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5-04-23 19:26
鄌郚总编

诗词趣话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5-04-23 19:28
鄌郚总编

诗词趣话

  张玉书的题画诗:
  清代一个暴发户得到一幅画,画面是垂柳夹道,小鸟啁秋,中有一行人呈欲行又止之状。因为画上无字,暴发户便大宴宾客,请人题字。客人们都凝视画面,久久无人动笔,这时,有位路过此处的闯馆先生毫不谦让地提笔写道:
  前面一棵杨柳树,后面一棵杨柳树,
  左边一棵杨柳树,右边一棵杨柳树,
  主人看到这里,禁不住面带怒色地说:“先生如此诗句,岂不是蒙童都能写出的”?闯馆先生听了,不慌不忙地回答:“我还没有题完,尊翁怎么就下断语”?说完接着写道:
  “树、树、树,凭你千丝万缕,哪能留得行人住?前面啼杜鹃,后面啼杜宇,一个说:行不得,电哥哥;一个说:不如归去!”
  众人见写的竟是一首绝妙好词,于是齐声喝彩起来。最后,先生落款时写了“张玉书”三个字,主人看了,大惊失色,连连谢罪不止。
  民间流传的“四喜诗”:
  相传,蒲松龄曾用小土方给一位县太爷治好了病,一时有“圣手词医”之称。不料,一传十,试穿白,后竟误为“词医圣手”。有一天,几个秀才相邀前去拜访蒲松龄。刚一见面,其中一个嬉皮笑脸地拱手道:“听说先生号称词医,学生觅得小诗四句,请圣手不吝赐教”。说完,递上一纸。蒲松龄欲拒不礼,欲退不能。心想:词医就词医吧,随手接过一看,正是流传甚广的那首《四喜》绝句: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蒲松龄眉头一皱,计从心起,当即在接过的纸上写下八个大字:“补药一剂,方有起色”。众秀才一看,哄笑起来:“诗文哪有吃补药的”?蒲松龄不慌不忙地答道:“首句补“十年”,次句补“千里”,三句补“和尚”,四句补“老童”,诸位意下如何”?
  改过后的诗为:
  十年久旱逢甘霖,千里他乡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烛夜,老童金榜题名时。
  众秀才仔细琢磨,不得不佩服“医”得高明。头两句加以“十年”、“千里”数量短语作状语,强化了旱灾的持久性和他乡的遥远;后两句加上主语“和尚”、“老童”,格外增添了洞房之夜和金榜题名的喜悦之情。
  吾为吾弟改文章:
  有一位落第秀才,想寻一教书之职谋生,便去一家教馆谋职。馆主想试探他的学识,就说:“请问当今之世,谁的文章最好”?秀才想了想,未做正面回答,而是作出一首诗,念道:
  天下才多在三江,三江妙手数吾乡,
  吾乡风雅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
  馆主听罢,连连称善,欣然录用此人。从诗的本身看,实属吹牛,但作者采用顶真法,使诗句首尾相连;采用了阶降法,通过地域范围,由大到小一层一层地剖析;采用了衬托法,先写别人,最后肯定自己。
  李调元诗咏麻雀:
  清代李调元一次去江西主考,公毕回京时,州官在十里长亭设宴为他送行。席间,州官受主子们的邀请,站起来说道:“主考大人才高盖世,诗追李杜,今日请即席赋诗一首以壮行色,如何”?李调元请州官命题。这时正有麻雀在屋檐间跳叫,州官便指着说道:“请咏麻雀”!李调元略一思索,便慢慢念出第一句:“一窝一窝又一窝”,众人一听,无不掩口。李调元又慢慢念:“五窝六窝七八窝”,有人再也忍不住了,笑着问:“主考大人,这也是诗吗”?李调元毫不理睬,接着吟道:“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这两句一出,众人无不惊讶,都觉得如异峰突起,有起死回生之妙。同时也觉得辛辣,因此个个都很难堪。
  其诗:
  一窝一窝又一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元好问妹巧拒婚:
  金代诗人元好问有个妹妹,容貌秀美,且工于作诗,只是潜心修道。当时宰相张平章慕名前来求婚。元好问告诉他,如果妹妹首肯倒也无妨。张大喜,直接去找妹妹。适逢她正在修复天花板。知张来意,委婉以诗拒婚。吟道:
  补天手段暂施张,不许纤尘落画堂。
  寄语堂前新燕子,移巢别处觅雕梁。
  张知其不肯,只好悻悻而归。此诗一语双关,明赶燕子,暗拒张郎,委婉而留有情面。
  咏伞诗:
  陈细怪是楚地民间奇才。他成亲后不到九个月,便要冒雨出远门。当时正值梅雨季节,妻子张氏难舍难分,便撑了把伞冒雨送丈夫,一程又一程。一路上,小两口有说不尽的话。待到分手的时候,妻子看到陈细怪撑的伞沿儿上不断地滴着雨水,好似人的断肠泪,不禁触动诗心,遂以雨伞为题,作了一首五言绝句,为丈夫送别:
  害得相思病,身体瘦如柴。
  巴到团圆时,却又泪满腮。
  诗的意思是说:当伞撑开以后,每根伞骨都分离了,圆圆地张开着,留着相思泪。张氏是举人的女儿,很有才情,咏物抒怀,诗作缠绵多情,生动传神之至。
  陈细怪听后十分感动,也以雨伞为题,作了一首七言绝句,与爱妻话别:
  偶因一语蒙抬举,反被多情又别离;
  送得郎君归去也,倚门独自泪淋漓。
  诗中有两个谐音词,一个是语(雨),一个是情(晴)。诗的大意是说:伞啊,因为下雨你才受到别人的抬举,因为天晴你才与人别离。爱妻啊,你送我回去之后,千万别像靠在门边的雨伞流太多的泪水啊!
  陈细怪也是托物抒情,诗作的更加生动传神,幽默有趣。
  振坤行酒令:
  清代中州才子庞振坤,多才善谑,颖悟过人。相传庞振坤少年时期,有一次曾与三位表嫂共餐,表嫂们提出行酒令助兴。要求是:第一句组合成字,第二句将一字拆三字,第三句重复所拆三字,最后以起问句收尾。
  大嫂先说:“豆页为頭,犇字三牛,牛、牛、牛,不知赶来多少頭”?
  二嫂接着说:“尸至为屋,森字三木,木、木、木,不知能盖多少屋”?
  三嫂也念:“水酉为酒,品字三口,口、口、口,不知该罚谁喝酒”?
  三位表嫂指向庞振坤:“你也说几句吧”!
  庞振坤不甘示弱,随即念道:“田心为思,姦字三女,女、女、女,不知何人害相思”?
  行酒令中,运用了汉字离合法,其中犇、森、品、姦皆为品字形结构;酒、頭、屋、思都是合体字,为左右、半包围、上下结构。
  何必当回事:
  一书生去岳父家祝寿,众人劝酒,烂醉如泥。小姨子见他酒醉,扶他去客房歇息。他误认为是妻子,抱吻小姨。小姨气急,提笔作诗,置书桌而去。诗曰:
  好意扶你睡,竟敢吻我唇。
  是个读书人,这般没道理?
  不久,小舅子进来,见诗大笑,在后写道:
  酒醉随他醉,为何扶他睡?
  猫儿见了鱼,哪有不尝味?
  书生一觉醒来,见桌上题诗,才知道自己酒后失态,得罪了小姨,又见笑于小舅子。因写道:
  酒醉烂如泥,朦胧抱娇妻。
  酒后方知错,原来是小姨。
  写毕,正在自愧,岳母娘走了进来,看到桌上题诗,忙又写了几句,并以好言劝。她写道:
  小女不懂事,纸上乱题字,
  本是一家人,何必当回事!
  从一到十化入诗:
  四川才子李调元曾调往两江任主考官。苏杭之地是出才子的地方。当时有六才子很负盛名。他们眼高天下,目中无人,怀疑这位四川来的主考大人是否确有真才实学。
  二月十九夜,李调元与他们同游西湖,六才子请李调元赋诗,咏两江事物,并需将数字从一到十化入诗中。
  李调元一笑,说:以数字入诗,不过是文字游戏,何难之有!于是随口吟道:
  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
  实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娇。
  大乔小乔是三国时吴国美女,无疑是两江人物,而且诗中数字齐全,依序而列,无可挑剔。六才子叫好之余,但仍不甘休。又要这位李大人将数字从十到一再化出一首即景诗来。
  李调元满饮一杯美酒,高声吟道:
  月儿十九八分圆,七个才子六个癫。
  五更四点鸡三唱,二月怀抱一枕眠。
  这首诗虽属戏谑,但句句是眼前实情实景,又暗含对不知高低的六个才子的揶揄。六个才子这才傻了眼,从心底里服了这嬉笑怒骂皆可成涛的惊世之才。
  一字诗:
  唐代王建《古瑶》云:
  一东一西陇头水,一聚一散天边路,
  一来一往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树。
  作者将东与西、聚与散、颠与倒、来与去四对反义词,通过八个“一”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矛盾得到统一,形象更为突出,既增添了新意,又别有一番情趣。
  相传,乾隆南巡过江时,见一渔船荡浆而来,命纪晓岚咏诗,限用十个“一”字。纪晓岚立成一首七绝云: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梢头一钓钩。
  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在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之中,连用十个“一”字,把诸多景物和动词排成诗句,别有韵味。同时期的陈航,也有一首与纪晓岚大同小异的七绝,不知是谁模仿谁。
  陈诗曰:
  一帆一浆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清代才女何佩玉,也曾作有一首“一”字句:
  一花一柳一渔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这几首诗,反复嵌用若干个“一”字,不但无重复之弊,倒还能形象生动地创造出美好的意境,实属难得。
  刚烈的乞丐:
  1644年,崇祯皇帝自縊于万岁山,明朝灭亡。同年,福王朱由嵩于南京即位,改元“弘光”,史称“南明”。第二年,清军攻打南京,朱由嵩出走芜湖,朝廷官员也如流星般散去。有个讨饭的人便在石川桥下的桥柱上题了一首诗:
  三百年来养士朝,如何文武尽皆逃?
  纲常留在卑田院,乞丐休存命一条!
  题毕,投秦淮河而死。(卑田院,即悲田院,收留乞丐的地方,救济贫民之所。)
  看来,世上比失去自尊更可悲的就是国耻了。好一个刚烈的乞丐!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