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4-08-03 14:25
鄌郚总编

阎世绳与年羹尧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2-13 20:31
鄌郚总编
  阎世绳与年羹尧
  昌乐阎氏一门,人才辈出,清代达到鼎盛,先后有二十二人考中举人,贡生四十多名,秀才二百余名,连续五世七人考中进士。据不完全统计,为官者近四十人。他们和当时全国名流广泛交往,留下许多佳话。昌乐《阎氏家乗》收录一篇珍贵的文稿,是年羹尧为阎世绳写的祭文,说明二人交往颇深。
  阎世绳(公元1633-1706年)字宝诒,号朴斋。幼时正时值明末战乱,父阎谏病故。为避兵灾,他随母徙于山中,东躲西藏,忍饥受寒,尽管如此,他仍一心向学,读书不辍。清朝定鼎,世绳入学,以其聪颖好学府考第一,康熙十一年中举人,康熙十五年礼部试第二,殿试汉书第二中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院,不久擢侍青宫,任太子师,累官翰林院检讨,文华殿侍讲,左春坊左谕德,翰林院修撰。阎世绳除教授康熙诸皇子外,还先后纂修《大清会典》《鉴古集贤》,校阅《日讲易经解义》,《恩赉殷渥载皇恩纪略》等典籍。康熙帝称其品行端凝,文思渊博。康熙二十八年(1689)辞官,康熙四十五年(1706)卒,享年七十四岁。阎世绳有五子,长子阎愉,康熙三十九年(1700)中进士。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汉军镶黄旗人。父年遐龄,自笔帖式入仕,后授兵部主事,康熙二十二年为河南道御史,累官工部侍郎、湖广巡抚,后因事降级,康熙四十三年病休。年羹尧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内阁学士。康熙四十八年(1709)擢四川巡抚。康熙五十六年(1717),策妄阿刺布坦叛乱,遣叛军割据西藏。因四川提督不能抵御,年羹尧请缨驻松潘办理军务,授四川总督,此年他督川兵平叛。又隔一年即1720年被封为定西将军。入藏,叛军败遁,藏乱平,即授川陕总督。康熙六十一年(1722)他派副将岳钟琪平青海叛乱,此时清皇室内部争夺皇位激烈,年羹尧坚定支持康熙第四子胤禛。1723年他以拥立胤禛即位有功,封为抚远大将军,主持西北军务,后以功高骄横遭刻查办,罪九十二款。
  这篇祭文是康熙四十五年(1706)阎世绳夫妇辞世后,年羹尧等十二位翰林院官员、御史,凭吊他的悼文。从祭文内容看,年羹尧等人对阎世绳的家乡昌乐的历史地理等情况十分熟悉。三年后年羹尧升四川巡抚。年羹尧是晚辈,其父年遐龄与阎世绳算是同代人。从身份上看年遐龄是以书帖式入仕,书帖式是文官名,满语为巴克什,康熙时各部院衙门皆置此官,主要是翻译满汉奏折,文籍,抄抄写写等,七至九品小官。阎世绳则不同,他是以礼部试第二名,殿试汉书第二名中进士入翰林院,在朝廷是汉学的权威,并且是康熙诸皇子之师,是红人。清代翰林院主掌编修国史,草拟制诰。总揽天文图书、医官等任务,是朝廷的文官署。从阎世绳康熙十五年(1676)入翰林院起至年遐龄出任河南道御史止,二人同在朝廷七年,我想二人这七年即使不在一处同事,依阎世绳的名望,年遐龄对他也是非常熟悉的。此时,年羹尧正在学习阶段。据史书载:“阎世绳在朝在野游其门下矣”语,有可能年羹尧曾受到过阎世绳的教导。阎世绳十分爱惜人才,对这位年轻才子定以青眼待。
  阎瑜与年羹尧都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是同年,又同以文学,书法优秀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成为同事。
  阎瑜进翰林院不久,即将其父阎世绳接到北京尽孝。在京都阎世绳的学识与康熙诸子师的身份,一定受到很多名人的敬重,年羹尧必将礼见和请教学问。年羹尧是有鸿志图大业者,他很想为自己未来的政治前途选“监护人”。此时是室内部太子之位未定,康熙诸子哪一位品学兼优得到康熙帝喜欢,阎世绳是最好的顾问。毕竟他是在东宫十年。虽然从阎世绳的人品是不可能为他提供什么东西。但年羹尧是极其聪明的,旁见侧出即能领悟。所以年羹尧一定很敬重和亲近阎世绳,以至再六年后阎世绳病故,依然约其他是一位翰林一起到昌乐祭祀他。我想这也是做给康熙看的。
  后来年羹尧获罪被诛,阎家未受他的牵连。我分析是这么几条原因。1、从阎世绳卒至年羹尧赐死这二十之间,阎瑜早已辞官,(巧的是,在年羹尧被赐死这年,阎瑜亦病故)。年羹尧位高权重,已无暇与阎家来往。
  2、年羹尧与阎家往来,除了看重阎家学问之外,大概更看重的是阎世绳皇子师这块金子招牌,阎世绳卒年羹尧与其家的交往亦止。
  3阎家向来是忠厚传家,与年羹尧也只是学问上的交往。不可能涉及其他。
  4、年羹尧一度是雍正皇帝的心腹大臣,在皇位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尽管廷议有九十二条罪状,但雍正念及旧情,并不想搞株连。其他的同党也一律赦免。阎家与年羹尧只是一般学问之间的往来。不用担扰受牵连。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