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8-20 16:20
鄌郚总编

益都县图志卷十七官师志(三)

  益都县图志卷十七
  官师志(三)
  金朝益都路总管等
  (【校注】:金元时期的地方官制比较混乱。金代,在青州设山东东路(行省)、益都府(路)、益都县三级政权,分别有都总管、府尹、县令等职官。到元代,还设有达鲁花赤一职,通常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
  益都都总管二十二人
  移剌古山东东路兵马都总管。(见《金史》本传。按:移剌古与左副元帅宗弼同时,疑在天会间。)
  完颜昂本名奔睹,景祖弟,孛黑之孙,斜斡之子。天眷元年,授镇国上将军,除东平尹。在东平七年,改益都尹。(见《金史》本传)
  完颜阿邻天德二年,用廉,迁益都尹、兼山东东路兵马都总管。(见《金史》本传)
  王伯龙沈州双城人。辽末,聚党为盗。天辅二年,率众二万及其辎重来降,授世袭猛安,知银州,兼知双州。睿宗经略山东,伯龙从攻青州,未下,城中夜出兵袭伯龙营,伯龙不及甲,独被衣挺刃拒营门,敌不得入,因奋击杀数十人。已而,军士皆甲出,杀伤宋兵不可胜计,并获其一将,斩之。及下青州,第功,伯龙第一。天德三年,改河中尹,徙益都尹,封广平郡王。(见《金史》本传)
  完颜宗哲太宗子,封毕王。皇统末,为益都尹。为海陵王所杀,大定二年追封韩王。(见《金史·完颜宗》本传及宗室表)
  萧祚奚人。海陵王时,以左副点检出为益都尹。(见《金史·萧
  裕传》)
  完颜思敬本名撒改,押懒河人,金源郡王神土懑之子,辞不失弟也。初名思恭,避显宗讳改焉。体貌雄伟,美须髯,纯直有材干。为益都尹,正隆二年,改庆阳尹。(见《金史》本传)
  完颜京本名忽鲁,以宗室子累迁特进。正隆二年,例封沈国公,北京留守,以丧去官。起复益都尹。六年,坐违制立春日与徒单贞饮酒,降滦州剌史。(见《金史》本传)
  完颜郑家皇统初,以宗室子授定远大将军,除磁州剌史。天德间,为右谏议大夫,累迁会宁尹、安化军节度使,改益都尹。正隆六年九月,海陵伐宋,为浙东道副统制。(见《金史·海陵本纪》及本传,又见《宗室表》。)
  唐括安礼本名斡鲁古,字子敬,好学,通经史,工词章,知为政大体。大定初,迁益都尹,召为大兴尹。(见《金史》本传)
  独吉义本名鹘鲁补,曷速馆人也。世宗即位,以为参知政事。大定二年罢,为益都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三年,以疾致仕。(见《金史》本传)
  石抹荣字昌祖。大定初,还镇东平,与户部尚书梁銶按治山东盗贼。二年,以本官充山东东西、大名等路都统。有疾,改太原尹,徙益都尹。(见《金史》本传)
  徒单克宁本名习显,其先金源人,后占籍莱州。大定三年,左副元帅纥石烈志宁经略边事,克宁改益都尹,兼山东路兵马都总管行军都统。四年,元帅府欲遣左都监璋以兵四千由水路进,诏曰:“可付都统徒单习显,仍益兵二千,择良将副之。璋可经略山东。”于是,克宁出军楚、泗之间,与宋将魏胜相拒于楚州之十八里口。(见《金史》本传)
  完颜璋本名胡麻愈,多勇略。大定四年,召为元帅左都监,兼安武军节度使,赐以弓矢、衣带、佩刀,改益都尹,左都监如故。(见《金史·完颜斡者传》)
  完颜宗浩字师孟,本名老,昭祖四世孙,太保兼都元帅汉国公昂之子也。大定二年,昂以都元帅置幕山东,宗浩领万户,从行,仍授山东东路兵马都总管判官。二十三年,征为大理卿。逾年,授山东
  路统军使,兼知益都府事,益都尹。陛辞,世宗谕之曰:“卿年尚少,以卿近属有治迹,故以此授卿,宜体朕意。”因赐金带遣之。二十六年,授刑部尚书。(见《金史》本传)
  孛术鲁德裕本名蒲刺都,隆安路猛安人。贞佑二年,拜参知政事,兼签枢密院事。坐弛慢兵期,责授沂州防御使,寻知益都府事。兴定元年,卒。(见《金史》本传)
  蒙古纲本名胡金纲,咸平府猛安人,承安五年进士。贞佑三年,权山东宣抚使,改山东路统军使、兼益都府事。益都桃林寨总领张林,号“张大刀”,据险为乱,自称安化军节度使。纲奏:“林势甚张,乞遣河南马军千人,单州经略司以众接应。”宰相以粮运不给,益都以东,啸聚不止一张林,宜令纲设备御,俟来春议之。四年,张林侵掠东平,纲遣元帅右监军行枢密院事王庭玉讨之。至旧县,遇张林众万余人据岭为阵,庭玉督兵逾岭搏战。林众少却,且欲东走。庭玉踵击,大破之,杀数千人,生擒张林,获杂畜兵仗万计。招降虎窟诸寨,悉令归业。(见《金史》本传)
  必兰阿鲁带兴定元年,改签枢密院事。数月,以元帅左监军兼山东路统军使,知益都府事。未几,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于益都。(见《金史》本传)
  田琢字器之,蔚州定安人,中明昌五年进士。兴定元年,朝廷易置诸将,迁山东西路转运使。二年,改山东东路转运使,权知益都府事,行六部尚书宣差便宜招抚使。李旺据胶西,琢遣益都治中张林讨之,生擒李旺。李全据安丘,琢遣总领提控王政、王庭玉讨之,宣差提控、太府少监伯德完率政兵攻安丘,败焉,提控王显死之。既而,昌乐县令珠格罕都(原作术虎桓都)、临朐县令乌雅乌登(原作兀颜吾丁)、福山县令乌凌阿宝嘉弩(原作乌林答石家奴)、寿光县巡检赤舍哩绰哈(原作纥石烈丑汉)破李全于日照县,琢承制各迁官一阶,进职一等,诏许之。初,张林本益都府卒,有复立府事之功,遂为治中。而凶险不逞,耻出琢下。琢在山东征求过当,颇失众心,林欲因众以去琢,未有间也。会于海、牟佐据莱州,琢遣林分兵讨之。林既得兵,伺琢出,即率众噪入府中。琢仓猝入营,领兵与林战,不胜,欲就外县兵,且战且行。至章丘,兵变,求救于邻邑,不时至。东平行省蒙古纲以状闻。
  宣宗度不能制林,而欲驯致之,乃遣人召琢还。行至寿张,疽发背,卒。(见《金史》本传)
  王用
  陈政
  徐某君”。)
  寿光人。益都尹兼山东东路兵马都总管。(见《新府志》)考城人。益都尹(见同上)
  知益都府。(见《齐乘》“太虚宫”条,《旧志》作“益都知事徐
  同知都总管三人
  孛术鲁阿鲁欢山东东西路统军都监,同知益都尹,兼兵马都总管事。(见大定十八年云门山题名)
  孙邦佐贼渠刘二祖余党。贞佑三年保济南勤子崮,山东西路宣抚使完颜弼遣人招之,得邦佐书云:“我辈自军兴,屡立战功,主将见忌,阴图陷害,窜伏山林,以至今日,实畏死耳。如蒙湔洗,便当释险面缚,余贼未降者,保尽招之。”弼奏:“方令多故,此贼果定,亦一事毕也,乞明以官赏示之。”诏曰:“孙邦佐果受招,各迁五官职。”于是邦佐降,遥授潍州剌史。顷之,弼荐邦佐改过用命,招降甚众。
  诏邦佐遥授同知益都府事。(见《金史·宣宗本纪》及完颜弼、蒙古纲传)
  萧居之字仲宽,大兴人。同知青州军州事。(见元好问《赠萧汉杰诗序》。按:当在金中叶以后。)
  山东东路都总管三人
  纥石烈定速明昌五年,权府副将军。(见临朐仰天山观音洞题名。《山左金石志》疑副将军即兵马副总管)
  黄相泰和元年,益都府少尹,兼山东东路兵马副总管。(见同上)夹谷璋益都少尹,兼山东东路副都总管。(见泰和四年云门山题名)
  山东东路都总管判官三人
  诸甲春山东东路都总管判官。(见大定十八年云门山题名)
  何景仁武义将军。山东东路都总管府判官。(见泰和四年云门山题名)
  兀颜畏可隆安路猛安人。除益都总管府判官。贞佑初,为山东副统军、安化军节度使。土贼据九仙山为巢穴,畏可拥众不击,贼愈
  炽。东平行省蒙古纲劾奏畏可不任将师,朝廷不问,改镇西军,权经略副使。(见《金史》本传)
  益都府判官一人
  赵璧益都府判官。(见泰和四年云门山题名)
  益都府治中二人
  李采襄阴人。益都府治中,卒于任。(见《金史·李纯甫传》)
  张林益都府治中。(见《田琢传》)
  益都府录事一人
  完颜仲良承务郎,益都府录事。(见泰和四年云门山题名)
  金朝山东东路转运使等
  山东东路转运使七人
  任熊祥字子仁,登辽天庆八年进士第,为枢密院令史。太祖平燕,以其地畀宋,熊祥至汴,授武当丞。金人取均、房州,熊祥归朝,复为枢密院令史。天德初,为山东东路转运使,改镇西军节度使。(见《金史》本传)
  杨伯渊字宗之,真定藁城人。天会初,以名家子补尚书省令史。十四年,赐进士第,四迁山东东路转运使。正隆末,群盗蜂起,州郡往往罹害,独济南赖伯渊保全。大定三年,致仕,卒于家。(见《金史》本传)
  杨邦基字德懋,华阴人。出为同知西京留守事,徙山东东路转运使。永定军节度使致仕。大定二十一年,卒。(见《金史》本传)
  卢孝俭宣德州人,登天眷二年第,累迁山东东路转运使。孝俭素褊躁,与同僚王公谨失欢。其子尝私用官帑,孝俭不知也,既而改河北西路转运使,公谨乃发其事,孝俭闻被逮,莫测所以,行至章丘,自缢死。(见《金史》本传)
  贺扬庭字公叟,曹州济阴人。世宗末,以刑部侍郎为山东东路转运使。章宗即位,初置九路刑司,授山东东西路提刑使。扬庭性疾
  恶,纤介不少容。明昌改元,诏诸路提刑使入见,亲问所察事条,至扬庭则斥之曰:“尔何治之烦也。”(见《金史》本传)
  高世忠山东东路转运使。明昌五年,为贺宋正旦使。(见《金史·交聘表》)
  张行信字信甫,暐子。贞佑二年四月,迁山东东路按察使,兼转运使,仍权本路宣抚副使。三年二月,改武安军节度使。始至,即上书言四事,其四曰:“山东军储皆鬻爵所获,及或持敕牒求仕,选曹以等级有不当鬻者往往驳退。夫鬻所不当,有司罪也,彼何责焉。况海岱重地,群寇未平,田野无所收,仓廪无所积,一旦军饷不给,复欲鬻爵,其谁信之?”朝廷多用其议。(见《金史》本传)
  山东东路转运副使四人
  赵鉴字择善,济南章丘人,宋建炎二年进士。调庐州司理参军。齐国建,除历城丞。齐废,除知城阳军,改山东东路转运副使。(见《金史》本传)
  张暐字明仲,莒州日照人。博学该通,登正隆五年进士。调山东东路转运副使,入为大常丞。(见《金史》本传)
  孙德渊字资深,兴中州人,大定十六年进士。以累迁中都左警巡使、监察御史、山东东路转运副使。(见《金史》本传)
  程戬山东东路转运副使。兴定二年,就诛。(先是,邳州副提控王汝霖以州廪将乏,扇其军。戬惧祸及己,遂与同谋,因结宋兵以为外应。侯挚闻,即遣兵捕之,讯竟具伏,汝霖及戬并其党弹压崔荣、副统韩松、万户戚谊
  等皆就诛。见《金史·侯挚传》)
  山东东路转运户籍判官一人
  郭俣山东东路转运户籍判官。(见泰和四年夹谷璋等云门山题名)
  益都都勾判官一人
  任询字君谟,易州军市人,登正隆二年进士。历益都都勾判官。(见《金史》本传,又见大定二十三年郭将军神道碑)
  山东盐副使二人
  张子衍永安人。山东盐副使。(见大定十八年阿鲁欢等云门山题名。
  按:《金史·杨邦基传》张子衍与邦基姻家,子衍道中遇皇太子卫仗,立马市门不去伞,卫士诃之,子衍以鞭鞭卫士诃己者。御史台劾奏子衍,邦基见台官为子衍求解,及入见显宗,求脱子衍罪。诏削子衍官两阶。邦基坐削官一阶,出
  为山东东路转运使。)
  雷志浑源人。山东盐副使。(见同上)
  山东东西路统军使四人
  完颜宗尹本名阿里罕,以宗室子充护卫。大定八年,置山东路统军司,宗尹为使。(见《金史》本传)
  纥石烈执中本名胡沙虎。仆散拨宣抚河南,执中除山东东西路统军使。拨行省汴京伐宋,升诸道统军司为兵马都统府,执中为山东两路兵马都统,定海军节度使完颜撒剌副之。执中分兵驻金城、朐山,请益发东平路兵屯密、沂、宁海、登、莱以遏兵冲,诏从之,时泰和六年四月也。五月,宋兵犯金城,执中遣巡检使周奴以骑兵三百御之。会宋益兵转趋沭阳,谋克三合伏卒五十人篁竹中,伺宋兵过,突出击之,杀十数人,追至县城,宋兵不敢出。会周奴以兵入城,宋兵逾城走,三合已焚其舟,合击大破之,斩首五百余级,杀宋统领李藻,擒忠义军将吕璋。(见《金史·逆臣》本传)
  承晖字维明,本名福兴,好学,淹贯经史,袭父益都尹郑家塔割剌讹没谋克。章宗伐宋,迁山东路统军使。山东盗贼起,承晖言:“捕盗不即获,比奏报或迁官去官,请权行的决。”尚书省议:“猛安依旧收赎,谋克奏报,其余钤辖都军巡尉先决奏闻,俟事定复旧。”从之。及罢兵,盗贼渠魁稍就招降,犹往往潜匿泰山岩穴间。按察司请发数万人刊除林木,则盗贼无所隐矣。承晖奏曰:“泰山五岳之宗,故曰岱宗。王者受命,封禅告代,国家虽不行此事,而山亦不可赭也。齐人易动,驱之入山,必有冻饿失所之患,此诲盗,非止盗也。天下之山亦多矣,岂可尽赭哉?”议遂寝。(见《金史》本传)
  仆散安贞本名阿海。贞佑二年,除山东路统军安抚等使。初,益都县人杨安国自少无赖,以鬻鞍材为业,市人呼为“杨鞍儿”,遂自名杨安儿。泰和伐宋,山东无赖往往相聚剽掠,诏州郡招捕之。安儿降,隶诸军,累官刺史、防御使。大安三年,招铁瓦敢战军,得千余
  人,以唐括合打为都统,安儿为副统,戍边。至鸡鸣山不进。卫绍王驿召问状,安儿乃曰:“平章参政军数十万在前,无可虑者。屯驻鸡鸣山,所以备间道透漏者耳。”朝廷信其言。安儿乃亡归山东,与张汝楫聚党攻劫州县,杀略官吏,山东大扰。安贞至益都,败安儿于城东。安儿奔莱阳。莱州徐汝贤以城降安儿,贼势复振。登州刺史耿格开门纳伪邹都统,以州印付之,郊迎安儿,发帑藏以劳贼。安儿遂僭号,置官属,改元天顺,凡符印、诏表、仪式皆格草定,遂陷宁海,攻潍州。伪元帅郭方三据密州,略沂、海。李全略临朐,扼穆陵关,欲取益都。安贞以沂州防御使仆散留家为左翼,安化军节度使完颜讹论为右翼。七月庚辰,安贞军昌邑东,徐汝贤等以三州之众十万来拒战。自午抵暮,战三十里,杀贼数万,获器械不可胜计。壬午,贼棘七率众四万阵于辛河。安贞令留家由上流胶西济,继以大兵,杀获甚众。甲申,安贞军至莱州,伪宁海州刺史史泼立以二十万阵于城东。留家先以轻兵薄贼,诸将继之,贼大败,杀获且半,以重赏招之,不应。安贞遣莱州黥卒曹全、张德、田贵、宋福诈降于徐汝贤以为内应。全与贼西南隅戍卒姚云相结,约纳官军。丁亥夜,全缒城出,潜告留家。留家募勇敢士三十人从全入城,姚云纳之,大军毕登,遂复莱州,斩徐汝贤及诸贼将以徇。安儿脱身走,讹论以兵蹴之。耿格、史泼立皆降。留家略定胶西诸县,宣差伯德阮袭杀方郭三,复密州。余贼在诸州者皆溃去。安儿尝遣梁居实、黄县甘泉镇监酒石抹充浮海赴辽东构留哥,已具舟,皆捕斩之。十一月戊辰,曲赦山东,除杨安儿、耿格及诸故官家作过驱奴不赦外,刘二祖、张汝楫、李思温及应胁诱从贼,并在本路自为寇盗,罪无轻重,并与赦免。获杨安儿者,官职俱授三品,赏钱十万贯。十二月辛亥,耿格伏诛,妻子皆远徙。诸军方攻大沫堌,赦至,宣抚副使、知东平府事乌林答与即引军还。贼众乘之,复出为患。诏以陕西统军使完颜弼知东平府事,权宣抚副使。其后杨安儿与汲政等乘舟入海,欲走岠嵎山。舟人曲成等击之,坠水死。三年二月,安贞遣提控纥石烈牙吾塔破巨蒙等四堌,及破马耳山,杀刘二祖贼四千余人,降余党八千,擒伪宣差程宽、招军大使程福,招降胁从百姓三万余人。安贞遣兵会宿州提控夹谷石里哥同攻大沫堌,贼千余逆战。石里哥以骑兵击之,尽殪。提控没烈夺其北门以入,别军
  取贼水寨,诸军继进,杀贼五千余人。刘二祖被创,获之,及伪参谋官崔天佑,杨安儿伪太师李思温。余众保大小峻角子山,前后追攀,杀获以万计,斩刘二祖。诏迁赏没烈等有差。诏尚书省曰:“山东东、西路贼党犹聚啸作过者,诏书到日,并与免罪,各令复业。在处官司尽心招抚,优加存恤,无令失所。”十月,安贞迁枢密副使,行院于徐州。四年二月,杨安儿余党复扰山东。诏安贞与蒙古纲、完颜弼以近诏招之。五月,安贞遣兵讨郝定,连战皆克,杀九万人,降者三万余,郝定仅以身免。获伪金银牌、器械甚众,来归且万人,皆安慰复业。自杨安儿、刘二祖败后,河北残破,干戈相寻。其党往往复相团结,所在寇掠,皆衣红纳袄以相识别,号“红袄贼”。官军虽讨之,不能除也。大概皆李全、国用安、时青之徒焉。(见《金史》本传)
  山东东西路副统军二人
  完颜齐本名埽合,穆宗曾孙。明昌四年,授山东东西路副统军,兼同知益都府事。有惠爱,人为之立碑。转彰化军节度使。齐明决,识治体,所至有声。内族中与丞相晖并称焉。(见《金史》本传)
  完颜撒剌以定海军节度使为执中副。(见《金史·执中传》)
  益都、山东行省二人
  忙古贞佑四年,益都行省,为史天倪所擒。(见《元史·史天倪传》)
  完颜霆即李二措,赐姓完颜。兴定间,李全与仲兄福聚众数千,乃遣霆为山东行省,黄掴为经历官,将花帽军三千讨之。(见《宋史·李全传》)
  山东行省经历一人
  黄掴即阿鲁连,山东行省经历。(见同上)
  金朝益都县令等
  益都县令二人
  郭建义州宏政人。天会间,为益都令。廉明颖异,吏民畏服。累迁潍州判官。(《旧志》)
  术甲良弼怀远大将军,益都县令。(见泰和四年云门山题名)
  益都县主簿一人
  完颜君佐将仕郎,益都县主簿。(见同上。《旧志》以为典史,《新
  府志》以为尉)
  益都县尉一人
  完颜阝(有缺文)用明威将军,益都县尉。(见同上)
  元朝益都路总管等
  益都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四人
  纯只海散木台氏,谥“忠襄”,弱冠宿卫大祖帐下,从征西域诸国,有功。岁癸巳,太宗命佩金虎符,充益都行省军民达鲁花赤。丁酉,以益都为皇太子分土,迁京兆行省都达鲁花赤。(见《金史》本传)
  撒吉思回鹘人。世祖初,授山东行省都督,迁经略、统军二使,兼益都路达鲁花赤。辞不拜,上言:“山东重镇,宜选贵戚临之。”帝不许,赐京城宅一区、益都田千顷及璮马群、园林、水硙、海青、银鼠裘之属。兵后民乏牛具,为之上闻,验民丁,官给之。统军抄不花田游无度,害稼病民,元帅野速答尔据民田为牧地,撒吉思随事表闻,有旨杖抄不花三百,令野速答尔还其田。山东岁屡歉,为请于朝,发粟振恤,又奏蠲其田租,山东人刻石颂德。卒年六十六,谥“襄惠”。(见《元史》本传)
  拈里海昭义大将军,益都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兼本路诸军奥鲁总管府达鲁花赤,兼管内劝农事。(见《颜山杂记》至元二十八年重修灵泉庙碑)
  普颜不花字希古,蒙古氏。至正十六年,授益都路达鲁花赤,迁山东廉访使。十九年,授山东宣慰使,再转知枢密院事、平章山东行省,守御益都。大明兵压境,普颜不花扞城力战。城陷,而平章政事保保出降。普颜不花还告其母曰:“儿忠孝不能两全,有二弟当为终
  养。”拜母,趋官舍,坐堂上。主将素闻其贤,召之再三,不往。既而面缚之,普颜不花曰:“我元朝进士,官至极品,臣各为其主。”不屈,死之。先是,其妻阿鲁真,历呼家人告之曰:“我夫受国恩,我亦封齐国夫人,今事至此,唯有死耳。”家人莫不叹息泣下。已而普颜不花二弟之妻,各抱幼子,及婢妾,溺舍南井死。比阿鲁真欲下,而井填咽不可容,遂抱子投舍北井。其女及妾女、孙女,皆随溺焉。(见《元史》本传)
  益都路副达鲁花赤一人
  帖木耳益都路副达鲁花赤。(见至正十二年临朐大岘山创建戍楼碑。按:《百官志》无副达鲁花赤之名。附此,待考。)
  益都总管十六人
  王用权益都府总管元帅。(见太宗庚寅东岳庙碑)
  刘人杰中统三年十月,以不附李璮,擢益都路总管,仍以金帛赐之。(见《元史·世祖本纪》)
  脱目益都路总管府尹,本路诸军奥鲁总管,兼管内劝农事。(见《颜山杂记》、至元二十八年重修灵泉庙碑)
  范完泽(《新府志》“完”作“元”)字谦之,东平人,益都路总管兼府尹,管本路诸军奥鲁总管,管内劝农事。(见至治二年驼山祷雨碑)
  胡居佑天历元年,益都尹。(临朐沂山唱和诗石刻)
  赵崇益都尹。(见至顺二年临淄兴国寺碑,又见三年临朐东镇庙诗刻。)
  谙都剌字瑞芝,凯烈氏。元统二年,除益都路总管。俗颇悍黠,而谙都剌务兴学校,以平易治之。有上马贼白昼劫人,久不能捕,谙都剌生擒之,其党赂宣慰使罗锅,诬以枉勘,纵其贼。已而,贼劫河间,复被获,乃尽输其情,而谙都剌之诬始白,俾再任一考。亲王买奴镇益都,其府属病民,谙都剌裁抑之,民以无劳。(见《元史·良吏》本传)
  许辅字良佐,临邑人。顺宗至元元年,授益都路总管。受诏勤王,没于阵。(见《图书集成》)
  王思齐益都路总管,兼管本路诸军奥鲁,管内劝农事。(见至正十三年临朐东镇庙代祀碑,又见十四年圣水龙祠碑。)
  卓思诚(通志“诚”作“敬”)至正十六年,以益都路总管为参政。(见《元史·百官志》)
  车劝胶水人。顺帝时,为益都路总管。(见《通志》及《平度州志》)
  胡濬乐安人。至正末,为益都路总管。(见《元史·顺帝本纪》,又见《元史类编·齐郁传》。)
  郑衍德安丘人。益都路总管。(见衍德墓志)
  纳都赤益都路总管。(见《新府志》)
  孙拱泽源人。益都路总管。(见《通志》)
  于钦田赋总管(见《齐乘·苏序》)
  益都路同知五人
  刘佺奉国上将军,同知益都府事,本路兵马都总管,元帅,权登州事。(见太宗庚寅东岳庙碑,又见冢墓。)
  冯彰益都人。元帅,右都监,同知益都府尹,兵马都总管。(见宪宗七年冯君增筑坟台碑)
  赵文昌至元二十年,同知益都府事。(见诸城常山祷雨谢雨碑)
  奥屯茂益都路同知。(见至元二十三年云门山不忽木题名。按:题名茂下有“府”字,又下缺,次行题张德温,拟系府判。附此,待考。)
  麦朝奉议大夫,同知益都路总管府事。(见《颜山杂记》至元二十八年重修灵泉庙碑)
  益都路总管府判官六人
  张枢怀远大将军,元帅左都,兼权益都总管府,判行省委差。(见太宗庚寅东岳庙碑)
  陈(名缺)益都路总管府判。(见至元十四年万寿宫经幢)闾邱璧将仕郎,府判。(见至元二十七年驼山昊天宫碑阴)常恒益都路总管府判。(见大德六年驼山降御香碑阴
  于溢泰定二年,益都路总管府判。(见诸城丁镒先茔碑)
  刘桂童奉训大夫,益都路总管府判官。(见至正十四年圣水龙祠碑)
  益都路总管府经历二人
  安(名缺)从仕郎,经历。(见至元十四年万寿宫经幢)
  焦傅益都路总管府经历。(见至元二十三年云门山不忽木题名)
  益都路总官府知事一人
  秦(名缺)将仕郎,知事。(见至元十四年万寿宫经幢)
  益都路总管府照磨一人
  李景枢北海人。总管府照磨。(见至元十四年万寿宫经幢)
  益都路总管府司狱一人
  李忠信□□都府司狱,进义副尉。(见同上)
  益都路总管库使一人
  巩固益都路行用交钞库使。(见同上)
  益都劝农官一人
  綦公直乐安人,世业农。至元五年,为益都劝农官。(见《元史》
  本传)
  管领军民事二人
  合剌温蒙古人。管领军民事。(见刘氏先茔碑)
  刘德宁益都人。管领军民事。(见同上)
  杂职二十五人
  赵(名缺)提控案牍官。(见至元十四年万寿宫经幢记)田琦益都淄莱秃鲁花户总管。(见同上)
  吕元志议事。(见同上)
  张惟昌益昌库副使。(见至元二十七年驼山重建昊天宫碑阴)羊裕管领益都、般阳等路秃鲁花户总管。(见同上)
  冯益管益都七司县、宁海州户千户。(见同上)
  刘(名缺)管益都、平滦等路秃鲁花户总管。(见同上)王高管益都、平滦秃鲁花,七司县提领。(见同上)
  赵惟顺前益都路奥鲁总管知房。(见同上)
  赵惟德前益都路奥鲁总管知房。(见同上)
  董柔知事。(见同上)郭郁管打捕鹰房总管。(见同上)
  高世英副使。(见同上)马琮管人匠提领。(见同上)
  张正打捕鹰房经历。(见同上)宋彬知事。(见同上)
  董正提领。(见同上)左仲提领。(见同上)
  朵杂管领尧□诸色民匠、打捕鹰房等户达鲁花赤。(见大德六年驼山降御香碑阴)
  陈珪管领尧□诸色民匠、打捕鹰房等户总管。(见同上)
  杜虔知事。(见同上)张贵提控案牍。(见同上)
  张复佑尧□织锦局提领。(见同上)
  孙子宝千户。(见至正十四年圣水龙神祠碑阴)
  李思恭尧沟所总管。(见同上)
  录事司达鲁花赤二人
  月造□录事司达鲁花赤。(见至元十四年万寿宫经幢)也失迷赤录事司达鲁花赤。(见至治二年祷驼山记碑)
  益都府录事判官二人
  高谒录事。(见至元十四年万寿宫经幢)
  呼延进武节将军,益都府录事判官。(见太宗庚寅东岳庙碑)
  王从政益都府录事判官。(见同上)
  典史一人
  修颙典史。(见同上)
  元朝益都路学官
  益都路提举学校官二人
  张履益都路提举学校官。(见至元三年临朐井公先茔碑,又见至元十四年万寿宫经幢记。)
  杨宏道淄川人。益都路提举学校官。(见至元七年李氏迁祖碑)
  提领学府一人
  徐之纲提领府学诸任。(见宪宗七年冯君增筑坟台碑)
  益都府教授三人
  王大任权益都府教授。(见太宗庚寅东岳庙碑)
  马骧益都府教授。(见大德二年临朐封乐安王碑,又见六年驼山降御香碑阴。)
  尚毓德益都府教授。(见泰定元年三月临朐东镇代祀)
  益都路学正四人
  赵时中海岱人。益都路府学正。(见至元七年李氏迁祖碑)
  陶惟明益都人。益都路儒学正。(见延佑□年沾化尹王公碑阴,又见至治二年驼山祷雨碑。)
  吕颐益都路府学正。(见泰定元年三月临朐东镇庙代祀)
  稽宗岱泰定二年,为益都路府学正。(见诸城丁镒先茔碑)
  益都路教谕二人
  王汝明字彦昭,益都人。益都县教谕。(见王汝弼墓表)
  翟可珍青社人。益都路儒学学谕。(见赘婿残碑,又见胶州知州董公神道碑。按:神道碑云,前顺德路儒学教授。)
  益都路儒学录一人
  桑居敬前益都路儒学录。(见至治二年临朐沂山神佑宫碑)
  元朝益都(山东)路宣抚使等
  益都路宣抚使二人
  宋子贞字周臣,潞州长子人。中统元年,授益都路宣抚使。李璮叛,据济南,诏子贞参议军前、行中书省事。子贞单骑至济南,观璮形势,因说丞相史天泽曰:“璮拥众东来,坐守孤城,宜增筑外城,防其奔突,彼粮尽援绝,不攻自破矣。”议与天泽合,遂擒璮。(见《元史》本传)
  董文炳字彦明,谥“忠献”,真定藁城人。中统二年,擢山东东路宣抚使,方就道,会立侍卫亲军。帝曰:“亲军非文炳难任。”即遥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佩金虎符。三年,李璮反济南。璮剧贼,善用
  兵。文炳会诸军围之,璮不得遁。久之,贼势日蹙。文炳曰:“穷寇可以计擒。”乃抵城下,呼璮将田都帅者曰:“反者璮耳,余来即吾人,毋自取死也。”田缒城降。田,璮之爱将,既降,众遂乱,擒璮以献。璮伏诛,山东犹未靖,乃以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率亲军以行。出金银符五十,有功者听与之。闰九月,文炳至益都,留兵于外,从数骑衣冠而入。居府,不设警卫,召璮故将吏立之庭,曰:“璮狂贼,诖误汝等。璮已诛死,余皆为王民。天子至仁圣,遣经略使抚汝,当相安毋惧。经略使得便宜除拟将吏,汝等勉取金银符,经略使不敢格上命不予有功者。”所部大悦,山东以安。(见《元史》本传)
  山东宣慰使十一人
  来阿八赤宁夏人。至元十八年,授通奉大夫、益都等路宣慰使、都元帅。发兵万人开运河,阿八赤往来督视,寒暑不辍,有两卒自伤其手,以示不可用,阿八赤檄枢密并行省奏闻,斩之,以惩不律。运河既开,迁胶莱海道漕运使。(见《元史》本传)
  史枢字子明,永清人。至元二十三年,拜中奉大夫、山东东西道宣慰使,治济南,后又治益都。二十四年,卒。(见《元史》本传)
  塔齐尔山东宣慰使。大德四年二月,征东行省平章奇尔苏言:“高丽国王自署官府三百五十八所,官四千五十五员,衣食皆取之民,复苛征之。又其大会,王曲盖、龙扆、警跸,诸臣舞蹈山呼,一如朝仪。”遣塔齐尔赍诏谕之,使厘正以闻(。见《元史·高丽传》)
  浑都大德间,山东宣慰使。(见《元史·博罗欢传》)
  王佐山东宣慰使。大德元年二月,益都、济宁、般阳、济南、东平、泰安大饥,遣佐同廉访司核实赈济,为钞十万二千二百三十七锭有奇,粮万九千三百四十八石。(见《元史·武宗本纪》)
  刘敏中字端甫,谥“文简”,济南章丘人。武宗初,转山东宣慰使,遂诏为翰林学士承旨。(见《元史》本传)
  图萨特穆尔(本纪作“秃思贴木儿”)泰定二年,为山东宣慰使。(见《元史·泰定帝本纪》)
  罗锅元统二年,为山东宣慰使。(见《元史·谙都剌传》)
  刘恒至正八年山东宣慰使。(见《续通鉴》)
  不阑奚宣(见至正十四年圣水龙祠碑)
  董搏霄字孟起,谥“忠定”,磁州人。至正十七年,毛贵陷益都、般阳等路,有旨命搏霄从知枢密院事卜兰奚讨之。而济南又告急,搏霄乃提兵援济南。贼众自南山来攻济南,望之两山皆赤。搏霄按兵城中,先以数十骑挑之,贼众悉来斗,骑兵少却,至磵上,伏兵起,遂合战,城中兵又大出,大破之。而般阳贼复约泰安之党,逾南山来袭济南。搏霄列兵城上,弗为动。贼夜攻南门,独以矢石御之。黎明,乃默开东门,放兵出贼后。既旦,城上兵皆下,大开南门合击之,贼败走。复追杀之,贼众悉无遗者。于是济南始宁。诏就升淮南行省枢密院副使,兼山东宣慰使都元帅,仍赐上尊、金带、楮币、名马以劳之。(见《元史》本传)
  颜潜颜子四十八世孙。顺帝时,为益都路元帅府宣慰使。子惠保爱,民甚戴之。(见《旧府志》)
  同知山东宣慰司事一人
  也识哥迦弃弥儿人。同知山东宣慰司事。(见《元史·铁哥传》)
  益都宣抚(慰)副使三人
  王盘中统元年五月,宋子贞为益都济南路宣抚使,盘副之。(见《元史·世祖》本纪)
  释豪纳(即释嘉纳之讹)益都宣慰副使。(见《新府志》)
  于德文益都宣慰副使。(见《元史类编·齐郁传》)
  益都路宣慰司签事一人
  齐郁博兴人。至正末,为益都路宣慰司签事。(见《元史类编》)
  益都路宣慰司咨议一人
  杨湜字产清,真定藁城人。中统四年,授益都路宣慰司咨议,迁左司提控掾。(见《元史》本传)
  山东行省五人
  李璮,小字松寿,潍州人,李全子,或曰本衢州徐氏,全养之为子。中统元年,加江淮大都督。璮言:“近获生口,知宋调兵将攻涟水。
  且谍见许浦、射阳湖舟舰相望,势欲出胶西,向益都,请缮城堑以备。”诏出金符十、银符五授璮,以赏将士有功者,且赐银三百锭,降诏奖谕。蒙古、汉军之在边者,咸听节制。璮乃上言:“臣所领益都,土旷人稀,自立海州,今八载,将士未尝释甲,转挽未尝息肩,民力凋耗,莫甚斯时。”因上将校冯泰等功第状,诏以益都官银分赏之。二年,璮辄发兵修益都城堑。三年,璮遂反,以涟、海三城献于宋,歼蒙古戍兵,引麾下具舟舰还攻益都。甲午入之,发府库以犒其党,遂寇蒲台、陷淄州。(见《元史》本传及世祖本纪)
  张惠字廷杰,成都新繁人。至元元年冬,迁参知政事,行省山东。以银赎俘囚三百余家为民,其不能归者,使为僧,建寺居之。李璮之乱,山东民被军士虏掠者甚众,惠至,大括军中,悉纵之。又奏选良吏,去冗官,以苏民瘼。迁制国用司副使。(见《元史》本传)
  耶律铸字成仲,谥“文忠”,幼聪敏,善属文,尤工骑射。至元二年,行省山东。未几,征还。(见《元史》本传)
  太平字允中,初姓贺氏,名惟一,后赐姓蒙古氏,名太平。至正十五年,为淮南行省。十六年,移镇益都。未几,除辽阳行省。(见《元史》本传)
  巴拜(纪、传均作“保保”)平章政事。至正二十七年,大明兵取益都路,出降。(见《元史·顺帝本纪》及普颜不花传)
  统军司统军使二人
  茶不花(《纪》作“察克布哈”)中统三年十二月,有旨立山东统军司,以察克布哈为统军使,西自宿州,东至宁海,诸万户隶焉。(见《元史·世祖》本纪)
  贴赤答答里带人。至元元年,迁益都等路统军使,死军中。(见《元史·贴木儿不花传》)
  山东行枢密院知院一人
  张俊山东行枢密院知院。至正二十七年十一月,大明兵取益都路,俊与宣慰使普颜不花、总管胡濬并死之。(见《元史·顺帝本纪》)
  山东统军司副使一人
  武秀山东统军司副使。(见《元史·世祖本纪》)
  山东行枢密院副使一人
  崔敬字伯恭,谥“忠敏”,惠州人。至正十八年,除山东行枢密院副使,俄迁江浙行省左丞。(见《元史》本传)
  山东东路大都督府员外郎一人
  张炤字彦明,谥“敬惠”,济南人。中统四年,出为山东东路大都督府员外郎。(见《元史》本传)
  山东经略司详议官一人
  王利用字国宾,谥“文贞”,通州潞县人。中统初,出为山东经略司详议官。(见《元史》本传)
  山东行省理问官一人
  刘国华山东行省理问官。(见刘氏先茔碑)
  山东行省都事一人
  王元英山东行省都事。(见《王汝弼传》)
  元朝益都县职官
  益都县达鲁花赤三人
  忙兀鲁海牙益都县达鲁花赤兼管诸军奥鲁。(见至元十六年河山寺碑)
  忽都贴木耳将仕佐郎,益都县达鲁花赤。(见至治二年驼山记碑阴)
  讷尔丁进义副尉,益都县达鲁花赤。(见至正十四年圣水龙祠碑)
  益都县尹、令六人
  冯亨信武将军,益都县令,都提控。(见太宗庚寅东岳庙碑)
  郜祥益都县尹。(见至元十四年万寿宫经幢记)
  傅安益都县尹兼管诸军奥鲁。(见至元十六年河山寺碑)
  杨(名缺)承事郎,益都县尹,兼本县诸军奥鲁,劝农事。(至元
  二十七年驼山昊天宫碑阴)
  乔汝楫承务郎,益都路益都县尹。(见至治二年祷驼山记碑阴)
  樊野仙溥化文林郎,益都县尹。(见圣水龙祠碑阴)
  益都县主簿七人
  赵进□益都县主簿。(见太宗庚寅东岳庙碑)
  田茂进义副尉,益都县主簿。(见至元十四年万寿宫经幢记)
  李楫益都县主簿。(见至元十六年河山寺碑)
  曲(名缺)进义副尉,益都县主簿。(见至元二十七年驼山昊天宫碑阴)
  周元庆益都县主簿。(见至治二年祷驼山记碑阴)
  孔克纶将仕郎,益都县主簿。(见圣水龙祠碑阴)
  吕思善进义副尉,益都县主簿。(见同上)
  益都县尉四人
  杨□□武节将军,益都县尉。(见太宗庚寅东岳庙碑阴)徐恩益都县尉。(见至元十六年河山寺碑)
  丁(名缺)益都县尉。(见至元二十七年驼山昊天宫碑阴)马安善益都路益都县尉。(见至治二年祷驼山记碑阴)
  益都县典史二人
  张礼益都县典史。(见至治二年祷驼山记碑阴)
  张恭祖益都县典史。(见圣水龙祠碑阴)
  益都县巡检一人
  王奉先益都县巡检。(见圣水龙祠碑阴)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