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9-23 21:26
鄌郚总编

安兆东丨能人车会智

  能人车会智
  ——读《车辙》有感
  作者 | 安兆东

  车会智是辛寨街道龙泉官庄村人,1947年出生,1963年初中毕业,1964年从教,2007年退休。退休前任辛寨中心小学校长。退休后他多方搜集资料,续修了《龙泉官庄村车氏族谱》,做过义工,种过流苏,并把流苏枝条捋成“福如东海”等吉祥语,样样都做得风生水起。
  车会智老师的个人回忆录《车辙》日前出版了。此前曾让我帮助校对。校对之后,我曾经开玩笑地对车老师说:“车老师您好!原来只知道您很能,不知道您这么能!原来我只知道您在教学和教育管理方面是行家里手,还不知道您在生产生活中也都是一把好手。耕耩扶耧、盖屋打墼,卖小猪、换煤炭,您样样精通,实在是太能了!”拿到新书,又仔细阅读,更加深了我对车老师的认识。
  车老师是小学教学与管理的行家里手
  不管是在本村小学,七贤镇刘家焦窦小学、朱壁店子小学,还是重回辛寨镇后在张龙学区、辛寨中心小学,不论担任一般教师还是学区校长,他都是兢兢业业,把教学本职工作放在第一位。担任校长后,他在处理好学校与家庭、学校与村“两委”、学校与学生家长等各方面关系的前提下,依然把毕业班的数学牢牢抓在手上,学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给老师们做出榜样。如今40年过去了,对当年教过的学生仍然如数家珍,大多都能叫出名字,记起往事。几十年来,他不论到哪个学校都能使学校打翻身仗,且成绩斐然;他不论在哪个学校待多少年,村干部、家长和老师都不愿意他离开。《重返朱壁店子小学》就是一例。1989年暑假,他已经办好了调回辛寨的所有手续,只等县教育局的调令了。朱壁店子村干部和学校老师得知后,村党支部书记李仁培代表全体村民找到车老师,让他再留下来,并提前找到县教育局。面对村里诚心诚意的邀请和自己家里沉重的家庭负担,车老师最终还是选择了重返朱壁店子小学。这一切源于车老师对教育的热爱,源于他与所在村的干部、群众、学生、家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带领朱壁店子小学师生在升初中的考试中,成绩七连冠,每年考入七贤国办初中的学生也是最多的,连追加的名额都考上了。
  -
  车老师1990年暑假调回辛寨镇,担任张龙学区校长。1991年春节开学后,五年级数学老师要备考师范,提出停课复习,他毫不犹豫担起了五年级数学任务。半年后在升初中考试中成绩突出,大大超出了镇教育组领导的想象。也许张龙小学原来成绩差,一些人认为是跑了题,泄了密,纷纷要求重新考试。三天后重新考试,张龙小学的各科成绩仍然是第一名,高出第二名一大截。成绩的取得,源于车老师具有高超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教学业务能力;源于他尊重教学规律,积极协调办学单位,改善办学条件;源于他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常说,管人首先要暖人心,人心换人心,才能以德报德。
  车老师是农业生产的一把好手
  虽然车老师是一名教师,但他对农业生产却样样精通。打墼、盖屋,用小粪耧耩麦子,割麦子、打麦场,拾柴火、看坡,喂小猪、卖小猪,对各种农活,他拾得起、放得下。就是下庄户的老农民,也有很多人不会打墼,不会用小粪耧耩地。车老师不但会干,而且还知道各种农具的名称、使用方法、劳作流程,还能把这些明明白白写出来。这是一般人难能做到的。
  车老师17岁学会打墼,星期日和假期,时常帮助乡亲们打墼。“紧打慢掂,二十二三”,也就是说,打一个墼,总少不了要提起杵头二十多下,每天打墼300—320个,劳动量之大可想而知。他在《打墼》中写道:“……提起杵头,用力平掂两下,然后高高提起杵头,上身向外侧身,使杵头成45度角,对准模框的一个角,用杵头的底棱深深地砸上一个月牙眼;立马提起杵头,双脚迅速交换位置,以同样的架势,再砸上这一头的另一个月牙眼。之后,打墼人提起杵头,以脚后跟为轴,迅速来一个180度大转弯,用杵头平掂一下,用上面同样的架势,砸好第二对月牙眼。最后双脚踩在边框上,再用杵头平掂几下,使墼平整光滑。”寥寥数语,把打墼中砸月牙眼的过程和技术要点写得淋漓尽致。
  -
  历经磨难,撑起一个大家庭
  作为家中长子的车会智老师,由于父亲在1965年为生产队打井中受伤,他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担。去淄博卖小猪、换煤炭,卖豆油、买豆饼,都是为了多赚几个钱,贴补家用渡过难关。
  赶远集,必须头一天就要出发。那时候自行车少,借自行车可真不是好借的,当时社会上流传着“借媳妇也不借自行车”的笑谈。“逮猪、喂猪,先用麦葽子把猪的后腿绑住,再把两条前腿向后一别,用麦葽子捆好。麦葽子正好搭在小猪的前背上,使它动弹不得,再把小猪装到粪篓里……”这些动作他熟练又专业。1975年秋天,他独自一人骑自行车去淄博给父亲卖小猪,晚上走到冶源时,差一点儿掉进公路边的深沟里。那是他有生以来遇到的第一次险境。跟随别人去淄博换炭,用独轮车推着木头檩条,来回三天,上沟爬崖,住店要看好自己物品防备小偷,交易时还要多长心眼,以防被对方欺骗。可操心受累换回来的却是掺了煤矸石粉末的炭末子,根本不能烧。“父亲一看是炭末,脸色就不好了,问我多重,我说700斤。父亲看我满脸灰汗,走路瘸拐的样子,嗯了一声就进屋躺下了……”此时车老师心里的难过、委屈和无奈,让我感同身受。
  1973年年关将近,全家十几口人,分文皆无,一筹莫展。车老师看出了父亲的心思,决定替父分忧。学校已放了寒假,他想推着小车去淄博找好友郑美章,买些大豆或豆饼回来,卖掉后赚个差价好过年。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尽管郑美章送出他30多里路,但是由于天冷路滑,夜深人静,路上几乎遇不到行人,他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到家的。“一天一夜的大雪,早被往来车辆碾压,变成厚厚的冰层,滑得厉害。我穿着钉了皮掌的圆口布鞋,穿着补上袜底和后跟的袜子,推着二百多斤重的小车,慢慢前行,一不小心就打滑撂倒。从淄河向南,走到最陡的上坡时,一步一滑,一步一倒,不管用多大的力气,车子也是只退不进!偶尔有汽车经过,根本没有行人,急得我直冒冷汗,这可怎么办呢?我好歹把车子斜着放下,想了一会。干脆脱掉鞋子,只穿着袜子,弯曲着脚趾头,弓着身子,用尽全身力气,终于爬上了陡坡。”当时,那种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的困难和无助,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中。天亮时分到达临朐焦化厂,此时他全身湿透,鞋袜裤角早已冻得棒棒硬。他说,这是他有生以来最苦最累的一次,他终生难忘。作为家中长子,他为大家庭付出了许多许多。
  -
  多彩的退休生活
  车老师退休后,发挥专长和余热,在1973年《龙泉官庄车氏族谱》的基础上,阅读志书查找史料,寻找知情人了解情况,与族人一起从冶源镇车家沟村请回原礼祖碑,理清谱系脉络,于2010年编成内容全面、图文并茂的《车氏族谱》。他还担任了潍坊鸢都义工临朐义工分部的负责人,十几年来,他和临朐的义工们,跑遍了全县各镇街,配合潍坊鸢都义工总部争取资金对全县300多名贫困学生进行救助,向20多处学校捐赠教学仪器和设备,仅他自己就捐款2万多元。他先后多次被评为鸢都义工、彩虹义工“优秀管理者”,2014年9月,他还被评为“潍坊市模范老人”。他的事迹还在临朐电视台报道过。
  如果说修族谱和参加义工是发挥专长和余热的话,车老师独创的书体流苏那就是创新和创业了。受好友郑美章夫妇的启发,他萌生了用模具给流苏造型的创意。他买来电脑和草书词典,有空就在上面查,边查边琢磨,在纸上画,在地上写,构思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寿,龙凤”等吉祥语中每个字的写法,根据字形给流苏造型。先后多次参加昌邑绿博会、青州花博会、泰山花木交易会等全国大型会展,作品多次获奖。2015年临朐县电视台录制的《流苏园艺新妙招,草书打造流苏之美》,先后在临朐、潍坊电视台播出。先后向本村、辛寨村捐赠流苏各2棵,向冶源老龙湾景区捐赠2棵书体流苏“龙”字,栽于冯惟敏纪念馆大门口。他成为开创书体流苏全国第一人,光是赠送有关单位和亲朋的书体、整形、直杆流苏就达300多棵。他说,书体流苏不仅丰富了他的退休生活,还给他带来了经济效益,增加了他的花木情趣,结交了更多的好友知己,体现了自我价值,给他的退休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车会智老师真是能人一个!
  -
  车老师为什么这么能?
  我一直在思索,车老师怎么这么能呢?再次阅读《车辙》,终于找到了答案。
  幼年的经历让他刻骨铭心。车老师5岁进入本村小学,个子虽高年龄却小,不大懂事,班里同学少了东西,老师追查他就脸红,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用铜烟袋锅子敲头顶,边上还有高年级大同学拿着板凳腿在吓唬他,幼小的他被屈打成招,只好承认班里丢失的东西都是他拿的!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是他一辈子的心理阴影。车老师从教后,以此为戒,尊重教育规律,热爱每一个孩子,从不体罚学生,绝不让他自己的悲剧在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重演。
  积极工作,淡泊名利。对于工作,车老师从来都是争先进,争第一。但对于个人荣誉,他却不计名利。从1978年到1996年近20年的时间里,他把本应属于他的县优、镇优全部让给了其他教师,尤其是民办教师。1985年,经过投票,他被确定为潍坊市优秀教师推荐人选,为了让一位成绩出色的民办教师转正,他让出来了。有了这个潍坊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这位民办教师就能顺利转为公办教师。
  良好的家风传承熏陶了他。他的父亲兄弟6人,他自己又是兄弟4人,同一个爷爷的他这一辈的兄弟姐妹达30人。他的祖父辈尽管没有文化,但他们教育后代要始终感恩共产党、热爱祖国、自食其力、勤俭持家、公道办事、清白做人。这就是他们的良好家教。他们这个大家庭,团结互助,孝敬老人,在周围村子是出了名的。他忠诚老实,诚心正义,朋友郑美章给他250斤豆饼,他称出了252.5斤。在那生活困难的日子里,这2.5斤豆饼可能需要一个劳力干六七天的活才能挣来。担任校长期间,学校的购物机会从来没有给自己家人一次,从来没有用公款招待过自己的亲朋好友。从书中插入的《护理母亲日记摘抄》《儿子的三封来信》《给小孙女晓彤的一封信》,我感受到了车老师以身作则孝敬老人的赤子之心,教育儿孙的殷殷之情。良好的家风传承是一个家庭长久不衰的前提保证。
  艰难的环境造就了他的“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车老师的能,也是被逼出来的。生活中许多的困难,克服了,你就长了本领。在苦难面前,他从不退缩,总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克服苦难。车老师这本回忆录,全是他在手机上一个字一个字写成的。为了加快写作进度,他还向年轻人学习了语音输入法,年近八十还在不断学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车老师比我的父母小3岁,从他的经历中,我想到了我的父母辛勤劳作供养我们兄妹三人读书上大学一直到成家的艰辛,无限感恩父母的无私大爱。
  车会智老师的《车辙》共分求学记事、校园往事、亲情故事、退休趣事、家乡旧事、家族轶事6大部分,是对他个人以往生活、工作的回忆和总结。正如冯益汉先生在序言中写的:“是学生一张张高分试卷,为车会智老师的脸上镶上了耀眼的金片。他的车辙纹深而辙印清晰,一事一议,似流水账却透析出时代的辙印,能让人读文如尝一道名菜,细品才出味道。”一滴水中见太阳,虽然是他个人的经历,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状况,从这一方面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读罢此书,车会智老师的形象越来越高大。
  《车辙》一书自始至终是满满的正能量,是一部极好的教科书。相信您读了之后,一定会有收获,也会觉得车会智老师的确是一个能人!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弥水学会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