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11-12 16:20
鄌郚总编

魏传来丨李清照夫妇在淄川

  李清照夫妇在淄川
  魏传来
  大家都熟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因为她是名冠中外的被誉为“词压江南,文盖塞北”的“词国皇后”,她的《漱玉词》,是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一代文宗”之称。而他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金石学家。
  淄川历史上曾经为路、为郡、为州、为府、为县,几千年来,到这里来担任“第一把手”的官员已经不好计数了。而赵明诚就是其中的一位。由于他在从政之余的个人爱好,写了一部叫做《金石录》的书,让人们也永远地记住了他,并被后世称为“素心太守”。
  北宋时期,淄川设置为州。北宋靖康元年(公元一一二六年),赵明诚被朝廷任命为淄川“知州”。李清照随夫赴任,这对中国文学、文化史上耀眼的文化名人,在淄川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时光。
  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又作德父),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崇宁年间副宰相赵挺之之第三子。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21岁尚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读书时,与李清照结婚。崇宁四年(1105年) 十月授鸿胪少卿(礼宾司副司长)。大观元年(1107年)三月,赵挺之去世,遭蔡京诬陷,被追夺赠官,家属受株连。赵明诚夫妇从此“屏居”青州乡里13年。宣和年间赵明诚被朝廷重新起用,先后出任莱州、淄州知州。靖康之变后,于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起知江宁府。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 48岁时移知湖州,未任,病逝于建康(今南京)。
  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之学,可谓幼而好之,终生不渝。他曾自谓:“余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辞”(《金石录》序) 。与李清照结婚后,对金石学志趣更是有增无减,日趋痴迷,有“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金石录》后序) 。
  屏居青州与出守莱州、特别是在淄州期间,是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相濡以沫共研学问的最美满的时期,也是赵明诚金石事业最有成就的时期。夫妻二人常常串街走市,并到各乡村走动,在体察民情丶访贫问苦的同时,也寻寻觅觅,如发现有所喜欢的东西,立即高价买下,绝不让乡民吃亏。他(她)们在淄川先后淘得“孟姜匜”一件,“平陆戈”一把。并在城郊偶然发现唐代大书法家李邕(唐代曾任淄州刺史)书写的淄州开元寺石碑,如获至宝,拓片之余,立即将其移至郡廨保存了起来。
  另据缪荃荪《云自在龛随笔》卷二引载,在淄川期间,一天,赵明诚从淄西邢氏村隐居老人邢有嘉手中淘得一本白居易手书的《楞严经》,端丽隽爽的笔迹使赵明诚狂喜不已,连夜跨马返回,到淄川城家中时已二鼓,立即和李清照烹上一壶“小团龙”茶叶,“相对展玩咀嚼”,反复欣赏,两见烛跋,犹不欲寐。足见二人全身心投入文物金石研究的痴迷程度。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了在淄期间夫妻二人妇随夫唱的美好光境: 闲居青州及出任莱州、淄州太守期间,明诚平时节衣缩食,而把全部俸禄拿出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刻写。将得到的毎一本书,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类,题上书名。收藏的书画和彝、鼎古玩,也摩挲把玩或摊开来欣赏,每次等到蜡烛烧完才去睡觉。我们所收藏的古籍,在精致和完整上超过许多收藏家。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堂内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二人以猜中与否来定胜负,然后以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举杯大笑,常常把茶不小心倒在胸前衣襟上,反而饮不到一口。真愿意这样过一辈子!由于生活不是很富裕,就想办法吃素不吃荤菜,不穿绣有文彩的衣裳,头上没有明珠翡翠的首饰,室内没有镀金刺绣的家具。节省下来的钱遇到想要的书籍,只要字不残缺、正规版本,就马上买下。家传的《周易》和《左传》,文字最为完备,于是罗列在几案上,堆积在枕席间,我们意会心谋,目往神授。这种乐趣远远超过那些花天酒地、追逐歌舞色情、斗狗走马的低级趣味的人。
  经过多年的亲访广集,在李清照帮助下,赵明诚在淄川知州的任上最终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金石录》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是一部继刘敞的《先秦古器记》和欧阳修《集古录》之后,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研究金石之学的专着。其辑录之所藏金石拓本,上起三代下及隋唐五代,共计2000种。《金石录》30卷,前10卷为铜器铭文和石刻目录20条。第1-17条为铜器铭文,第18-20条是先秦至北宋1900余种石刻的目录,比欧阳修《集古录》500余种多上好几倍。在这些碑刻目录之下注明了碑文的撰写人和书写者,以及立石的年月日。而目录则按时代顺序编排;后20卷为所收集到的各种钟鼎彝器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石刻文字502篇,并汇集了作者多年研究的看法和心得。这些资料是经过艰苦辨别考证后写下的宝贵文字。
  《金石录》是一部采用录目与跋尾体例写成的金石学专著。这部书在我国金石研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史学家的评价是:“将金石刻辞二千种编排成帙,诠叙条理,考证精博,为金石学名著。”它的价值和成就,主要表现在下列二方面:
  一、补正前贤的阙失,考证旧籍的讹谬。《金石录》成书前,北宋中叶,存有《先秦古器图》《考古图》《集古录》等著作,在金石研究上是有开创之功的。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和作者主观上的原因,这些书在考订年月、论证铭文内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错与缺陷,正如赵明诚自己在《金石录序》中所说:“历代诗书有关人物的岁月、地理、官爵、世次以金石考之,其抵牾十常三四,盖史牒出于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可信不疑”。出于这种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对金石刻辞的深度认知,赵明诚充分运用这种“以器物碑铭验证前史”的方法,对此一一作了认真的考辨,考订了传世旧籍中存在的大量讹谬。其中对欧阳修《集古录》的补证最多,反映了赵氏在金石学和史学方面的深厚功力。
  二、录存重要的史料。赵明诚在《金石录》中录存的史料,规模宏大,丰富翔实,上自夏、商、周三代,下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国,乃至北宋期间的钟鼎尊彝上刻记的铭文,丰碑大碣、画壁墓志所刻载人物的生平、行历、迁官、次第及氏族世系等,以及宋代以前存世古藉中其今本内容脱误或已散亡者的摘引。
  录存这些史料,不但填补了史书之不足,也为历史学、考古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正如李清照所说:“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渭多矣”。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由于史料匮乏和个人见闻有限,赵明诚对某些问题的考证,也存在着一些疏漏和错误的地方。与《金石录》的价值和成就相比,只能说是“白璧微瑕” 了。
  《金石录》这部巨著,是赵明诚历时20余载,呕心沥血、潜心研究的结晶,书尚未刊行便罹病亡故。是李清照为了实现丈夫的夙愿,在跟随南宋小朝廷颠沛流离之际,强撑病弱之身,携带着他们的毕生收藏和已颇具规模的《金石录》手稿,跋山涉水,千里转徙,颠沛往返。一路上,这些收藏或毁于战火、或失于旅途,或被强取豪夺,更有被盗恐吓、欺诈骗婚、牢狱之灾等等一系列的金石之累,到最后,所剩不过一二残零,不成卷帙书册,三四种平平书帖。易安喟叹:“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继而,呜呼!“三四十年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所幸的是《金石录》手稿最终得以保存。宋高宗绍兴年间,李清照寓居临安,开始系统整理赵明诚遗稿,并为《金石录》写下了与她诗词一样精彩的后序。
  《金石录后序》是一篇散文,介绍了他们夫妇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的经过和《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三十四年间的忧患得失,婉转曲折,细密详实,语言简洁流畅。这是一篇风格清新、词采俊逸的佳作。文辞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它的特点主要在一个“真”字,李清照把她对丈夫赵明诚的真挚而深婉的感情,倾注于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中,娓娓动人地叙述着自己的经历和衷曲,使读者随着她的欢欣而欢欣,随着她的悲切而悲切,心驰神往,掩卷凄然。
  其中有关从淄川出走的一段是这样写的:“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地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馀间,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馀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到了钦宗靖康元年,明诚在淄州任上(宋代尊称知州为侯),听说金军进犯京师汴梁,一时间很茫然,满箱满笼的书籍,即恋恋不舍,又怅惘不已,心知这些东西必将不为己有了。高宗建炎元年三月间,我的婆婆太夫人郭氏死于建康,明诚到南边奔丧。所有的物品不能全部载去,便先把书籍中重而且大的印本去掉,又把藏画中重复的几幅去掉,再把古器中没有款识的去掉。后来又去掉书籍中的国子监刻本,画卷中的平平之作及古器中又重又大的几件。经多次削减,还是装了十五车。从淄川一路往南,过了青石关,好不容易到了海州,雇了好几艘船渡过淮河。又渡过长江,到达南京。这时青州老家,还锁着书册什物,占用了十多间房屋,希望来春再备船把它装走。到了十二月,金兵攻下青州,这十几屋东西,一下子化为灰烬了。
  李清照病故后,《金石录》完好无缺地被送到远在福建泉州的赵明诚之兄赵思诚处,使《金石录》终于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得以刊行于世,流传至今。
  《金石录》这部书,在南宋曾重刻过两次,一为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龙舒郡斋刻本,一为宁宗开禧元年(1205)浚仪赵不谫刻本。而元、明两朝近四百年间没有重新雕版,只有抄本流传,直至清代,才被重新刊印。由于南宋版《金石录》传世极少,因而在学界和收藏界早已被视为珍宝。
  赵明诚对金石古物痴迷,毕生浸觉有味,成就了《金石录》三十卷。考订精核,评论独具卓识,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直到今天,这部书仍然是研究古代金石的必读之书,是考古学界、史学界和收藏鉴赏界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赵明诚是北宋时淄州的最后一任知州,他任职时政绩如何,史书上并无记载和评论,倒是他的举世闻名的不朽名著《金石录》是在淄州任上最后完成的,这应该是他最大的“文化政绩”!
  李清照、赵明诚——这对让中国人民为之骄傲的文化伉俪,她(他)们当年与淄川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以文学与文化惠及了她(他)们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这方土地。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