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3 09:10
鄌郚总编

临朐八年抗战概述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2-14 16:51
鄌郚总编
  临朐八年抗战概述
  从1937年抗日战争烽火燃起,至1945年抗战全面胜利,临朐人民历经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寸土,都洒满了烈士的鲜血,临朐人民历尽磨难,从苦难走向辉煌。这场战争已经过去70年了,临朐广大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艰苦历程和英雄业绩,却令人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
  回顾临朐人民的抗日斗争,大体可分四个阶段。一是敌后根据地的初创;二是加强军政建设,深入开展对敌斗争;三是战胜严重困难,争取抗战优势;四是实行反攻,夺取全面胜利。
  1937年7月至1939年春为第一阶段。l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广泛发动民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临朐赵家楼、孙家小崔一带的地下党员和爱国青年,县立师范与由济南乡村师范返校的学生等,一面积极宣传抗日,一面联络分散各地的同学和爱国志士,组织抗日团体,筹划抗日武装。这年12月20日,临朐县立师范学生李奎德组织临朐县砚峪、大关、唐家河等10个村庄青年农民、学生、乡丁100多人,在大官庄宣布成立“抗日义勇军”.
  1938年1月23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临朐,当日即枪杀胡家庄无辜村民数人。临朐人民义愤填膺,抗日烽火迅速燃起。临朐党组织立即响应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在各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号召,经过秘密串连、募捐和收集民间枪支,于是年3月在夏家台子竖起了抗日武装起义的大旗,成立了百余人的“人民抗敌自卫军”,后与益都县抗日武装会合,成立了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十支队(简称十支队)。十支队士气高涨,求战心切,在胶济铁路中段沿线多次伏击日军。同年三、四月间,在国民党政府军展开临沂、滕县、台儿庄保卫战的同时,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的警卫武士队由队长窦来庚率部至临朐,成立了“国民军义勇队”,后编为“国民党山东省保安第十七旅”,窦任旅长。该旅官兵先后在临朐城、黑山、烟冢铺、岩头、南流等地多次与敌交战,牵制并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
  日军侵占临朐后,到处安设据点,县城设1个中队约80余人,随后在冶源、南流、瓮石山又设了20人、30人不等的据点8处。日军为巩固占领区,大力扶植伪政权,扩充伪军。在县城北关设了山东剿共第一军军部,后改为清乡大队,计2000余人,在全县设立十四、五处据点,助纣为虐。日伪军所到之处,施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给临朐人民带来空前灾难,仅龙岗就枪杀无辜百姓70多人,烧毁房屋200多间,还制造了唐立店子、双山河等惨案。面对凶残的敌人,我抗日军民同仇敌忾,针锋相对地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逐步建立临朐抗日根据地。
  1938年11月,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在马保三司令员的率领下进驻临朐的暖水河、三岔店等地,开展统战及扩军工作。刚建立不久的中共临朐县委派员与部队取得联系,县委遂以八支队驻临朐工作团的名义公开活动。临朐抗日武装不断发展,临朐在暖水河成立独立团,与第八支队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协同作战,一致对敌。1939年春,八支队整编为山东纵队第一支队。1939年3月30日,日伪军千余人途经蒋峪进犯鲁南。此时,驻蒋峪的国民党苏鲁战区新编第四师二团将士在山东纵队一支队配合下,在蒋峪同日伪军进行了激战,打击了敌人嚣张的气焰,遏制了敌之狂妄企图。
  由于有了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主力部队的支持,又有一支政治和军事素质较好的抗日武装,因而临朐军民能够更好地肩负起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任,为更广泛深入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1939年夏至1940年底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加强军政建设,深入开展对敌斗争。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地党组织遵照中央、山东分局的指示,积极组织广大民众参加民主建设活动,团结各界人士,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1939年8月,八路军山纵一支队奉命经淄河流域进入临朐县五井一带。时任一支队副司令员钱钧在《五井激战》中回忆:“临行前,纵队首长交给我们的任务是:保卫沂山、鲁山根据地,面向胶济线,保持鲁中与胶东、清河根据地的联系。首长具体指示我们,部队驻临朐县西南山区,西与活动在淄川、博山、莱芜东地区的四支队为邻,南面靠近驻南麻的山东纵队指挥部,往东向安丘、昌乐地区发展,开展游击战争,消灭敌伪力量,扩大鲁中抗日根据地,同时为粉碎敌人第二次大”扫荡“作好各项准备工作。”自下半年起,在一支队的指导帮助下,先后建立了五井区、纸坊区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了一、四、五区联防办事处。在此基础上,1940年4月28日,临朐县各界代表会议在茹家庄召开,选举产生了临朐参议会,建立了临朐县抗日民主政府。从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过一步加强,各界群众的抗战热情更加高涨,大家纷纷组织起来,成立了工、青、妇、儿童、自卫队(团)等抗日群众团体。许多村庄办起了夜校、识字班,学抗日识字课本,教唱抗日歌曲,自卫团站岗放哨,捉拿汉奸,群众性的抗日活动热火朝天。
  在政权建设的同时,部队也加强了正规化建设,初步形成了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及县区武装三位一体的武装体系。八路军山纵一支队已成为活跃在沂蒙山区的主力部队。1939年8月,山纵一支队、中共鲁中区二地委(鲁沂地委)进驻临朐朱家坡、茹家庄等地。同时,山纵四支队二大队一中队(原临朐独立团改编)奉命由博山开赴临朐,扩编为临朐独立营。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保卫根据地,粉碎敌人“扫荡”的战斗中,多次沉重打击敌人,取得了重大胜利。1939年l0月,山纵一支队在临朐独立营、胶东军区通讯营的配合下,在五井与前来偷袭的日军展开激战,歼灭日军40余人,毙伤俘伪军120余人。《大众日报》为此发表社论,称赞五井战斗为“山东抗战两年来的最模范的胜利战斗”.此后,我军进行了石河伏击战、青崖头战斗、袭击二郎庙伪据点、讨伐国民党顽固派九支队张子忠部等,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临朐军民的抗战信心。
  1941年至1943年为第三阶段。这是我军民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在此期间,日本侵略军先后推行了5次“治安强化运动”,实行所谓军事、政治、文化、经济“总力战”.1941年1月,敌人出动重兵“分进合击”,对沂蒙山区发动了历时50余天的大“扫荡”,使我沂蒙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沂蒙地区有3500人惨遭杀害,10000多名青壮年被抓走,160万斤粮食被抢劫,四分之一的房屋被烧毁,家禽家畜及其他被掠财物难以数计。临朐人民同样受到严重摧残。
  1942年,敌人对鲁中根据地的“扫荡”更加频繁。仅出动2000兵力以上的“扫荡”即达9次之多,共动用兵力5万多人,历时137天,小规模的“扫荡”更是不计其数。敌人在军事“扫荡”的同时,还大量增设据点,构筑碉堡,挖修封锁沟墙,在鲁中的据点增至368处,临朐的据点也有增无减。这样以来,我根据地不断被“蚕食”分割,上下左右联系困难,临朐的党组织与二地委的联系一度中断达3个月之久。形势的恶化,使临朐的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团体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摩擦,伪军极力追随日军行动,更使抗日军民面临重重困难。“形同汉奸”的国民党苏鲁战区第三纵队司令秦启荣,其所属的七、八、九支队长期盘踞临朐,l940年9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由鲁村移驻吕匣店。以后国民党新编第四师吴化文部公开投敌,他们甘为敌之鹰犬,变本加厉地残害临朐老百姓。
  由于日军实施“三光”政策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残酷统治,又加久旱无雨,所以1941年至1943年,兵祸与天灾,造成了以临朐为最甚的包括蒙阴八区、益都三区、博山四、五、七区方圆百里的“无人区”.
  在面临严重困难的形势下,临朐的党组织领导全县军民,遵照上级指示,千方百计采取对策,咬紧牙关,度过难关,继续坚持长期抗战。
  为坚持边缘区斗争的需要,上级调整了行政区划。1941年中共益(都)临(朐)工委建立,临朐县委隶属益临工委领导,还成立了益(都)、临(朐)、淄(川)、博(山)四县联合办事处。根据益临工委决定,益都县大队与临朐县大队合编统称益都县大队,冯毅之任大队长,高奋任教导员,并代理临朐县委书记。县大队及县、区武工队不断深入敌后,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伪军和争取“两面政权”的工作。各地广大民兵也从分散独立活动发展到几个村的联防。一批共产党员也根据党组织的指示,有的潜伏,有的打入敌人内部,机智灵活地开展党的工作。沂山区委的同志分别以开饭店、干石匠、挑货郎担等作掩护,奔波于沂山、博山、太河等地,同鲁中二地委、益临工委保持着直接联系,汇报敌情我情,带回上级指示,就地开展斗争。
  1943年6月,蒋介石命令驻沂山一带的东北军于学忠部撤离山东,企图由李仙洲部驻防沂蒙山区。这时,鲁中军区抓住其换防之机,由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钱钧率10团1营进驻沂山腹地,部分驻扎沂山村,司令部设在响水崖。一边开展生产救灾,一边打击周边顽军,发展沂山根据地。期间,参与发起了讨伐吴化文、厉文礼、张步云的战役,与兄弟部队配合,益临武工队积极参战,一举解放了花龙潭以东、沂山以西、杨家河以南地区。9月,中共临朐县工委(冬改为县委)和临朐县政府在九山建立,高奋任书记兼县长。第一次讨吴(化文)的胜利,大大改善了对敌斗争的态势。10月,钱钧所率部队发展到2000余人,被鲁中军区编为沂山支队。年底,鲁中我军在渤海军区部队的策应下,以5个团的兵力发起第二次讨吴(化文)战役。激战4昼夜,攻克吴伪据点20余处,歼敌5000余人,解放了寺头以东、冶源以南大片村庄。到1943年下半年,最困难的局面开始好转,沂山地委、沂山军分区先后建立,沂山抗日根据地得以巩固。
  1944年至1945年8月为第四阶段。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战场上局势吃紧,不得不从山东调出部分兵力,而利用大量伪军据守据点和交通线。这年3月至4月,鲁中我军发起第三次讨吴(化文)战役,万余主力部队参加战斗,12000多名民兵、氏工跟随主力行动。经过两个阶段的奋战,吴伪军被歼大半,我完全控制了沂山鲁山地区,同时打通了沂、鲁、泰、蒙各山区之间的联系,为后来的反攻夺取了有利的前进阵地。
  在解放区内,党领导临朐人民实行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大力恢复发展生产,重建家园。鲁中行政联合办事处及时拨粮25万斤,种子3万斤,款25万元,并发放农业贷款60万元。沂北、沂中、莒中等县的党员、群众自带耕牛、农具来临朐帮助开荒种地。鲁中区党委派出医疗队为临朐人民防病治病,控制了疫情的蔓延。昔日“无人区”日渐复苏,广大翻身农民怀着无比的喜悦和感激之情,踊跃参军参战,拥军优属。党政军民团结一心,决心按照上级关于“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指示,向敌人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1944年春,县、区武工队配合主力部队拨除了黄家宅伪据点,6月,攻克了蒋峪、大关、小关伪据点,辛寨以南大片地区解放。7月,又分四路连续向盘踞高家庄、坨峪一带的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部九支队发起猛攻,击毙敌秘书长张梅亭,俘敌数百人,伪九支队司令刘同敬率残部逃窜昌乐。9月,奇袭了纸坊伪警察所,消灭伪警察100多人。10月,县大队拔掉梨花埠伪军工事后,一举攻克南流伪军据点。辛寨一带解放。
  大反攻形势的到来,广大军民倍受鼓舞,斗志昂扬。在1945年的春季攻势中,鲁中沂山军分区十二团拔掉了洋河、庙山、柳山等伪据点后,开辟了临东根据地,临东县建立。大反攻使伪军望风披靡,也使日军感到末日来临。这时,驻临朐的日军多龟缩在城里,已经很少出动。进入夏季攻势后,我军乘胜追击,连续作战,继农历5月8日解放高崖后,9日解放了盘阳,10日解放了七贤,11日包围了冶源,13日冶源重镇解放。而后继续扫清县城周围据点,城里之敌已被我严密监视之中。
  1945年8月8日,毛泽东发出号召,对日军进行最后一战,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立即发出进军命令。山东军区组成五路大军,向日军展开大反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夜,我第一路前线部队包围临朐城,城内之敌仓惶出逃,至石沟河被歼一部。19日拂晓,城门大开,群众欢欣鼓舞,迎接人民子弟兵入城。至此,临朐全境解放,临朐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迎来了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
  八年抗战,临朐有3507人参军,牺牲736人,伤残437人。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