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归宗,不负百年血脉情
山西 刘文生
老槐树见证历史的一刻
车轮碾过千里坦途,从山西襄汾赵雄村的田埂到山东泊庄的街巷,一路向东的风尘里,藏着我们家族三代人未竟的心愿。当村口那面绣着“刘氏宗族”的旗帜映入眼帘时,我握着方向盘的手忍不住颤抖——这一刻,跨越百年的迁徙与思念,终于有了归宿。
山西赵雄村刘氏族人分支老照片
从右往左分别是刘文生大爷爷刘培凤,叔叔刘金发,二爷爷刘培基,中间后边是父亲刘进保,前面是叔叔刘国强,往左是三爷爷刘培忠,叔叔刘国刚,四爷爷刘培秀
爷爷在世时,总在冬夜的煤油灯下摩挲着泛黄的族谱残页,指腹一遍遍抚过“乐文”二字,声音裹着岁月的沙哑:“咱们的根在山东泊庄,是十六世乐文公的后人,可不能忘了本。”1911年的寒冬,山河飘摇,乐文公的三个儿子,我的先祖焕承、焕彩、焕烈三公,揣着薄薄的族谱,带着妻儿辞别故土,踏过冰封的河道、泥泞的土路,千里迢迢迁居山西赵雄村。3598亩肥沃的耕地成了他们新的家园,春种秋收、寒来暑往,刘氏血脉在异乡的泥土里落地生根,一晃便是百年。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父辈们便与泊庄本家保持着书信往来,那些字迹斑驳的信笺,跨越山海,成了维系亲情的纽带,也在我心中悄悄种下了寻根的种子。
得知泊庄刘氏正在编纂总谱的消息时,我彻夜难眠。翻出家中珍藏的支谱、卷边的老照片和密密麻麻的族人名录,指尖抚过先辈们的名字,仿佛能感受到他们期盼的目光。带着赵雄村族人的嘱托与期盼,我驱车踏上了归乡之路。当车队缓缓驶入泊庄村口,远远便看见族人代表们手持宗族旗帜列队等候,红色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乡音问候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握手、寒暄、相拥,滚烫的泪水模糊了双眼,无需过多言语,那份血脉相连的亲切感便在心底翻涌,所有的奔波与疲惫都烟消云散。
泊庄族人刘文生近支刘善德、善言家人早年合影
村口的老槐树枝干上沟壑纵横的纹路,深深浅浅,仿佛是宗族百年变迁的鲜活见证。族人在树下小心翼翼地取出泛黄的老谱,蓝色的布封已经褪色,纸页边缘被岁月磨得发毛,可密密麻麻的字迹却依旧清晰,一笔一划勾勒出完整的宗族脉络。从福辛公到乐文公,再到我们这一辈,一脉相承的谱系在眼前缓缓铺展,当“乐文”“焕承”等先祖名字与自家支谱完全吻合时,我俯身轻抚名录,指尖触到纸页的粗糙,仿佛触到了先祖的温度。“从小就听长辈说根在山东,今天终于回来了!”哽咽的话语里,藏着几代人的牵挂与执念,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老谱的纸页上,晕开小小的湿痕。
老槐树下,泊庄的亲人端出了精心准备的家乡特产:酥脆的烧饼咬下去满口留香,醇厚的花生酱裹着浓郁的豆香,酸甜的山楂干解腻爽口,再泡上一壶醇香的明前茶,暖意顺着喉咙蔓延至心底。我也拿出带来的山西陈醋和金黄的小米,笑着说:“这是我们赵雄村的特产,带着家乡的味道来见亲人,希望大家能尝尝!”众人围坐一圈,青石为凳、槐树为伞,聊起泊庄的发展变迁,说起赵雄村的生活点滴,从先祖的勤俭家风到后辈的成长故事,话题不断,笑声不绝。村支书记介成握着我的手,语气恳切:“一家人终究是一家人,不管隔多远、过了多少年,血脉亲情断不了。”
此次归宗,核心便是敲定入谱续修事宜。我们郑重提交了赵雄村支系的族人名单、生卒年月、亲缘关系等关键信息,泊庄刘氏总谱编修小组当场登记造册,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仔细核对每一项内容,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细节。“续谱是家族的大事,每一个族人都不能少!”编修小组成员良义的话,道出了所有族人的心声。当确认我们这支属于十一世三支,与其他支系的脉络关系清晰可溯时,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掌声穿过槐树叶,在村口久久回荡——百年谱系,终于得以完整衔接。
认祖仪式上,全体族人齐聚老槐树下,整理衣冠,庄重鞠躬行礼,缅怀先祖恩德,祈愿宗族兴旺。袅袅青烟从香炉中升起,缠绕着槐树枝叶,古老的槐树静静矗立,见证着这场跨越百年的团圆。宗族旗帜在风中迎风飘扬,红得耀眼,象征着刘氏血脉绵延不绝。75岁的族人刘耀明望着香火缭绕的方向,眼眶湿润,声音哽咽:“活了这么大年纪,终于见到了山西的亲人,太圆满了!”我望着老槐树的枝叶,阳光透过叶缝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身上,心中满是敬畏与感恩:先祖们若有灵,定会为这场团圆倍感欣慰。
仪式结束后,全体族人在老槐树下合影留念。有人整理衣领,有人擦拭眼角,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相机快门按下的瞬间,将这份跨越山海的亲情永远定格。此次千里归宗,不仅让我们69位族人重返家族谱系,更续写了“不忘本源、团结友爱”的宗族佳话。
踏上归途时,夕阳西下,为老槐树的枝叶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我摇下车窗,望着渐渐远去的村庄和那棵苍老的老槐树,心中满是不舍与眷恋。我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亲情延续的开始。往后岁月里,我们会常回家看看,带着山西的特产,带着族人的思念,让山西与山东的亲情之路越走越宽。愿刘氏家族的家风家训,在代代传承中愈发醇厚绵长;愿这份血脉相连的亲情,跨越山河阻隔,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作者简介
刘文生,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赵雄村人。16世祖从山东泊庄村迁居西赵雄村,为泊庄刘氏族人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