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星分:昌乐居青东古营丘之域,爽鸠氏之墟也。在天文为危。按汉书齐地于天文为须女危分野须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为元枵。左传昭十年有星出于须女,郑禅谌日今兹岁在颛顼之墟姜氏任氏实守其地,兀枵为齐之分星。
五星候卯为岁星:五星为金星太白木星,岁木星辰荧惑火土星填也,五星所在而祸福随之,二舍或差舛犯攸属昌乐属青齐考天官书青齐候卯而续汉注经亦云卯常主青齐并二说斯土?卯木为岁星。
二十八宿应房次:按天有二十八宿缀于天,轮以应下土者也,以方位言在东则有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有斗牛女虚危室,璧西有奎娄胃卯毕觜参南有井鬼柳星张翼轸之不同,昌乐正当房次是宿也,在于东方苍龙之中盖东方青帝其精苍龙所以司春司木司东岳司鳞?,三百有六十也。
北斗系天枢:北斗七星一为天枢二为天璇三为天玑四为天权五为玉衡六为开阳七为摇光,其本地而上发干天分域皆有所系考史天官枢系海岱以东北斯土在东北故系属天枢,石氏星经春秋伟文一主摇光一主天玑非是。
律度次元枵为太吕斗建丑:按黄帝受命推分星次以定律度白婺女八度至危十五度日元枵之次一名天鼋于辰在子谓之困敦於律为太吕斗律在丑属齐分野。昌乐为齐土故所应亦惟元枵之次於辰在子於律为太吕斗亦建丑。
天市垣丽东垣第七星:按天市垣二十二星东西列布一星,宋志云“齐主东垣第七星”。
九州占房心:按九州谓荆梁雍徐青兖冀也,昔者神禹受帝尧受命刊木奠山川而为九州。青州在兖州之东,昌乐在青州之东,正当齐冲上应房心之宿。
支属甲乙干属寅卯:支干谓天干地支也,天干者十谓甲乙丙丁戊巳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谓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按昌乐于天干属甲乙,地支属寅卯。
论日天垂象圣人则之困其垣野躔度而画疆分域建邦启土之制兴焉。昌乐处东方当少阳之次在天文为危元枵应齐分野,前志辨之甚详星气之所钟,灾祥之所应厥有由哉,昔荧惑守心,宋公惧而修德,君子谨天戒而勤人事得勿首为凛凛欤。
周礼职方氏掌地舆之事得以周知其广狭险易而四民奠焉。土宜辨焉。税赋登而政教兴焉。蕞尔营丘即不腆然尺土王贤封以内守土者所有事也故?古今变易则首建置沿革,谨四封所守则次疆域至到考要害则次形胜察高下则次山川明保障则次城池敬民居观贸易则次乡里市集至于次方民风气所着也次公暑莅政所跻也次学校急人才也次桥梁弘利济也次宫室坊牌古蹟寺观景胜凡邑之所有毕列于编示备悉也作地舆志。
-
鄌郚星分
昌乐鄌郚,地处青东,古属营丘之域,乃爽鸠氏之墟,其天文分野蕴含深厚奥秘。在浩瀚星空中,昌乐鄌郚对应着独特的星象区域,与天地星辰的运行轨迹紧密相连,承载着古老而神秘的文化内涵 。
从星分角度来看,据《汉书》记载,齐地在天文上属须女、危之分野,自须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为元枵。《左传?昭十年》有星出于须女,郑禅谌言 “今兹岁在颛顼之墟,姜氏、任氏实守其地,元枵为齐之分星”,昌乐鄌郚作为齐地的一部分,自然也在这一元枵分星的范畴之内。元枵之次,亦名天鼋,于辰在子,谓之困敦,于律为太吕,斗律在丑,属齐分野,昌乐鄌郚的星分与此紧密契合,彰显着其独特的天文归属。
在五星运行体系中,昌乐鄌郚与卯木所代表的岁星相关联。五星包括金星(太白)、木星(岁木)、火星(荧惑)、土星(填),它们的运行位置被认为与人间祸福息息相关。经考证《天官书》及《续汉注经》,均表明青齐之地与卯相关,昌乐鄌郚作为青齐地域的组成部分,以卯木为岁星,体现出该地区在五星运行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其星象变化似乎预示着此地的吉凶祸福。
二十八宿对应方面,天有二十八宿,缀于天际,对应着下方土地。东方有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有斗、牛、女、虚、危、室、璧,西方有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有井、鬼、柳、星、张、翼、轸。昌乐鄌郚正处于房次,此宿位于东方苍龙之中。东方青帝之精为苍龙,苍龙司春、司木、司东岳、司鳞族,掌管着众多自然与生命的奥秘。昌乐鄌郚与房次对应,意味着此地与东方苍龙所代表的生机、活力以及自然规律紧密相连,深受其影响。
北斗七星也与昌乐鄌郚有着特定联系。北斗七星分别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各地与北斗各星有着对应关系。据史书记载,天枢系海岱以东北,昌乐鄌郚地处东北,故而系属天枢。这种与天枢的关联,赋予了昌乐鄌郚在北斗七星体系中的独特意义,仿佛此地的命运与天枢星的运转紧密交织。
天市垣作为星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十二星东西列布。宋志云 “齐主东垣第七星”,昌乐鄌郚作为齐地,在天市垣的星象中,与东垣第七星相关联,这进一步明确了昌乐鄌郚在整个天文体系中的位置,展现出其与天市垣星象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九州星占角度而言,九州包括荆、梁、雍、徐、青、兖、冀。上古时期,神禹受帝尧之命,刊木治水,奠山川而划分九州。青州位于兖州之东,昌乐鄌郚地处青州之东,正处于齐地要冲,上应房心之宿。这表明昌乐鄌郚在九州的星象体系中,有着明确的对应星宿,其地理区位与天文星象相互呼应,体现出古人对天地人关系的深刻认知。
在天干地支方面,昌乐鄌郚于天干属甲乙,地支属寅卯。天干的甲乙与地支的寅卯,蕴含着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与昌乐鄌郚的自然环境、人文发展等方面或许存在着某种隐秘的联系,反映出古人通过天干地支来解读地域特征与发展变化的智慧。
古人云:“天垂象,圣人则之。” 通过观察星象的变化,古人制定了画疆分域、建邦启土的制度。昌乐鄌郚地处东方,当少阳之次,在天文上对应危、元枵,应齐分野。历史上,星象与人间灾祥相互呼应,如 “荧惑守心” 时,宋公惧而修德。这警示着君子应谨守天戒,勤勉人事。昌乐鄌郚的星分特征,不仅是对其地理位置的天文诠释,更承载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对地域发展的思考。
周礼职方氏掌管地舆之事,通过了解地域的广狭险易,使百姓安居乐业,辨别土地适宜种植的作物,确定税赋,促进政教发展。昌乐鄌郚虽为弹丸之地,但守土者亦肩负重任。在探究其古今变易时,首重建置沿革;谨慎守护四境,则关注疆域范围;考察要害之处,便涉及形胜之地;观察地势高低,需研究山川风貌;明确保障措施,离不开城池建设;关注民生居住与贸易,则重视乡里市集;此外,民风习俗、官府衙门、学校教育、桥梁交通、宫室坊牌、古迹寺庙、景观名胜等,均是展现昌乐鄌郚地域特色的重要方面,这些与昌乐鄌郚独特的天文分野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其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与发展脉络 。(刘文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