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8-15 20:43
鄌郚总编

郭宗利丨范祚信与高密剪纸

  范祚信与高密剪纸
  郭宗利
  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他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定的166位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之一,他的剪纸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四种外文的《人民中国》对外宣传,他的百余幅剪纸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其剪纸艺术人生充满着一种传奇色彩。被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称之为“活着的民间文化遗产”。他就是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范祚信。
  ——题记

  引子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乡土文化各有千秋。在漫长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各地各族人民植根于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创造了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高密剪纸便是其中之一。它具有深受百姓大众喜爱的广泛实用价值,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和魅力非凡的艺术价值,在祖国五彩缤纷的剪纸艺术园林里,高密剪纸以别具一格的优美风姿傲立其间,为世人所瞩目。
  高密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文化艺术在高密民间历史悠久。高密剪纸与高密茂腔、扑灰年画和聂家庄泥塑一起,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人们亲切地将其称之为“高密民艺四宝”。2010年,高密剪纸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高密一提到剪纸,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起剪纸老艺人范祚信。他是高密剪纸首屈一指的人物,德高望重,业绩超群,人们都不约而同的称他为范大师。这在高密文化艺术界和百姓大众中尽人皆知。尽管高密剪纸文化历史久远,但真正在全县普及开来形成气候并誉满全国走向世界,还要从老艺人范作信说起。
  为了写这篇报告文学,我三度赶赴河南村范祚信老师家中采访。今年7月11日是我第二次踏进这片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土地,并且特邀请了高密摄影名师、旅游中国摄影网高密站站长宋世荣和范祚信老师的得意弟子郭海珍女士陪同,期间较为详尽地听老人家讲述了他那不平凡的剪纸人生。在参观“范祚信剪纸艺术馆”期间,详细观赏了他的那些耀眼夺目的奖杯奖牌奖章和获奖证书及其创作成果介绍,连同上次从老师那里借阅的剪纸书籍,从而掌握了较为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天才剪纸人
  位于高密西乡的井沟镇河南村被称为“高密剪纸第一村”,因位于红绣河南岸,谓之河南。7月的这次来访与两年前来这里时相比,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村后立刻给人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感觉。街道两侧绿树掩映,花团点缀,写有“高密剪纸第一村”的门头雄伟壮观。剪纸一条街、文化广场上,各种矗立的剪纸图案扑面而来。全村各条街道的两旁,无不凸显出剪纸艺术的风采。我们在去范老师家之前,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中的相机手机,先进行了一番实地拍摄。
  范祚信老师今年79岁,他慈眉善目,谦和朴实,为人诚恳。虽穿着朴素却优雅得体,历经岁月洗礼的那饱经沧桑的脸上略显清瘦,却写满了慈祥与淳朴。初次接触就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温暖感,没有距离的亲切感,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对同行的宋世荣和郭海珍两位老师说,范老师让人一见面就觉得可亲可敬,不好好写写他就觉得愧对了自己的这支笔。
  由于是第二次见面,也算是熟人了。下车后在范老师家门前的胡同里一见面,他便亲切地用力握着我的手边说笑便往院子里走,显得格外高兴。落座后寒暄了几句我们便切入正题。一谈起剪纸,范老师便兴致勃发,绘声绘色地与我们侃侃而谈。
  为了能够再进一步做些较为全面地了解,我便请范老师从他小时候的剪纸经历说起。范老师也是有问必答,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他从7岁起就跟着母亲学剪纸,后来逐渐迷恋上了这门艺术。那时的剪纸只是民间艺人的一种个人爱好,靠各自的悟性剪些诸如窗花、窗旁、门笺;小鸡、小猫、小狗之类,登不上大雅之堂。下学后他便开始了在农村的劳动生涯。那时的农村,冬天就是庄户人的闲暇季节,没有农活可干,人们猫在家里就心思着找点事做。他不愿意去打扑克下象棋什么的凑热闹,于是就在家里跟着母亲学剪纸。每年到了冬季农闲时节都是如此。即便是在农忙时节,只要能够倒出点空来他也会剪上一番。
  久而久之的勤学苦练,加上母亲的悉心指导,范祚信便较好地掌握了剪纸艺术的各项基本功。在剪纸作品题材上也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拓展。农村老百姓经常使用的诸如窗花、灯花、喜花、墙花、鞋花、饽饽花、顶棚花、服饰花等他都会剪。后来凭着自己的悟性,他又摸索着剪了一些难度较大的题材,如:花鸟虫鱼、骡马牛羊,老虎狮子、门笺窗旁等等。再后来又创作剪齐了一整套12生肖。虽然以前从没剪过这些东西,初次剪竟然剪得像模像样的逗人喜爱,让剪纸技艺颇高的老母亲都直夸好。后来随着技艺的提高便越剪越好,也越剪越多。一心想为母亲减轻些生活负担,给家里增加点收入的他,便将自己的作品拿到集市上去卖,竟然卖出了好价钱。窗花卖2角钱一套,动物肖像5分钱一幅,他也高兴地不得了,毕竟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当时他四集遍赶,晚上剪,白天卖,生意不断扩大,成为在高密西乡一带闻名的剪纸名人。周围一带村庄的人,都知道河西村有个范祚信,有一手剪纸好手艺。不少人打听着去他家买他的剪纸作品。谁家里有结婚娶媳妇嫁闺女这样的大喜事,都乐意去他家买一些装扮房间,烘托氛围。他也是一颗菩萨热心肠,家庭困难的街坊邻居,他经常不要钱送给人家,或者收少许即可。
  随着剪纸技艺的提高和生意的扩大,范祚信更增强了信心和力量,他不满足于剪原来的那些题材,而是向着更高层次迈进,剪纸的题材范围也更加广泛。通过查阅资料和靠自身的悟性,他大胆创作了诸如戏曲人物、神话故事人物和一些古代历史人物等作品。再后来,他又向更高的难度发起挑战。用自己的一把魔剪,剪出了《三国人物》《西游记人物》《红楼梦人物》《水浒一百单八将》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尽收剪下。所剪的每个人物都是那样的栩栩如生,微妙为俏,形态各异,人见人爱。他的作品经常被四邻八乡的亲朋好友和老少爷们拿去当作宝贝或珍藏起来,或帖挂在家里的显耀位置,或用来当做礼物送人。
  他所创作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得到众人的喜爱,得益于贴近生活接地气,立意新颖有灵性。其特点是造型逼真,形神兼备,变化多端,意象丰富。其风格上线条刚劲挺拔,色调对比强烈。细密之中有生趣,古拙之中藏精巧。并且在取材上广深宽泛,涉猎多样。在技法上融北方剪纸之粗犷和南方剪纸之纤巧于一炉,具有中国画中的“大写意”之韵味。这来自于他对生活和对自然界的深悟和理解及其对所构思图案的把握上。他创作的长条窗旁系列、12生肖系列、老鼠娶亲系列,那阵势、那气魄,看一眼都让人拍案叫绝。
  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范祚信的剪纸作品在集市上竟供不应求,为了在赶集时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他稍有空闲便操刀剪来。经常在参加生产队劳动休息时也要剪上几幅。至于晚上点着小煤油灯剪到下半夜那更是家常便饭的事。
  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梅花香自苦寒来”。随着在剪纸艺术园地的辛勤耕耘,范祚信也逐渐开始收获着属于他自己的劳动成果:
  1983年,他的剪纸作品相继在国内报刊发表,并被翻译成英、法、德、日四种外文的《人民中国》杂志及《北京晨报》刊发报道;1989年2月,他的剪纸作品参加首届中国剪纸大赛获得优秀奖;1990年2月,剪纸作品《福字灯》参加山东省迎春民间美术展荣获三等奖;1991年7月,作品《古代人物》参加首届中国民族民间剪纸大赛获得三等奖;1993年5月,参加“首届中国农民书画展”荣获剪纸二等奖;1994年10月,作品《福寿图》入选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展览”;2000年2月他的作品《水浒一百单八将》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获得一等奖。在河南村“范祚信剪纸艺术馆”内,他的剪纸艺术作品琳琅满目,获得的众多荣誉称号不胜枚举。仅国家级荣誉称号就达四五十个,省市级荣誉更是数不胜数。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先后应中央美院画廊、上海大学美院、中央工艺美院图书馆等之邀,相继赴各地举办过“范祚信剪纸艺术展”。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范祚信“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在我借阅的范老师的几部剪纸作品书籍的扉页上,都印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字样的圆形印章,或“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一级工艺美术家范祚信”字样的正方形和椭圆形两种印章。他的《十二生肖剪纸》作品,在首届山东省农民文化艺术节及全省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中荣获金奖。《孔子像》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参选作品评选中荣获“民间工艺优秀奖”。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创作的《水浒一百单八将》被济南卷烟厂看中。该厂厂长和分管宣传工作的副厂长专程赶来高密找到范祚信,商谈将其印刷成烟笺,装入烟盒中给他做宣传。范祚信为能够以这种形式宣传高密剪纸很感兴趣,便欣然同意。后来该烟厂将《水浒一百单八将》剪纸人物印制成烟笺,放入“将军”牌烟盒中。每盒烟内放置一张,一条烟中放10张。投放市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烟民都改为吸《将军》牌香烟。一些烟民还在买了烟之后,为了凑齐一百单八将做留念而相互交流。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了十年之久。
  1999年7月,他的剪纸作品《十二生肖剪纸》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内载有各类图形的剪纸作品近千幅,受到了出版界和艺术界的好评。他的多幅剪纸作品分别被省市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及多家报刊杂志播放和刊载。

  桃李满天下
  回忆起自己的剪纸经历,范祚信老师介绍说,当年他在通过奋斗开始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时,剪纸技艺和作品也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四乡八邻的一些男女青年纷纷找到他,要求跟他学习剪纸。当时他就想这是一件好事,老一辈传承下来的剪纸艺术不能丢,要把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才行。于是他就利用冬天闲暇时间,在家里教本村和邻村的一些剪纸爱好者,先后举办了几期培训班,把剪纸的基本原理和要领以及大体步骤等基本功向他们讲授。学习实践一段时间后,各自回去进行练习创作,一步步地深入掌握提高技能。就这样经过几年时间的培训,较大一批剪纸爱好者通过实践磨炼逐步成长起来。
  继而,尝到了培育新人甜头的范祚信,更激发起了将培训班持续办下去的信念,并决定到外围去办班,将收徒范围进一步扩大,为高密剪纸多多培养人才。于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文艺春天的到来,他也放开了手脚,要在剪纸事业上大干一番。他先去本乡镇周边一带办班,后来又去其他乡镇举办,三四年间先后举办了30多期培训班,学员达六七百人。
  随着办班范围的扩大和剪纸知名度的提高,高密县文化馆发现了这位剪纸人才。1982年春,县文化馆民艺专家焦岩峰专程去他家,聘请他去文化馆为全县剪纸爱好者讲述剪纸知识,传授剪纸技艺。文化馆把通过走访从各个乡镇了解到的剪纸爱好者组织起来,分期分批进行集中培训。这更让范祚信如鱼得水,使他有了更大的施展才能的舞台。在办班育人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三年。为多期参加培训班的剪纸爱好者讲课,受到培训的人员遍布全县各地,学员达三百多名。由此剪纸作为一门艺术,便在高密全县普及开来。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掀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剪纸热潮。
  范祚信对县文化馆专家焦岩峰非常崇敬,提到他对高密民艺四宝的贡献时赞不绝口。他说:“说到剪纸,就不能不提焦岩峰。咱高密剪纸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一个大好局面,多亏有焦岩峰这样一位重视艺术、重视人才的民艺专家,是他挽救了高密剪纸等民意四宝。”他还将当时焦岩峰组织全县剪纸爱好者举办剪纸培训班的有关情况作了介绍。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红高粱文学社秘书长杨桦,约我专门写几篇高密民意四宝及其它门类优秀经典人物的系列报告文学,一同专程去交运集团拜访时任该集团第一书记的原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张家骥时,张主席就挖掘撰写市里各个门类的经典民间艺人谈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建议。其中就专门谈到了当年县文化馆民艺专家焦岩峰对挽救高密民意四宝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连同在我采访撰写扑灰年画、木板年画和高密茂腔等经典人物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向我介绍了焦岩峰专家对高密民艺的突出贡献,这些至今都让我印象深刻。正如范祚信老师所说,当年正是通过焦岩峰专家的推荐和提携,才使自己能够由一个普通的剪纸艺人,从走进县文化馆授课开始,到一步步走进了更高的艺术殿堂,使他的剪纸艺术人生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
  范祚信老师文化程度不高,只上过4年小学。但他心胸豁达,性情开朗,与人为善,谦逊好学。日常中爱动脑肯钻研善于琢磨思考。凭着一种特有的灵感悟性和执着,他在剪纸事业中一步步做大做强。他的名字也随着高密剪纸的知名度为世人所知晓。在多年的办班讲学,参加展览和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中增长了知识,武装了头脑。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参加“山东高密民间艺术晋京展”的历练和良师益友焦岩峰的熏陶,对他技艺的提高和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促使着他大踏步踏入社会,豪迈地与国内外艺术家进行交流。与此同时,他也随着这些广泛地交流活动,大为提高了其自身影响力和知名度。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范祚信先后应邀去上海复旦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农业美术学院等高等学府,讲授祖国的剪纸文化艺术,并分别被这些院校聘为客座教授,为其带徒授艺。他还在参加有关会议期间,与清华、北大的艺术家们进行剪纸艺术交流。二十多年间,他先后应邀去高等学府授课十几次。每到一处大学讲课时,美术学院的师生们都是全员参加全时段听课。
  所有这些授课,他也如同在家乡为剪纸爱好者们授课一样从不收费。他说:“能够有机会登上这些高等学府,为师生们讲授高密剪纸,这不仅是我的光荣,也是高密剪纸文化的荣耀,我从内心感到骄傲。自己也有义务、有责任宣传高密剪纸,普及剪纸文化,那我还收什么费呢”
  后来的这些年间,在那些范祚信老师去讲过课的高校中,仍有不少大学生多次专程来高密拜访过他,一起交流切磋剪纸技艺。那些听过他讲课的省内外高校学生们,在把高密剪纸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将其溶入到世界文化大家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座谈中范老师对我说,在他这些年间的剪纸人生中,到底教了多少名学生,收了多少个徒弟,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只记得经县文化馆专家和要好朋友们介绍,前来他家里举办正式拜师仪式,学习剪纸艺术的就有近20人,每年都组织他们座谈交流,共同切磋探讨。这些徒弟中的大部分人至今都与范老师保持着往来。其中功成名就者不乏其人,有十几位在省内外文艺界享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剪纸大家庭
  在我第二次赶赴河南村采访的途中,我就听宋世荣和郭海珍二位老师向我简要介绍过范老师家庭成员的剪纸情况,说他们家老少三代都常年从事剪纸,个个都是剪纸高手,都在国内外拿过大奖。并说范老师的老伴刘彩花也是相当了得的剪纸大师。这次在与范老师的座谈中,让我更多的了解了一些有关范老师家庭人员的剪纸情况,更让我对这个剪纸大家庭肃然起敬,羡慕不已。
  范祚信兄妹5人他排行老大。姊妹几个都是受了母亲的教育和熏陶,学会了剪纸这门艺术的。他的儿子和女儿也都参与了众多社会文化活动并多次获奖。作品数次在报刊上发表并多次参加全国展览。
  老伴刘彩花是中国剪纸协会会员、山东省剪纸协会会员。她剪纸艺术超群,有剪纸作品达数千幅。她所创作的人物生动活泼,情趣盎然,非常让人喜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前期,她用了3年时间先后剪出了百位《水浒人物》、百位《红楼梦人物》和百位《三国人物》。无论是从剪纸人物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1989年参加首届中国剪纸大奖赛荣获二等奖,并入选参加了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2005年,她携《红楼梦人物》剪纸作品赴省会济南,参加了“济南市第六届民俗风情旅游节”,荣获旅游商品金奖。其他如戏曲《白蛇传》人物白素贞和小青、《张郎休妻》人物郭丁香和丫鬟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剪纸艺术品。
  空闲时间范祚信经常与老伴一起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体会,互相取长补短,一起研究在剪纸题材上如何创新等等。老两口真正做到了并驾齐驱,比翼齐飞。只是老伴刘彩花要忙于更多的家务事和地里的活,没有太多的时间外出参展,就全力以赴支持丈夫努力发展,多出成果。
  女儿范云英天资聪颖,剪纸作品深受百姓大众欢迎。她剪的《鸡相百态图》系列作品、《敦煌飞天图》系列作品、《长条窗花》系列作品、《福禄寿喜》系列作品等等,多次参加各级展览并获得多项大奖;儿子范存铭剪的《水浒人物》系列、《八仙人物》系列等,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诱人可爱,也多次在参加各级展览中获奖。由此他们的整个家庭,被村里和周边乡镇的人们及市里文化部门的人员,夸赞地称为“剪纸大家庭”。

  事业铸辉煌
  记得在科学界有这样一句格言:“成为天才的诀窍,就是坚持努力做好一件事”。对这句话我深信不疑。不仅是科学界,其他行业同样如此。远的不说,据我了解或熟悉的高密人中就有不少。莫言一生中著书立说功成名就成为世界级大文豪;李希贵一辈子做教育工作,成为国家教育界的风云人物;范作信也同样如此,他一生中只做剪纸一件事,从而成为世界级剪纸艺术大师。可以说他们都是自己所从事事业中的天才人物,都是一辈子在做着一件事而获得了巨大成功。
  范祚信更是这个群体中的榜样人士。他从七岁开始,到今年七十九岁,在七十多年的剪纸人生中,年年月月,日日夜夜,都是与剪刀作伴,以剪纸为荣,在这片文化沃土上辛勤耕耘一步步走过来的。老人家在生活上吃穿上不是很讲究,粗茶淡饭,衣着朴素,勤俭持家,至今还和老伴居住在几十年前建的几间低矮的平房里,一生中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然而其剪纸艺术却是从一般到高超,从平凡到伟大,从传承到创新,不断收获着累累硕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就不间断地参加由各级文化部门组织举办的多项文化交流活动,并一步步走向成功。
  1987年,潍坊市文化局组织举办了赴深圳民艺作品展,包括风筝、剪纸、扑灰年画、木板年画等。香港和澳门等地的艺术家也前往参加,展览过后他们又专门请范祚信去港澳两地讲授剪纸文化艺术。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次范祚信参加国家文化部在上海举办的一项民艺交流活动期间,时任文化部主要领导接见了他,并夸赞他的剪纸艺术代表了中国的剪纸文化水平,希望他把中国的剪纸艺术推广到世界去。于是就有了他随同国家代表团多次出国参展和讲学的机会。
  九十年代前期,他应邀随同国家代表团先后赴日本、法国讲学和参展,向老外传授剪纸技艺。范老师还颇有兴致地说道,去日本是由时任团中央书记带队,去法国是随同国家主席的代表团一同前往,包括其他省市和其他类别的艺术界人士。
  在参加国外的展会期间,范祚信认识了多个国家的民间艺术家,分别与他们进行了艺术交流。其中有一位日本民艺界的朋友在了解了他的剪纸艺术,看了他的剪纸作品后,与他做了很多沟通交流,并在几年间先后两次为他出版了两本剪纸作品专辑在国外发行。往后的这些年来,他更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不断取得着一个个成功。有例为证:
  2005年五月,范祚信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为“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2007年6月,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化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07年间,他在国家文化部门组织的“首届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证和命名活动”中,荣获“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2008年11月,作品《水浒人物》在首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齐鲁民间手工艺精品博览会上荣获最高奖“特别奖”;2009年2月,作为高密民艺四宝传承人之一,他应邀参加了国家文化部等部门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这次大展,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一次传统民艺展览。国家有关领导人参加了展览并观看了高密剪纸和扑灰年画展;同年3月,范祚信被聘为“中国传媒大学民间文化研究所研究员”;4月,作品《百牛图》在“中国(潍坊)第二届文化暨旅游展示交易会民间艺术精品评奖”中荣获“金奖”,8月,该作品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山东省农民书画作品展”荣获一等奖。
  2011年8月,作品《老鼠娶亲》参加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在山西省举办的“中国年俗剪纸大赛”荣获二等奖;同年9月,参加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民协举办的“第四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暨2011年山东民俗文化博览会”获得金奖;2012年春,著名作家莫言专程赶赴范祚信家中拜访。对他在剪纸文化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表示由衷的敬佩,祝愿他在今后的事业中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2012年6月,范作信应邀参加了在河北省召开的中国第三届全国剪纸大赛,其参赛作品《水浒一百单八将》荣获金奖;同年8月,他的剪纸作品《老鼠娶亲》参加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评选,荣获民间艺术类二等奖;11月,他又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五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2013年1月,范作信被授予“潍坊市首批民间艺术大师”称号。同年12月,他应邀前往北京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工作会议。
  一系列荣誉称号的取得,代表着范祚信剪纸艺术人生的光荣和骄傲。与此同时,也凝聚着他一生中为之拼搏奋斗的心血和汗水,尽显出的是他老人家传承祖国民间文化艺术的一颗赤胆忠心。
  今天,已是79岁高龄的范祚信老师仍然思维敏捷,精神矍铄,开朗健谈,还在继续做着他的剪纸事业,丰富着自己的剪纸人生。
  在谈到对下步高密剪纸的发展有何设想和期望时,范祚信老师慷慨有力地说到:“还是要与时俱进,继续做好传承和创新工作,将高密剪纸文化进一步弘扬光大,加大步伐更好地走向世界。我虽然上了年纪,但我也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传帮带,让更多的国内外朋友了解和掌握剪纸艺术,让高密剪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更高更强,事业更加辉煌”。
  写至此让我想起了在一本书刊上看到的这样一段文字:在中国,正是由于有了剪纸艺术的世代传承,有了像范祚信大师这样的众多剪纸艺术家的辛勤付出,中国剪纸艺术才能够在世界艺术园林中堪称一绝。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剪纸艺术能够像中国这样的广泛和普及,能够有这般的花样繁多,有这般高品位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范祚信与剪纸艺术,已经成为须臾离不开的亲兄乃弟和诚挚朋友。剪纸艺术成就了范祚信,范祚信也为发展祖国的剪纸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剪纸文化业已成为他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终身事业。如果说高密剪纸创造了中国剪纸文化艺术上的一个辉煌,那剪纸艺术大师范作信就是这个辉煌顶点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
  向坚守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剪纸艺术家范祚信老师致敬!
  (本文选自《我心中的红高粱》一书,照片由宋世荣拍摄)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