所,添置各种健身器材,村民在劳动之余也有了活动地方。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多彩。
  -
  第四章、基础设施
  第一节、村庄规划
  旧中国封建时期,该村变化一直不大。1949年后,经过30年发展,村容村貌虽然有所改观,但仍显破旧,街道狭窄弯曲,高低不平,村民住所绝大部分仍是土木结构。
  1970年代中期,由于黑虎山水库几次险情,村两委研究,决定将村庄整体向北搬迁至博临路北300米处。这个决定得到县政府同意并给予扶持。为此,村两委于1978年成立村庄搬迁设计委员会,对新村村址,街道,房屋,院落等进行充分考察讨论和论证,最后形成了统一规划图纸。确定:每个生产队作为南北纵向1列,每5户作为东西横向1排,每户1个院落(东西宽13.5米,南北长19米),对主房建筑标准也做了统一要求,都是高5米,宽6米。南北中心大街与东西中心大街均宽11米,南北各小街宽8米,东西各小巷宽5米。
  新村搬迁工程于1978年10月开始,采取以生产队为单位集体施工方式,每年只利用农闲时间,即:秋种结束至来年春种前4个月时间,至1983年1月基本结束,用时4年,花费资金300多万元,劳动工日26万多个,挖掘搬运土石9万多立方米。由此,全体村民住上整齐、宽敞、明亮的新房,后顾之忧彻底解除。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也有更高追求。原先土木结构的房屋已不再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迫切希望对居住环境进行提升改造。村两委顺应民意,对村庄内房屋、街道的布局重新进行评估,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和意见。
  本次房改工程费用完全由农户自家承担,各户根据自己经济状况确定自家房屋建筑形式。旧房改造工程由此拉开序幕。经过10多年努力,大部分村民拆除旧土坯房,盖起砖混结构的瓦房,还有很多人家建起二层或三层小别墅,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提升。
  第二节、水电道路环境建设
  为解决村民吃水问题,从1995年开始,在有关部门扶持下,村里先后打深水机井2眼,铺设地下供水管道15000多米,家家户户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千百年来手摇肩挑打水吃的局面彻底扭转。
  1973年,章庄村委购置发电机1台,架设供电线路1万多米,村民告别煤油灯时代,用上电灯。1975年12月,村委购置50千瓦变压器1台,重新整改线路,全村基本实现电气化。至2017年,供电设备不断更新,村民生活条件也不断改善。
  随着科技现代化,村民通讯方式也逐步现代化,1999年,该村第一台私人有线电话落户农家,2003年,全村基本普及有线电话。进入21世纪10年代,无线电通讯从无到有,从普及到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也一步一个新天地。
  2005年以来,村里集体出资与群众捐款相结合,共集资100余万元,对全村大街小巷、出村道路及田间道路全部进行硬化、美化和绿化。 街道与道路两边修建排水沟,栽植花木,安装路灯。
  2016年始,由镇政府出资,免费对全村农户厕所进行改造,把旱厕改成水冲式厕所。又在村内设置60多个垃圾箱,生活垃圾及人畜粪便得到有效处理,另外,村里派专人对村内街道进行定时清扫,卫生状况大为改观。
  -
  第五章     文化古迹与风光名胜?
  第一节、文化古迹
  大章庄历经一千多年发展,岁月的变迁,积淀遗留了许多历史文化古迹。虽然经过战火、文革、迁村等一系列变故,使得众多文化古迹荡然无存,但仍有据可查。
  东门与西门
  1940年代以前,该村四周都建有夯土的围墙,围墙的东面和西面各建有一个门楼,这是人们出入大章庄的必经之路。东门位于旧村东湾西岸50余米处,西门位于旧村西南角西沟东岸。两门不仅是博临古道上的重要关隘,也是村民防匪防盗的重要设施。两座门楼初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具有100多年的历史。建筑形式大致相同,均高6米,长6米,宽5米,砖石结构,双层。下层为砖砌拱式门洞,榆木大门,上层为瞭望台,四面墙壁上各有瞭望窗1个。门楼虽不高大宏伟,但都坚固实用。清朝同治年间,村民陈懿言曾率众出东门抗击匪寇,血染东门。1947年,两门楼均在临朐战役的炮火中轰然倒塌,成为一堆废墟。
  东宅门与西宅门
  门楼是汉民族的传统建筑,作为一户人家名望与贫富的象征,起着重要的作用。东宅门与西宅门位于旧村南北中心大街东西两侧,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具有150多年历史。二门斜对,门楼均为青砖砌成,灰瓦罩顶,建筑形式考究,斗拱挑檐,镂空砖雕,古朴典雅。虽不甚高大,但因其主人良好的口碑与声望而扬名在外。东宅门的主人陈德,西宅门的主人陈彝,二人同胞兄弟,教子有方,尤其是东宅门,从里面走出了多位共和国的优秀儿女,如陈昭、陈肇垲、陈益三、陈肇坦等,他们的模范事迹,广为乡里传颂。
  东大门与西大门
  东大门位于旧村东街,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具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主人陈益基。西大门位于旧村南街西头,建于清朝雍正年间,有近300年的历史,其主人陈尔琏。两座门楼均为砖木结构,青石台阶,建筑风格简洁朴素,高大魁伟。西大门门口两边各有上马石一块,右侧植有千年国槐一棵,虽然其半身已经枯死,但依旧古老苍劲,巍然挺立(古章庄八景之一“枯树栖鸦”就在此处)。东大门也有四百岁国槐一株,斜长在二门影壁墙后,老干虬枝,状如卧龙。
  双井口
  双井口是旧村中央一口供村民生活用的水井。井的开凿年代不详,有传说是本村始祖陈希贤当年割草开荒时偶然发现的,是真是假,已经无从查考。但根据井口边缘上数道深深的绳痕推断,该井有一千年不止。所谓“双井口”是指两块各自凿有圆形井口的长条石,并排镶嵌在一个井筒之上(一眼井两个井口) 。井口上方设有两个辘轳,便于两人同时摇辘轳取水,互不妨碍。这样巧妙独特的构思设计,方圆百里内绝无仅有,充分展示了大章庄先人的聪明才智。由于年久失修,不堪重负,该井于1964年8月18日深夜塌陷。
  瓦门楼子与旗杆垛子
  瓦门楼子与旗杆垛子位于旧村东北角北胡同南首,是乾隆年间陈文儒宅邸的大门楼子,具有200多年的历史,门楼坐北向南,其建筑风格与村中其他门楼迥然不同,如果说西大门的风格是粗犷豪放的话,那么瓦门楼子的风格则是小巧玲珑,端庄隽永,古色古香,1970年代末迁村时被扒毁。旗杆垛子在瓦门楼子东侧的一小块空地上,相传是陈文儒外甥中举后回姥爷家树旗杆的地方,岁月的变迁,旗杆早已不见了踪影,上世纪1970年代初,旗杆的基座尚存,上面插旗杆的圆孔也依稀可见。
  石虎与石羊
  石虎位于旧村南北大街东宅门南侧路东,呈坐立状,首尾长约1.50米有余,高1.2米,1950年代时已残,断裂的石虎尾巴被人摆放于大街北首,原处只存虎首与虎身。石羊位于陈氏祖茔南边的一段石堰上,石羊身体呈俯卧状,长约1.20米,高0.5米,除吻部略残外,其余部分尚好。
  石虎的质料为汉白玉,石羊的质料为本地常见的青石,其雕工精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两座石雕兽像究竟何人何时因何事而雕凿,已无从查考,一些传说也不足为据,上世纪80年代迁村时均不知去向。
  土地庙
  土地庙位于旧村东南角,东距陈黄氏节孝坊仅百米之遥,初建于明末万历年间,具有400多年的历史,期间多次进行过整修。该庙坐北向南,东西长6米余,南北宽5米余,庙高5米,庙基为细纹长条石,青砖白灰砌墙,灰瓦顶,庙门为朱红色,两侧各有一个石雕圆窗,完全采用唐代建筑风格。庙的右侧植有一株两人合抱粗的参天古柏,遮天蔽日。庙内雕梁画栋,墙上画满了各色神话人物。正中塑有一尊判官,两边各有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其形象阴森可怖 。每年二月初二庙会,远近善男信女,前来祭拜者络绎不绝,香火旺盛,1966年文革中被毁。
  牌坊
  牌坊位于旧村东南方向300余米处,是清朝同治十三年为旌表陈禹谟夫人陈黄氏贞孝节义,由临朐知县赵光斗亲自勘址奠基、陈禹谟族人出资而修建的。牌坊高12米有余,宽8米。坊阳正中题额为“德协贞纯”,其两边镌有楹联曰:翠竹生斑节昭万古;黄金旌善孝著千秋。整座牌坊用一色的大青石雕刻而成,规模雄伟,气势恢宏,图案华丽,雕工精湛。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1958年被人为损毁。
  黑虎山摩崖石刻
  在大章庄村南黑虎山之阴的悬崖峭壁上,雕刻有三个斗大的行书汉字——廻龍巖,下边落款是“康熙癸酉科岁进士陈占”(这是陈占众多摩崖石刻当中的其中一处)。其字迹刚劲有力,端庄大气,蔚为壮观!凡是南来北往之人,无不驻足欣赏。人们不禁要问,黑虎山的崖壁上为何刻上"廻龍厳"的题字呢?这是因为石河之水从王坟大山深处滚滚而来,流到黑虎山脚下,被其所挡,便折向北,冲着龙门崮的方向打了个旋转,然后又缓缓向东流去,故此称作"廻龍厳"。可惜的是,1966年修水库开凿溢洪道时被损毁。
  -
  第二节、风光名胜
  大章庄自然风光优美,她的西面与南面是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她的东面与东北面是一望无垠的千里沃野,黑虎山与龙门崮分别坐落于村庄的西南方向和西北方向,两山遥遥相对,成龙虎把门之势,紧扼王坟溜咽喉。村西则是碧波荡漾的黑虎山水库,(原名章庄水库)山环水抱,风光旖旎,钟灵毓秀,实为旅游之胜地。
  古章庄八景
  明清时期,大章庄曾传有八景之说,具体所指,各有出入,流传最广的是:东门秋月,西岭晚霞,翠柏荫庙,柳湾鸣蛙,牌坊沐雪,枯树栖鸦,一井双口,桃林飞花。
  东门秋月:仲秋时节,天高气爽,夜幕降临,登上东门翘首而望,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宁静空灵,和谐安然。
  西岭晚霞:傍晚时分,登临西门,凭栏远眺,一道残阳缓缓沉没于崇山峻岭,万缕霞光染红了半个天空,如锦似缎,如火似枫,美不胜收。
  翠柏荫庙:土地庙前,四百余岁的古柏,巍然挺立,蔽日遮天,整个寺庙浓荫匝地,肃穆庄严,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柳湾鸣蛙:柳湾(俗称东湾)夏夜,树影婆娑,流萤闪烁,凉风习习,一轮明月倒映水中,蛙鸣阵阵,时断时续,如同一首优美的小夜曲,把夏夜渲染得静谧而又祥和。
  牌坊沐雪:雪后的牌坊,沐浴在阳光之下,红装素裹,金碧辉煌,苍松翠柏相伴,玉树红梅为邻,浑然一体,韵味无穷。
  枯树栖鸦:夕阳的余辉,高耸的门楼,遒劲的古树,苍茫的暮色,归巢的昏鸦,浓浓的秋思,淡淡的乡愁,一幅优美的枯树栖鸦图。
  一井双口:一眼井筒,两个井口,构思精妙,巧夺天工,无怪乎,从此路过之人,都想一睹她的风采。
  桃林飞花:清明时节,风和日丽,燕舞莺歌,村东陈占墓地里那一大片桃花开得正艳,微风吹过,落英缤纷,穿行其下,如浴花海。
  黑虎山水库
  黑虎山水库坐落于旧村西1000米处,为当前青州市最大的水利枢纽。水库大坝长约1500米,主坝高约24米,犹如一条酣睡的巨龙,将滚滚东去的石河之水拦腰斩断,形成一个蓄水5646万立方的人工湖泊。又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章庄大地之上。无风的日子,水平如镜,远山近峰,翠柳垂杨,倒映其中,水光山色,俨然人间仙境一般,美不胜收。现今已经成为青州市AAA景区。
  黑虎山水库水质优良,盛产鲤鱼、鲶鱼、鲢鱼、草鱼。水库沿岸遍布着数家鱼馆饭店,“一鱼多吃”已经成为具有黑虎山水库风味的特色小吃。
  该水库于1966年10月开始兴建,1973年竣工并蓄水发生效益。建成以来,对青州市的抗旱、防洪、居民生活用水及观光旅游等,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九龙峪欢乐世界
  九龙峪欢乐世界坐落于该村西南方向200米处的旧村址之上,是青州市一处大型旅游休闲场所。该游乐园占地25公顷,投资四亿元人民币。园内建有大型主题游乐场及配套服务设施。2014年开始修建,2018年基本完工。现已对市民开放,有水上漂流,幸福摩天轮,碰碰车,海盗船,旋转木马,自旋式过山车,高空飞翔,动物园,水上乐园等,为青州市民及周边市区的广大游客提供了一处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樱桃采摘园
  该村现有耕地55.1公顷,百分之九十以上种植了大樱桃,素有樱桃之乡的美誉。这里有着自己的小气候,非常适宜樱桃的栽培。在大章庄人的辛勤培育下,这里出产的樱桃成熟早,个大,皮薄,肉厚,味道甘甜,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远销韩国、日本、东南亚各国。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满坡的樱桃花竞相开放,花香四溢,整个村庄隐翳在白色的花海之中,引来远近各地的游人前来观赏。到了五月中旬,各个品种的樱桃陆续成熟上市,大章庄的男女老幼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忙着采摘樱桃,拿到批发市场上出售。各个旅游公司的班车也纷纷载着城里的游客前来采摘品尝,一片热闹的景象。如今,观赏樱花,采摘樱桃已经成为大章庄农家乐旅游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
  第六章、大事记
  第一节、古代
  1460年,(明朝天顺4年)大章庄陈氏始祖陈希贤迁居该村,耕读为业,留有遗训:植基忠厚者其终必大,抗志贤达者厥宗乃兴。
  1693年8月,(清朝康熙32年)陈占在秋闱乡试中被录为岁贡。《临朐县志》有传。
  1715年,(清朝康熙54年)康熙癸酉岁贡陈占逝世,享年86岁。
  1862年9月16日,土匪进村抢劫,陈懿言率众抵抗,血洒东门,壮烈牺牲。一同遇难者还有:陈光文、陈三忠、陈朋和、陈朋占、陈懿文、陈世福、郭汝峰。
  第二节、民国时期
  1923年3月,陈荫榕捐资修建的章庄小学奠基。
  1938年2月17日,日寇制造骇人听闻的“田庄惨案”,村民闻讯举家外逃,教师撤离学校,章庄小学停办。
  1942年,春夏大旱,8月遇霜,高粱绝产,其它庄稼也严重歉收,村民生活遭受巨大困难,
  1944年7月,益都县政府在孟埠重建,章庄村正式划入益都县新一区所辖。
  1945年8月,日寇投降,中共益都县政府进驻大章庄,军民隆重集会,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1946年3月,益都县撤销新一区,成立章庄区。区政府设在水沟村一带,1948年迁至大章庄。
  8月,章庄区区长潘廷琛被叛徒王继德杀害,区支队部分士兵哗变,副队长刘万俊追捕叛徒时也被叛军杀害。
  1947年7月,临朐战役爆发,华东野战军部分指挥机关驻扎该村。村民积极响应中共益都县政府号召,踊跃支前。
  8月,华东野战军主力撤向黄河以北地区,国民党反动地主武装“反共自卫团”、“还乡团”疯狂反攻倒算,残忍屠杀农救会干部。妇救会与农救会暂时转入地下斗争,
  9月,地主武装“反共自卫团”“还乡团”被益都县大队和方山大队消灭,保卫了人民的胜利果实。
  194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收复青州、临朐县城,大章庄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图片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0月,章庄区各村选派代表在南大场隆重集会,载歌载舞,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秋,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11月,土地改革在全村铺开,广大贫苦村民分得土地、房屋、农具,牲畜、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梦想,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
  1952年,章庄区改称四区,大章庄仍属四区的田庄乡所辖。
  1955年,大章庄成立初级社。
  1956年,大章庄成立高级社。
  1957年8月,大章庄加入田丰大社。
  1958年2月,撤销章庄区,原章庄区所属村庄划分为石河乡与逄峪乡,大章庄归逄峪乡所辖。
  9月,撤乡建社,大章庄加入王坟人民公社,与小章庄联合成立章庄大队。
  10月,村东百年文物陈黄氏贞孝牌坊被扒毁。
  1959年,天遇大旱,6月份开始,80余天未下透地雨,粮食严重减产,有些地块颗粒无收。
  1960年,大章庄再遇严重自然灾害,风、虫、雹、旱、涝并举,粮食减产百分之七十,村民生活陷入困境。
  1962年,大章庄成立首个村级卫生室,卫生员陈如法。
  8月,连续几天大暴雨袭击该村,大量地堰被冲塌,石河水暴涨,交通中断,东沟水库溃坝。
  1964 年8月,千年老井双井口由于年久失修,不堪重负而坍塌,仅靠村西1口井无法满足村民吃水问题,翌年,第2生产在距离双井口西北20米处打井1口,第4生产队在双井口西南20米处打井1口。
  10月,西沟水库破土动工。用时1年,挖掘土石方3万多立方米,用工1.3万多个,其大坝完全人工修建而成,1974年被冲毁。
  1966年7月,破四旧运动兴起,大章庄境内大批文物被损毁,土地庙被扒,陈占墓碑被砸毁。
  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夺权,章庄大队两委班子陷于瘫痪。
  9月,黑虎山水库建设工程(原名章庄水库)在村西破土动工,为修建水库,大章庄村民无偿奉献良田20公顷,腾出房屋800多间供民工居住。做出重大贡献。
  1967年2月,章庄大队革委会成立,曾庆禄任革委会主任。
  12月,由于文革干扰,黑虎山水库工程下马,水库建设指挥部撤走,各公社民工返回原单位。
  1968年10月,章庄联中成立,校址起始设在石河北岸林业队附近。翌年搬迁至小章庄村后博临路北50米处。
  1970年9月,黑虎山水库工程重新上马,水库建设指挥部及各公社民工进驻该村,全村腾出房屋800多间,供水库建设人员居住。
  1973年1月,黑虎山水库胜利竣工并蓄水,大章庄农田基本实现水利化,旱涝保收。
  7月,七十多天无有效降雨,持续干旱,影响玉米抽穗授粉,水库开闸放水抗旱,发挥巨大作用。
  9月,村委购进发电机组1台,供全村照明用,村民第一次使用上电灯。
  10月,响应中央号召,掀起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兴修水利,改造自然,深翻整平土地,公社党委统一指挥,各生产大队协作,治山、治坡、治沟、治河,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观。
  1974年8月,王坟一带突降暴雨,水库大坝出现险情,全村村民大多举家转移。
  1975年12月,村委购进50千瓦变压器1台,全村抽水、打场、磨面等基本实现电动化。
  1976年9月,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村民采取多种形式,隆重举行悼念活动。
  1977年,村委集资20万元建成砖厂1座。年产红砖500万块,利润12万元。随着技术的改进,产量与利润逐年递增。
  1978年10月,章庄大队成立村庄搬迁设计委员会,村庄整体搬迁工作顺利展开。
  1980年,章庄联中迁于水库管理局后、珍珠山前,改称珍珠山联中。原校改为章庄小学校舍。
  1981年,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全面推开。土地按肥沃程度、水浇条件等分为3个等级承包给各户种植,原生产队所有生产工具作价分给各户管理,包产到户,原先4个生产队分为8个村民小组。
  1983年1月,村庄整体搬迁工程胜利结束。全体村民喜迁新居。原村址被整平为耕地。
  1984年5月,青州市调整行政区划,撤社建乡,章庄大队划入石河乡管辖。
  7月,大章庄与小章庄分离,分别成为两个行政单位。各自为政。
  198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新一届村两委上任。
  1995年10月,村委集资80万元,打深水机井两眼,铺设地下供水管道12000多米,村民安装上自来水,村民吃水问题得到解决。
  3月,部分村民从临朐县月庄村引进大樱桃试种成功,从此揭开大章庄种植业调整的序幕,
  199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新一届村两委上任。
  2002年8月,青州市政府调整学校布局,章庄小学撤销,其在校学生与教师转到赵疃小学。
  2004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新一届村两委上任
  2005年,村委出资与村民捐款相结合,共集资100 余万元,硬化、绿化、美化村内主干道和出村道路。
  2009年4月,受冷空气影响,黄淮地区出现严重倒春寒,樱桃花蕾遭受冻害,樱桃减产。
  2010年4月,村后海岱南路延长工程胜利竣工通车,使得村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7月,村委对黄山子实施承租投标,山东海化中标,承租期50年。
  2011年9月,村前博临路石河至黑虎山水库段拓宽取直工程破土动工,村民交通更加便利。
  2013年4月,受冷空气影响,天降中雪,气温骤降,樱桃、桃、杏、苹果等果树花蕾冻害严重,尤其樱桃,几近绝产。
  8月,村委出资硬化村内各东西小巷,村内街道全部硬化。
  2014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新一届村两委上任。
  9月,新亚集团与章庄村委达成协议,租赁大章庄土地15公顷(原旧村村址),用以修建九龙峪欢乐世界。
  2016年,村委办公及文化休闲中心大楼落成。
  9月,全村耕地铺设地下灌溉管道,每家地头安装出水阀门,基本实现灌溉自动化。
  10月,村委免费为村民实施旱厕改造工程。旱厕基本成为历史,村民居住环境得以改善。
  2017年,部分村民修建冬暖式樱桃大棚,尝试反季节樱桃种植。这在本村尚属首次。
  201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新一届村两委上任。
  -
  第七章、人物
  大章庄历史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先辈们在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历尽沧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和英雄模范,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第一节、历史人物
  陈希贤:陈姓为该村第一大姓,其始祖为明朝天顺年间临朐县龙岗镇陈家楼人陈希贤。他出身名门望族,少年时期聪颖智慧,饱读《四书》《五经》,成年后行侠仗义,中年后率四子迁居大章庄创业谋生。一生耕读为业、教子有方,成为名闻一方的乡贤。留有“植基忠厚者其终必大,抗志贤达者厥宗乃兴”的遗训。
  陈懿言:字子嘉,清朝同治年间人,性格刚正侠气,嫉恶如仇,深得村民敬惮。同治年间,王坟淄博一带闹匪患,壬戌9月16日,一股土匪妄图由西门进入大章庄抢劫,陈懿言组织民众奋勇抵抗,亲燃火炮,毙敌数人,匪不得入,复迂回至东门附近,陈懿言、陈光文等人出东门与匪展开肉搏,但终因寡不敌众,血染东门,壮烈牺牲。临朐县志有传。
  陈占:字几先(1630--1715)明末清初人,出身诗礼之家,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少年时期便立下雄心壮志,长大后要出仕做官。由于他天资聪颖,刻苦努力,弱冠之年便在院试中拔得头筹,录为生员(俗称秀才)。康熙三十二年癸酉秋闱副榜中录为岁贡。工怀素草书,其诗文清新雅丽。深得清廷宰相冯溥的赏识,欲引荐他到京城国子监做事,被陈占婉言谢绝。后隐居逄山深谷中,每日与文友吟诗作赋,泼墨挥毫,沂山、仰天山、黑虎山等处都留有他的摩崖石刻。有自撰墓志铭一篇、挽儿碑文一篇、诗四首存世。八十六岁而终。解放后,其墓碑被益都县文化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临朐县志有传。
  陈瑞年:字辑五,清朝嘉庆年间人。因其性格清高孤傲,人送外号“四大架子”。他自幼刻苦好学,希望出人头地,然则终因时乖命蹇,布衣终身。善柳书,经常为人们刻碑题字。时临朐训导史阙文赏其笔力,每每与之观摩,所遗字迹广被人们收藏。其撰写的“碑刻”数方,《陈氏茔序》一篇存世,卒年90余岁,临朐县志有传。
  陈继斗:字仓盈,清朝乾隆年间人。一生勤劳简朴,家境富裕,乐善好施,凡是县里乡里有义举,陈继斗必慷慨响应。乾隆五十年,山东闹饥荒,百姓断炊忍饥,人相食,陈继斗捐献粮食一百多石赈灾乡里,又修房屋数十间安置灾民。时临朐知县南国棫称赞其为“盛世耆英”。其六十大寿时,朝廷派专人为其祝寿,并送“恩褒德寿”牌匾一块,以示表彰。临朐县志有传。
  陈荫榕:字闽乡,清末民初人。性字闽乡,清末民初人。性格豪爽,广交德高望重之友。民国初年被举为临朐县参事员。一生热爱教育事业,1923年,陈荫榕慷慨解囊,捐资一百六十余元(银元),在本村首倡教育,兴办新式学堂,获得政府嘉奖,授予二等银质奖章一枚。一时被人们传为美谈。在其影响下,四个儿子全都供职教育届。临朐县志有传。
  第二节、当代人物
  陈昭:(1907——1987),原名陈炳暲,字季华,少年时期进过私塾,青年时期在山东省第一甲种农业学校求学,毕业后受聘于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曾任教员和教导处副主任等职。在此期间,他化名陈昭,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投身革命事业。抗战爆发后,陈昭组织学校里的一批热血青年,冲破重重封锁,历尽艰辛到达延安,随即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期满后任陕北公学分校政治部秘书、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秘书处主任等职,并给中共领导人林伯渠同志做秘书。1949年随中央机关进入北平,之后协助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参加国共和谈工作和建国筹备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国务院秘书厅副主任兼秘书处处长。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机关党委书记,副厂长等职。1987年在北京病故,享年80岁。
  图片
  陈志越:(1925——1976),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0月入党,建国后任烟台警备五师后勤部政委,1976年病故。
  陈肇坦:(1924——1989),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入党,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回国后任北海舰队招待所所长,转业后曾任益都县商业局局长、杨集卫生院院长等职,1989年病故。
  陈德民:(1917——1958),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入党,先后参加莱芜、孟良崮、新泰、兖州、济南、杭州战役,荣立二等功一次,建国后曾任浙江省富阳县兵役局政委,1958年病故。
  陈肇塏:生于1922年,1944年随王道部队起义参加八路军,1946年入党,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过著名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的战役,建国后曾任成都军区某部后勤部副部长,1984年离休。
  陈福禄:(1913——1999),1947年参加工作,1945年入党,1949年随山东南下工作团进入浙江省,开展地方工作,曾任浙江省海盐县副县长,1975年离休,1999年病故。
  陈怀财:生于1920年,1943年参加八路军,1944年入党,历经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54年转业河南省,曾任河南省商丘市粮食局局长。
  陈怀明:生于1926年,1943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入党,解放战争期间,历任解放军某部医院院长,某部团长等职,1987年离休。
  陈自新:生于1921年,1944年参加八路军,同年7月入党,解放战争期间,随解放大军转战大江南北,建国后曾任广州军区某部团长。
  陈冠信:(1916——1982),1943年参加八路军,1944年入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师长,1965年转业,后任青岛市崂山农科所所长。1982年病故。
  陈怀懋:生于1921年,1945年参加工作,1946年入党,建国后曾任潍坊市委副书记,昌潍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1984年离休。
  陈更生:生于1927年4月,1949年参加工作,同年10月入党,曾任四川省委党校马列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90年离休。
  陈肇奎:(1930——2016),1958年参加教育工作,1982年入党,1989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和“教育战线劳动模范”称号,2016年病故。
  陈作模:(1915——1948),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入党,解放战争初期,随杨国夫司令员领导的渤海军区第七师开赴东北,加入东北民主联军,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947年在四平街战役中英勇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陈福林:(1910——1948),1946年参加工作,1947年入党,解放战争期间,跟随解放大军南征北战,积极参加支前工作,1948年在潍县战役中英勇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陈益三:(1918——1995),1945年参加工作,解放战争期间曾担任中共益都县政府秘书,1952年入党,建国后历任益都县文化馆馆长,益都县郑母区区长,张孟公社副社长、杨集高中校长、五里高中校长等职,1995年病故。
  陈子元:(1920——1998),1948年随吴化文部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入党,历任解放军某部团参谋、营长等职,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作战,1957年转业,曾担任王坟公社中心小学校长和王坟高中校长,1998年病故。
  陈肇坊:(1931——1997),中共党员,1952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炮兵学院学习,毕业后历任某炮兵连长、营长,1958年参加著名的金门炮战,1964年参加抗美援越战争,荣立二等功两次,1982年转业于益都县军干所,任副所长,1997年病逝。
  陈作兴:(1925——2014),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中共党员,历任战士,排长,连长,1958年专业于上海铁路局杭州分局,任警务科长,2014年病故。
  陈冠池:(1919——2004),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中共党员,历任排长连长等职,1958年转业于上海铁路局宁波段任段长,2006年病故。
  陈志洪:(1922——2015),1942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入党,1946年随杨国夫司令员进入东北,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历任排长、连长,参加过著名的四平街战役,1962年转业,历任益都县林业局局长,益都县建筑公司经理,2015年病故。
  陈志斗:(1922——2006),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参加过解放青州城、潍县城的战斗,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建国后转业于潍坊市房管局后勤处任副处长,2006年病故。
  陈钦昌:生于1948年12月,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某部连长营长等职,1980年转业,先后任河北省石家庄市总工会组织部副部长、总工会副主席等职,2005年退休。
  陈作增:生于1947年4月,1980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曾任青州市钓鱼台乡乡长,仁可水库管理局局长,2006年退休。
  陈志忠:生于1945年10月,1966年参加工作,大专毕业,中共党员,曾任潍坊市奎文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陈钦生:生于1956年9月,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山东农业机械学院,历任山东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党支部书记、教授,2016年退休。
  陈琳:生于1977年2月,中共党员,2000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研究生学历,曾任平阴县孝直镇副镇长,现任济南市国资委法委处处长。
  陈志亮:(1945——2015),1972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历任青州市王坟镇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庙子镇党委副书记,孙旺乡党委书记,青州市环保局副局长,2015年病故。
  蔺玉贵:生于1962年8月,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陈志全:生于1962年10月,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济南陆军学校,历任某部炮兵排长、连长、营长等职,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一等功,1999年转业,曾任青州市公安局监管大队教导员、大队长,现任青州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教导员。
  陈志明:生于1951年3月,196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共党员,历任解放军某部作训股参谋、团政治处书记,干部股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等职,1986年转业于青州市人事局,曾任青州市人事局军转办主任、干部科科长,人事局副局长,2011年退休。
  陈琮:生于1971年11月,中共党员,199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研究生学历,现任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人事科科长。
  陈怀伟:中生于1968年11月,中共党员,毕业于湖南长沙铁道学院,本科学历,现就职于中国铁路济南局有限公司,任济南车务段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陈志章:生于1971年8月,1993年毕业于聊城大学外语系,现就职于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大学英语本科第一教研室主任。
  陈天增:生于1969年12月,号萤雪斋,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结业于中国山水画高级研修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中央国家机关美协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画创作院画家、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助教、潍坊美协理事,青州美协副主席。
  陈波:生于1968年6月,1988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历任青州市公安局人事科科长、政治处主任,交警大队教导员、大队长等职,现任青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陈明:生于1968年3月,毕业于长沙交通大学,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潍坊港务局,工程师。
  图片
  -
  第八章、历任村干部
  第一节、历任党支部书记
  陈福禄,1946年——1947年
  陈福寿,1948年——1957年
  曾宪宗,1958年——1966年
  曾庆禄,1967年——1968年
  曾宪科,1969年——1971年
  曾宪宗,1972年——1977年
  曾庆三,1978年——1984年
  陈作孔,1985年——1987年
  陈志伟,1988年——1989年
  陈钦义,1990年——1997年
  陈作远,1998年——2003年
  陈志伟,2004年——2013年
  陈志常,2014年——2015年
  张建涛,2016年——2017年
  陈  良,2018年——今
  第二节、历任村长
  (大队长、革委会主任、村主任)
  陈志贞,1945年——1948年
  陈作墀,1949年——1951年
  陈作军,1952年——1955年
  曾照明,1956年——1957年
  曾宪科,1958年——1966年
  曾庆禄,1967年——1968年
  曾宪科,1969年——1977年
  蔺景辉,1978年——1981年
  曾宪留,1982年——1984年
  陈作忠,1985年——1990年
  陈志伟,1990年8月——1992年
  陈怀春,1993年——1997年
  陈作忠,1998年——2010年
  陈作禄,2011年——2014年
  陈怀业,2014年——今
  -
  附 录
  (一)岁月沧桑话陈占
  陈占,字几先(1630--1715),他出生于明末清初的一个书香门第、诗礼之家。自幼接受良好家风的熏陶,养成了勤学习、爱读书的好习惯。青少年时期,便立下远大抱负,希望将来能出仕做官、建功立业。由于他天资聪颖,加之他刻苦努力,在府学读书期间,成绩卓著。弱冠之年,便在院试中拔得头筹,录为生员(俗称秀才)。
  然而,命运之神却偏偏捉弄于他,在以后数年的秋闱乡试中却总是铩羽而归,因而时常叹息自己时乖命蹇。康熙十四年,幸运又一次与他擦肩而过,这一年他46岁,在学历上虽只是一介生员,但其学识才华已崭露头角,表现不俗。他的怀素体草书出神入化、大气磅礴,他的诗词文章标新立异,风骨凛然,就连在青州城里颐养天年的文华殿大学士冯溥,也对他十分欣赏,欲引荐这位小老乡到京城国子监读书或做事。虽说是举贤不避亲,但按大清律条,冯溥的做法显然有悖常规。可他爱才心切,哪管得了许多。然而陈占却为冯溥的声誉考虑,不想因此事让人们说起大学士的闲话,于是婉言谢绝了。可后人却对陈占的所为感到惋惜和难以理解,因为他放弃了一次发展学业,实现理想的绝佳机会。
  岁月如同白驹过隙,眼见得花甲之年已过,虽然苦读数十载,但陈占在科举场上仍无所建树。一次次的落第,不禁使得他筋疲力尽,迷茫沮丧。也许是他的坚持不懈感动了上苍,他的一生努力终于没有白费,在他64岁那年的秋闱副榜中被录为岁贡。得知此讯,陈占内心五味杂陈,然而对于一生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说,这或多或少的也能得到些许安慰。
  此后,由于老年丧子,家道衰落等一系列变故,更主要的是他看透了官场中尔虞我诈的黑暗现实,晚年的陈占对科举仕途渐渐心灰意冷,失去信心。65岁以后便不再涉足科场,从此放荡不羁,心高气傲,也学起那靖节先生来,在仰天山深谷之中过起了隐居生活,将世间一切忧愁烦恼统统抛之身后,陶醉于“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的旖旎,将世间一切忧愁烦恼统统抛之身后,陶醉于“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的旖旎风光;忘情于“采药翠微山,避暑罗汉洞”的散淡悠闲。与世无争,超然物外,偶尔与到访文友吟诗作赋,泼墨挥毫。每遇名胜,则题咏遣兴,勒于山涧石壁。沂山、仰天山、黑虎山等处都留下了他不少的摩崖石刻。
  尽管归隐之后的陈占过得潇洒惬意,但由于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太深,还是始终为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耿耿于怀。康熙五十四年季春,万木争荣,生机盎然。而病榻之上的陈占却是到了风烛残年,他万念俱灰,清楚自己老之将至,时日不多。作为文人和书法家,他决定采取自传墓志的方式,给自己和后人一个交代。他拿起那支不知作过多少深沉凝练的文章、写过多少飞舞生动草书的秃笔,颤颤巍巍地写下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段文字:“呜呼!今老矣,有日就木,悔何及也!幼读圣贤书,愿奢而狭突,中年遇仙,缘信不专,倏忽已垂老,虽悔何及,昔陶渊明生为墓志铭,秦少游自为挽乳辞,神气如生,皆有以自表,吾则焉能,仅具数语,聊志吾过,以示后人,为存须及早也,投笔慨然!”
  言语不多,但一个科场失意,行将就木之人的失望,悔恨和无奈之情却是跃然纸上,溢于言表!而两个”悔“字,更是淋漓尽致、一览无余的表达了他是多么的于心不甘。是年深秋,在一个西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日子里,陈占怀着对科举仕途的深深遗憾,黯然离世,享年86岁。
  (二)陈占诗四首
  石道人
  采药何年到翠微,名山暂驻岂忘归。
  秋来雨霁云生足,指点蓬壶欲奋飞。
  九月九日望月亭阻雨
  满天风雨度重阳,无那白衣引兴长。
  散淡酒惺陶靖节,凄凉山绘米元章。
  云翳古碑佛光暗,鸟啼深岩石色苍。
  此夜月明何须问,空教燃炬溢流黄。
  避暑罗汉洞
  署色无门抱火流,悬罗千尺俱祐收。
  抱琴拽杖时来睡,一觉醒来八月秋。
  登沂山
  平野千年鉴,高山万古楼。
  一樽天地老,无计比沙鸥。
  2018年8月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