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62天前
鄌郚总编

青州市作协主席孙瑞早期简介

  孙瑞
  1939年2月27日(农历正月初九)出生在青州市郑母镇东石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3岁丧母,又逢歉年,与父亲、姐姐相依为命,过着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贫穷与不幸,使他从小养成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从初中到大学,各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其中作文更为出色,读初二时就在《山东青年报》发表了处女作《一把茶壶》。于1958年8月考入昌乐一中,1961年7月毕业。读高中和大学时常有诗文发表于《昌潍大众》和《青岛日报》。
  1962年7月,他就读的昌潍师专下马停办,他回到家乡当了农民,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在暗淡的油灯下读书写作,常常到深夜。1964年7月,他到新成立的赵坡农中任民办教师。3年后农中撤销,又相继任教于程官联中、王盘联中。其间,正是“文革”中期,他所在的大队、公社某些人以“孙瑞的作品有资产阶级情调”为罪名,曾两次把他送进“一打三反”学习班,进行“斗私、批修”,使他受到不公正的打击和迫害,并责令他离开教坛回村劳动锻炼,长达两年。之后,县文教局将他调出另作分配,先后任教于弥河高中、益都一中、益都技校、电石厂职工业校。1985年2月调至县文化馆从事专业创作与辅导。1985年12月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1998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戴上了诗人、作家的桂冠,实现了他多年来的夙愿。2000年8月5日,青州市作家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他被选为主席。
  在“学生——农民——教师——工人——诗人”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他不管职业怎样变动,环境怎样恶劣,生活怎样艰苦,一直是兢兢业业地工作,孜孜不倦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创作,没有一时的懈怠和松劲。2001年12月从文化馆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不断有新作问世。
  辛勤的劳作换来应有的回报。自1975年至今,在《诗刊》、《词刊》、《人民文学》、《中华诗词》、《星星诗刊》、《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文学报》、《中国文化报》、《绿风诗刊》、美国《美华文学》等近百家报刊,发表诗歌800余首和诗评、诗论等其他文艺作品40多万字;创作出版诗集《村风》、《爱之河》、《三月情思》、《孙瑞抒情诗百首》、《热土》5部。其作品多次获奖并入编《山东新文学大系》等20多种选集。有40多位诗人、诗评家、作家、教授分别撰文,发表于《文艺报》、《诗刊》、《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理论与创作》等数十家报刊,对他的诗作予以充分肯定。另外,他还主编了《青州诗选·下卷》,《潍坊诗词》(合编)、《青州五十年诗选》、全国爱情诗大奖赛获奖作品集《牵手》、《青州旅游诗抄》、《青州现代诗选》、全国精短文学大奖赛获奖作品集《推开春天的窗户》和报告文学集《时代的足印》等10部。
  他在搞好个人创作的同时,热心辅导青年业余作者,并主编过《青州文艺》、《花林文艺报》,为他们提供练笔的园地。经他的培养与辅导,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的有二十余人,其中一人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十余人加入潍坊市作家协会,有的还出版了个人专集。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他多次应邀参加全国性的诗歌创作研讨会,并有论文发表于《诗刊》。1996年4月,由中国作协诗刊社、中国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诗歌理论研讨会”在青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诗评家、诗人、教授共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经费全部由孙瑞筹集并参与会议的组织工作,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郭 建 华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