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4-03-01 15:28
昌乐 刘文安

辛亥革命时期高密的两次“独立”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3-26 15:15
鄌郚总编
  辛亥革命时期高密的两次"独立"
  清朝末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组织在各地相继出现,山东同盟会也秘密成立。为培养干部,宣传革命,山东同盟会派会员到各地设立公学,并以此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以刘冠三为首的同盟会会员分别返回原籍在本地发展会员,建立组织,高密也相应地成立了同盟会分会。经过几年的努力,高密同盟会有了较大发展。
  1911年,刘冠三终积劳成疾,到北京山东会馆养病,到秋天身体日渐康复。山东同盟会闻讯,派吕子人前去北京探望。刘冠三决定随吕子人返回山东,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回山东后,他即约同刘溥霖、萧兰池、蔡自声、孙钟廉等,秘密组织山东同盟会机关。不久武昌起义爆发,刘冠三与徐镜心、丁惟汾等商议,召集山东各界人士在济南开会,决定成立联合会,响应起义,并推举山东巡抚孙宝琦为总督,通电全国,宣布"山东独立".
  山东虽然宣布"独立",但刘冠三认为孙宝琦"官僚不可恃",在自己病情稍有好转时,即亲自赶赴青岛,联合王林肯、班麟书、邓天乙等同盟会员组织武装,扩充力量,准备革命。而山东独立仅20天,袁世凯便派张广建、吴炳湘到济南胁迫孙宝琦宣布取消"独立".于是,刘冠三亲赴上海拜谒孙中山,寻求革命对策,被孙中山委以领导山东革命的重任。回到山东后,刘冠三率领部分骨干同志潜往青岛,组建了同盟会青岛机关部,并被推举为临时大都督。刘冠三和革命同志认真分析了山东的斗争形势,坚定地选择武装起义的正确道路,制订了集中力量攻其一点的正确策略,筹资购械、选精储锐,联络千余人,周密策划鲁东地区胶济铁路沿线高密、诸城、即墨、青州的"独立"活动。
  该四县举行革命的条件较好,同盟会员早就开展了一些革命活动,已从密谋、宣传走上组织武装的阶段。负责四县独立活动的王林肯曾向邓天乙、班麟书、赵象阙等提出:"诸城依山傍水,攻守兼宜,同盟会组织基础较好,可先攻下,作为革命根据地。高密、青州同盟会基础好些,情况较熟,交通方便,攻破后易与各地联系。但敌人容易集中兵力进行反扑,如若遭到失败,即可退守诸城。"参与领导高、诸、青"独立"的同盟会员一致同意他的分析判断,决定委派他先去诸城与当地有威望的同盟会员王景檀等协商,取得地方上的支持。王林肯慨然应允,立即赶往诸城,约同县立农林学堂学生臧文山,在太古园臧姓家里会见了王景檀。王林肯向其说明来意后,他不同意,此行只是促进了独立工作的开展。
  王林肯返回青岛汇报后,刘冠三等领导人重又计议,决定兵分三路发起进攻:一路由周敦恂、宋兆麟、陈献堂、隋子福等负责进攻即墨;一路由邓天乙、赵象阙、王长庆等负责进攻青州;一路由王林肯、班麟书、吴鸣岐、邵麟勋、马海峤、庄秉真等负责进攻高密。为了与各地革命党人取得联系,互相支援,扩大战果,刘冠三还派陈干、吕子人等去上海、烟台、大连接洽。另外,革命党人还争取了清军驻胶济铁路丈岭车站的陆军哨官刘德懋,他答应在青州"独立"时率部起义,响应革命。农历十月间,因事情泄密,刘德懋被清军标统张树元杀害,赵象阙在青州北营的战斗中牺牲,青州"独立"遂告失败,邓天乙、王长庆等按计划撤到诸城县五里堡。由于青州进行独立活动,胶济铁路沿线的清军严加戒备,因此高密的"独立"不得不暂缓进行。
  青州"独立"失败后,高密与即墨的"起义独立"定在同一日——十二月初九日,即公历1912年1月27日夜。
  为使高密的独立顺利进行,王林肯等3名同志率先潜入高密城,摸清敌情,积极筹划,以应行动。当时高密除地方武装外,尚有驻在城南关的清兵一个连。王林肯利用亲友关系,打通关节,达成发给清兵一个月薪饷、要他们在某日听到枪响时按兵不动的协议。可王林肯所带资金不敷,他便找到进步乡绅张伯铭(明末抗清名将、兵部尚书张福臻嫡系后裔)要求赞助。张伯铭慷慨解囊,捐银400两,赞助革命,使得与清兵的协议顺利达成。
  同时,王林肯又将开城门事宜安排好,将同来高密的两同志安排在劝学所隐蔽,以备届时监督打开城东门接应。一切安排就绪,他才返回青岛,报告按计划行动。
  1月27日夜,负责攻取高密的班麟书、吴鸣岐、马海峤、邵麟勋、王林肯等10多名同盟会员,率民军由青岛乘火车进入高密。他们到达东门时,城门顺利打开,革命党人与民军等一行,直接闯进县署,枪、弹齐鸣,杀声大作。知县王鉴清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魂飞魄散,狼狈逃窜。这位辽宁海城人、在任不到三年的秀才县官,自此成为清代最末一位高密知县。进攻高密的战斗,革命党人及民军无一伤亡,也未有大的惊动商民的行为,异常顺利。他们占领县署后,连夜布置,出示布告,宣布高密脱离清廷,实行独立,由班麟书为临时司令,一切大权由临时司令行使。
  与此同时,另一路攻取即墨的革命党人,也攻取了县城,宣布独立。即墨独立宣布不到两天,在青岛的德国人借口即墨"与外交极有关系,不能驻兵",派马队130余骑抵达即墨城中,逼迫民军出城;同时电告山东巡抚张广建,要其从速出兵,杀回即墨。张广建闻讯后,立即派张树元率500余名清军赴即墨夺城。在清军与德寇的夹击下,寡不敌众的革命党人与民军只得且战且走,退出了即墨城。清兵刚夺回即墨城,张广建又急电张树元,速往高密进剿。由于双方力量悬殊,义军又孤立无援,已进入高密城的革命党人见此形势,认识到若勉强应战,即使一时站住脚,高密交通便利,清军增兵可朝发夕至,终难胜敌;硬拼不利,倒不如撤出,避开敌人的锋芒,以保存实力。于是,王林肯与班麟书等计议,于1月28日主动放弃高密,撤至诸城与青州方面军会合,高密第一次"独立"遂告失败。
  1916年5月,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二支队队长吕子人奉命兼胶、高招讨使,王林肯任军需长。吕子人部收复潍县后,于5月9日进攻高密。当时高密城内驻有袁世凯政府陆军第五师张树元部1个营,闻听潍县等失守,已有防备。吕子人到达高密后,率部直取城东门。这天正逢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日)山会,山会上人山人海,十分热闹。革命军借此机会,杂于群众中,集中火力进攻东门。由于敌军早有准备,不但未能攻克,反而伤亡惨重,4名攻城小队长江清如、袁相华、吕间芬、许元深在战斗中牺牲。第三梯队长王玉汾身负重伤,抢救无效,死于医院。但是,革命军在高密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一直坚持攻城不退。
  正当革命军攻城受挫之际,去青岛取军火的军需长王林肯,夜间从青岛带队赶来增援。他是本县人,熟悉城里的情况,下火车后即带领援军绕至敌人守备空虚的西南门,突然发起猛攻。他们乘敌不备,一举攻破城门,冲杀进去。城门一破,敌人乱了阵脚,误认为攻城主力转移方向,迅速抽调人马增援西南门。吕子人趁机发动强攻,敌军坚守不住,拂晓弃城逃走。   革命军入城后,受到城内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革命军布告安民,打开监狱,释放囚犯;打开粮仓,平粜仓谷;召开会议,宣布高密独立,实行自治,社会秩序很快恢复正常。革命军根据同盟会建国大纲精神,提倡办教育,兴实业,高密群众无不拍手称好。随后,吕部改编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二师,驻高密,吕子人任师长,成为革命党人施政的坚强后盾。
  6月6日,袁世凯病亡,黎元洪以副总统继任大总统。此时国内唱和之势再起,孙中山由日本返回上海,宣布中华革命军结束,指示中华革命军与北洋军谈判,以解决编遣问题。山东督军张怀芝则急于控制军队,于是东北军第二师于8月底被改编成为一个混成团,调驻兖州,师长吕子人辞职,高密"独立"与"自治"复归消失。李文奇
  分享: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