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2-27 17:18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赵家楼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9 19:49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赵家楼村
  赵家楼村位于临朐县城西南13公里、冶源镇政府驻地西北10公里处。东近冶源水库西干渠,西邻谭家小崔村,南接大石庄、南孟家庄,北与西小章村毗连。村落西高东低,呈方形。
  元末,桑姓立村,名桑家庄子。明洪武年间(1368~1398),桑姓徙,吴姓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继之赵姓从本县水磨村迁入;高姓自北关村徙此;郭姓由今青州柿庄入居;程氏清末从贺家庄迁入。因西邻谭家小崔村,故以方位称东小崔。清道光年间,赵姓族人建3层楼房1座,村改称赵家楼。现居户有吴、赵、郭、高、程、张、傅、陈、孙、史、温、申、杜、吕14姓,以高、郭、吴姓为多。共350户,1129人,均为汉族。
  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临朐县礼让乡小章社;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纸坊区小章社;1930年属第一区小章乡;1944年属中共领导的纸坊区;1952年属第二(冶源)区赵家楼乡;1956年属冶源区赵家楼乡;1958年2月撤区并乡属杨善乡,9月属杨善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镇)后属杨善乡;1993年6月撤乡建镇属杨善镇;2007年属冶源镇。
  村有耕地960亩,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1976年,修环沟渠2条,引冶源水库西干渠水浇灌部分粮田,亩增粮食250公斤。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打机井10多眼,土地都能浇上水。今小麦、玉米单产,分别达500公斤和600公斤。
  1999年,土地进行重新调整,重点发展大棚西瓜、食用菌和养殖等产业。现有西瓜大棚160个,250亩,年收入500万元左右。有肉鸭、肉鹅养殖户60家,养殖大棚60个。蛋鸡养殖户10家,存养蛋鸡3.5万只。村民张玉宏,1981年开始种植食用菌,经反复摸索试验,掌握了制菌种技术,使食用菌反季节栽培获得成功,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商业、运输服务业,有日用百货门市3处,饭店1处,运输户8家,有农用车、大货车10辆,收割机2台。
  1964年开始用电,为县内最早用电村之一。2005年,村民全部安装自来水。1975年,始行新村规划建设,民居由土坯草房改建为砖瓦房。2002年、2008年,先后硬化东西大街2条,南北大街3条,南北小街3条,总长4000米,改善了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
  1949年新中国建立初,业余排演吕剧《小姑贤》、《王小赶脚》等地方戏,在本村和邻村巡回演出。1955年,参加昌潍地区农村青年文艺会演,获三等奖。
  清代设私塾,1915年改为小学。新中国建立后设完全小学。1992年,在村西北新建小学1处,占地11亩,有教室、办公室、多功能教室等23间。2006年5月,谭悦新将军捐款20万元,新建校舍14间,配备微机室、阶梯教室和实验室,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亦更名为“赵家楼希望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生涉赵家楼、谭家小崔、西小章、苏家庄等村。有学生220人,教职工14人。附设幼儿园,有幼儿教师2名。
  新中国建立以来,子弟升入本、专科院校者达百名之多。
  1942年,设西医诊所,有西医先生1人。1945年,增设1处中医诊所。新中国建立后,有西医诊所3处。1968年,实行合作医疗,设医疗室。现有卫生室1处,医务人员3名,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村地灵人杰,自古人才辈出。
  据清光绪《临朐县志》和民国《临朐续志》载,清道光二十八年,考出贡生高时中。清末,吴兰芳(字香谷)、吴启绪(字丕文),均为邑庠生。据该村1923年吴氏族谱载,吴昌龄,字寿山,副榜贡生,为清候选州判。吴凌霄,字月峯,副榜贡生,为清候选训导。吴凌汉,字星槎,为清廪膳生。吴兰芬(字子奇)、吴兰台(字品重)均为清军千总。吴启昇,字乐平,为清武庠生。
  吴启宪(1884—1951),字斌卿,后改摈清、滨清,清末邑庠生,日本宏文学校和爱知医科大学毕业。在日留学期间,有幸聆听伟人孙中山教诲,成为中国同盟会会员。学成回国后,积极投身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活动,任大本营随军医生。1920年,举家迁往济南,先在日本人开办的济南医院(省立医院前身)任外科主治医师、主任,后创办济南万达医院。1936年6月,唐纳(原名马骥良)和蓝苹(李云鹤,即江青)发生婚变,唐纳因情绪波动在济南服毒,经吴启宪和万达医院全力抢救,唐纳死而复生。一时,唐纳事件成为济南及全国各大报纸新闻,吴启宪和他的万达医院也名声大振。1933年,他拿出大部积蓄,与山东博东公司(即淄博煤矿)一位科长及石佛堂村史瑞堂等人合伙,开办临朐县五井煤矿,月产煤9吨左右,后因技术、资金及经营管理等原因停办。1951年在济南病逝。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赵家楼人接受革命思想教育早,建立中共党组织早,开展革命活动早,为民族解放和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1935年春,济南乡村师范进步学生村人高启云和孙家小崔孙毅民,在赵家楼、孙家小崔村发起成立“读书会”,传播进步思想。1936年春,高启云、孙毅民,在济南乡村师范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根据党组织关于到农村建党的指示,回乡开展工作。在赵家楼发展高奋加入共产党,通过高奋,吸收高德福、高景和入党,并由高奋、高德福、高景和三人成立赵家楼村党支部,与孙家小崔党支部同属济南乡师党组织领导。
  1937年6月,济南乡师党支部书记景晓村,以中共山东省委巡视员名义,先后到赵家楼村党支部、孙家小崔村党支部检查指导工作,传达省委指示。
  1946年7月,中共沂山地委书记霍士廉、沂山专署副专员崔杰千,带领5名工作队员到临朐指导土改工作,与县、区干部共20余人在赵家楼、王家营等村进行试点。经半月多工作,依靠农会,发动群众没收地主土地和浮财,占人口67%的贫雇农得到土改果实,实现耕者有其田,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废除。
  革命战争年代,村人紧跟中国共产党,先后有140多名青年踊跃参加人民军队。1945年冬,鲁中区第三专区奖给“参军第一模范村”匾额1块,临朐县人民政府奖给“参军第一模范村”锦旗1面。
  赵家楼革命志士多,中共党员多,领导干部多,牺牲的烈士多,英雄事迹多,对革命事业贡献大。
  高启云(1914—1988),又名高启芳。1935年入济南乡村师范学校读书,次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学校党支部书记。1938年12月,参与组建抗日武装临朐独立团,任政治部主任(后改任政委)。1939年夏,到郓城一带发展党组织,筹建人民武装,开展抗日斗争。曾任中共郓城中心县委书记,泰山地委宣传部部长,泰安、莱芜县委书记等职。
  新中国建立后,高启云历任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书记,山东省人委秘书长,省计划委员会主任,省经济委员会主任,副省长,中共淄博市委第一书记,省科委主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等职,从事重要领导工作数十年。
  高启云一生从政,又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化名人。他善诗、善画,尤以书法著名。他的书法以颜、柳为宗,吸取汉魏晋唐诸家之长,下笔严正,气势开张,自成风格,被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山东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老年书法研究会会长。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并流传海外。
  1983年离休,1988年病逝于济南。
  高奋(1919—1956),原名高启节。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县内最早的中共基层支部书记。1938年3月,他带领数十名青年到益都参加八路军。12月,高奋带领部分战士返回临朐开辟抗日根据地,参加临朐县独立团,任中共临朐县委委员、军事部部长、独立团七连指导员。1939年10月,率独立营配合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参加五井战斗。1940年夏,日、伪军进行“扫荡”和“强化治安”,临朐形势恶化,党政机关转移至沂南。高奋受命率领20余名战士返回临朐,开展武装斗争。在日军重兵压境,难以立足,又一度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率队果断镇压赵家庄铁杆汉奸“憨蛋”,击溃高家庄伪军班,缴获其全部武器,初步立住脚跟。7月,他在战斗中负重伤。12月,身体尚未完全恢复健康,即奉命任益都县大队教导员并代理中共临朐县委书记。1941年,环境十分艰苦。高奋不顾伤病,带领武工队转战于临朐、益都南部山区及昌乐境内,一直坚持到1943年上半年。
  1943年6月,高奋带领临朐籍战士插回县内,一面镇压敌人,打击伪政权,一面恢复党的地下组织,发展地方武装。在八路军鲁中主力部队支援下,解放临朐南部地区,先后建立龙山、九山、米山、峰山4个区地方政权。同年9月,中共临朐县委改称中共临朐县工委,临朐县政府、临朐县大队相继成立,高奋任工委书记兼县长、大队长。
  1943年至1947年,他领导全县开展减租减息、土地改革运动,并亲自指挥地方武装,多次打退从昌乐入境的国民党武装,保证了土改工作顺利进行。
  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临朐形势恶化,高奋主动要求留在临朐,坚持武装斗争。
  1948年3月,高奋调到中共鲁中三地委任委员、财委副书记。同年9月升任副专员。
  1949年2月,他随军南下,任山东干部大队代理政委。1950年2月,任浙江省委纪律检查处处长,被选为浙江省第一次党代会代表。1953年6月,调华东医院任党组书记兼副院长,不久,调任上海市机关党委书记。1955年冬,肝病复发,再次住院。病危时,他向组织嘱托,把自己的躯体交给医院解剖,供医学研究之用。1956年病逝,年仅37岁。
  王健,女,1911年出生于青州市弥河镇黄山子村,1933年嫁至赵家楼村,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参加中共临朐县委在朱家坡举办的党员训练班,开始从事地下交通工作。
  王健做地下交通工作9年,走遍临朐,去过昌乐、安丘、蒙阴、莱芜、寿光,多次来往于益都、朱崖,到过淄川、博山、博兴、垦利、利津等地,出色完成中共党组织交给的艰巨任务。
  其夫郭佃栋,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在滨县北镇牺牲,时任解放军某营教导员,系革命烈士。
  解放后,王健担任中共上海市广中路居委会书记职务,2001年1月病逝于上海。
  郭佃明(1918—1942),1939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在蒙阴县牺牲,时任八路军某支队政治部主任,系革命烈士。
  吴宝璞(1905—1960),又名吴石英,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在济南参加“五卅”运动,曾任济南正谊中学中共党团书记,共青团山东地区执委副书记(书记为后任红二军团政委的关向应),系与邓恩铭、王翔千等同时的山东早期革命先驱。“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自济南去上海,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因起义失败被国民党逮捕,后经组织营救释放,返回济南,从此与党失去联系。抗日战争初期,他经人介绍,任抗日名将张自忠部书记官,随张自忠参加著名的台儿庄战役。1940年5月枣宜会战中,被日军包围,吴宝璞奉命携带总部文件资料,随其他文职人员辗转山中,后被友军救出。后这批资料成为张自忠将军决死抗日的见证之一。抗战胜利后,从事教学工作,1961年7月病逝于济南。
  在不同革命历史时期牺牲的烈士还有郭景连、郭景孝、赵清溪、高德洪、郭景伍、郭景田、吴启纯、高明臣、吴启芳、郭元九、高德祯、郭景月、程景堂、郭景斗、赵焕水、吴启圣、郭佃根、吴启宇、高景胜、吴宝株、高勋臣、郭元和、郭元洪、郭佃林、高心一、郭景永。革命伤残者还有高景堂、郭景端、郭佃文、吴启和、郭景奎、吴启山、高景和。
  1942年11月16日夜,因叛徒出卖,8名中共党员、3名抗日积极分子被日军宪兵队抓捕入狱,全被残酷杀害。
  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事业,胜利后幸存的有:高德福(1916—1980),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党支部书记,1980年6月20日病逝。高启冉,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已故。高景和(1901— 1973),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鲁中军区后勤处负责人,已故。高启元(1923—2003),1937年11月参加临朐人民抗敌自卫军,1938年12月参加八路军临朐独立团,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潍坊造纸总厂副厂长,2003年4月病逝。丁珉田,原名高启靖,1912年生,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情报员,中共益(都)临(朐)工委秘书,益都县财粮科科长,丘南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山东省第二康复医院政委,中共山东济宁农校第二书记,已故。高明奎,1939年参加八路军临朐独立营,曾任临朐县公安局副中队长,系革命伤残退伍军人,已故。高延清,1920年生,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任纸坊区武工队员、石河乡乡长,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村党支部书记,已故。高辉,原名高启端,化名黄英,1922年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委组织委员、代理书记,中共山东省电力设计院、电力厅中心试验所书记,已故。郭洪林(1921—1989),又名郭佃乙,1938年参加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十支队,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临朐县委青年部长,沂(水)、临(朐)、费(费县)边县县委民运部长,益(都)临(朐)工委各救会长,辽宁省体委主任、党组书记。高超,193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临朐独立团,曾任临朐县独立营二中队长、营长,解放军某独立师师长,安徽省安庆军分区司令员,已故。高启敬,曾任泰安农学院副院长,已故。程景濂,南下干部,曾在浙江省浦江县委工作,已故。高明礼,南下干部,曾任浙江衢州化工厂购销处长,1982年病逝。郭景尧,曾任南京军区后勤部三○四厂科长,后转业到江苏省扬州汽车修配厂任人保科长、劳资科长,1999年病逝。高乃臣,曾任北京军区某师参谋长,已故。吴宝琨,上海同济大学毕业,曾任济南市中医院内科副主任,已故。高延寿(1913—1989),1937年参加中共领导的临朐县抗日救亡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武工队员,纸坊区委组织干事,中共盘阳区委书记,临朐县检察署检察长,农工部部长,龙岗乡、龙岗公社党委书记,临朐县商业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县财贸办公室副主任,县供销社党支部书记,县烟棉麻公司党支部书记兼黄烟生产办公室主任。1980年离休,享受县级待遇,1989年5月21日病逝。郭景平(1910—1981),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农救会长,纸坊、冶源区长,临朐县蚕场场长,1981年11月22日病逝。郭景会(1914—1978),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农救会长,杨善公社副社长,1978年4月1日病逝。郭成云(女,1918— 1966),原名郭宝珍,1940年6月在山东抗大分校学习,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被誉为沂蒙山区女神枪手。1960年后任贵州省机械工业厅办公室主任,副厅长、党组副书记等职。1966年6月6日,《贵州日报》“六六”事件中受迫害致死。高延旒(1926— 1968),1947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共临朐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五莲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荣,又名郭佃杰,1919年生,1940年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支队后方特务连,曾任临朐县大队一中队队长,解放军某部营长、团参谋长、海军大队长、舟山群岛海军基地司令员,现住杭州。吴兆三,曾任济南军区司令部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离休住济南。吴宝环,1917年生,1938年参加八路军,新中国建立前,任渤海军区卫生处副处长,离休前任威海市疗养院副院长,现住威海。吴铭,1931年生,1949年2月参加山东南下干部工作团,先后在上海铁路公安处、铁道报社工作,中共党员,离休住上海。吴宝华,原名吴宝宏(1922.12 —2005.11),1939年参加八路军,1954年转业于黑龙江省鹤岗市粮食局工作,1986年离休,享受副处级待遇。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副县(团)级以上干部有:郭佃生,曾任南京军区工程兵大队大队长、大校军衔,转业后曾任南京金陵制药厂党委书记。赵文奎,曾任济南军区军务部部长、大校军衔,已退休。高世钦,曾任中共临朐县委常委、城关公社党委书记,县政府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临朐县志(1840—1987)》主审,已退休。高世忠,曾任解放军某通信团团长,转业后任天津市老龄委秘书长。高文玉,曾任解放军某部团政治处主任,转业后任青州荣军康复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已退休。高新临,现任中共济南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高瑞昌,现任济南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吴奎,曾任冶源镇镇长,临朐县政府副秘书长等职,现任山东省环境保护学校校长、党委书记。高延春,现任中共铁道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高延生,现任青岛工商银行副行长。高延安,现任济宁市市中区委党校党委书记。高延斌,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高延伟,现任住房建设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处处长。郭斌,现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兵种部正团职参谋。高强,大唐电信高级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赵文秀,1978年2月参加解放军,曾任某部部队长,转业任济南市商务局市场秩序处处长。赵文明,济南市文联秘书长。郭忠明,1960年3月生,1978年12月参加解放军,曾任济南军区第一疗养院财务处处长,现任青岛市司法局监管大队调研员。吴宝明,现任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后勤处处长。高振波,曾任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工商联主席。赵文国,解放军某部副团职转业,曾任临朐县邮政局局长。吴宏,现人民医院急诊室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吴宝杰、张玉华为中学高级教师。高玮玮(女),现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工作(处级)。高延农,曾任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情报所书记(处级),已退休。李春玉(女,1895 —1982),曾任临朐县第一届至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刘秀英(女,1921— 2008),1964年在县卫生部门培训后任村接生员,为本村及周边西小章、东小章、潘家埠、颜家楼、孙家小崔、石庄等数村产妇接生,历时24年,经其接生的婴儿近千名,无一次人为事故,曾两次出席临朐县妇女代表大会,在群众中享有较好声誉。
  1941年农历十月,村民郭元超、高明义、吴启和、郭元瑞、吴启超、高启田、吴宝钦7人,推木轮小车去益都为人运送木炭,被驻益都日军强行抓走。除郭元瑞、吴宝钦2人中途逃脱外,其余5人均被押送到日本当劳工,后被转押朝鲜当劳工,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方返回家乡。
  村中原有石槽2具,长2.6米、宽0.68米、高0.55米。据传,明朝初年,皇帝要路过该村,特备石槽2具,掘大水池1个,备御马饮用。石槽尚存1具,水池犹在。
  村内有明朝古槐1株,胸径0.85米,主干高5米,虽历数百年,但年年长新绿。
  供稿 高景舜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