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9-01 16:29
鄌郚总编

冀惠林丨我与《青州文学》的不解之缘

  我与《青州文学》的不解之缘
  冀惠林
  记得与我一位好兄弟在谈心时问他,你今生最后悔的两件事是什么。他答:今生最后悔的两件事一为读书太少,二是没有当过兵。他问我的憾事是什么?我答亦然。
  他说读书太少不仅限制了思想的宽广性,另外对事业的发展也造成很大的障碍。保家卫国,戍守边疆,那是每个男人的梦想,没有经过军营励练的男人,人生终究是不完美的。
  依稀记得,最早看过的一部小说是由李存葆著作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小说中梁三喜、靳开来、赵蒙生等等人物到现在还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他们的英雄事迹也时刻激荡着我那颗爱国的心。
  及至后来,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充斥了我的青少年时代,一个做大侠的梦想也时刻萦绕着我。再后来,没有进入象牙塔的我缀学了。等到步入社会,自己创业,才知道自己读书太少,掌握的知识太少。
  缀学后,我干过很多工作。工厂上过班,当过司机,给人打过工,搞过养殖……
  搞养殖的那几年,由于行业低迷,疫情不断而赔了不少钱。因为心里憋闷,又怕家人着急,所以写作成了我排解忧愁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在我人生最难熬的那段岁月里,我迷上了写作。而迷上写作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看过的一本书——《青州文学》。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朋友家看到这本书,书的封面很简洁,“青州文学”四个刚劲朴拙的大字赫然印在上面。翻开书的扉页,里面的内容更是引人入胜;一部部小说,一篇篇散文,一首首诗歌,一幅幅插画都是那么的精美。于是,我便向朋友借了这本书拿回家后仔细阅读。
  看过这本书后,我有了一种想投稿的冲动。因为之前也在一些报刊上发表过一些作品,所以投稿于我来说还是驾轻就熟的。到如今我还清楚记得,投的第一篇稿子是题为《老婆,我欠你一个深情的拥抱》的诗歌,稿子投出后便没有了下文。
  这天,我正在田间干活,突然手机铃声响起,一个陌生的号码打了过来。
  “喂,是冀老师吗?”一个陌生的声音问道。
  “嗯,是的,请问您是哪位?”我问道。
  “我是《青州文学》的主编,前段时间看您投过一篇稿子,我们采用了。不过我看过内容后觉得题目应该修改一下,改做《写给妻子生日的诗》比较切题。另外,您这首诗有点儿本世纪初诗歌的味道,我们编辑部本着发现新人、培养新人的原则采稿了。”
  “谢谢,谢谢您的厚爱!”
  我激动地说道。
  挂了电话,我的内心好一阵激动。三个月了,我的作品终于发表了!我想,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他最大的成就是让自己的文字飘着墨香。
  没过多少时日,我收到一本崭新的《青州文学》,拿到书后,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此时,书刊目录中一个个名字出现在我的眼前:耿春元、孙瑞、孙贵颂、陈沛……这些人可都是青州文学界标杆样的存在呀!能与他们的名字出现在同一本杂志上,我感到一种莫大的荣幸。这些老师都有各自的强项——或小说,或诗歌,或散文,或杂文,他们在各自领域内也颇有建树。
  《青州文学》作为一个地方性杂志,这多年来一直坚守着它的文学属性,他在整个潍坊乃至山东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刊物。每每捧起这本书,荡气回肠的小说,唯美浪漫的诗歌,清新俊逸的散文,言辞犀利的杂文都令我耳目一新,深有感触。因为,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是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更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自从与《青州文学》结缘以后,我一直坚持着阅读与投稿的习惯。阅读,不仅使我学习了不少好的创作手法,还扩大了我的知识面,这为我以后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投稿,是检阅自己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的试金石。因为,在强手如林的创作队伍中,想发表一篇文章是很难的;但不论多么困难,我都会积极创作,争取把好的作品呈现给读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算来《青州文学》已经陪伴了我十几个春秋,而我也从青年步入了中年。作为一个农民,一个草根文学爱好者,《青州文学》不仅给了我一片灵魂的栖息地,还给了我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我相信,在这本杂志的陪伴下,我的文学之路将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弥水学会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