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5-04-10 10:45
鄌郚总编

陨石圈:与“天外来客”结缘

  
  2015年01月24日  来源:鲁南商报
  有人把仰望深邃的夜空看星星当成一种浪漫;有人则爱追逐流星的足迹,见证它划破黑暗,陨落大地;更有人喜爱把从天上陨落的星星放在掌心,悉心把玩。
  在临沂就有这么一群为“星星”而痴迷的星友,他们把陨石视作来自外太空的瑰宝,并将陨石文化在全社会推广壮大。
  天上掉下的石头
  说到陨石,就不得不提徐淑彬,临沂市观赏石协会陨石专业委员会主任。他是临沂陨石圈里的元老级人物,见证并推动了临沂市陨石圈从无到有到壮大的历程。
  1982年5月,在临沂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的徐淑彬,工作途中经坪莒南县上镇大铁牛庙村,看到了那块重达4吨的“铁牛”陨石,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天上掉下来的石头”。
  “小时候,经常听长辈们说起“铁牛”陨石的传说,姥姥家所在的坪上镇有个铁牛庙村,村里有块很大的陨石,人们称其为‘铁牛’。”徐淑彬看着这个从外太空来的庞然大物感觉很奇特,想要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这么神秘感促使徐淑彬开始对陨石展开研究。1990年5月,他在《化石》杂志第二期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陨石的文章《千年前的天外来客——黄海之滨访“铁牛”》,对“铁牛”做了详细的研究论述。
  找寻属于 自己的陨石
  与“铁牛”的一面之缘让徐淑彬记住了陨石,但是由于一直没有拥有实物,他对陨石的了解,也还只是皮毛。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徐淑彬彻底爱上了陨石,并为此痴迷。
  那是2008年夏天,徐淑彬爱好收藏陨石的弟弟徐淑涛到罗庄区一个亲戚家喝喜酒,无意间发现亲戚家的院子里有陨石,仔细打听得知,附近工地在施工时挖出了一些类似的碎石。他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哥哥。
  “当时我身体不适,还在医院打吊瓶。为了能去捡石头,我上午打针,下午带着老婆孩子去捡石头。”徐淑彬说,冒着酷暑他们来回跑了几十趟,终于将自己的第一批陨石带回了家。
  “上百块的陨石让我很兴奋,虽然有人评价那些是老陨石,但是我不在乎,老陨石也曾年轻过。”从那之后,徐淑彬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打听陨石的消息,到处寻觅陨石。一旦圈内有人放出消息说哪里有陨石或者火流星,他都会和星友们设法确认消息,并且尽可能地去现场寻找。
  积极推广陨石文化
  陨石作为来自地球以外太阳系其他天体的碎片,不仅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更有收藏价值。在西方国家,陨石是有钱人的收藏品,是身份的象征,而在中国,大多数人对陨石都很陌生,甚至完全不了解。这些让徐淑彬和徐淑涛兄弟二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想让陨石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认可。
  2009年,徐淑涛带领着一帮莒南县的星友,打算在莒南县成立一个陨石协会,但是由于当时人数太少受阻。在民政部门的建议下,临沂陨石专业委员会挂靠临沂市观赏石协会成立,这成为国内正式注册的第一家地市级陨石社团组织。
  临沂陨石专业委员会成立后,大家积极酝酿举办陨石科普展览。当年9月,在河东区鲁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中国第一届陨石文化科普展。通过用星星点缀的宇宙通道,第一次向临沂市民展示了什么是陨石。这次科普展共吸引了四十几名星友带着530多件陨石参加。紧接着,中国(临沂)第二、三届陨石文化交流会,相继在临沂拉开序幕。参加交流会的星友也从几十人发展到了近200人,如此规模在国内外都实属罕见。
  随着临沂陨石爱好者队伍的壮大,2011年,应上海邀请,临沂陨石专业委员会在上海主办了上海首届中国陨石展,众多“天外来客”降临上海,全国各地的星友们被吸引而来。随着三届中国陨石展的举办,临沂陨石在圈内的声望得到了认可。
  陨石让小县城声名大噪
  从临沂到上海,临沂的星友们并不满足于这些。从2011年开始,临沂陨石专业委员会骨干成员徐淑涛在家乡莒南县举办了陨石房间交易会。各地星友都带着自己的瑰宝来的莒南,交流自己与陨石的故事,探讨陨石的发展。
  在徐淑涛看来,星友们的陨石都各具特点,通过房间交易的形式、交流的形式,可以令参会者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各自的陨石。在这里,大家侃侃而谈,很多星友由此相识,成为挚友和知己。
  正是这种新颖而便利的形式,深深地吸引了星友们。2013年10月举办的陨石房间交易会吸引了300多人参加,规模之大在陨石认知度较高的国外都很罕见。2014年秋,在第八届陨石房间交易会期间,徐淑涛接到了一个从国外打来的电话。
  原来,陨石房间交易会的火爆程度已经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法新社记者致电徐淑涛,想要弄清楚中国一个小小的县城怎么有如此能耐,举办如此规模的陨石交易会。这个电话让徐淑涛感觉很自豪也更自信。
  陨石的春天 就在不远处
  “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玉石从兴起到打开市场用了10个年头的时间,陨石亦会如此。”徐淑彬对陨石的发展满怀信心,在他看来,陨石圈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为什么爱陨石?是因为它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徐淑彬说,陨石的独特性在于它和字画、玉器等其他收藏不同,它来自外太空,不受地域限制,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拥有它。
  正是这种奇特的存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涉足陨石圈。“全国的陨石圈子已达万人之多,虽然真正了解的不足千人,但是这足以证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了陨石。”徐淑彬说,现在,一旦有陨石坠落某地,成千上万的人就会集结到那个地方探寻陨石,不管这些人是为了追逐名利还是出于喜爱陨石,只要能带动陨石文化发展,都能让他感到些许欣慰。
  本报记者 王璐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陨石频道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