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2-27 16:07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辛寨镇马存沟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8 20:55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辛寨镇马存沟村
  马存沟村位于临朐县城南20公里,辛寨镇政府驻地南4公里处,省道东(营)红(花埠)公路从村西穿过。北依凤凰山,南邻唐立店子村,东与沂山镇坨峪岭村相望。村落西高东低,三面环山。据传,宋朝时期,该地为杨六郎存马处,人称马蹄沟,后演为马存沟。
  据村碑记载,明朝卢尚松自卢家庄子村迁此居住,渐成村中大族。现有卢、李、张、岳4姓,62户,217人,均为汉族。
  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临朐县仁寿乡良善社;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蒋峪区良善社;1930年属第七区岳庄乡;1952年属第八(蒋峪)区岳庄乡;1956年属蒋峪区唐立乡;1958年2月撤区并乡,属常庄乡;同年9月,属辛寨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镇),属辛寨镇。
  全村现有耕地289亩,地势西高东低,土质以棕壤、棕壤性土为主,坡地、岭地、沟地、盆地居多,计10余片,俗称八亩地、十一亩地、西岭、沟子地、家北、前园地、东沟、台子地、东西斜沟、杨家顶、南岭、榆树铺等。
  原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有谷子、玉米、小麦、高粱、地瓜等,油料作物种植花生。20世纪60年代前后,小麦亩产200公斤,玉米亩产300公斤,花生亩产150公斤。80年代后,农作物品种不断更新,现小麦亩产500公斤,玉米亩产750公斤,花生亩产达400公斤。特别是近年来,立足当地资源,调整种植结构,注重发展经济作物,现有果园10亩,中药材12亩,白菜种8亩,农业生产效益逐步提高。
  家庭养殖以传统畜禽猪、鸡、鸭为主。村西、村南建有养殖小区,占地5000平方米,有较大规模的猪、牛养殖户7家,年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
  工商服务业以建筑、运输、农产品加工、农田耕播、旧木材收购为主营业务。
  全村有大型客车1辆,普通货车3辆,轿车4辆,面包车4辆,农用车20辆,拖拉机8辆,收割、脱粒、播种、粉碎机5台。卢建永经营客运,年收入60万元左右。
  20世纪70年代末,对村落民居统一规划,设东西大街1条,南北大街4条,将原来参差不齐的住房统一标准,修建土石结构的土坯新房,当时人称“标准房”。90年代后,村民在原址翻盖框架结构的砖瓦房,铝合金等新型建材得到广泛应用。
  1978年,全村通电,用上电灯、电器。1984年队改村,村单独安装变压器,进行线路改造。同时,新建5间办公室,购买21英寸彩色电视机,使村民看上电视。2008年,全村电视机全部为彩电,有线电视入户率65%,洗衣机、电冰箱等电器入户率50%以上,电话、手机用户达90%以上,电脑、空调逐步进入农户。
  1991年,在村后凤凰山打井1眼,建蓄水池1座,修水渠1000余米,使家家户户吃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20世纪50年代,村民在村西修建小型塘坝一座,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控制灌溉面积100余亩。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按照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大力开展以治山改土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将全村近300亩土地进行治理,全部修成能排能灌的水平梯田。
  60年代,设小学。70年代与大岳庄、南岳庄、东岳庄、仙人脚等村合办初中1处,校址在大岳庄。1976年联中带帽设高中班,1979年高中班撤销。1984年学校撤销。现与大岳庄、南岳庄、东岳庄合办完全小学1处,教室13间、办公室4间、仓库2间,教师10名。
  解放后,全村考出本、专科学生10名 。
  1984年,设卫生室,医生1人,2000年合并于大岳庄卫生室。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全村90%以上的村民加入新农合。
  1938年初,侵华日军车辆来往于益新公路(现东红路)。中共地下党员窦长祥(于杰)谋划发动截击侵华日军汽车的战斗,窦派窦存祺、窦存新、孙延广等10人,打入刘同敬部,动员他们投入抗日救国运动,即与刘部组织140余人截击日军汽车。农历2月25日早,一辆日军运输车满载弹药、服装及食品等,从临朐驶来,驶至唐立店子村西公路时,伏击队员一拥而上,以手榴弹、刺刀与护卫之敌展开激战,炸毁汽车,俘虏日军2人,缴获匣子枪一支,子弹、手榴弹一宗,伏击队员伤亡2人。蒋峪之敌闻讯增援时,伏击队员已撤,为报复,敌连焚大峪、王庄、马存沟、岳庄、唐立店子、双山河等7村泄愤而去,部分村庄焚烧一空。
  供稿 卢世利 张元起
  说明:村志资料节选自2012年《临朐村镇志略》,错、漏在所难免,请读者见谅。如发现问题,可与村中供稿者联系沟通。特此说明。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