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43天前
鄌郚史志总编

岳永涛丨三块岳氏古碑的文化追寻与考释

三块岳氏古碑的文化追寻与考释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件留存至今的旧物,都宛如一把珍贵的钥匙,为后人开启承载着深厚文化的历史之门。它们是时光的馈赠,然而岁月无情,太多文化瑰宝在历史辗转中消逝。因此,对待这些历史遗存,我们理应心怀感恩与敬畏。
  昌乐县五图街道岳辛庄村是岳氏家族的聚居地,有着深厚的家族文化底蕴。二零二零年,岳辛庄村在环境卫生整治和户户通改造行动中,意外发掘出三块残缺的古碑。这三块石碑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惨遭毁坏,其残块与山石一同被砌入墙体,成为岳氏族人心中难以释怀的遗憾。为探寻石碑所蕴含的文化,在此次清理行动中,村民们自发行动,不惜挖墙掘地,终于让这三块残缺的石碑重见天日。笔者依据村中老人的回忆与专家的见解,对石碑情况进行了初步梳理记录,期望能为后续深入研究石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岳清选石碑:尘封岁月后的惊现
  一九八七年,村民张国华修建住宅,因当时经济条件有限,在众人协助下,从二生产队场院西边和村东果园旁收集了部分石料,其中便有石碑的残块,用于房屋地基与猪圈的建造。多年后,房屋易主至村民刘洪义。在这次村环境卫生整治中,刘洪义得知石料中有石碑,出于对岳氏文化的热爱,毅然决定拆除院墙、挖掘猪圈,岳清选石碑这才得以重见天日。此次挖掘因给户主造成较大损失而一度中断,至今,院墙下或许还有未发现的石碑残块。
  经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岳福林、岳永生,以及昌乐文旅局肖光德等人对石碑残块仔细辨认、拼凑,初步判定此碑为晚清廪膳生徐春琪(生卒年份等不详)所撰。
  从残缺的碑文可知,徐春琪的父亲与岳飞二十六世孙岳清选同岁,二人情谊深厚,结为契友。岳清选,号静斋、安太(待考证),其家族六代之中,共有 九人考取庠生、监生。岳清选育有三子四孙,曾孙达 十四人。石碑对岳清选先祖的品德赞誉有加,称其“敦仁”“累德无饰,言无傲色”,“处事以诚,待人以敬,如此德行,德配天地,徽前裕后,积善累德”。岳清选夫妇相敬如宾,享年八十余岁。
  二、岳鸿逵石碑:岁月沉默后的回音
  一九九七年,村民岳秀柱修建猪圈时,取用了二队办公室旧址的废旧石头与残碑。也是在村庄环境整治中,岳秀柱主动向村委告知这一情况,村委研究后决定为其重修院墙,于是,默默沉睡了二十多年的岳鸿逵石碑得以重现。
  此碑刻于清朝宣统元年,是相邻黄埠村廪生刘汉东为岳飞 二十七世孙、武生岳鸿逵(建桂,字立斋)所写的拜献祈文,石碑基本完整。刘汉东在碑文中详细记述了岳鸿逵的生平事迹,表达了自己与岳鸿逵之孙岳泮龙同出一师门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岳鸿逵先生的感激之情,后人常借此碑文进行祭拜。
  三、“正志完节”残碑: 意外发现后的迷题
  同样在这次环境整治过程中,光绪十四年岁次戊子阳月所立的“正志完节”残碑,在岳秀柱老房旁的地下意外发现。此碑由当时昌乐颇有名气的四位廪生、庠生所立,分别是刘汉东(廪生,城南黄埠村)、韩忠彦(籍贯生卒年份不详)、董开先(籍贯生卒年份不详)及杨庭奇(廪生,城南小杨家村)。遗憾的是,目前仅发现一半碑体,另一半碑体及立碑的两位先生的信息还不得而知,因此,该碑究竟是为哪位老师或为哪位先祖而立,仍有待进一步发掘与考证。不过,“正志完节”四字,无疑是对石碑主人品行与志向的极高褒奖。
  家谱记载
  以上便是此次发掘的三块石碑的大致情况,也是目前考证的阶段性总结。三块残碑现存放于岳辛庄村委,已采取了一定的基础保护措施,后续将联系专业人员进一步对石碑进行科学保护。此三块石碑将为挖掘岳氏文化提供有力佐证,也将为即将开始的岳飞宗祠、岳氏碑林建设提供第一批宝贵的文化资源。
  我们热切期盼社会各界能够参与到考证研究中来,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早日公之于众,使岳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崭新的光彩。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