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4-11-29 23:10
鄌郚史志总编

《太极图解义》(新安朱子)

  《太极图解义》(新安朱子)
  ○此所谓 “无极而太极” 也,所以动而阳、静而阴之本体也。然非有以离乎阴阳也,即阴阳而指其本体,不杂乎阴阳而为言耳。□此○之动而阳、静而阴也,中○者其本体也,□者阳之动也,○之用所以行也;□者阴之静也,○之体所以立也。□者□之根也,□者□之根也。□此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也。□者阳之变也,□者阴之合也。□阴盛故居右,□阳盛故居左。□阳穉故次火,□阴穉故次水。□冲气故居中,而水火之□交系乎上者,阴根阳、阳根阴也。水而木,木而火,火而土,土而金,金而复水,如环无端,五气布,四时行也。○
  五行,一阴阳;五殊二实,无余欠也。阴阳,一太极;精粗本末,无彼此也。太极本无极,上天之载,无声臭也。五行之生,各一其性;气殊质异,各一其○,无假借也。□此无极二五所以妙合而无间也。○乾男坤女,以气化者言也;各一其性,而男女一太极也。○万物化生,以形化者言也;各一其性,而万物一太极也。【此以上引说解剥图体,此以下据图推尽说意】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则所谓人○者,于是乎在矣。然形□之为也,神□之发也,五性 之德也,善恶男女之分也,万事万物之象也。此天下之动所以纷纶交错,而吉凶悔吝所由以生也。惟圣人者,又得夫秀之精,而有以全乎○之体用者也。是以一动一静各臻其极,而天下之故常感通乎寂然不动之中。盖中也、仁也、感也,所谓□也,○之用所以行也;正也、义也、寂也,所谓□也,○之体所以立也。中正仁义,浑然全体,而静者常为主焉,则人○于是乎立,而○□ 天地日月四时鬼神有所不能违矣。君子之戒谨恐惧,所以修此而吉也;小人之放僻邪侈,所以悖此而凶也。天地人之道,各一太极也。阳也、刚也、仁也,所谓□也,物之始也;阴也、柔也、义也,所谓□也,物之终也。此所谓易也,而三极之道立焉,实则一○也。故曰:“易有太极”,□之谓也。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又曰:“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释易言有太极者,着其本也;图言无极者,究其精也。易言四象八卦而吉凶在大业之先者,以蓍卦而论,主后天也;图言阴阳五行而吉凶在万物之后者,以道而论,本先天也。故读易人惧为恶,玩图人易从善】

  译文
  所谓 “无极而太极”,它是那运动时呈现为阳、静止时呈现为阴的本体呀。但它并非脱离了阴阳而存在,是就阴阳之中来指明其本体,是从不与阴阳混杂的角度来言说的。这个圆圈,其有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的情况,中间的圆圈代表的是本体,那阳动的部分,就是太极的作用能够施行的体现;那阴静的部分,就是太极的本体能够确立的所在。阳动是阴静的根源,阴静也是阳动的根源。由此阳发生变化、阴相互融合,就产生了水火木金土这五行。那代表阳变的部分,还有代表阴合的部分,阴旺盛所以处在右边,阳旺盛所以处在左边,阳气稚嫩所以挨着火,阴气稚嫩所以挨着水,中和之气处在中间位置,而水火二者相互交合关联处在上方,这是因为阴以阳为根源,阳以阴为根源呀。水接续着木,木接续着火,火接续着土,土接续着金,金又回归到水,就像圆环没有尽头一样,五行之气分布开,四季就依此运行起来了。
  五行,统一于阴阳;五行虽然各有不同但其实质是统一的,没有多余或欠缺之处。阴阳,又统一于太极;从精细和粗糙、根本和枝末这些方面来说,彼此并无分别。太极原本就是无极,就如同上天承载万物,是没有声音和气味可被察觉的。五行产生后,各自具有自己的特性;气不同、质地有差异,各自遵循其自身规律,没有可以相互替代借用的情况。这就是无极和五行能够奇妙融合而没有间隙的原因呀。从气化角度来说乾为男、坤为女,各自具有其特性,但男女又都统一于太极。从形化角度来讲万物化生,各自有其特性,而万物也都统一于太极。(以上部分是引用说法来解析图的本体,以下部分是依据图来深入推究其中的意涵)
  只有人类,获得了天地间最灵秀的特质。然而,人的形体是这样形成的,人的精神是这样生发的,具备五常之性的品德,有善恶、男女的分别,有万事万物的各种现象。这就是天下万物的运动纷繁复杂、交错在一起,而吉凶悔吝这些情况由此产生的缘由呀。只有圣人,又获得了那灵秀中最为精粹的部分,并且能够保全太极的体用。所以一举一动、一静一闹都能达到极致,而天下万事往往能在寂静不动的状态中相互感通。大概那 “中”、“仁”、“感”,就是所说的阳动的部分,是太极的作用能够施行的体现;那 “正”、“义”、“寂”,就是所说的阴静的部分,是太极的本体能够确立的所在。中正仁义浑然一体,而静止的状态常常占据主导地位,那么人道于是就确立了,天地日月四季鬼神等都不能违背它呀。君子心怀戒惧、谨慎小心,就是通过修养这个来获得吉祥;小人肆意放纵、行为不端,就是违背这个从而遭遇凶险。天地人各自的道理,都统一于太极。阳、刚、仁,是所说的起始的方面;阴、柔、义,是所说的终结的方面。这就是所谓的《易》呀,天地人三才之道由此确立,实际上都是统一于太极的。所以说 “易有太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从无极而产生太极,太极运动就生出阳,运动到极致就变为静止,静止又生出阴,静止到极致又开始运动,一动一静相互作为根源。区分出阴和阳,两仪就确立了。阳发生变化、阴相互融合就产生水火木金土五行,五行之气依序分布,四季就依此运行了。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原本就是无极呀。五行产生后,各自具有自身特性。无极的本真、阴阳五行的精妙融合凝聚,乾道成就男性,坤道成就女性,阴阳二气相互交感,化生出万物,万物不断地生生变化没有穷尽。只有人类,获得了天地间最灵秀的特质,形体已经生成了,精神开始萌发有了认知,五常之性受到触动而有了善恶的分别,万事也就由此出现了。圣人用中正仁义来规范并且以主静的方式,确立了人道的准则。所以圣人的德行与天地的德行相契合,圣人的光明与日月的光明相契合,圣人的行事顺序与四季的顺序相契合,圣人对吉凶的判断与鬼神对吉凶的判定相契合。君子遵循这些道理就获得吉祥,小人违背这些道理就遭遇凶险。所以说 “立天之道,叫做阴与阳;立地之道,叫做柔与刚;立人之道,叫做仁与义”。又说 “推究事物的起始与终结,所以能知晓生死的道理”。《易》真是伟大呀,这已经达到极致了呀!(解释《易》中说有太极,是彰显其根本;图中说无极,是探究其精妙。《易》说四象八卦而吉凶在成就大事业之前,这是从蓍草占卦角度来说,侧重后天;图中讲阴阳五行而吉凶在万物之后,这是从道理角度来说,侧重先天。所以研读《易》的人会惧怕作恶,玩味太极图的人容易去从善。)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铁骨红梅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