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3 13:19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白塔桥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8 19:42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白塔桥村
  白 塔 桥 村位于临朐县城南18公里、冶源镇政府驻地南5公里处,大郎山之阳,潍(坊)九(山)公路西侧。东邻寺头石河及截河而成的白塔水库,西邻第二峪村,南与店子坡村搭界,北与三阳山村接壤。聚落呈长方形,北高南低,主街东西向。
  辖白塔桥、第二峪、店子坡3个自然村。共22姓,405户,1358人,均为汉族。
  白塔桥村,元朝末年,许、聂、焦3姓立村,因村西有汉代所建白崖寺,寺内有白色石塔,故名白塔。明初,马姓自今山西省洪洞县迁此;清顺治年间(1644~1661),张姓由县内辛寨镇下河村迁入;清咸丰年间(1851~1861),七贤朱位村马姓入住;郑、宋、康、寇等姓先后迁入。许、焦、聂3姓徙出;后宋、康、寇姓外迁。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与原白塔公社白塔村同名,以村东有古石桥,改称白塔桥村。现有马、王、张、冯、刘、李、申、孙、刁、蒋、卢、郑、曹、赵、周、魏、郭、杨、陈、苏20姓,335户,1135人。
  第二峪,位于冶源镇政府驻地南6公里、白塔桥村西1公里处,西邻许家峪村。清道光年间(1821~1850),李姓自今寿光市李家下坡迁此立村,因处白崖寺西第二条山沟中,故名第二峪。现有李、郑、张、刘、田、宋6姓,43户,135人。
  店子坡,位于冶源镇政府驻地南6公里、白塔桥村南0.5公里处,南邻寺头镇北彭家庄,东界寺头石河,西靠群山,聚落西高东低。清光绪五年(1879),李茂林自附近白塔村迁此立村,取名李家林子;继有周姓自沂水迁入。沿路设一茶水店,因处山坡,行人习称店子坡,遂为村名,李家林子之名反不为人知。清末,马姓从城西卢家庄迁入。今有李、周、马、陈4姓,27户,88人。
  归属沿革,明前无考。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临朐县孝慈乡米山社;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冶源区米山社;1930年,属第四区米山乡;1944年当地解放后,属南流区宋庄乡;1953年5月属第六(寺头)区白塔乡;1956年,属寺头区石佛乡;1958年2月,撤区并乡,属石佛乡;是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后,属寺头公社;1978年,冶源公社在村东修建白塔水库,淹村部分土地,为便于管理,划归冶源公社;1984年,社改乡(镇)后属冶源镇。
  地处丘陵山区,1100亩耕地多为淋溶褐土。原以种植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高粱为主。1949年,始种黄烟及果树、花椒等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一度为主要收入来源。农业合作化后,在“以粮为纲”年代,果树、花椒被大量砍伐,耕地全部种植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800亩以上,只有岭地种植小杂粮。
  20世纪90年代后,村民因地制宜在山地和荒坡广植花椒、香椿,渐成规模,仅此,年人均收入300多元。同时,发展苗木生产,培植繁育苹果、花椒、柿子、侧柏等各种苗木。每到春季,县内外到村选购苗木客户络绎不绝,成为远近闻名的苗木村,育苗户年收入1万元至5万元。有20户建起冬暖式蔬菜大棚和香椿大棚,产品畅销县内外,户均收入2万元左右。
  养殖业,原以家庭散养为主,有少量猪、鸡、鹅、鸭。90年代后,规模养殖悄然兴起。现有养殖专业户50家,建鸡、鸭养殖大棚70个,每棚一批可放养2000只至4000只,年出棚7到8批,正常情况下,每只鸡、鸭纯利润1元至2元,养殖户年均收入3万元左右。村民卢文福,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建起永康食品有限公司,与养殖户签订合同,收购加工鸡鸭,为客户提供鸡苗、鸭苗、饲料、兽药及防疫服务,形成养殖、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体系,实现互利双赢。公司年收入百万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职工人均年工资1.5万元以上。
  1978年前,村内无工业项目。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后,随市场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崛起。冯金明、冯金宝兄弟俩,创办石材加工厂,产品有路沿石、石桌、石墩、石柱、板材等,年收入10余万元。村民郑淑禄,投资100万元,建起“鑫桥石油”加油站,年收入80万元。马廷德,建起骨粉厂和楼梯扶手制造厂,年收入3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个,人均收入1.5万元。张兆坤,建立嘉盛特种焊接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粉末制品,铜、锡、钴、镍等稀贵金属焊接材料。马金福的空心砖厂,产品质量好,销量大,年收入4万元。有18户经营鸡苗,鸭苗,饲料,兽药及鸡、鸭粪运销,自有运输车辆,户年收入8万元左右。5户购置挖掘机,为大型建设工程施工,每台年收入40万元。
  村落紧靠潍九公路,交通便利。村民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现有小百货、餐饮、农机维修等经营业户20多家,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村内有建筑队3支,用工百人,人均年收入1.5万元。有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20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全村二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70%以上。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800元。
  1984年,全村通电,村民生活、生产逐步实现电器化。1998年,开通程控电话。2003年,开通有线电视。
  1992年,中德粮援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落户白塔桥流域。投资65万元资金,修建环山路7.5公里,整修水平梯田120亩,营造经济林1680亩、水保林4320亩,栽植其他树木1160亩,山、水、林、田、路得到统一治理。打深机井2眼,修建100立方米、30立方米水囤各2座,机房1处,铺设输水管道2.5万米,村民吃上卫生、洁净、方便的自来水。
  2007年,实施“村村通”工程,政府扶持,村民自愿捐款,村在外工作人员鼎力捐助,对两条主要街道实施水泥硬化。
  村人历来重视教育。明、清设有私塾,子弟家贫力学。清代冯太衡,考为庠生。民国后,开办速成班,早期教师有卢明治、冯守廷、杨庆沂。1955年,在村东三元庙设初级小学。1968年,公办小学下放到农村,村建一至五年级小学。1994年,村委投资,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0多万元,新建校舍20间,占地3750平方米。2002年,整合教育资源,许家峪、淄界等村小学合并至白塔桥村小学。现有教师12人,在校生96人。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村考出大学本科以上学生68人,其中,硕士、在读硕士12名,博士1名。陈西平,山东师范大学毕业,硕士,现任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卢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博士,现在南京军区总医院泌尿科工作。杨世珍,潍坊师专毕业,现任潍坊七中校长。马建平,山东农业大学毕业,现任五井镇党委书记。
  中医郭太明,精于岐黄之术,尤擅外科,对疽、痈恶疾等疑难杂症诊治多有妙法,在县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1968年,设合作医疗室,有赤脚医生3人,赤脚医生享受同等劳力工分待遇。后因管理不善和集体经济财力不支,合作医疗中止,医疗室改由医务人员承包。现有卫生室1处,医务人员4名。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村民全部参加新农合。
  村设农村信用合作社代办点,就近为村民和个体工商业户提供存贷款服务。
  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有:陈德学,1931年生,1943年参加八路军,曾任第四野战军某部连长,1956年转业,任山东省水利厅工作队队长,1980年离休。卢文超,1969年参加解放军,曾任炮五师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大校军衔,2005年退休。申书德,1971年参加解放军,曾任青海独立二师团职干部,2000年转业到宁夏工作,任银川市出租车公司总经理。马金国,天津海运学院毕业,曾任济南军区后勤部运输科科长,中校军衔,转业后供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事务管理处。陈杰,1981年参加工作,现任省国税局副处长。
  马金刚,现任济南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公室主任。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国捐躯革命烈士多人。冯恩统,1922年生,1938年参加八路军,军医,1942年牺牲于平邑县天宝山。冯守业,1921年生,1939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营教导员,1943年牺牲于沂水县北大山。马立春,1919年生,1939年参加八路军,战士,1940年牺牲于沂水县马莲沟。张兆庆,1921年生,1940年参加八路军,班长,1945年牺牲于章丘县丘山。张洪森、周建文、杨化增3名烈士,牺牲时间地点不详。
  张乐永,临朐县第七届至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届、十一届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潍坊市第十一届、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村东三元庙,坐北面南,依山而建,始建年代无考,现存清道光十二年(1832)重修碑记1块。庙有大殿3间,重梁抱厦。庙内供奉刘备、关羽、张飞塑像,壁画皆为三国故事。“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塑像被毁,壁画被涂,庙宇改作小学教师办公室。
  村东天成桥,始建年代无考。民国《临朐续志》载,天成桥“在县南四十里白塔庄,长数丈,高丈余,为通寺头至铜陵关大道。清光绪年间与民国五年(1916)两次重修。桥基巩固,初名白塔桥,后更今名”。桥体为单孔石碹,大孔两端上方,各有小拱两个。大孔跨度5米,桥宽2.5米。桥面青石铺砌,桥栏青石打造,栏杆两头各有1对石鼓。桥头一侧,原有3碑,分别为建桥、重修碑记,后因改道,桥废碑失。此桥形状似赵州桥,故当年远近闻名。
  村东白塔水库,1978年截石河而成,为小(一)型水库。总库容18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10万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1万亩。水库由自动翻板闸、溢洪坝、斜墙坝、放水洞等工程组成,布局合理,结构紧凑,造型美观,为旅游景区。
  水库东侧峭壁间,有天然石洞——风火洞。洞左方建有阁楼。相传元末战乱,村中宋、马、郑、康诸姓老小,入洞避难。被官兵发现,在洞口置柴放火,驱赶洞中人。不料烟火扑向洞外,似风从洞内刮出,官兵见状离去,洞内百姓免遭一劫。自此,被称为“风火洞”。农历二月十九日、九月初九为香火日,不少善男信女到此祭拜。
  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卢墨田、孙道,均为1945年1月入党;李万年,1948年1月入党。
  说明:村志资料节选自2012年《临朐村镇志略》,因掌握资料有限,加之村庄多,求证、考证难度大,错、漏在所难免,请读者见谅。如发现问题,可与村中供稿者联系沟通。特此说明。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