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4-03-01 14:35
昌乐 刘文安

孙中山高密留言“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3-26 15:12
鄌郚总编
  高密留言,勉励立志做大事
  孙中山乘列车离开青州,到达潍县。潍县进步青年丁叔言带领学生前往欢迎。至高密车站,孙中山下车向前来欢迎的群众和学生代表致意,并在自己的一张照片上题书"高密县同盟会留念"相赠,留下了"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的名言。
  丁叔言率领学生 前往火车站欢迎
  1912年9月28日上午10时许,孙中山乘坐的列车离开青州车站。
  青州至潍县两站间距离约60公里,列车运行1个多小时,大约11时30分抵达潍县车站。
  当时24岁的丁叔言后来在《五十年之回顾》中记道:"二月,孙总统以清帝逊位之诏已下,中华民国已完全统一,向参议院提出辞表,要求改选贤能。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前孙总统乃赴各省游历。九月由济赴青岛,过潍时,率小学诸生欢迎于车站,谈片刻,即东发。"
  丁叔言7岁入塾读书,13岁过继给丁善长已故之子丁毓春为子,次年授业于刘金第。1904年,丁叔言娶诸城臧慎堂之女为妻,结识了臧慎堂的胞侄臧汉臣。1906年,刘金第从日本返回,参与秘密组织了同盟会潍县分会;臧汉臣在刘冠三介绍下,也加入了同盟会。受臧汉臣、刘金第的影响,丁叔言接受共和思想,追求进步。1911年,他创办丁氏第一小学,自任校长。
  由丁叔言的记载分析,孙中山在潍县车站停留时,前往欢迎的人并不太多。其《五十年之回顾》中1912年所记文字共2000多字,其中记写辛亥烈士臧汉臣事迹400多字,记写自己游五莲山的文字近千字。自己崇拜的领袖到来这样的重大事件,如果欢迎人数众多、场面盛大,丁叔言不可能如此惜墨。
  分析当时情况,潍县的一些同盟会员极有可能并不在潍县。
  潍县的最高长官——民政长李崧一个多月前刚刚上任。李崧字晴峰,云南人,清末廪生,1904年11月官费赴日本振武学校学习,后就读日本明治大学法科,时年30岁。辛亥革命前即在山东任职的李崧,属于山东巡抚孙宝琦一派。辛亥革命期间,孙宝琦搞了一个假独立,大失民心。在孙宝琦幕下的李崧对三民主义并不信仰。周自齐任山东都督不久,李崧执掌潍县。李崧不可能前往车站欢迎。
  列车在潍县停留近20分钟,东行10多分钟抵达坊子。快速列车之所以在坊子停靠,原因有二:一是这里有德国人着力经营的煤矿——坊子煤矿。在此停车,既为德国人往返青岛、坊子所需,又系火车添加煤炭方便;二是这里有胶济全线水质最优、水量最充沛的水源,列车需在此补水。
  列车在坊子车站停靠期间,无史料记载有人组织前往欢迎。
  同盟会员侯芝庭 登上列车作汇报
  9月28日下午2时许,列车行抵高密。1956年11月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侯芝庭撰写《我和中山先生的一次会见》一文,刊于《青岛日报》。
  侯芝庭时任同盟会高密分会会长、高密县立高等小学堂堂长、高密县农会会长。他1915年离乡,辗转省内外数县任职;抗战期间曾任国民党鲁苏战区游击第四纵队参议,在青岛办过铁工厂;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曾遭国民党青岛当局拘押;青岛解放后,先后任民盟青岛市委常委、青岛市政协常委、青岛市人大代表等,1981年病逝。
  1982年高密政协文史组编辑的《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刊发侯芝庭遗作《一个老同盟会员的自述》,孙中山到高密之事也有记载。根据侯芝庭的两篇文章,可以大致还原当时的情况。
  作为同盟会分高密会会长、高密高等小学堂堂长,侯芝庭带领学生和部分人员赴车站欢迎孙中山。列车进站,孙中山身着已经发旧的西服走下车来,与侯芝庭等握手致谢,然后从学生队列前走过,频频点头、招手。
  孙中山与跟他下车的两名随行人员上车后,侯芝庭也随之登车。刘冠三介绍了侯芝庭的姓名、职业,孙中山连说"坐!坐!"侯芝庭报告同盟会的情况,言及臧汉臣、刘季瞻等相继牺牲时,孙中山怅然良久。
  侯芝庭提到的臧汉臣是诸城独立的功勋人物。臧汉臣家财雄厚,曾捐资任河南通许县知县,因看不惯官场黑暗,三年后辞职返乡,经刘冠三介绍加入同盟会,后出资支持陈干、刘冠三创办震旦公学。武昌起义爆发后,臧捐银4000两,赴青岛购枪置械,筹划诸城独立。不久,在青州起义的革命军经安邱抵境,驻城北五里堡,诸城知县吴勋闭城固守。臧汉臣由青岛而返,与革命军相商,自带3名革命军代表夜入城内,商讨独立。当晚与城内官绅协商时,吴勋与少数乡绅顽固不纳,臧手捧"炸弹"(红布包裹的茶壶)厉言:"谁不同意,就让他尝尝这个!"吴勋等惊惧之下答应献城。诸城独立,臧汉臣被选为诸城县民政长。8天后,逃匿的吴勋带清兵疯狂反扑,屠城三天,被杀者400多人,臧汉臣遇难。城破次日,清廷宣布退位。通电到达,清军屠杀如故,至惨至憾。
  刘季瞻即刘溥霖。1911年12月初,刘溥霖等密谋在黄河渡口埋伏,劫持或炸死张勋。消息泄露,刘溥霖等于12月12日被捕,经营救出狱后加入淮泗讨虏军。侯芝庭以为刘溥霖已经牺牲。
  孙中山谆谆告诫 做大事不做大官
  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革命成果,轻易让与袁世凯。言谈间,侯芝庭愤愤不平,向任国民党山东临时党部理事的刘冠三提出质疑。
  当时对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不少革命党人表示不理解。孙中山闻听侯芝庭之言谆谆劝导:"我们革命是为民众谋福利,使民众能够安居乐业,免受战争灾难,使国家日臻富强,决不计个人名位得失,我们革命志士应立志做大事、不做大官以自勉、勉人。"临别时,秘书宋蔼玲拿出孙中山的一张6寸半身照片,孙中山亲笔题书"高密县同盟会留念"相赠。侯芝庭要求送至青岛,孙中山说:"你有职务,应好好启发教育学生,异日继革命三大业者,唯赖青年。"
  以上资料来源于侯芝庭刊于《青岛日报》的回忆文章,后来的《一个老同盟会员的自述》一文,这样述道:"我双手接过(照片),激动地说:‘我也随总理去青岛吧!’孙中山答:‘不必,学生学业要紧。’我又要求说:‘请总理给我们留几句训言吧!’中山先生手摸额头,半晌,颇有感慨地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早期同盟会员王林肯曾回忆:"中山在胶济车中与刘冠三并坐,有两德人进见,冠三将起与应酬,中山掣其衣襟不令起,两德人退后。中山愤慨地说:‘帝国主义治下的人民,多是缺乏理性,你越对他恭敬,他越对你看不起。’"从胶济铁路沿线情况分析,此事极可能发生在列车由坊子开往高密途中。
  德方资料称,孙中山抵达高密时,从青岛赶去的一个"接待委员会"在高密车站等候。
  9月28日下午5时许列车抵达青岛车站,2000多人在车站欢迎。孙中山在青岛活动3天,日程很满:礼节性地拜会胶澳总督麦耶·瓦尔德克,参加三江会馆的集会,拜会海关,赴广东会馆参加茶会,访问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又称德华大学),考察青岛基督教青年会,出席粤东同乡会的晚宴,游览崂山……
  10月1日晚,孙中山离开青岛。担任护卫任务的陈干、陪同孙中山在山东考察的刘冠三得以时时聆听教诲,获益至深。
  之后,刘冠三继续在山东从事革命活动;这年底,刚刚获授陆军少将的陈干致书袁世凯,辞去军职,遣散军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