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2-27 16:11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辛寨镇柞家庄子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9 19:41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辛寨镇柞家庄子村
  柞家庄子村位于临朐县城南23公里,辛寨镇政府驻地南5公里处,峰山脚下,东(营)红(花埠)路西侧。北邻唐立店子村,东与黄泉店村隔东红路相望,南邻常庄店子村,西邻大峪村。聚落呈长方形,主街东西向。
  明朝初年(1368),邬、马、李、苏诸姓立村,初名杏花村。后因南山上柞树成林,人们采伐柞木烧木炭为生,故改名柞家庄子。后邬氏外迁,今村有马、李、苏、王4姓。其中马氏居多,大部从本县东城街道朱位村迁入。
  全村256户,936人,均为汉族,35户信仰基督教,建有教堂1所。
  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临朐县仁寿乡大峪社;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蒋峪区大峪社;1930年属第七区大峪乡;1945年属第八区大峪乡;1952年属第八(蒋峪)区唐立乡;1956年属蒋峪区唐立乡;1958年2月撤区并乡,属常庄乡;同年9月,属辛寨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镇),属辛寨镇。
  村有耕地720亩。村北、东地势平坦,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村西和村南是丘陵,主要种植油料作物花生和地瓜、谷子等杂粮。亦种植山楂、苹果等果树。
  养殖业以传统畜禽猪、鸡、鸭为主,均为零散养殖。
  工商服务业以饭店、维修、汽运、水泥予制件等为主,从业者8户。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工具不断更新,有轿车、面包车20辆,拖拉机42辆。12户经营汽车运输,有货车13台。
  1958年,由人民公社组织实施,在村南山区修1座塘坝,名曰唐泉湖水库,库容15万立方,有效灌溉面积500亩。1970年至1971年大峪片几个村又联合修建大峪村张家庄子水库,总库容270万立方,控制灌溉下游大峪、柞家庄子、唐立店子等村的4000亩土地。1978年,沂山水库干渠延伸到唐泉湖。
  吃水曾是柞家庄子村的一大难题,1976年以前靠肩挑人抬运水。遇上干旱年份,人们只得到外村讨水吃。1976年,在县水利局支持下,在村西兑换大峪村一块地,打机井1眼,修建水囤,铺设管道,村民吃上自来水。
  1976年,全村通电,户户用上电灯。现家用电器逐步进入农户,彩电入户率98%,冰箱入户率25%,空调、电脑与日俱增。
  1978年,开始新村规划,设东西大街1条,南北大街3条,建起第一批标准房,现家家户户住上砖瓦房。
  2005年,利用国家村村通柏油路工程政策,成立以村民代表为主的修路领导小组,发动群众捐款,硬化1500米连村路和主街,交通状况彻底改观。2008年秋,硬化村内3条南北街,总长800米。
  2008年开始,辛寨镇规划以大峪、黄泉店、柞家庄子、下峪等村为主战场的黑山生态林场。村按照镇党委政府分配的任务,在村南部、西部山岭上修建环山路,新建包括200亩桃园、100亩杨树、340亩松树在内的生态林。2008年12月10日,县里在村南山上召开生态林建设现场会。
  村重视文化教育。1950年,设初级小学,大复式教学,教师1人。1964年扩大为两个班,教师2人。1968年至1970年又增加两个初中班,教师6人,吸纳邻近唐立店子、黄泉店、裴家河三村的学生入学,后撤并入大峪联中。
  1974年,村里办起卫生室,医生2人。2007年,村人开始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室由唐立店子村、黄泉店村和柞家庄子村合办。
  村文化氛围浓郁,底蕴厚实。1956年至1958年,马文宗牵头组织京剧演出队,演出剧目有《玉堂春》、《苏三起解》、《打渔杀家》、《四郎探母》、《武家坡》等,很受欢迎。在当时的蒋峪区汇演时,和段家沟村演出队同台竞技比赛,得胜获奖,至今引以为荣。
  恢复高考后,全村考出大中专学生62名。名者有:马广海、马云峰、陈永信、马长峰、王兴义、马兆宏。
  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几处景点令人赏心悦目。
  村南团山,海拔500米,山顶有两棵形状奇特的千年古松,四季常青,像一对凤凰,翘然欲飞。
  唐泉湖水库,三面环山,山上苍松翠柏,湖中波光粼粼,入夜碧波中一轮皓月随波摇曳,有“松排山石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之境。湖水瀑布,汛期库水自溢洪道经石板飞流直下,水石相撞,响声如雷,十分壮观。由唐泉湖水库顺流而下,约500米,有一段深约20米,长约35米,宽约30米的峡谷,两岸悬崖峭壁,峭壁上生长着形状各异的松柏,仰望天空,一架引水渡槽飞跨东西。
  村内有4株古槐,沿中心大街南侧一字排列,枝繁叶茂。据考证,明朝初年立村时所栽。东边一棵最大,树冠直径约15米,高约15米,树干底部周长8米,中部周长6.5米。树干枯空,可容2人站立。
  供稿 马兆宏 马忠诚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