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3 13:09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柳山镇后疃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20 10:02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柳山镇后疃村
  后疃村位于临朐县城东25公里、柳山镇政府驻地东北0.5公里处,九曲河东岸,冶(源)伦(家埠坡)公路北侧。南毗柳山镇政府驻地,东邻程家宅村,北与花家庄、丁家庄、孟家庄隔山而居。聚落北高南低,南北长、东西窄。
  明崇祯年间(1628~1644),李姓自柳山寨迁此立村。现有李、曹、杨、刘、石、张、王、陈、侯、邓、赵、董、丁、孙14姓。据考,曹、杨二姓明朝初期即散居于此,曹姓自镇内英山河村、杨姓自今青州市迁入;刘姓因战乱自云南流亡到此;张姓自今昌乐县寺后村、侯姓自黑龙江省宽甸县、邓姓自今高密市分别迁入;陈、赵、董、丁、孙等姓系近十几年分别从昌乐县时马村、西官庄、荣山官庄及镇内唐家河、孙家庄入赘。共496户,1743人,均为汉族。李姓人口居多。
  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临朐县忠善乡柳山社;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柳山区柳山社;1930年,属第六区柳山镇;1938年12月,属中共益(都)南工委弥东区柳山镇;1939年10月,益南工委撤销,属临朐县弥东区柳山镇;1945年1月,属临东县柳山区柳山镇;9月,临东县撤销,属昌乐县柳山区柳山镇;1947年7月至次年4月,属中共益(都)临(朐)昌(乐)工委柳山区柳山镇;1948年7月,属新建益临县柳山区柳山镇;1952年6月,益临县撤销,属临朐县第十五区柳山乡;1956年,属尧山区柳山乡;1958年2月,撤区并乡,属柳山乡;9月,属柳山人民公社;1984年4月,社改乡(镇)后,属柳山镇。
  村有耕地2608亩,柳山洼为平原,余为山地、丘陵,主要分布于村西和村北。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花生、地瓜、大豆为主,兼有杂粮。现小麦、玉米单产分别达500公斤和600公斤。
  1972年,马庄水库干渠所属北河渡槽竣工通水。1989年,投资25万元,在柳山西河挖长100米、宽40米大口井1眼,配套输水管道1500米,能直接提灌粮食主产区柳山洼。2000年秋,大口井经营权承包到户,管道铺设扩至8100余米,除保证柳山洼粮田灌溉外,还延伸至柳山寨村、涝洼村,灌溉面积由原来的1000亩扩大至3000余亩。1998年,每户自发集资100元,潍坊市人事局扶持10万元,与柳山寨村合作,户户通上自来水。1999年,村自筹资金28万元,潍坊市人事局再次帮扶资金10万元,在村北河上游修建小(二)型鸢柳水库1座,库坝长100余米,高20余米,顶宽6米,总库容8万立方米。2008年,县水利局拨款20万元,对水库除险加固,东西两岭埋设灌溉管道3000米,建水囤5座,均为自吸式潜水泵站,水库修有自流干渠2000米,提灌及自流灌溉面积达1300余亩。
  1997年秋,在村两委的扶持和引导下,村民李师新、李宪友、李宪瑞、李宪海、杨洪利、李宪秋、李东武、李宪同、李宪玲、李宪强、李师成等20余户分别建起冬暖式大棚,共占地60余亩,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西葫芦等蔬菜,每个大棚年生产蔬菜5000多公斤,收入3万多元。近年来,又有村民建起30多个阳春大棚,种植西瓜、茄子、芸豆、辣椒等瓜菜。每个棚占地2亩左右,年产西瓜2万多公斤,辣椒5000多公斤,收入6万多元。
  村有大型养殖户2家。李信昌建有占地5亩养殖大棚2个,年出栏肉鸡3万只,纯收入16万元;李信诚建起占地3亩养猪场,有猪圈36间,年出栏生猪600头,年收入30万元以上。
  村地理位置优越,工商服务业起步早、门类全、发展快。20世纪60年代始,村集体建立代购代销点,有红炉和修配等副业项目,有小砖厂1处。1964年,迁址于村内,建综合服务项目1处,占地5000多平方米,下设铁业组、木业组、加工组、修配组、服务组、运输队、农业技术服务队等。1971年最早在全镇利用机械发电,村民用上照明电。80年代,村办企业渐成规模。1981年至1985年,酱菜厂、面粉厂、砖瓦厂、贸易公司、挂毯厂、糕点厂相继建成。其中,酱菜厂成为村乃至县域一大品牌。所产酱菜系传统工艺、手工操作,采用当年新产芥菜头,用卤水、食盐、香料等腌制一年,然后再用小麦、瓜干等酿制的甜面酱醅出,咸香兼备、色香味俱佳;什锦包瓜菜用杏仁、花生仁、芝麻等多种材料混搭,置于未成熟而经醅制的小西瓜内,别具口感,实乃酱菜一绝。80年代,村成为镇域经济最强村。90年代后,村办酱菜厂和贸易公司先后转为李宪普酱菜厂、李海伟饭店、李师协旅馆、李培福五金建材、李宪车百货门市。进入21世纪,后疃村被划入镇址规划范围,由镇统一规划,在村东北长山脚下,新建工业园1处,现入园企业10余家。通过镇政府投资和村自筹资金,先后打通并硬化长旺工业园路、纪山路、金钜路和村内两纵三横8条主要道路。顺金钜路和纪山路两侧,规划沿街商户10余家,建设金钜花园。现全村餐饮、养殖、运输、五金建材、维修加工、百货流通等商户达150多家。
  1948年,设立柳山区后疃完全小学,校长李效燕。1955年,临朐县弥河东第一所民办高级小学补习学校在村成立,李洪任校长,李师梓、李师昌任教员,招收柳山、蒋峪、上林及昌乐县鄌郚等地学生。1956年,设立后疃小学。1958年,柳山公社在此设立后疃农机中学,1960年撤并。1970年,后疃小学迁址于村西南角,建有教室两排30余间。1982年秋,利用村办民助的方式,由村委出资、村民出工建设,小学再次迁址于村东南角,新建教室和办公室40余间。1996年,以老干部为主体,成立建校委员会,李庶昌任建校委员会主任,通过电话和信函等形式,广泛倡议,村民和村在外工作人员400余人(户)共捐款7万余元。其中,时任深圳市第二建筑公司工会主席的村人李师重捐资5000元。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每人捐资300元至800元。新修教室13间,包括阅览室、语音室、微机室、实验室等,校址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改善了办学条件。2007年9月,村小学撤并至柳山镇中心小学。原小学校址,一部分改为社区和文化娱乐中心,内设社区办公室、综合服务大厅、体育场、文化书屋、文艺排练厅、演出大厅和老年人活动之家;另一部分由临朐县顺兴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租用。
  村人才辈出。
  清朝后期,曾考出3名举人:李秀、李士公、李其埰;25名秀才:李生渭、李上士、李中士、李仁士、李德辉、李其培、  李岸、李其垲、李其坪、李仙、李其堪、李戬谷、李树滋、李嵉、李修仪、李修德、李树勲、李岫青、李修已、李树森、李树公、李树铭、李岫峰、李修符、李岩。
  李复昌(1895—1973),字元一,号亚东,191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政法系,成为临朐县第一名北大学生。赴学前,其祖父赋诗嘱托:“分科大学设燕京,送汝负笈列众英,但为全球通学问,非关骇世猎虚名。”李复昌不负重托,中西文皆优,深得蔡元培赏识。他积极参与“五四”学生运动,火烧曹汝霖住宅,痛打章宗祥。毕业后,在济南法政专科学校任教兼专职律师,后任临沂、朝城两县法院院长、鱼台县县长。其四子二女均为名牌大学生,有的留学苏联和德国,四子均成为国家科技拔尖人才,其中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复昌的子孙中有6人获博士学位。
  1949年建国后,村中考出大学本科以上学生300余名。其中,获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15人,硕士学位23人。有30多名县处级以上干部,供职于全国各地。
  李师廉,1934年生,1951年考入天津大学电机系,1953年被国家选派到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学习,1960年获工业硕士学位,1982年获德国亚琛理工大学工学博士。被机电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德格尔森基兴应用科技大学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其女李枫,系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其子李伟平,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工学硕士,后获博士学位。李师正, 1940年生,196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数学系,留校任教,1989年晋升为教授,曾任数学系副主任、主任,硕士生导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山东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山东代数学会理事长。李海舰,1963年生,1982年考入山东大学政治经济系,1990年至1991年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李培志,1977年生,2000年青岛大学毕业后,先后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现在上海工作。李鹏程,1981年生,2004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年,考取本校硕士生,2006年考取清华大学博士生。李文斌,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李敏,吉林大学硕博连读生。李宇环,中央财经大学在读博士生。田秀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博连读生。
  就职于党政机关的村人有:李师南,1960年生,1981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寺头镇党委书记、县水利局局长、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副县级),现任临朐县政府党组成员。李培法,1960年生,1976年参加工作,现任潍坊市纪委派驻第五组纪检组副书记(副县级)。李海军,1964年生,现任山东省财政厅农财处处长。李斌,1971年生,现任中共临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网络文化管理办公室主任,2010年被中共潍坊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4月被县政府表彰为劳动模范。
  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李师成、李宪志、李师荣、李师勋、李宪启。
  就职于国防事业的副团职以上人员:李宪本、曹国民。
  1957年,村设卫生所,医务人员有李师元、李林。1968年,实行农村合作医疗,李林、李宪首、李师钦、曹国胜、季玉华等先后从医。现有卫生室4处,医务人员6人。村民全部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村中小戏历有名气。20世纪60年代,杨文礼发挥己长,创作并排练的《农奴戟》、《难忘的日月》、《说媒》等剧目闻名全县。70年代至80年代,村民排演的《李二嫂改嫁》、《小姑贤》、《小二黑结婚》、《半篮子花生》等节目,曾赴辛大铁路和沂山水库工地现场演出。鼎盛时期,演职人员达70多人,服装和道具均为演职人员自备,取、借自村民和农户。1973年,演出队参加县文艺汇演,获得第三名。进入90年代,村文化生活进一步繁荣。退休教师李茂,在村委倡导下,发挥特长,组织起以李宪珍、李宪友、李华昌、李江伟、李师卿、李宪良、李师道、李宪玉、李师茂、李宪卿、曹国霞、侯建伟、李爱萍、李师臣等为主体的文艺表演队,人员达90多人。村民自发提供车辆10余部,村委先后投资6万余元,购买服装、道具、音响等器材,自编排演《八仙拜年》、《小拜年》、《新逛新城》等节目,到县内各乡镇巡演,受到群众好评。部分节目还参加市、县两级群众文化艺术节演出,临朐电视台《百姓茶馆》栏目组曾多次到村专访报道。
  村有烈士2名:李宪书,1922年3月出生,1947年1月入伍于昌潍独立团三营八连,1948年4月在潍县战役中牺牲。李宪法,1925年10月生,1942年2月参加八路军,任滨海军区独立团一营二连战士,1942年6月,在沾化县牺牲,葬于利津县八里庄。
  1939年2月,43岁的李济昌在家中被日军掳走,拉至辛山北砍头。
  1939年春,国民党山东省保安第十五团为制造武器,向群众征集铜铁。一村民在捡到的日军迫击炮弹上卸铜,炮弹突然爆炸,该村民及围观的3名儿童当即被炸死。
  村西山有一古柏树,已枯死,栽植年代不详,历尽风霜雪雨和战火洗礼,树虽死而尤立,成为地理标志性古树。村内尚有明代所植桂花1株、古槐1株,分别于20世纪80年代和2003年,卖于临朐县宾馆和蒋峪镇常庄。
  1951年春天,后疃在全镇成立第一个互助组,全组10户,土地135亩,李玉汉任组长。1952年,互助组发展到24个,入组360户。1953年,以李玉汉互助组为基础,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13户,实行土地入股,耕畜及大型农具折价入社。收益分配方式:现金30%做土地分红,70%做劳动报酬。1954年成立高级社,李文清、李师效先后任社长。
  摘自《临朐村镇志略》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