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2-11-17 22:49
昌乐 刘文安

山药王(刘天鹏)

— 本帖被 admin 从 包庄乡 移动到本区(2013-04-24) —
  【草根乡愁】山药王

  1
  朱洪武做了大明天下,从明初至永乐十五年的五十年间,疏散山西府五十一县之民,遣送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甘……遍及大半个神州。
  明朝永乐年间,从直隶真定府枣强县通往山东的山路上,有一支迁徙的移民队伍。在众多的老弱病残中,有一个青年人携着老母亲,在官兵的押解下逶迤而行。年轻人叫刘福辛,老者是他的母亲。他们听说,除大槐树底下的人不迁外,所有地方的人都要迁移山东等地。刘福辛扶着老母亲来到大槐树底下。哪想,当成千的民众聚在大槐树下的时候,官兵四面合围,不分男女老幼用绳子拴起来全部迁移。他们在官兵的催逼下踏上征程时,一边走,一边回首,最后看到的就只有远处的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鸹窝了。
  刘福辛叹道:“罢罢罢,死活随缘吧!”
  走了数日,刘福辛解手时忽遇一个算命先生。这个算命先生凑上前来,冲刘福辛说:“可否为您占一卦?”
  刘福辛看那人虽破衣烂衫,但仙风道骨,气度不凡,便说:“先生卜卦好是好,我可无一文钱赠与你。”
  那先生哈哈大笑道:“我看你相貌堂堂,至后必是那大福之人,我分文不取,也算交个朋友。”
  刘福辛说:“也罢,随了先生。”遂抽了一签。
  那先生看了卦签,然后念念有词道:“厄运到头似无路,却是好运初始时。”
  “你说什么?”刘福辛苦笑道,“好运?你我都是迁民路上的末路人,不知什么时候就命归黄泉,哪还有什么好运?”
  先生道:“不然。据我看,否极泰来,渐入佳境。这是一个生命轮回的转世卦。你会卜到这个卦,意思是你要问的事情目前的状况对你来说不是太满意,但会渐渐好转。这好像人死投胎再转世一般,虽然事情一开始看起来不太好的样子,先是要走投无路死路一条,实际上是新的开始,而且是好运的开始,最后必能否极泰来。所以你不要太担心,只要保持信心,不会动摇信念,一定会苦尽甘来重获新生。”
  刘福辛苦涩地笑了:“果真如先生所说,我得好好谢你!”
  先生又道:“不急,我再看看你的时辰。”
  刘福辛报了生辰八字。
  先生闭目掐指,片刻道:“东南千里雨落山,河北水泊洼成片,若要在此安下身,万代基业有人传。”
  刘福辛顿时肃然起敬:“诚谢老先生指点,我这里有礼了!”
  先生赶忙挡住:“老人不必施礼,快上路吧。记住,不管千山万水,总要见那雨落山,山前不远处,有宽数十丈的汶河,那里便是你的归宿。”
  刘福辛点头,赶忙从一布褡裢中取出一块薯蓣:“实在不好意思,我身无分文,无以为谢,万望先生笑纳。”
  先生接过半截薯蓣,反复看了几遍,说:“这薯蓣可保你全家一路不疾,日后也必是你家发迹之物。切记,切记!”
  刘福辛待要答谢,却见先生随一阵清风而去。
  “天意,天意啊!”刘福辛对老母亲说,“我们走吧,看那雨落山究竟在哪里!”
  这刘福辛,就是泊庄的一世祖。
  2
  刘福辛娘俩经过千辛万苦,跋涉千山万水,忽一日见一山云雾弥漫,山前水汪汪一片。想起先生嘱托,顿下省悟,遂和母亲道:“我看这山和这洼地就是先生所说的地方,我们走了数月也有千里之遥了,就在这里安家吧!”
  老母赞同,说这里山清水秀,必是先生说的那个地方。
  说起那先生,娘俩又自是感叹了一番。
  刘福辛说:“我看那先生不是凡人,想必是神仙助我?”
  母亲默然。
  刘福辛说:“把捎来的槐树桩插到门前,不要忘了我们是老槐树底下的人。还有,留下的那几截薯蓣,整块地种上,一路上,我们娘俩多亏了这些薯蓣。”
  母亲道:“吾儿说得极是。”
  原来泊庄这一带人烟稀少,哪有这槐树和薯蓣?刘福辛落户这里,薯蓣也就在泊庄村扎根繁衍开来。
  这薯蓣就是后来的山药。
  那时,泊庄村前是一片洼地,几里之外就是滔滔的汶河。洼地土层极厚,最适合于山药生长。不几年,泊庄村就大面积地种起了山药。
  3
  刘福辛的后裔发现,山药不仅是美味佳肴能够解馋充饥,实乃是滋补佳品,经常食用不会生病。到了七世祖刘加宁,约在1591年至1643年间,泊庄刘姓人丁渐旺,逐渐与官府有缘。刘加宁结识青州衡王府第六代王爷朱常庶(在位于1596-1622年,死后谥宪王),并在府上做过典膳,二人交情深厚,常有来往。
  高祖典膳公,讳加宁,字康宇。少时豪侠自放,不喜谋生,忤义庵公意,出之外祖家。公念不得于亲,涕泗横流,痛惩前日所为。不数年,拓地数百亩,援例典膳。义庵公色喜曰:孺子可教也。召之还委家秉焉。公性喜交游,堂上宾趾相错也。又轻财重义,济难扶危。如:邹平之张总宪华东,少遭家变,避出。公留之,且为延名师以教,后第进士,登九列。公有良马,衡蕃于木梁台山会见而爱之,倩人关说,公慨然赠之,不取其值。自是,两会王必至,公独任其供给。今家藏中画鱼二幅,其款识皆王所赠也。至于庆吊馈问周恤事,无虚日。故家虽饶裕,亩之所入才足供给而已。视封财自殖,杜门谢客,徒为儿孙作马牛者,盖相去远矣。
  另据记载:加宁,登长子,字康宇,候选典膳正。生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三月二十七日,卒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九月十八日,享年五十有三。娶刘氏,生明万历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卒顺治十二年三月二十六日,享年六十有三。侧室高氏,合葬父墓之西。生子四:正斗、正箕、正居,刘出;正道,高出。
  泊庄刘家与衡王府的交往就是从七世祖刘加宁开始的。那时,王爷朱常庶经常狩猎雨落山一带,少不得到山下吃住几日。刘加宁都是盛情款待,始终奉陪,颇得王爷好感。刘加宁也有意与衡王交往,做得一手好菜,又加之性情豪爽,喜好结交,不重钱财,也善打猎,与王爷朱常庶性格相宜,一拍即合。虽不至于八拜之交,但情同手足,每年来往数次。
  这衡王府是很有来头的。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皇帝朱见深封他的第五子朱佑珲为衡王;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衡王就藩青州。在朱佑珲还没有到达青州之前,这里就大兴土木,为他修盖了一所富丽堂皇的王府。这王府,不光是建筑气派极力模仿北京城里的皇宫,就连里面的摆设、机构设置以及随从人员的配备等等,也都跟皇宫差不多,只是规模小些、定员少些罢了。诸如长史司、审理所、典膳所、奉祠所、典宝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代所、公正所,还有什么伴读、教授、引礼、典服、承奉、宫女、内监等等,一应俱全,俨然是国中之国。
  朱佑就藩青州一共三十九个年头,于嘉靖十九年(公元1538年)病死。皇帝封给他的諡号为“恭”,后人习惯于称他为恭王。衡王当然是世袭制,连同恭王在内,一共传了七王。其余的六个衡王是:庄王厚桥,康环球载圭,安王载封,定王翊镬,宪王常庶,最后一代衡王名民朱由棷,因为明朝灭亡,他被清政府杀死,故而没有諡号。在这七个衡王中,康王载圭传位给弟弟安王载封,载圭、载封是同辈,所以人们说衡王熙凤是“六代七王”。此外,按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立下的规矩:天子之众子必封为王,王之众子必封为郡王。衡王的儿子们还封有几个郡王,他们是:亲乐王厚燫、载玺、翊熔,高唐王厚英、载墀、翊镶、常泽,玉田王厚烃、载塘等等,一共二十九位郡王,他们也包括在衡王世家之内。
  明**朱无璋推行封藩制度的本来目的是巩固中央集权,加强皇帝对全国的控制,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维宗社会无疆之庆,植邦家不拔之基”。看来,这位开国皇帝是过分的天真了,事情并不象他想得那样简单!朱元璋的大儿子死得早,他直接传位给其长孙朱允文,只这一传就出了漏子。朱允文即位不久,就发现自己的几位拥有很大兵权的藩王叔叔,都虎视眈眈地注视着金銮殿晨的宝座,对自己的皇位是个不小的威胁。为剪除后患,他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的计谋,先后把周王朱素、齐王朱扶等废为庶人。燕王朱棣心里明白,挨下去就轮到自己了,不如先下手为强!他援引《祖训》,以“清君侧”为由,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激战,从侄子手里夺得皇位,当了皇帝,年号“永乐”。朱棣从父亲和侄子那里吸取教训,认为藩王是个应该慎重对待的问题,既不能给他们留有兵权,也不能草率从事将他们废为庶人。于是,就想了个折衷的办法,保留封藩制度,但不给藩王以兵权,只是让他们有个好地方住,吃好喝好玩好,舒舒服服地过一辈子算完。朱棣的这一想法在最高封建统治者中间很有代表性,自那以后的历代帝王都一脉相承,希望藩王们能够安分守己,乐享天年,不要危及江山社稷,第一代衡王朱佑珲,可说是按照这种主导思想塑造出来的典型。他“乐善好礼”,除去按照礼仪谒宗庙、朝天子之外,就是暇居斋宫,手不释卷,醉心于研究琴棋书画。他的书法很精“四体皆工”,写诗也有一定的造诣,当时社会上评价他是“大书结构有体,诗章足垂世教”。他的哥哥明孝宗弘治皇帝很喜欢他,称他为“诸藩之范”,敕命将从前废掉齐王所留下的土地全部赐给他,百他却怕搅扰了当地百姓,力辞不受。正由于这样,朱佑珲自打就藩以来,一进同地方上处得很好,即使遇到自己府上的人同外界发生纠葛,也不以势欺人,而总是说:“此乃我左右之过也!”因此,他的名声很好。以后的几代衡王,开头还以继承“祖训”为荣,出了几个文雅之士大夫。他们结交的也都是社会上的一些文人墨客,府内上下研究琴棋画的风气很浓,所以朝廷给他们在府前立的那两座石坊上,题写的匾额为“乐善遗风”、“大雅不群”。第一代衡王朱佑珲,号乐善子,这“乐善遗风”的意思就是赞扬衡王府保持了乐善子的良好“家风”。遗憾的是他们的这种家风并没有保持到底!大概是由于奢侈的剥削生活所决定的吧,他们必要要变,及至到了第六个衡王——宪王时期,就变得很不象话了,内部荒淫无耻,对外仗势欺人,连他们的家奴、院公也狗仗人势,不把地方官员放在眼里,老百姓就更不值一提了,府内那么一变味儿,过去同王府交往甚厚的文人墨客纷纷掩鼻而散,不再登门,而社会上的一些地痞流氓却象苍蝇逐臭那样,嗡嗡嘤嘤地聚拢来。这帮社会渣滓一旦投奔衡王府,就身价倍增,连地方官府也无权过问了。于是,衡王府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他们内外勾结,形成一股势力,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成了青州的一害。
  最后的一代衡王朱由椰,贪吝懦弱,既腐化又无能,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不料,明朝的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又把闯王撵出了北京城,满族贵族多尔衮趁机拥立爱新觉罗。福临当了中国的主宰,这就是清世祖顺治皇帝,当时,刚刚入关的清兵,李闯王的农民军,还有明王朝的残余势力,成了一锅粥,这时候,一位名叫李士元的领兵将兵将军找到朱由椰门上,劝他即位称帝,挑旗抗清,恢复明朝的江山。这位李将军说:“你是朱家直系,又据青州这个要冲,再加上我手下有部分军队,也许能一呼百应,恢复明朝社稷,如果失掉这个机会,江山落在旁姓人手里,你衡王还值几个大钱?只要人家一张纸条下来,要你的脑袋你也得剩第一步乖乖地伸出脖子啊!”但是,朱由椰却不敢冒险,甘愿听天由命,束手就擒,后来干脆投降了清兵。当时,清政府正忙着安邦定国,无暇顾及一个区区藩王,暂时对朱由椰采取了安抚政策,目的是让这个惊弓之鸟暂时安顿下来。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可就腾出手来收拾他了,先是指责衡王府子弟叛乱反清,将朱由椰召进京去“对质”,实际上则是把他囚禁了起来。第二年,也就是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干脆给他加上个反叛的罪名砍了脑袋。在朱由椰被杀的同时,青州的衡王府被抄,富丽堂皇的宫殿顷刻夷为平地,其建筑物料和豪华的摆设,“半归禅刹,半入侯门”,有一部分用于修建了宏伟壮观的法庆寺,有一部分归了官司宦人家。
  4
  衡王府六代王爷朱常庶因迷恋林四娘,身体虚弱,心慌肾虚,用尽良方治疗不见起色,甚是忧虑。一日,王爷朱常庶到雨落山打完猎后来到泊庄村拜访刘加宁,诉说胸中之苦闷。
  刘加宁听后道:“山药为滋补之品,常食可滋阴壮阳,王爷不妨一试。”
  王爷道:“刘公知我身子之弱的缘故。不瞒你说,我和林四娘是百般恩爱,形影不离,房事日多,身子亏也!”
  刘加宁道:“我怎不知?那林四娘是何等人物,王爷艳福不浅啊!不过无大碍,山药食疗足以弥补贵恙。”
  说起林四娘,倒也是一个英雄女子俏丽家人。《林四娘别传》云:“林四娘者,明莆田人。父兆梦,闽中名下士。崇祯间,举江宁推官。四娘生金陵,美姿容。幼聪慧,喜音律。年十五,貌益出众。囗袖垂髫,婵娟窈窕,顾盼媚妩,不可描画。尝携箫登梅花山,一弄徵羽,风生碧竹,水咽红管,人皆以为弄玉前身云。未几,梦兆调赴青州……”林四娘原本是秦淮歌妓,后又成了衡王朱常庶的宠妃,虽然平生只参加过一次战争,却因此而被人们称为“姽婳将军”。姽婳就是美丽的意思,这位年轻貌美的姽婳将军,在那次艰难的战争中香消玉殒,然而她那不散的芳魂,又在世间留下一段神奇的故事。
  那是明末祟祯年间,红粉佳丽遍地的秦淮河畔,又增加了一个新娇娘。她虽在青楼,却坚持卖唱不卖身,但也有吸引客人的绝招:歌罢兴酣之时。换上一身精致的短靠,或舞剑、或弄枪,来上一段精彩绝伦的功夫表演,这一手在秦淮歌畔可是绝无仅有,让寻花问柳的客人大开眼界。这个奉歌献武的歌妓便是林四娘,她凭着独具一格的武功和雪肌滑肤、蛾眉明眸的美貌,尤其是因长期习武而练就的丰美身段,很快就成了秦淮河畔的红人儿。
  这林四娘一个风尘女子,为何学得了一身绝色的武功呢?原来她出身于武官世家,父亲林枢本是江宁府的府官,继承家技,拳枪剑刀,样样精通。林四娘自小随着父亲习武,学什么像什么,身手不比父亲差到哪里去。不料在她十六岁那年,父亲因所管库银被盗而下狱,家人千方百计地打点挽救,耗尽家资,却毫无结果。母亲气极而死,林四娘无依无靠,最终沦落为青楼歌女。
  不久后,封蕃青州的衡王朱常庶游幸金陵,来到秦淮河畔寻欢作乐。这朱常庶已是六传衡王,他的祖先是明孝宗佑樘的胞弟,分封为衡王,王位世袭,传到第六代便是王朱常庶了。这时的皇帝明思宗,算得来应是王朱常庶的侄辈,如此一来,他便更可恃长逞骄了。衡王朱常庶除好色之外,也喜好谈兵弄武,到了秦淮河畔,听说歌妓林四娘武艺超群,顿时大起雅兴,召来林四娘侍宴助乐。林四娘着一身纯白镶金边的短靠来到衡王席前,衡王原料想,习武的女子必是五大三粗,一见林四娘却猛然一震,眼前这女子,云鬟高耸,眉目娇俏,白脸蛋上红霞匀染,真是一个美娇娘!若不是那身打扮衬出几分英爽之气,谁会想到她竟是舞剑弄枪之人呢!林四娘请过安后,开始了表演,只见她抽出腰间佩剑,手腕轻抖,身前便族出一朵闪亮的剑花,紧接着,柔韧的长剑上下翻舞,娇美的身段翩翩翻腾,如蛟龙出水,若惊鸿起舞,越舞越快,最后只见一片银光闪烁的剑影,不见了花儿一般的林四娘。衡王在席上大声叫好,最后还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直冲着林四娘鼓掌。
  表演之后,林四娘被召到衡王身边侍酒,静坐下来,她娴静轻柔,燕语莺声,与刚才的形象判若两人,使衡王更加陶醉。一次相交,衡王便对林四娘大为倾倒,离开金陵时,就带上了已赎身的林四娘,回到青州王府,林四娘摇身一变成了王妃。
  衡王府中佳丽成群,但自从带回了林四娘。衡王便对其他粉黛失去了兴趣,日夜与林四娘形影不离,一同饮酒论诗,一同习剑练枪,款款相依,交颈而眠。从林四娘身上,衡王发现女子习武别有一番风韵,于是将王府中所有的姬妾侍女组织起,由林四娘为统领,勤练枪剑之术,演习攻守战术,俨然成了一支娘子军。林四娘对此十分用心,经常穿起银质铠甲,腰佩双剑,象将军一般教导和督促她的女兵们;众女子受林四娘的感染,对武艺兵术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勤学苦练,很快就大有长进。衡王仿佛是这支娘子军的参谋,经常来视察她们的演练,还不时地指点一番,看到这些昔日弱不禁风的女子,如今竟也翻腾搏击得像模像样,衡王十分开心……
  想到这里,王爷叹了口气说:“我一世英雄,竟也难过这美人关。人间风情我又抛舍不了,你叫我如何?”
  刘加宁说:“王爷岂能辜负上天之好德?从明日起,我就去府上,专为您做山药吃,不出半年,保您恢复如初。”
  “当真?”王爷大喜。
  刘加宁点头。
  当日,设宴款待王爷,自然少不了那醋溜山药、乌鸡炖山药、拔丝山药等等。王爷边吃边赞不绝口:“嗯,确实好菜,可口,可口!”
  次日,刘加宁命家人挑选了两大筐上等山药,并带一名厨师,亲陪王爷去了青州府。
  果然不出半年,王爷再度来到泊庄村时,满脸透着红润,也胖了许多。见了刘加宁后,拍着刘加宁的膀子说:“刘公的方子极是灵验,我如今感到轻身自如,好像年轻了10岁。哈哈……”
  刘加宁说:“山药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延年。你每餐必食,定能长命百岁。哈哈……”
  王爷说:“你这里种了这么多山药,山药又有这么多好处,我看你都成了山药王了!”
  刘加宁哈哈笑道:“谢王爷提携,我就当这山药王吧!哈哈……”
  自此,刘加宁“山药王”的绰号就在四邻八疃传来开来。
  5
  山药作为滋补膳食,成为衡王府典膳。每年,泊庄都向衡王府进贡大批的山药。这种山药,形似萝卜,用筷去皮后,肉呈白色,煮熟后糯软味美。它的块根除去外皮后,可入药。山药加工后呈园柱形,表面黄白色,光滑,质坚硬,断面白色、粉质,气微甘味酸,嚼之发粘。自朱常庶王爷后,衡王府大小官俾都喜好于这道美味佳肴。不光平日里实用,就是婚礼喜庆宴会也少不了这道菜,而且做法多种。衡王府和泊庄刘家的交情日深笃厚,常拨付银两扶持刘家种植山药。因而,山药作为一种上等补品和百姓的一种种植习惯延续至今。经过不断品种优选,泊庄山药目前已为家家户户种植,质量优良。形成以泊庄为中心、辐射高崖镇及安丘汶河岸边农民的主要种植作物。
  据有关资料记载:山药又名,原名薯豫。属薯蓣科,为多年生植物。《本草纲目》载道:因避唐代宗名“豫”讳。改薯蓣为薯药。宋朝,宋英宗名“曙”故又改薯药为山药。
  山药原产中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尤以怀庆府所产山药名贵。怀山药又称白山药、怀参,为全国之冠。《神农本草》云:“山药各地均产,以河南怀庆各地产者良。”
  现代科学证明,山药中含有皂碱、粘液质、尿囊素、胆硷、精氨酸、淀粉酶、蛋白质、维生素C、B、4一二羟基苯乙胺等,粘液中含甘露聚糖与植酸。其性味甘、平、入肺、脾、肾经,具有健脾止泄、补肺益肾之功用。主治脾虚、久泻、慢性肠炎、肺虚咳喘、慢性肾炎、糖尿病、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
  山药一直是清宫的重要膳食,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之一就是喜食山药。满族发迹于中国东北部的白山黑水之间,他们是从游牧生活经过长时期的汉化以后,才进入中原的,并依靠其强悍的八旗铁骑,建立了清王朝,统治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疆域广大的大帝国。
  清宫一直保留着他们游牧生活的肉食爱好。每年,东北三省都要向清宫进献最好的山珍野味:肉类——牛、羊、猪、鹿、狍、獐、熊、鸡、鸭、鹅等;鱼类——鲤鱼、鲫鱼、鳟鱼、白鱼、扁花鱼、细鳞鱼、鲟鳇鱼、赭鲈鱼等;野菜——青笋、冬笋、小根菜、山韭菜、山药、松菇等。
  山药古称“神仙之食”,历史上曾是地方官员向皇室进贡的重要特产,目前也成为我国特殊的药食兼用的出口创汇蔬菜。山药具有营养价值高、低热量及多种保健功能,可增强自身免疫力,搞有害物质刺激,搞肿瘤,调节代谢,调节内分泌,调节心肾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糖尿病、慢性胃炎、神经衰弱等疾病症状。
  在我国传统中药中有着名的“四大怀药”,即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和怀菊花。因它们均产于黄河北岸的武陟、博爱、沁阳、温县等地区,而这些地方在1913年前均属怀庆府(今河南沁阳)管辖,故称为“怀药”。四大怀药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公元718年东周时代就被作为进贡给朝廷的主要礼品,后来在东南亚各国享有盛誉,现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更是将四大怀药称之为“华药”。该地区种植山药,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其品种为正宗鸡骨淮山药,明朝万历年间,列入朝迁贡品,被封为“一品山药”,专供皇宫御用,其营养及药膳价值,可想而知!据当时太医鉴定:可以健脾、胃、补干、肾、除消渴、止烦燥、预防肿瘤、治妇女带下、血崩、起到辅助调摄作用。现为提倡科学、改良品种,经农科院研究所推荐,移植日本白山药品种,其质量产值,比鸡骨淮更胜一筹。
  泊庄村种植山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从整地、育苗、种植、管理、收获、贮藏,都有极严格的操作要求。在防止品种退化方面,作了许多尝试。现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成为百姓们收入的重要来源。正应了先人那句话:“这薯蓣可保你全家一路不疾,日后也必是你家发迹之物。”
  6
  三年后,到了崇祯八年,晋陕一带久旱不雨,饥荒延绵,民不聊生,到处发生变乱。山西的流贼王嘉允大举向外发展,其属下的一班人马由王自用率领攻向山东青州。青州的衡王朱常庶向来以为自己武功盖世,兵法更是无人匹敌,所以根本不把王自用一伙人看在眼里。当王自用的人马把青州城团团围住,准备攻城时,衡王一怒之下,亲自挺枪跃马,率领青州守军主动出击。但毕竟守军寡不敌众,加之衡王的过份轻敌,守军很快就处在了下风,被贼军围困在一个小山岗上,进退不能,形势十分危急。
  城内的官吏眼看王爷出师不利,而贼军的声势越来越大,不由得心惊胆颤,信心丧失,准备开城降敌,以委屈求全。林四娘闻讯后,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毫不顾忌地将官吏们叱责一顿,然后召集了王府中的娘子军,倡言:“出兵救主,以报夙恩!”
  俗话说:“养兵干日,用兵一时,”演练了三年的娘子军们,虽然心底里惧怕真刀真枪的实战,但一想到一旦城破,自己也不会有好下场,不如拚上命去一决雌雄,顶多是个玉石俱碎!于是个个磨拳擦掌,披挂上马,听从林四娘的指挥。
  经过仓猝的编组、整备后,林四娘带着娘子军的队伍出发了,女兵们个个脸上都是一副庄严肃穆的表情。城门开启处,城外的贼军忽然看到一支装备齐整的队伍威风凛凛地冲了出来,待冲到近处,却见一个个士卒面容姣好,描眉涂唇,秀目含怒,煞是有趣。
  “是群娘儿们!”贼兵们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同时也就放松了警惕。趁此机会,林四娘一声呐喊,指挥着娘子军猛地冲入敌阵,刀枪齐下,杀得贼兵屁滚尿流,半天还没醒过神来。
  “山药王”刘加宁与衡王府朱常庶王爷的一段佳话一直在泊庄一带流传,泊庄村的山药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种植、加工风格。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鄌郚文学 鄌郚文史 刘天鹏文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