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昨天
鄌郚史志总编

刘文安丨石室秘文

  石室秘文

  太和七年的秋风,卷着桂花香漫过江南的山路。柳光背着书箧,靴底沾满黄泥巴,手里的《南华经》被汗水浸得发皱。他本是长安书生,因科举落第,索性揣着半吊钱游历南方,想在山水间寻些慰藉,不想贪看晚霞,竟在苍莽山径里迷了路。
  松涛像潮水般涌来,盘曲的枝干在暮色里张牙舞爪,活像些披甲的怪兽。柳光攥紧了腰间的匕首,脚步声惊起成群山雀,扑棱棱的翅膀声在山谷里回荡,更显得周遭死寂。他顺着潺潺水声往前走,忽然听见风里传来叮咚响,像是玉佩相撞,又像是泉水击石。
  “有人吗?”他喊了一声,声音撞在岩壁上,碎成点点回声。
  绕过一道弯,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暮色四合的山谷间,竟藏着座石室!洞口爬满青藤,藤蔓间垂着些不知名的白色小花,散发着淡淡的异香。石室四周云雾缭绕,几条清泉像银带般交错流淌,在洞口汇集成潭,潭底的鹅卵石看得清清楚楚。
  “莫非是仙境?”柳光揉了揉眼睛,书箧“啪”地掉在地上。石室里摆着蒲团和竹榻,榻上铺着张洗得发白的麻布,墙角堆着些干柴,像是刚有人用过。最奇的是洞外的景致,抬头可见云霞缠绕着翠峦,夕阳的金辉透过云层洒下来,给山石镀上层暖意,分明是人间,却又美得不像人间。
  他走到潭边,掬起泉水想洗把脸,指尖刚触到水面,就觉一股暖意顺着指缝往上爬。潭边立着个青釉缶,盖得严严实实,缶下竟藏着处泉眼,周长不过一尺,泉水汩汩往外冒,泛着细碎的泡沫,凑近闻,竟有股淡淡的酒香。
  “怪事。”柳光取下腰间的锡酒壶,舀了些泉水。刚抿一口,眼睛突然亮了——那水入口甘冽,顺着喉咙滑下去,竟比长安最烈的烧春还要醇厚,暖意从胃里蔓延开来,瞬间驱散了山路的疲惫。他忍不住又舀了几杯,不知不觉喝了十几杯,脑袋渐渐发沉,脚步虚浮得像踩在云里。
  “就歇片刻。”他踉跄着走到竹榻边,倒下就睡,临睡前还瞥见石壁上似乎有些刻痕,像是字,又像是画。
  不知睡了多久,山风带着凉意钻进领口,柳光猛地睁开眼。洞外已是星斗满天,月华透过藤萝的缝隙洒进来,在石壁上投下斑驳的影。他坐起身,头痛得厉害,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睡意全无——月光照亮的石壁上,竟刻着几行古字,笔画苍劲,像是用利器凿就,在月色里泛着幽幽的光。
  “武之在卯,尧王八季……”柳光喃喃念着,心里突突直跳。他摸出随身携带的笔墨,就着月光把字抄在衣襟上,墨汁晕开,把麻布染得黑一块白一块。那些文字晦涩难懂,却透着股玄妙,像是谶语,又像是自述,读到“人谁以辨其东平子”时,他忽然想起自己路过东平府时,曾听说那里有位隐世的高人,莫非与此有关?
  抄完最后一个字,山风突然大起,洞外的泉水发出“哗哗”的响。柳光觉得有些发毛,背起书箧往外走,刚走出几十步,忽然想回头再看看那石室。可转身的刹那,他愣住了——身后只有陡峭的岩壁,藤蔓缠绕,哪里有什么石室?连那潺潺的泉水声,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场梦。
  “这……”他摸了摸衣襟上的字迹,墨迹还在,带着些潮湿的凉意,证明不是幻觉。
  下山后,柳光把这事说给客栈的掌柜听,掌柜只当他是醉了酒胡言乱语。直到抵达东平府,在一家书肆里,他遇见个姓吕的秀才,此人据说通阴阳、晓谶纬,柳光便把衣襟上的文字抄给了他。
  吕生捧着抄本,眉头皱了又舒,舒了又皱,忽然一拍大腿:“柳兄,这是仙迹啊!”他指着“武之在卯”四个字,“武德二年是己卯年,正是我朝初创之时。尧王指的是高祖皇帝,八季便是两年,说的是武德初年那两年。”
  柳光凑近了些,听吕生继续解读:“‘我弃其寝,我去其扆’,是说这位高人在武德年间就隐居了,世人都不知他的踪迹。‘由今之后,二百余祀’,从武德到太和,正好二百余年。‘焰焰其光,和和其始’,焰属火,丙丁为火,未亦属火,太和元年正是丁未年,这说的是现在啊!”
  他越说越激动,指着“东方有兔,小首兀尾”:“东方甲乙木,兔属卯,卯附于木,正是‘柳’字。小首兀尾,‘光’字的篆书正是这般模样,说的就是柳兄你啊!”
  柳光听得目瞪口呆,手指在“人谁以辨其东平子”上点了点:“那这句呢?”
  吕生的眼神变得悠远:“东平子,定是我东平府的得道之人。他早算出二百年后会有柳兄这样的人路过,饮泉醉卧,抄录壁文,这是缘分啊!”说罢对着石室消失的方向拱手,“仙长显迹,我等凡夫俗子能得见只言片语,已是天大的福分。”
  柳光把抄录的文字小心翼翼地裱起来,藏在书箧深处。后来他回到长安,屡次想再寻那处山谷,却再也找不到当年的路。有回在友人处见到幅《江南胜景图》,画中某处山谷的景致,竟与他记忆中的石室一般无二,只是画师在旁题注:“此景见于梦中,醒后记之,不知何地。”
  太和末年,柳光病逝于长安。他的书箧被后人整理时,发现了那幅裱糊的壁文,旁边还有段批注:“石室虽隐,文字不灭。所谓东平子,或许不是某个人,而是那份隐于山林的道心吧。”墨迹苍老,想来是柳光晚年所书。
  又过了许多年,有个东平的书生在山中采药,偶然发现岩壁上有处凹陷,像是人工凿成。他伸手进去摸,摸出片残破的麻布,上面隐约能看见些墨痕,正是当年柳光抄录文字的衣襟碎片。风吹过山谷,带着泉水的清响,书生忽然觉得,那响声里,仿佛藏着千年前的低语,在诉说着那段关于石室、秘文与东平子的奇遇。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鄌郚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