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3 19:14
鄌郚总编

逄萌挂冠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7 20:26
鄌郚总编
  逄萌挂冠
  张庆亮/文
  “逄萌挂冠”是个成语。其人其事见于《后汉书》的《逸民列传》。
  逄萌(逢萌)是“北海都昌人”,今潍坊市昌邑人。都昌县西汉时属于北海郡(驻地营陵,今昌乐县营丘),东汉时属于北海国(驻地剧县,今昌乐县尧沟),都昌县的驻地一直在今昌邑城西。
  逄萌家境贫困,只好出来做官,当了亭长(古代在乡村每隔10里路设置一亭),相当于派出所长兼司法所长。汉高祖刘邦在闹事儿之前,就干过这活儿。
  有一次,县尉(公安局长)下来检查工作,逄萌赶紧出迎,手捧象征身份的执法盾牌,恭恭敬敬地汇报工作。也不知是县尉这天心情不好,还是逄萌哪里招待不周,总之一直呱嗒着脸,临走还把他教训了一番,弄得逄亭长内心很受伤。
  “啥玩意儿,跟俺耍大爷!”县尉刚走,逄萌就把盾牌一仍,仰天长叹道,“想俺一个堂堂大丈夫,怎能这样受人驱使!”于是辞职,到了长安,拜师学习,学通了《春秋经》。
  当时,外戚王莽(孝元皇后的侄子)主持朝廷工作,拒绝汉平帝的母亲卫氏及舅父进京,让他们仍旧留在封地。朝廷议论纷纷,都说看啊王太师这分明是要篡权啦。
  王莽的长子王宇,担心将来小皇帝长大了有麻烦,又深知无法跟老爹沟通,就和老师商量用鬼神的办法吓唬他,安排妻兄(大舅子)趁夜去老爹大门上抹鸡血,结果被守门的士兵逮了个正着。
  “别人反对我倒也罢了,你个孽子也不懂事!”王莽大为恼火,“老夫这样做,还不是一为国家二为你?天下到了我手里,老夫能坐几年啊?好吧,既然你小子不领情,那老爹也就不客气啦!”遂将王宇逮捕下狱,逼他喝了毒酒,饮鸩而死。
  “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消息传出,举国哗然,逄萌更是捶胸顿足,见人就说,三纲五常乃为人治国之本!如今老子连亲儿都杀,天下还不大乱么?走了吧走了吧,再不走我们也要跟着倒霉了!
  就连夜把官帽摘了,嗖地一下扔在城门上,扬长而去(此即成语“逄萌挂冠”、“挂冠而去”的来历),回家后带了家属乘船过海,到辽东避难去了。
  逄萌精通《春秋》,知晓阴阳,会看个风水地理伍的。他预测到王莽将败,就头顶瓦盆,像送葬出殡时一样,在集市上哇哇大哭:“新乎!新乎!”新朝啊,新朝啊,你这就要败了吗?
  王莽败亡,东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后,逄萌回到山东,隐居崂山,教书育人,修身养性,与当地干群处得很好,威望很高。
  北海国的领导知道他是个能人,就派手下人带了车马,前去接他出山为官。逄萌避而不见。太守感到很没面子,怀恨在心,让公安局长带人去把它提溜来。
  公安局长给太守磕头说:“领导啊,逄先生是大贤之人,这您也知道,不管他在哪里,人家都拿着他当爹一样尊敬,我看还是别去自讨没趣吧。”
  领导大怒说,那你到看守所里歇着吧,这事儿你不办,有人办,我叫副局长去。果然,崂山当地百姓纷纷自发组织起来,抵御官兵,保护逄萌,将前去的官兵打得抱头鼠窜,狼狈而回。
  北海国无奈,只好逐级上报。朝廷专门下了诏书,派使者来请,要他去京城担当重任。
  逄萌跟使者推辞说:“朝廷之所以调我去,无非就是让我为国家做点事儿。你看我都老糊涂得不知东西南北啦,还能对国家有什么用啊?”
  随后,朝廷又几次下诏来人相请,逄萌均婉言谢绝,实在被骚扰得不行了,就悄悄溜出崂山,隐居到了姜太公建国的营丘古城(今昌乐县古城村),在这里寿终就寝了。其墓碑现存于古城村的“姜太公祠”内,上书楷体大字“汉隐士逄萌墓”。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