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5-04-22 06:48
鄌郚总编

对联的起源及称谓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24 19:28
鄌郚总编
  楹联的起源、发展及简单介绍?
  一什么是楹联
  对联是民间传统叫法,在学术界有一个官方的正式称谓叫楹联,如中国楹联学会,各省、市、县一般也有楹联学会,或者诗词楹联合在一起叫……省诗词楹联学会,不叫对联学会。楹就是客厅前面的柱子,对联多张贴在楹柱上,所以叫楹联。其实,对联不一定都要张贴在柱子上,因而个人认为叫对联更贴切一些(故此社区取名对联而不是楹联)。楹联、门联等应是对联的属概念。我们暂且认为两者是同一概念好了。
  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短、平、快的文学形式,它同诗词一样,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可宝贵的一部分,是任何其他国家所没有。长期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优秀的楹联,完全有资格同诗词一道传诵。
  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诗称一首,词称一阕,文称一篇,楹联只能称一副。因为楹联是左右对称的,就像耳环、手镯一样,所以称“一副”。包括三个部分:上联、下联、横批。上联又称“对首”,竖贴正对着人脸的右边,下联又称“对尾”,竖贴在左边柱子上。横批贴在两柱之间的上方,形成完整的一副楹联。书面对联则不一定要横批(社区中诸多对联没有横批的解释)。横批书写方向严格说也应该从右向左,但现在因为横排文字都是从左到右,所以也可以从左到右写。
  
  二楹联的发展
  1周秦时代,门挂桃符
  远在周秦时代,民间就有了在门前挂桃符的习俗,以用于驱鬼除邪。《后汉书·礼仪志》说,“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止恶气。”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一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见鬼祟,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在春节时,便在桃木板上画上二神像,以去鬼瘴,人们将这一习俗继承下来。
  直到现在很多地方,民间还有用桃木,桃条,小孩佩戴桃核串成的手链用以辟邪的习俗,可见这种习俗直接从先秦时代就流传至今。
  2楹联之祖——蜀主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对联究竟起于何时呢?关于对联的起源,楹联界对此有多种说法。据考证,在唐代中叶以后,就有严格意义的楹联问世,也就是说唐朝有对联可能也还是题在桃木版上,但此时已经不再是桃木或两个神像而是题文字了。但历史上,被认为是中国楹联之祖的却是唐朝后五代十国时期的蜀国国君孟昶于公元965年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但孟昶觉得他写得不好,就自己题词: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里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说是这副对联才挂出十来天,宋兵就攻破成都,孟昶被俘至开封,不到几个月就死了。事有凑巧,蜀灭后,宋太祖派了一个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知府,而“长春”又是宋太祖钦定的“圣诞节”称号。这节历史曾被载入正史,因而这联又被视为“绝命联”,真可谓一语成谶(chen)。
  但近年有人提出,五代时期除夕题联已成习俗。最早的对联当属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和他妹妹刘令娴所作。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记》有这段记载,说的是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一联于门上:
  闭门罢庆吊,
  高卧谢公卿。
  其妹也作一联:
  落花扫仍合,
  从兰摘复生。
  虽然联句欠工,但语句皆为骈丽,又题于门上,可以说它们是我国最早载于史书中的对联了。这要比孟昶的那副对联要早四五百年。
  3成熟年代——隋唐
  不少学者认为,对联的成熟年代应为隋唐。这也是多数人予以认可的说法。到了隋唐时期,在诗人们的参与下,对联艺术得到了弘扬。除白居易外,唐代诗人大都有名联传世。如李白的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杜甫题写的诸葛亮故居联:
  三顾频烦天下事
  两朝开济老臣心
  骆宾王题杭州观潮亭联: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藏有李世民的对联墨迹,为唐太宗御笔亲题: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到了宋代,在门上粘贴对联已是一种普遍的风俗。王安石在它的《元日》一诗中这样写到:“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题联的范围也有所扩展,对联已普遍成为名胜古迹、寺庙廊院等处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到了元代,由于种种原因,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少,现在能见到的只有杨瑞、赵孟頫等人的少数作品,赵孟頫题西湖灵隐寺联: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4鼎盛时期——明清
  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对还将其列入科举考试之中。因此得中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为此楹风日盛,文人墨客以题联巧对为幸事,访胜寻古之际,不免撰联题字,以壮雅兴。
  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并亲自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一次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楹联大家,如解缙、唐寅、徐渭、杨慎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解缙。
  到了康乾盛世,楹联艺术日臻完美。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联的高手,他题的镇江金山七峰阁联,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联: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乾隆皇帝是一个喜欢卖弄风雅的风流天子。他每逢出游总是到处题诗撰联,只是被称道的作品不多,只有题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西暖阁的联写得还算不错,联曰:
  燕贺莺迁,乐意相关禽对语;
  兰草桂蕊,生香不断树交花。
  在清代300年间,涌现了无数楹联高手,如纪晓岚、翁方纲、阮元、郑板桥、俞樾、袁枚、何绍基、孙髯翁、梁章钜等都有杰作传世。在这一时期,对联的范围逐渐扩大,凡是记述、抒情、议论都可入联,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联形式。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联开历史长联之先河,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张之洞的君山湘妃祠联又长于大观楼联。最长的要属钟云舫的“拟题江津临江楼联”,长达1612字,为迄今为止的长联之最。
  三对联的分类
  1按字数分类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录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联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2按照内容特点分:
  1、节令联:春联、国庆联、元旦联。
  2、为事联: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挽联。
  3、名胜联。
  4、行业联。
  5、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8、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这种学术性质指的是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属于上述几大类的某种专业性质。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
  9、趣巧联:又叫谐趣联、机关联、是指主要突出文字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