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51天前
鄌郚总编

李想丨父亲不平凡的经历

  父亲不平凡的经历
  文/李想

  这几日,看着满头白发的父亲和他那显得有些苍老的脸庞。为父亲寻找那些往事回忆的想法愈发强烈,不知道为什么拿起笔,笔在手中有些微微发颤,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1947年2月,乍暖还寒的日子,随着一声婴啼,父亲就这样在这个偏僻的小村庄降生了,来到了这个五味杂陈的人世间。他可曾知道在往后的日子里,他经过的每一段经历都是多么的坎坷吗?他又可曾知道在他后半生的日子里又有多么的欣慰吗?
  跟随着父亲的回忆,那时候父亲家住在聊城的一个偏僻小镇上,家里非常贫穷,穷到就连住的房子都是东拼西凑搭建而成的。遇上刮风下雨的日子,破旧的房屋漏的跟住在屋外没啥区别,那真是屋外大下、屋内小下,屋外不下屋内雨水还在嘀嗒。在回忆过程中,父亲讲述了我的爷爷,在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人民生活在动乱的痛苦中,父亲说:“爷爷为了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当地政府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进行村村联防,有力打击敌人的阴谋与破坏,保护家乡的生产。那时,刘邓领导的二野十七军(张国华为军长)恰巧经过父亲所住的鲁西大地。父亲说:“奶奶为了支持爷爷随大军去解放全中国,让他踊跃加入了这支部队中。”就这样,爷爷随军离开了养育他的家乡,走上了南下解放全中国的道路。爷爷曾跟着这支部队参加过著名的“淮海战役”和“百万雄师过大江”壮烈行动,后来一直南下,一走就是十多年没有一点音讯,就这样和家人失去了联系。再后来父亲说,他的哥哥长大了,也到了参军的年龄,奶奶继续把他送到了部队,加入了解放军,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这时,家中就只剩下奶奶、二伯还有我的父亲,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艰难维持生活。后来,在政府的百般努力及各方寻找下,终于打听到了爷爷的下落,并得知爷爷在贵州开阳的小县城驻扎,并在当地县政府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工作。
  1957年秋天,在当地政府的资助支持下,奶奶带着父亲和二伯经过长途跋涉,几经波折终于寻找到了爷爷,就这样一家人终于团聚了。那年父亲10岁了,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因为来到陌生的地方,受当地环境语言的影响,10岁的父亲还在上着一年级的课程,成了班级里年龄最大的学生。因为父亲努力好学,老师也非常喜欢他,曾多次受到学校老师的表扬,并被老师推荐加入了少先队组织,成了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这在当时评选加入少先队组织的背景下格外难得。
  父亲人缘好、重情义,家住开阳县府大院里的十多个年龄大小不等的干部子弟都愿意找父亲玩耍,有什么事情也都愿意找他商量。在家中,由于奶奶多年劳累落下了一身病,哮喘病尤为严重,挑水、上山砍柴等部分家务活也落在了15岁的父亲身上。那时父亲的肩上擦伤了多少皮、脚上磨破了多少泡,他一点怨言也不发,坚持承受着家里的生活重担。
  1959年到1961年,是父亲生活极为困难的三年。那时,全国遭受极为罕见的自然灾害,农作物收成极少甚至绝产,造成国内各种物资匮乏,一切生活用品都要凭票按人口定量购买,真是索求无望。于是,在当地就有吃“五五二”即每人每天早晚各五两菜、中午二两粮的生活标准。为了抚养两岁多的弟弟和刚出生不久的妹妹,一家人除省吃俭用外,不得不到野外挖点野菜、上山摘点野果,来添补一点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就这样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艰难的生活着。父亲说:“那时候虽然辛苦、累,但心里面感觉还是特别的幸福和温馨。”
  1963年,父亲顺利地考入了当地的重点中学,在初中即将毕业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了。当年的运动扰乱了他所在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时不时就停课,无法正常上课。随之,在校园里又出现了红卫兵组织,口喊“毛主席是我们的红司令,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小兵”“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宣传口号。父亲说,当时他也在其中。随着运动的逐步发展和深入,就有了毛主席八次接见红卫兵代表的经过(父亲是被毛主席接见的第五次代表之一)。运动就这样不停地持续着,到了1968年下半年,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父亲积极响应号召,毅然决然地打起背包,离开了他的父母北上又回到了生他的故土。就这样,在一个小村庄插队,开始接受贫下中农劳动再教育。由于当时父亲缺乏对农作物的分辨认识,在劳动中误把返青麦苗当韭菜也一度成为别人的“笑谈”,社员称他是个“书呆子”。父亲不服气,为了更好地了解认识农作物,不厌其烦地虚心请教别人,逐步学会了许多农业知识。后来,大家又称他为“好社员”。父亲也会用业余时间教生产队里的青少年学习识字,在父亲的耐心指导下,使他们认识了许多字,也明白了许多文化道理,父亲也因此深受他们的喜爱。1970年下半年,由于虚心接受劳动再教育加之劳动表现突出,经过当地党组织的认真审查,父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经过两年的劳动锻炼,父亲由一个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书呆子”成为了一个既有文化知识又有农业知识的好青年。再后来,经当地政府推荐和审批,父亲再一次被推送到高校接受了三年的文化教育,毕业后父亲被分配到当时的济南军区山东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学校(黄河农场中学),成了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那时受文化大革命思想余毒的影响,教学工作难以开展,学生难以管理,有的学生甚至拿着刀子威胁他。就在这种教学环境下,父亲不畏惧、不退缩,依然在七尺讲台上潜移默化地感化他们,使他们的思想逐步有了很大转变,由用刀威胁的“敌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就这样,父亲默默无闻地在教学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并获得了当地教育系统颁发的三十年教龄光荣证书。
  1976年,父亲已是大龄青年,就在这一年春天,父亲和我的兵团战士母亲走在了一起,成立了一个小家庭。第二年秋天,我就来到了这个人世间。在抚育我成长期间,由于母亲受某些繁杂事情的影响,精神方面有些失常,父亲为了照顾我和母亲,一边工作一边做家务。为了使母亲病情得到好转,父亲用尽最大努力、寻求各种方法为她治疗,在父亲的耐心照顾和细心呵护下,母亲的病情逐渐好转。在此期间,父亲既是一位工作上的“教员”,又是一位生活中的“炊事员”,还是一位家庭中“保育员”。后来父亲曾有多次被调回贵州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为了尊重母亲的选择能够更好地稳定她的病情,父亲毅然选择留在了山东。父亲对家庭的负责不离不弃,受到周围人的好评。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也已过46岁了。在我的个人生活、工作上,父亲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与帮助,我的子女也是父亲一直在帮我带,享受到了人间的天伦之乐。父亲爱好广泛,在父亲的熏陶下,我个人对乒乓球、书法、琴艺方面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为我的个人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使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感谢我的老父亲,他就像是一盏指引路的灯塔一样,在正确树立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道路上给了我很大的指引。我会继续用父亲的故事去影响我的孩子们,让他们树立更好的人生目标。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这时的父亲早已退休多年,党中央为具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父亲也是其中的一员,这时父亲感到十分的光荣。
  如今我的父亲已是接近八十岁的老人,回味往事,父亲尝尽了人间百味。他这大半生,在风风雨雨中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既坎坷又欣慰,希望我的父亲永远健康!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精品妙文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