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5-04-24 15:04
鄌郚总编

诗歌的创作与欣赏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5-04-24 15:05
鄌郚总编

诗歌的创作与欣赏

    今天 我们来讲第二分节
    (二)创造独特的意象
    诗歌区别于小说、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讲故事这样富有逻辑性的、常规思维来展开的,而是通过意象,借助跳跃的思维和直觉化的表达来展开的。
    这里 我们不包括叙事诗和史诗
    这两类诗歌  我们将作为专门的课程来讲
    我们这个教案 是依据抒情诗和其他的体裁诗歌来讲的
    它的艺术美主要不体现在人物形象的生动独特、情节曲折跌宕来实现的,而是借助诗歌独有的艺术形式来实现的。创造意象就是主要的方法之一。
    意象看似常常是外界的自然物象,其实它是诗人精神化的形象。体现了诗人心灵对存在的独特倾听,对高贵的或者是真纯的精神的召唤等。
    因此,它描绘的形象就是为诗人心灵感应的形象,是浸透着诗人精神之光的形象,这样的形象,我们称之为诗歌的意象。它不是孤立地对外在物象的机械描摹,也不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连贯的形象的刻画,而是碎片化的、与诗人心灵相映照的灵动而飘逸的意象或者意象的组合。好的诗歌往往具有美好独特的意象。
    这些意象带给人们联想、想象,唤醒人们的感觉、经验乃至沉睡的心灵。我们看许多诗歌文章谈到写诗,用的是选择意象。我这里用的是创造意象。
    我强调的是,意象不是外界现成的,你选择找到就可以了。即便非得说是寻找意象,那也应该是在语言中寻找。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语言的创造了。
    而且是诗意的语言创造
    语言创造意象的过程,是诗人心灵对存在的倾听,对事物精神的召唤,是语言最大限度地贴近这样的感悟与发现。
    只有这样,你写的诗的意象,才不会受外界现成的物象所束缚,不会被日常话语所制约,从而进入自由独立的创造天地。你的诗歌意象才会新颖独特,富有诗意。
    我们举例说明:
    来看叶臻的《大雪》
    白火焰  冰冷的大美
    修补着昆仑的双翼
    搅动热血的机舱
    狂啸的昆仑  带动天空的颤抖
    从洁白飞到洁白
    一只鹰  比洁白更高
    纯银的闪电
    冻住了兽迹的飞翔
    这首诗歌
    你可能在现实中找到“白火焰”“从洁白飞到洁白”“纯白的闪电”这样的意象?这是找不到的
    因为这是诗人内心对存在的独特感知,是呼唤着一种精神,据此,他的诗歌语言才有了这样的表述方式,才诞生了这样的意象。
    我认为它有种“殊异”之美。
    特殊而神异的美感,这样的意象“在我们不理解的时候会激起惊异,在我们理解的时候能激起美学想像”。
    这就是独特了的创造的意象。
    下边讲第三分节
    (三)追求诗的音乐美
    为什么诗歌需要有音乐美?因为音乐美能增强诗歌感情的强度和深度,能表达非常微妙的情绪,能传达字词甚至语句所不能传达的深邃微妙的意蕴。
    古今中外的诗人都有把写诗叫做吟诵的说法。
    从诗歌起源的角度来看,据说最古老的诗歌是我们的先人祭祀颂神时唱的歌。
    之所以有节奏感和韵律,一是人们要向神灵表达的是内心最深处的希望、祈福或者恐惧与敬仰,一段一段的呼告和倾诉,不可能是完整地叙述和详尽地描写,只能是简短的精炼的,分节的语句;二是人们认为短促有力、充满激情、节奏分明的颂歌或者祷告,更能有效地传达到远方的神灵。
    今天我们的诗歌音乐美实际上是古老诗歌审美经验的积淀。所以,诗歌失去了节奏和韵律就不是诗歌了。因为诗歌形式上固有的神性就失去了。
    请大家注意神性这个概念
    这是从诗歌音乐美的内在机理上来说的。
    如果单纯从音乐理论上来说,所谓的音乐是产生于单个的乐音的结合,是两个不同音高的乐音之间构成了富有生命力的乐程,这个乐程表现出一种美妙的情感曲线。
    这就是音乐最基本的原理。诗歌的外在的音乐美也是如此。
    简单地说,就是诗歌词语意象要像乐音那样悦耳、有规律和节奏感,并且,词语意象与词语意象之间要想乐音与乐音之间构成乐程那样的,构成富有感情曲线的诗歌展开的过程。
    注意:构成富有感情曲线的诗歌展开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写诗的人既要有内在的强烈的情感诉说要求,又要有外在的诗歌音乐美的追求,平时注意加强音乐修养,增强对汉语言的敏感,特别是多读古典诗词。
    需要指出的是,还要加强美术方面的熏陶,因为现代诗歌的音乐美是融听觉与视觉音乐美为一体的。词语中的色彩感也是构成音乐美的要素。
    下面我们看海子的这首诗,就很有音乐感。
    下面我们看海子的这首诗,就很有音乐感。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笼罩
    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抒情。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海子《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海子的这首诗读起来很有音乐感。诗人既有强烈的内在倾诉和呼告的激情和愿望,又有很优美的外在音乐美的形式。
    真可以用得上苏轼那篇《赤壁赋》的评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你看,他有很紧凑、很工整的句子;也有很舒缓的句子,这就使得诗歌悠扬婉转;有反复有叠唱,有强烈的呼告,有低沉的倾诉,有明亮的爱的火花,又有暗淡的忧伤与悲凉,诗歌读起来就有旋律的感染力。
    节奏很鲜明,押韵自然不露痕迹,读起来就有音韵感。
    一条感情曲线如溪水潺潺而下,清韵迷人。这样的诗歌音乐美,特别能打动人。
    因为他强化了诗歌语言所蕴含的情感,大大增加了其情感的强度和深度,表现了非常微妙的情绪,使得诗歌具有了音乐的美学特质,这就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品位。
    我们读这首诗,就觉得它传到出来的就不仅仅是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还有一种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那种宿命般的孤独感和深刻的忧伤。
    这样的深层的意思,单凭语言文字的含义是写不出的,它只能来自于诗歌的音乐性效果。
    当然,这种诗歌艺术对诗人语言和音乐天赋要求极高。非一般人寻常可得。但是,这是我们诗歌写作的一个艺术标杆,是努力的方向。
    下边讲第四分节
    (四)精心安排诗歌结构
    结构也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
    西方有个哲学流派就是结构主义。我们这里谈的是结构的最基本的意思。
    就是“整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诗的结构就是对这些部分间的关系进行有意义的安排。
    我们知道古典诗歌结构受到格律严格限制,所以,它更强调的是词语与句子的巧妙安排。往往一首诗有一句经典的句子就可以流传百世了。
    但是,现代诗歌不是这样的,它要求诗歌创作的完整性,是通过整体的艺术效果体现诗歌艺术价值的。
    这就要求诗人很好地处理诗歌的虚与实、详与略、节与节、表层与深层以及其他诸种关系。
    在整体结构中实现诗歌效果的理想化,所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诗歌结构的艺术上的成功,这个整体效应,使得每一个局部都发挥出了超越这个局部单个所具有的艺术效果。
    每个局部的意义都超出了它自身,这样的结构具有开放性,诗歌的意义自然就深邃丰厚了。
    我们来看江耶的《落日》
    半截墙头就能挡住
    傍晚的日头,越来越矮
    那些影子像老道的经验
    越来越长
    走了一天了
    疲惫的夕阳爬不过
    低低的草垛。我用一根树杈
    支起最后的时光
    落日蹲在窗口
    暗然,一点一点挪动
    对人间的一个日子
    依依不舍。
    这是一首很精致的好诗。它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首先是有表层和深层两个结构。
    它既是写落日的,但又有更复杂的意蕴,这个大家一读就出来了。那么,它的艺术效果是怎么出来的呢?
    我们知道这首诗的主导意象是落日,如果一泻千里地写落日,势必单调而贫乏。初学者往往是这么写的。
    江耶却不是这样,他在结构上是精心的。第一节,用了“半截墙头”来对比,反衬出落日的即将消失的不多的光彩以及它漫长神秘的历史印迹。
    第二节,他用了“我用一个树杈/支起最后的时光”,这个形成了对落日的映衬了。
    自然的落日与人生的落日形成互相照映,同时还消解了落日颓废的凄凉的没落之感,给人虽然落日是黄昏,但依旧要尽情燃烧,这样一种生命的尊严和诗意的美感。
    第三节深入一层,表现出落日对人生对世界的留恋与热爱。因此,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是意蕴深厚,情绪饱满。这首诗的意义是依靠诗歌整体的成功表现出来的。
    而且,诗歌的每一节、每一个意象都因为整体结构的巧妙具有了有多义性,都比自身单独呈现有了更多的精彩。这就是结构的价值。
    当然,好的诗歌的结构还体现在诗歌的开头,或者结尾。叶臻的诗歌的结尾就特别精彩。
    还有的诗歌中间加上一两句歧义化表达的句子,比如上面的海子的诗《德令哈》“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这是个比较有歧义的表达,但是由于用得好,它增加了诗歌结构的张力,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因此,讲究结构的好处是,即便写不出很精彩新颖的句子或者意象,但是,结构好了,全诗整体的质量就会提升,诗歌的品味就提高了。
    所以,我们写诗,要明确,不要过分追求句子的漂亮,要把更大的力量放在整首诗的艺术追求上,要有结构意识。
    这个在诗歌的创作上是十分要注意的。
    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整体上怎么这么样的意思,就是指的结构的效果。
    下边讲第五分节
    (五)努力掌握叙事的技巧
    先说明下
    这里的叙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叙事诗,比如像《王贵与李香香》那种。
    这里讲的抒情诗歌中大量运用叙事技巧,是从90年代开始的。
    也是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
    由于当时诗人们强行运用意象抒情,过于强调和追求修辞和隐喻,带来诗风的矫揉造作;泛滥的抒情使得诗歌艺术质量和精神内涵受到损害。
    而客观上,我们国家进入90年代,人们对个人精神生活的追求更趋于多元化、世俗化和个性化,自我意识空前凸显。
    传统的单靠意象描述和抒情,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个人的审美需求。在这样的语境中,诗歌叙事之风流行起来。
    它是对单纯靠意象,追求过度修辞,抒情泛滥化的诗风的有力纠正,大大提升了诗人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使得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里的诗意得以闪烁光彩和焕发出意义,也使得诗歌在抒发人们的情感的同时,真正关注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关注人当下的意识和情绪的涌动,很好地表现那些生活流下面蕴藏的丰富的诗意。
    这种叙事的特点是避免对单个的孤立的意象的过度关注,甚至回避创造诗歌意象,转而以小人物日常生活为关注对象,朴实而有韵味地叙写生活流或意识流与潜意识流,有突出的细节和情节片段,融叙事与抒情为一体,追求口语化,轻松幽默等。
    我们以伊沙的《导弹与诗》为例:
    我离家之前
    对儿子说
    今天晚上
    爸爸要去
    二炮工程学院
    给一帮学造导弹的
    学生讲诗
    你需要做的
    就是老老实实
    呆在家里
    等着你妈回来
    这个晚上
    我离家之后
    儿子的思想
    不免有些困惑
    他想不明白
    他的只会讲诗的爸爸
    怎么配给
    将来要造导弹的人
    上课
    导弹是多牛的东西呀
    诗不就是床前明月光嘛
    三小时后
    我回到了家
    妻子已回来
    儿子还没睡
    他问我
    见着导弹没有
    我说没有
    我说见着钱
    就可以了
    我将一名大校
    给我的信封
    交给了儿子
    他数了数里面的钞票
    然后对我说
    爸爸,下回你去给
    造原子弹的人讲
    给的肯定更多
    这首伊沙2005年写的一首叙事性很强的诗。是一段典型的日常生活流的再现,有情节有细节有对话有心理描写。
    日常化的故事和情境,通过叙事,具有了反讽、悖论与幽默的效果,蕴含了丰厚的意蕴,可读性强又耐人寻味。
    这就是叙事带来的艺术效果。
    试想一下,如果换成追求意象的写法,会是什么效果?可能根本传达不出这种带有后现代色彩的美感。这次我们评奖,有的作者就用了这样的叙事,像叶坤的几首诗,还有赵华玉的几首诗就运用得很不错。
    这几个人的诗歌  以后我们会涉及。
    但是,这个技巧不好掌握。过分口语就容易流于口水化。叙事过度,又有可能使得诗歌抒情水土流失。叙事与意象处理不好,还会使得诗歌不伦不类,造成夹生。因此,节制很重要。最好是抒情与叙事水乳交融。
    最好是抒情与叙事水乳交融。
    这里我分析了诗歌的五大技艺。毫无疑问,诗歌技艺远远不止这些。开始时,我就说了,诗歌的技艺需要我们穷尽毕生精力去探索。这里,我只是选择最基本的诗歌技艺,与大家交流。希望对大家有参考借鉴作用。
    今天就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2楼] 发表于:2015-04-24 15:06
鄌郚总编

诗歌的创作与欣赏

    三、提升诗歌的境界
    主讲:顺其自然老师
    前面,我们就诗歌的感觉和技艺做了简单的交流。
    最后,我想谈谈,我们为什么需要诗歌?这里的朋友大多是诗歌作者,或者是诗歌爱好者。
    可能或多或少地体会到诗歌已经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改变了自己生存的外在环境和内在品质。
    诗歌是什么?为什么具有如此的力量?
    美国有个诗歌理论家叫劳·坡林的曾说过:“伟大的诗引起人的全部反应——包括他的感觉、想象、感情、智力;它所触动的不只是人的天性的一两个方面而已。伟大的诗不只是给人带来快感,而是随着快感,把人引入新的见地里,已忘记的很重要的洞见里,人类经验的本质里。
    我们可以说,伟大的诗能使读者更广阔、更深邃地理解生活,理解他的同类,理解他自己;不过,这种理解是有一定条件的,它不大可能用简单的‘教训’或‘道德’来加以概括。
    因为,诗歌毕竟是艺术范畴的东西。
    但是,这是知识——感受的知识,新的知识——它使人认识人性的复杂性,认识作为人生经验特征的悲剧与遭遇、激动与欢乐的复杂性。”这就是诗歌!
    这里似乎说的对象似乎是读者,其实对诗人自己更是如此。
    什么是诗人?我们说“诗人”这个名词有着两层含义。
    一层就是写诗的人。还有一层是“诗化的人”。
    这两层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我们在写诗,我们建构着诗意和诗美,我们也在建构着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建构着我们诗意的生命。
    而后者,远比写诗更重要更本质。所谓的诗歌境界就体现在这里。
    正如德国大哲学家尼采所说的:“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悲剧的诞生》)
    所以,我在开头强调,要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一颗向往诗性人生,追求真善美的心灵。
    因为说到底,我们写诗,追寻着诗歌艺术的美,实际上是在听从诗意的召唤,为诗意所引领,不断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诗歌的境界应该是与人生的境界互为因果的。这就是我们需要诗歌的根本原因。
    因为,我们仅是拥有此生还不够,我们还应该诗意地栖居,还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诗意的人生。
    而究其根本,人活在这个世上,命中注定其本质就应该是诗性的。
    试想一下,在这样的地球上,在百兽之中,在天地之间,有了人,这样的美好灵动智慧神圣的生命本来不就是充满了诗意的吗?反过来说,如果人不是诗人,没有诗性,就知道吃喝玩乐,停留在这个层面,消费生命,那就连禽兽都比不上了。
    因为,人的自然方面的禀赋和优势,和动物根本无法比,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就是受罪,并在受罪中等待死的降临。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尼采又说:“倘若人不也是诗人,猜谜者,偶然的拯救者,我如何能忍受作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句话,就是人就应该是诗人,人的生活就应该是诗意的生活!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3楼] 发表于:2018-12-22 21:14
鄌郚总编
  今天开始给大家讲诗歌的创作与欣赏:
  目的和宗旨:
  一、掌握基本的诗歌知识和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二、学习现代诗歌的特点与古体诗歌的不同差别。
  三、学习现代诗歌的欣赏方法和审美特点。
  四、掌握基本的诗歌创作原则和技巧。
  需要说明是:这些讲义是依据我们群里朋友们的特点特别制作的, 在教材里引用了一些网络文章。这里对他们表示感谢。
  诗歌的创作总论:
  目的是让大家知道什么是诗歌的创作,诗歌的创作需要哪些基本的基础。
  【一】、培养诗歌的感觉:
  谈到写诗歌,我想还是应该从诗歌的感觉谈起。写诗首先必须有对诗歌的感觉。从心理学上讲,感觉一般是指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人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就艺术的感觉来讲,它主要是指人对该艺术特性的感性把握。
  一段文字是不是诗歌,一首诗歌是不是好诗,往往不能从教科书上找答案。也不是简单地学习《写作手册》,或者从教材上看看诗歌有哪些特点,这些对初学写诗的人帮助不大。即便你背下来诗歌有哪些特点,写诗要注意什么,也不会有什么作用。
  因为,没有感觉,缺乏感性的东西,理性的认识就只能是泛泛的理解。理性知识,对写诗的人是第二性的。
  第一、性质应该是先感觉诗歌。就好像学游泳,在岸上,你怎么背游泳指南或者游泳技巧都是白搭。你不接触水,你没有水的感觉,就永远不知道游泳是怎么回事。你只有接触水了,才会真正获得游泳的感觉。写诗也是一样。
  什么是诗歌的感觉?通俗地说就是我们感觉一首诗像不像诗歌,是不是一首好诗。
  比如,有的文字分行,我们读起来就是诗歌,有的即使分了很整齐的行和节,却不是诗歌。
  有的文字看起来不怎么押韵,可是,读起来很有韵律,有的一韵到底,我们读起来却觉得一点诗歌味道也没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诗歌感觉。而做到这点,说起来容易,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却很不容易做到。即使是有较长写诗歌经验的作者,有时也不一定有很好的诗歌感觉。那么,诗的感觉从哪里来?主要是从长久地接触诗歌中来。
  古人不是说了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泡在诗歌中,你才会对什么是诗歌有真实的感觉。当然,这种泡,不只是简单的阅读。
  是要用心来感觉的。才会感觉到诗歌的分行,并不同于散文的分行,这分行中间是空白的,这个空白往往就是诗歌意蕴大于散文的秘密所在,所以必须这里分行。
  你也才会感觉到,诗歌是有韵律的,即使不押韵,你也能从行与行、节与节之间感受到那种韵律,没有这个韵律,它就不是诗歌。最重要的是,你也才会感觉到,写诗的思维方式是独特的,这种思维方式的表达,恰恰起到我们平常思维所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我们对生活有新发现新理解新希望。
  这后一点尤其重要,通过读诗,你才能有效形成欣赏诗歌的方法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诗歌感觉和思维。才有可能认识诗歌,从而进入诗歌的领地。
  需要注意的是:读诗最好是读名家名作,读经典。比如,读中外诗歌大师的作品。
  很多人可能担心读不懂。其实,大可不必。
  第一,读不懂不用害怕。读多了自然而然就会懂,我们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应该知道,多读就是理解的源泉。
  第二,有些诗是可以读不懂的。正像音乐一样,有些音乐你不懂,但是,你听了,依然会感受到她的美,会被她深深感染。读名师名作这个要坚信,要持之以恒。多读名家作品,你对诗歌的感觉才会纯正,少走弯路,收益才会最大,诗歌品味才会提高。
  因为,在开始的时候,你的选择就是有高度的。另外,还要注意多欣赏诗歌的姊妹艺术。比如,绘画和音乐。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见,诗画是相通的。
  国画中的虚实产生的美感与时空感觉,西画所特有的纵深与层次,绘画质料与画家精神之间的张力,音乐中的旋律与乐音的轻重高低,乐音所具有的色彩和亮度等等,都对诗歌感觉有很好的熏陶与启发作用。这就是从姊妹艺术中学习和汲取。
  这个问题,我们以后会专门来讲:
  还有,是要在自己学习和创作中用心体悟。这里的用心很重要。我们平常总说要用心,但是,把这个用心理解成要花功夫,用下力气。其实不是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的汉语特别重视这个“心”字,比如“悟”“思”“想”“怀”“念”等等,都是用心字作偏旁。用心的真正含义是真正带着感情,就是想问题和做事情要从心上经过。要有目的,要有所得。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我们对自己感情很深的人的那样的心思就叫用心。
  这个大家应该有体会的。
  只有这样,才会对诗歌领悟深刻。即便是写诗多年的诗人,也存在着不断培养诗歌感觉,要不断更新、优化、提升自己的诗歌感觉力的问题。因为诗歌是在不断前进的,诗歌艺术也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的,可以说,诗歌本质上是先锋艺术,是引领所有文学艺术创新的开路先锋。
  在培养诗歌感觉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包容心,要善于兼容并蓄,一味固守己见,就可能钝化自己的诗歌感觉,阻碍自己的诗歌创作。
  有的时候是需要“无为而治”的。
  最后,最关键的是,要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一颗向往诗性人生,追求真善美的心灵;对人对事不能麻木。特别是遇到苦难,要会流泪。
  看到不义与罪恶,要有愤恨与怒火。因为说到底,对诗歌的感觉本质上是源自心灵对世界对生命对他人对自我的诗意化感觉。
  这个,我后面还会涉及到。
  【二】、磨炼诗歌的技艺:
  具备了诗歌感觉这种意识,从而通过自觉努力,我们会拥有一定水平的诗歌感觉,与此同时进行的,就该是诗歌技艺的磨炼了。
  诗歌是门艺术,诗歌是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实现自身的。因此,探究诗歌技艺就是每一个写诗的人毕生的追求,诗人的乐趣、荣耀、幸福和乃至自我拯救、自我完善就在于此。对于初学诗歌的我们来说。
  我想,大约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磨炼自己的诗歌技艺。
  我们将分五个方面来讲:
  (一)锤炼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简短有力,含量大,意蕴丰厚,意境深邃,这一切,没有高度的语言技巧是很难实现的。
  因此,诗歌语言首先就要向精确的方向努力。没有精确的语言,诗歌写作是很困难的。我们有些朋友,甚至是经常在刊物上发表诗歌的人,语言很差,很不准确,读起来,就觉得语言抵达不到那个效果,整首诗歌就走样了。
  其次是新颖,再精确,别人用过了,创作价值就要打折扣。创作创作,追求的就是首创性独创性。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的书法《兰亭集序》,那么多的之字,没有一个重复的。其实,写诗歌也是一样的道理。
  再次,有意味。就是你的诗歌语言一定有独特的属于你的真实的意味。光是语言新、巧。没有意味,别人读了,不会有快乐或感触。
  所谓诗歌要有诗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方面,我们的古人也是穷尽毕生精力来追求的。所以,古人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又说,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种推敲的功夫,是写诗者的必备素养和应有的写作习惯。
  大家应该牢记。
  最后,还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诗歌的语言一定要有创造力。
  什么是这样的创造力呢?
  尼采这样解释:“就是去观察尚未命名,或者为大家目睹却无法指出其为何物的东西;由于人们往往都是被引导的,故而唯有名称才能使一件东西成为‘可见的’”(《快乐的科学》)。
  诗歌的语言创造力就是要是具有这样的“可见” 的力量。就是把我们的思维化作一种大家可以认知的语言性的文字。人在这个世上很有意思,有些东西你天天看,却常常没看到。为什么?
  因为那些事物对你而言,还没有被“言说”,没有被你的精神照亮,因而,你虽熟视却依然是无睹。
  我们常说诗人是预言家,照我的理解,不是说诗人是占卜家或者预测专家。实际上,这里的预言家应该是诗人超越时代和众人的一种语言的命名能力,一种对语言神性的领悟、洞见和传达能力,借此诗人超前地为世人照亮万物包括人的精神与灵魂。
  下面,我们看看叶臻的诗歌,比如他在《诗刊》举办的“柴达木杯诗歌大赛”上获奖的作品《在可鲁克湖》中有这样三节:
  清风几缕,吹起经幡
  清泉一眼,诵起经文
  一湖波澜翻动着一部湖光山色的经书
  一节老藕结一段善缘
  一粒莲子结一颗舍利
  一丛顶着白花的芦苇执一柄佛尘
  在可鲁克湖,我的耳朵里
  只有一声清脆的鸟鸣,一朵化缘的白云
  赠我满眼蔚蓝的天空
  这首诗的语言集中凝练,兼具表现力和启示性。它的力量来自用词的极其精准,每一个词好像高明的狙击手射出的子弹一般击中要害。
  就是说,我们就觉得这里非用这个词不可,它把我们朦胧地意识到的感觉,清晰而准确地传达出来了,同时,有很新颖,富有意味,那种阅读感觉,使你对诗人的语言控制力不由自主地叹服的同时,体会到读诗的喜悦。
  布鲁姆在《读诗的艺术》中这样说的,他说,是什么让一首诗优于另一首诗?“这种诗没有任何所谓的‘自由体’的随意,在韵律和用词上,它拥有伟大诗歌核心处的‘必然’的品质……这里的必然品质即用来指那些无法避免的‘必然如此’的用词。”
  这强调的就是诗歌语言的精确性。
  在精确性的基础上,诗人努力创新,用的是别人未用过的比喻等诗歌艺术形技巧,很好地传达了独属于诗人自己的对可鲁克湖的感悟和领会,富有神奇而空灵的意味,这种创造力就是对可鲁克湖的新的命名。我们这次评奖活动中,也有的诗人语言很好,像闫立新的,还有苏清业的等等。
  锤炼语言的方法很多,主要是多推敲多修改,尤其注意听取比自己水平高的诗人的意见。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