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7-28 09:07
鄌郚总编

王永励丨三登沂山

  沂山印象(一)
  王永励
  中华五大镇山之首的沂山,以其雄峻奇秀卓然于古齐鲁交界之处,主要峰崮岭梁皆在骈邑之地临朐县境内。
  其中三座最高最出名,那就是:玉皇顶的高阔;歪头崮的险峻;狮子山的象形。
  从黄帝封沂山始,有十六位帝王莅临祭封沂山。许多圣贤达人、文士骚客、众生百姓皆留迹于此。历史文化厚重,景物名胜传奇缤纷......
  关于沂山,网络与书中已有很多细致详尽的介绍,我就不必再作复述了。仅略说些自己与沂山的交际和缘份,稍微抒发感受,作为点缀吧!
  三十多年前一个农历七月的下旬,我山居的那个小村,有一个在江西上大学的朋友还在暑假。
  我们闲谈庐山时忽然说起了沂山,听说过沂山很多神秘地传奇。好奇向往的心,加上可找在沂山初中我村一位教师帮助,使我们做出了要去沂山探秘的决定。
  虽然离沂山有几十里路,其实直线相距好像不远。只要走出家门,往东看去,沂山就是几道山中最高的那道山。晴好的天气时,特别是在夕阳的照耀中,狮子山金璧辉煌、栩栩如生。歪头崮光彩壮丽,愈显峻奇。玉皇顶上的电视转播信号铁架,也更加清晰。北边的雷达扫描器,能隐约看到在慢慢摆动......
  下午四点多,我和朋友下山到姥娘家。借了舅的自行车,带着朋友往南到九山,再转向东朝沂山骑去。一路多是沿弥河而行,靠河近便觉清爽凉快些。一些陡、长坡就推车走。我俩轮骑,也不急行。
  四十多里路走了大约两个多钟头,才找到学校。这学校独立在路西一个山沟口,此时已近的沂山已映红在晚霞中了。
  在此教学的同村教师,有二十七八岁。接待了我们吃饭,了解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在学校安排了我俩住宿,并向学校请了假,第二天陪我俩上沂山。
  清晨,早起。我仨骑俩自行车,到了沂山脚下一个小山村。在一家小店,我买了二斤桃酥饼,准备到山上吃。把车子放在了这家院内,向山上走去。经过一个苹果园,看到枝上的黄金帅已基本熟了。我们就进去买了几斤,朋友支了钱。
  山路越上越窄,草越来越深。一些灌木的枝头横隔在路上,必须用手架开才能通过。前几天才下过雨的地面很湿润,这样,草木叶上就更缀满了茫茫欲滴的露珠。
  我们几乎浑身被露水浸透,感觉湿冷。山越高温度越低风愈大,很希望阳光快过来晒去露水、温暖身体!
  到了歪头崮下,见一清泉从石间汩汩流出。回首来时路,已是雾霭弥漫成云海。
  老师说:咱们先上玉皇顶,回来再爬歪头崮。
  在去玉皇顶的路边,老师指着一片造地而在的松树说:这就是落叶松。
  原来玉皇顶峭壁上的雷达扫描器,是装在一辆军用卡车上!车轮在开凿的石槽中防止滑动,因为山上经常刮大风。峭壁下边往北,向阳的缓坡中有一排军营房。
  我们先奔向高耸云天的电信铁架,因为那时此铁架,是方圆千里绝无仅有地高大!站在仰望不到顶的大铁架下,听无遮拦的风吹得铁架飒飒发声。我激动地似乎忘记了身体的湿冷,我已站在了沂山的极顶!这时阳光也跳出了云海,身上顿觉暖和起来。
  电视转播楼顶的平台上,有人在晾晒山蘑菇。雾霭很快便消褪地无影无踪了,放眼四望,真是山高眺远,一览众山小!
  我们不约而同地把家乡寻找;家所在的山一眼就被看到;村头的那几棵松树也能望见;山下曲曲弯弯的弥河隐隐现现......
  军营的上面有一个下边有围墙的篮球场,一群军人打起了篮球。我们走到场边坐下,边看他们打球边吃着桃酥和苹果。
  这群和我差不多年龄的军人,因在这人迹罕至的高山服役,缺少和外界的交流。对我们的到来和观看,有些兴奋和激动。他们自然会好奇地将我们打量,努力地显出自己的球技。从他们的话中听出,他们是两个排在比赛。
  忽然有一人用力过猛,篮球飞出了围墙,落地后顺坡弹滚进了山沟。一个士兵去拿球了,我们也吃饱了,身上的湿衣也晒干了。我们决定往回走,爬歪头崮去!
  歪头崮三面悬崖绝壁,只有西面有崎岖小路可攀登。路边紫褐色的石壁上,有历代的图字雕刻遗迹。
  崮上瘠土或石缝间,有许多不高不大却奇形怪状的树木。因生长缓慢的缘故,弯曲着疙疙瘩瘩地苍老虬体。细看,确是有很多野榆树!
  崮顶不大,当中平整处,有座一梁两间的小古庙。东边绝壁边上,最高最险的就是探海石了。探海石,一半悬空斜立在另一块巨石的斜面上。与旁边差不多高的石体,形成了一道有一步之距的深夹缝。
  据说因探海石和下面的石块接触面太少,又都是倾斜着。人用力跨上去,探海石会被震动,恐怕有摇摇欲坠地危险!旁边就是几十米的悬崖呀!这真得需要胆识和勇气!
  老师以前上过探海石。说人上去石会动,可能是有些人的过敏感觉,其实探海石是挺牢靠地。
  我想是有道理。探海石自有至今,经过了多少外力都不曾滑落,依然存在,证明它就是牢固地。而我从小就走惯了山路,长大后经常挑担敢从悬崖上边走。明白只要不胆怯、不慌张,用坚定的脚步走就行得稳。
  我人高腿长,一跨步就上了探海石。先屈膝马步蹲式稳住身体,然后再缓缓直立。感觉上面风更大,把我背上的麦秸编得草帽吹拽得飘飘荡荡。早听说在探海石上能望到海水,我急切地向东瞭望,没看见!再转向北面远看,也没看见海!却看见了不很远处坝拦弥河而成的湖泊,冶源大水库一片浩淼壮丽!
  后来明白了人与地平线的关系:一般成人站在无遮挡的平原,能望到半径直线到地平线的距离,最多十华里。而距离两端的高度越高,相对会望得越远。
  按一定的常识摧算,在海拔一千米的沂山顶上,能望到的地平线不到一百公里。而沂山到东海和渤海的直线距离,都超过了一百公里,所以应该看不到海水。
  朋友身材瘦小,害怕一步跨不到探海石上去,踌躇着不敢上。我和老师都鼓励他勇敢些!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先挪到探海石底下的石上。他爬我拉老师摧扶,才把他弄上探海石。老师也跨上去后,我们联手而立,大喊了几声欢呼!
  空山少人踪,幽林多鸟声。下山的路上,却邂逅了看山护林员和他大学暑假的女儿。我们互感振奋地交谈了一会,道别离去。
  路边裸露地砂岩石上,晾晒着几种色泽各异的蘑菇。没见采菇人,想必是在林深处。沂山植被繁茂,在夏秋之交的时候,雨水充沛,昼夜温度适宜。往年的枯草烂叶,是天然的营养肥料,促使菌种生长。所以沂山野生蘑菇很多,犹其是马尾松菇最出名。
  这时节,附近的村民就来采拾,或鲜吃或晒干储存备用,抑或是赶集卖了换钱。
  我们也拐进了马尾松林拾起了松菇。我仨只有老师带了个包,不管老嫩乱捡了一提包。顺林坡而下,猛然看见一缓平坡处,鲜嫩的松菇星罗棋布般,密麻麻地遍地都是。
  沂山野花众多遐迩闻名,春天花季时,以杜鹃为主缤纷映山红。这已是早秋,山上花只有些早菊散漫。而黄色的松菇,如花朵盛开,让人赏心悦目。
  我们把包中的松菇倒掉,重新采了一包更鲜嫩的。时已中午,觉得有些饥饿了,我们便向山下走去......
  虽然生在山村、长在山村、看惯了山。但登上家乡最高峻、最雄壮、最出名的沂山,更体会到了山外有山、登高望远地境界。因时间有限,不能全览沂山美蕴。自豪有幸中还有些意犹未尽,感慨留言:我还再会来沂山!
  沂山,再见!
  -
  沂山印象(二)
  第一次登沂山后,过了两年,我有机会走原路又上了沂山。
  在沂山初中教学的俺村那位老师,已成了教务主任。过年期间他到我家说:学校这个学期缺两位教师,他想让我去代课。我一听便有些惶然地道:我不行啊!我学历不高,学得也不扎实。因喜欢看文学书,后期对数理化更没用功。他说:不要紧,知道你喜欢文学,你教语文能行!
  就这样我更靠近了沂山。
  那时,沂山庙会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四月八和十月十五。若春早暖,三月沂山的花会开些。因山高温度低,一般四月是花盛期。正应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沂山春花烂漫时,多以映山红、野玫瑰和百合为主。我最大的心愿是要看映山红,是受了电影《闪闪的红星》的影响。那首唱映山红的歌,优美深情中充满了希望与寄托,令人感动和振奋。
  我盼着看沂山的映山红,即然四月八定是花期,就只好等四月八啦!
  四月八这天天气晴好,我和两男一女三位年轻的老师向沂山进发。爬到半山腰,就看到马尾松林中一片桃红色的灌木花丛,当地的老师说:那就是映山红。
  查知映山红就是野杜鹃,让我又想到京剧《杜鹃山》。古文称映山红为山踯躅,藏语叫格桑花,朝鲜语是金达莱等。
  “闲析两枝持在手,细看不是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似嫫母。”的诗歌赞美杜鹃花的魅力。
  映山红耐寒、耐旱,耐瘠薄。喜生于岩石裸露的石壁、山脊及山坡条件较差的地方,也喜生于强酸性土壤,耐阴坡。该物种全株供药用:有行气活血、补虚,治疗内伤咳嗽,肾虚耳聋,月经不调,风湿等疾病。
  又因花冠鲜红色,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世界各公园中均有栽培。
  在蜂蝶的围绕中,我俯身掬亲了花西施的芬芳,艳阳清风更温馨了那片粉红。
  越往山上走花愈多,野玫瑰与野百合和映山红竞相开放。山上已有很多来行香的善男信女,更多的是开心游玩的朝气蓬勃地青年。一些姑娘手持就地採撷的花,那时人们对山野的生物保护意识不强,对随意折花打鸟之类的事认为正常。那次就见有些人合力拔了映山红带回家去,甚至有人用土枪,朝歪头崮绝壁上打野鸽子和鹰等。
  在歪头崮下通往玉皇顶的山鞍处,有照相的人用车拉去一匹枣红马做道具,吸引了很多人在围观和照相。那时,游人中自带照相机的很少。
  玉皇顶的后坡,湿漉漉的草地上有许多人在挖藁本。藁本,俗名“野芫荽”,有祛湿止痛的药效。其全体郁香,犹其根部粗结、凝香持久,被人当做香料存用。传说可加在烟丝里增香味,或放在柜内防虫熏衣等。如疲乏无精打采时,捏此香块近鼻闻味,亦有提神醒脑之功能。所以我们也去抠挖了几块,用纸包好了放进了衣兜。
  心里牵挂上次没见到的风景,就急着和一位老师去看古寺了。古寺始建于东汉光武帝建武至明帝永平间,当时建筑虽不甚雄伟,但却是齐鲁佛教重地。
  古寺西倚峻峰玉皇顶,东临玉带溪,左右崇山对峙,绵延东去,气势崔巍,如龙虎蟠卧。这里岗陵迂转回合,松柏浓郁相绕,环境幽僻。但仰望东方,蓝天映晖,豁然开朗。其间,朝夕雾气笼罩,白云沉浮,时有翻腾,故名“发云寺”。
  由于雾锁云笼,幻象神秘自生,又因佛家尊称曰“法”“发、法”二字谐音,后改名“法云寺。该刹在东镇诸寺中,创建在先,兰若古老,人们又称谓:“古寺”。
  自东汉至东晋200年间,佛教日兴月盛。临朐法云寺是名山重寺,进香朝山者不绝,各地高僧亦时有往来,誉满四海。后建“明道寺”,东镇佛家的活动中心也迁至山下。随着日月的推移,临朐法云寺渐次失修损坏。至唐末仅留临朐法云寺。宋朝建立,在修东镇山庙,沂山教会神事,由道家统而代之,金、元、明、清沿袭相随。临朐法云寺非但无新建重修,修葺亦难,圯坏日甚。至明末清初,外侵内乱交加,屡遭兵灾之祸,寺庙破坏殆尽,惟剩大佛殿残墙和破旧僧舍数间,老幼僧侣几人。建国后,归属沂山林场管理。
  古寺周围松柏林立,其中不少古松柏已逾千年,粗桩皲鳞,虬枝苍郁,森然蔽日于风瑟瑟中。有人用收录机在播放流行歌曲,有些时髦的人,穿着那时乡村还少有的西装和裙子,在拍照留念。人们都兴致勃勃、神彩奕奕地游览欣赏着美好的自然风景。
  因为沂山地处临朐和沂水两县交界,此时是改革开放后才恢复庙会活动,又是春夏将交的温馨花季。精神和物质都有提高的人们,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所以来庙会,上香祈福、观景怡心的人漫山遍野都是。
  离开松柏笼罩的古寺,我说去看百丈崖瀑布。那位老师说百丈崖还要往东向下走一大段路。天也快中午了,他以前去过,就不去了。他让我顺盘山沙土公路往下走,边走边问路去就是,他先回校啦。
  不知那两位老师去了哪里,我忽然看到了我邻村的两位熟人。欣喜地交谈中,知道了他俩是骑一辆轻骑摩托车,绕道经沂山东路上来的。那时乡镇很少有骑摩托车的,他们其中一人经商两年,比较富裕。那种轻骑摩托,没有长长的消音筒,“嘟嘟”地哄鸣,噪音很大。
  我在没树荫的盘山公路上走了一段,山坳中风小了,近中午的阳光热辣辣地晒得我身上直冒汗。我感到饥渴又疲倦,停坐在路边问下山的人:百丈崖快到了吧?有人说:还有一大段路呢。我想:不行了,该往回走了,以后再来看吧!
  -
  沂山印象(三)
  第三次近谒沂山距第二次已有30多年,这期间国家也由贫穷逐渐繁荣富裕。盛世兴旅游,沂山的名胜古迹,得到了大力地保护整理和有效地开发利用。传统的庙会及祀山大典等文化活动,重新得到了恢复与重视......
  早听说4月16日,第五届沂山文化节暨沂山祀山大典在沂山东镇庙举行。原计划这天借此盛举去参观拜会,可看天气预报说有雨,就要放弃不去。忽有文友打电话问我去不去沂山?如去,便开车过来拉我一块去。遂决定去!
  朋友一人来,热情地让我多邀几个熟人去。我问了村里及别处文朋好友,都有事不能共聚。
  绕过弥河桥,经神堂山到了钟山。钟山,是我第一次见。车在山间路转行中,我猛望见一巨大似钟的沙岩凸兀在一个小山村后。便猜定这就是钟山,钟山是因此山石形象而定名。至村后,遇一村民一问,果然是。
  过沂山石旯水库,从蒋峪向南往上,终至古齐鲁分界穆陵关下的东镇沂山牌楼广场。
  进了内广场,旁有大停车场,还有成排的卖小商品、土特产和小吃的地摊。
  广场上人来人往,一些民间演出队伍或在演出或在休息。望见仿古建筑上有‘东镇庙’三字,自以为这就是东镇庙了。问人,文化节是在这里举行吗?回答,是。朋友带着相机,给我拍了照片留念。我俩在上下广场走了走,又到室内临朐文化艺术与名优土特产展厅,游览了解了一些人物。
  看到广场不像举行文化节和祭山大典的样子,也不知早已闻名的东镇庙碑林在哪里。疑问文友,文友说,在西边的山谷里,他以前曾去过一次。问检票口的职工,说本县人免门票,用身份证兑领入门票,全程30元往返车程。去售票处,问到东镇庙有多远多少钱?答,十几里,每人20元。文友热情先付了钱,入门正好一辆景区公交车要走。
  上坡路,弯转弯。山谷中,一湖碧水聚峡口,壮阔水面延入沟壑不知有多么深远。后上网查得是东镇湖:
  临朐县大关水库又名“东镇湖”。
  大关水库位于山东省临朐县沂山镇大关村南,潍河支流汶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47.6平方公里,总库容2413万立方米,工程等别Ⅲ等,主要建筑物级别3级。水库于1978年3月兴建,1979年10月建成,后又改建。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的中型水库。
  大关水库与东镇沂山和东镇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大关水库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沂山风景区内。东镇湖水源头即发源于全国七十二大名泉之一----沂山圣水泉,又因东镇湖紧邻东镇庙而得名。在解放前日寇入侵时,东镇庙内有大量古碑,被日寇拆除后用以修建大关桥,碑林惨遭破坏。在修建水库时,由于受历史原因和年代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古碑未被保护,大量珍稀的文物和古代碑林沉没于湖底,近几年曾启用船只进行打捞,但由于蓄水较深和泥砂覆盖,终未能成功,它们终将被完整地埋藏于此,给人们日后留下了长久的遗憾和遐想。水库西岸的村庄叫草山亭,草山亭又名草参亭,原址位于大坝坝体所在处,为历代帝王祭封东镇沂山的准备之所,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修建水库而迁址。
  如今的东镇湖堤坝轴线顺直、气势雄伟;水面碧波万顷,湖光涟漪,青山倒影,景致秀丽;湖水四周,峰峦叠嶂,山秀石奇,山光与水色相映成趣。
  到了东镇庙,文化节和祀山大典节目已进入尾声。歌舞与旗袍秀亮丽了千年古刹,许多媒体和游客纷纷拍摄。
  沂山东镇庙位于潍坊沂山东麓九龙口、东镇庙村东侧。背倚凤凰岭,面临汶水,避风向阳,山清水秀,风景清幽雅致。
  “名山俗物少,古刹神木多”。东镇庙由来久远,名木古树,自然不乏。现存者仅有汉柏、唐槐、元银杏等数株。我发现这些古柏,像是很稀有的侧柏(麦柏)。
  东镇庙建于宋朝初年,每当帝王将相封祭沂山,总要立碑碣以纪之;又有名人墨客,也往往题诗镌碑以纪之。留下大量碑碣,遍布庙院内外,丛矗如林。至清末,东镇庙前已计有大小碑碣360余方,形成了规模宏伟、气势壮观的东镇碑林。有御制碑文40余幢。其中有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御碑;宋仁宗景佑御碑;元成宗世铁穆耳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诏封沂山为东安王的蒙汉两文碑;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诏封“沂山之神”御碑;清康熙手书“灵气所钟”御碑;清乾隆亲笔“大东陪岳”御碑。其它碑刻,除御遣钦差和地方官告祭东镇所留外,余碑也是椽笔名流,游览沂山题咏。如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征伐安南黎苍父子犯边的祭告碑;宋户部尚书北海太守范仲淹诗碑;宋礼部尚书苏轼诗碑;明弘治进士陈凤梧赞咏沂山的手书行草诗刻等。其撰文、书丹,尽出名人之手,不但记述了历代封建王朝致祭东镇的香火盛事,也记载了当时军事、政治和自然灾害等状况,还歌颂了东镇奇山异水、秀丽绝佳的风光,碑刻字体,正、草、隶、篆、行书、狂草均有;镌刻形式,阴刻、阳文、双勾俱全。东镇碑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现存石碑已用棚亭或加玻璃罩保护,一些残碑碎块,就是仅有的一小块,也被镶嵌在复制碑的大概原位。碑林中最高大的碑约有数十吨重,不知出于多远的山,以前的人要用多少时间和人力物力才运来立起呀!
  (文中配图大部分是同行文友李宝田提供)
  <有一小不和谐,一村妇竟用刀割台阶红地毯,在一男青年和我与文友的谴责中割了一块离去!>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坊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