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8-21 10:21
鄌郚总编

益都县图志卷首凡例

  益都县图志卷首
  ○凡  例
  ——田志修于前明,书已不存。国朝康熙十七年,邑侯陈公即云 门书院开志局,延诸生分纂,凡三月告成,为书十有四卷。非成于一 人之手,为时又甚迫,挂漏、舛错在所难免。小山先生以淹博之才, 经十余年酝酿之久,重以数十人采访之勤,勒成图志五十四卷,最为 精核。即《人物》 一志论之,旧志始于韩熙载,南唐以前率从疏略。 今志自元魏讫元明,增多数十人。 乾嘉以后,则参取邑人所撰述,诸 生所采访,宁详勿略,将以备史家之采择也。
  ——唐宋以来, 方志例名《图经》,然往往书存图亡。《元和图志》 亦其一矣。近世方志虽有图,或摹绘山水,厕诸志序凡例之间,视等  弁髦。章实斋先生尝议其失矣。夫表分经帏,州县之图何独不然?今  志以开方纪里为经,以村落市镇为纬,有总图,有分图,有道里表,  按图以稽,了然在目。诸水以大者为经,小者为纬,亦以开方计里之  法行之,近水村镇必详哉,庶后世有可考也。
  ——雍正十一年,初设博山县,分孝妇、怀德二乡隶博山。若孙 文定公、赵饴山诸名公, 旧为县人, 今归博山矣, 自应详载博山县志, 故今志不收。若魏之贾思伯本传, 虽云益都人,然彼时益都实在今寿 光县境,故亦不载。
  ——《唐书》每删章奏,前辈多以为非。盖一代政典所关,不容 没也。今志于名臣列传所采章奏, 或多或详于本传,或附于子注,各 有义例,足备参详。虽方志所罕见,实史氏之鸿裁也。
  ——金石一门, 古人各有专书, 近世收入方志。 溯氏族、 订职官、 征文献、考沿革,诚志事所最重也。第石刻多假借字,宋元以下又或 有俗字、伪字,今悉照原石摹刻者,幸勿以为怪焉。益邑石多金少,
  今取段记所收及存于收藏家者,别为金刻一卷,次于石刻之前。不必 出自县境,凡存于县境者即收之。 《山左金石志》收“昒鼎”,已有此 例矣。
  ——古人官、师合一章,实斋先生论之最详,以“官师”名志最 为得体。阅原稿有“职官表”数卷,即《官师志》之蓝本,各朝后皆 有考据,或有咸丰《府志》所收而削去者,亦有咸丰《府志》所遗而 增补者,博雅精核,两擅其长。当因表不纪事,故改为志体。原稿目 录亦无此表,附志于此,以不没先生之苦心焉。
  ——文体有似复而非复者, 如《官师志》、《大事志》,名人事迹不 妨两载,亦微分详略,此史家互见别出之法也。近世志例或云“已见 某传”,或云“已见某篇”,令人开卷茫然,猝难明其首尾,此俗史之 陋,前辈辨之详矣。若《学校》、《营建》等志各就所重载之,不拘此 例。
  ——《人物志》之有外传,所以救旧志之疏略也。广固之僭,据 藩镇之跋扈, 旧志竟无一字及之。盖人非土着, 又无善可称, 故从缺。 如今以外传括之,附于《封建》、《侨寓》之后,较《安丘志》之《俷 德传》其名为雅驯矣。崔道固、李全等皆县人,故列于后。
  ——《艺文》 一类,旧志例载诗赋数十篇,又参以《金匮》、《管 子》等书,亦太泛矣。咸丰《府志》但载书目,唐宋以前不分县纲, 以未易区分也。然有明一代,临淄艺文但存李春阳县志一书,则采访 之疏矣。今自元魏以讫国朝,得书百数十种。乾嘉以后,必其书见存 者,始为收入。无传者,略叙其生平,即刘歆叙《七略》之遗也。
  ——《古迹》、《山川》二志,原稿俱存,以《府志》为主,采访 新获,则注于书眉及行间。今条分缕析,抄录成帙,以归一手。
  ——烈女无传者,本拟为表,列之以八乡为经,以人名为纬。嗣 因采访本多无乡分,遂以韵编收之。取便查阅,且免漏略。
  ——《营建》、《官师》等志,自光绪十七年以后,未经采集。今 邑侯李公协同采纂,又增武职官表、驻防职官表,以备掌故。
  ——此书已成者十之九,其缺略者以旧稿及咸丰《府志》补之。 《人物》、《官师》据《欧阳文忠集》补入张思、 阎象, 《孝义传》据捐 账碑补入数人。譬诸轻尘足岳,坠露添流,当以大雅所原谅也。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