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2-27 17:32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辛寨镇大张龙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9 20:00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辛寨镇大张龙村
  大张龙村位于临朐县城南16公里,辛寨镇政府驻地西0.5公里处,东(营)红(花埠)路西,辛(寨)杨(家河)路南。东邻辛寨村、西黑洼村,西与西张龙村毗连,南界新刘庄、郭家庄子村,北与大辛中村接壤。聚落呈长方形,主街南北向。
  元末,张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因村北有土岭似卧龙戏水,俗称土龙,得村名张龙。后村庄逐渐北移,土岭在整治土地时整平。明嘉靖年间(1522~1566),小张龙立村后改为大张龙。1985年以方位改称东张龙,1990年复称大张龙。1975年以前,张龙河从村东北绕村东、南、西大半周,经村西北流向小张龙。1975年冬,全村奋战一冬春,将张龙河改向,从村东北直接流向小张龙。新村规划后,部分村民在河北建房,形成河北、河南两部分,中间有两桥相通,河北居住人口已占全村总人数的40%左右。
  明洪武二十三年(1389)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临朐县仁寿乡张龙社;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七贤区张龙社;1930年属第二区辛中乡;1952年属第四(南流)区下河乡;1956年属南流区南流乡;1958年属南流人民公社;1959年11月南流公社撤销,属辛寨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镇),属辛寨镇。
  全村有孙、苏、刘、王、侯、张、吴、姬、马、李、高、曾、程13姓,450户,1699人,均为汉族,其中有3%的村民信奉基督教。
  全村有耕地1369.5亩,多为棕壤性土,坡地、岭地、沟地占土地面积的70%以上。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和玉米。经济作物原以黄烟为主,60年代面积最大,现有少量苹果、山楂等。
  家庭养殖有传统畜禽猪、鸡、鸭等,较大规模的养殖户有18户。村内建有养殖小区,以养猪为主,正常年份年出栏4000头以上,总收入360万元。
  工商服务业以餐饮、商店、运输、建筑、农产品加工、农机维修为主,从业者达120人。
  全村有轿车、面包车、农用车等各种车辆103辆,拖拉机及大型农业机械12台。
  村民营企业起步早、发展快,共有企业11家。规模较大的有孙德国创办的大龙精铸厂、孙洪伟创建的洪伟铸造厂、刘玉吉创办的正通种鸡孵化场和姬鹏生创建的大龙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王永堂创办的山东横滨橡胶工业制品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县骨干财源项目。公司始建于80年代后期,2006年4月与世界橡胶行业前10名企业——日本横滨橡胶株式会社合资,注册资本2078万美元,总投资4000万美元;主要生产强力输送带、大倾角输送带、钢丝绳输送带等产品。先后被命名为潍坊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潍坊市百强企业、潍坊市纳税A级企业,被授予产品免除省内监督检查单位,山东省民营企业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跃马”牌输送带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
  1975年,进行新村规划,建成宽8米的南北大街,现已硬化至辛杨路。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群众建设住宅楼,有40户在镇区府前街南侧和村内主大街两侧建起高标准的二层居住楼。
  20世纪70年代,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部分岭地和沟地整成梯田。现村有小二型水库1座,机井23眼,80%的土地都能得到灌溉。
  1973年,全村通电。
  1989年,在村东打机井1眼,村民吃上自来水。2010年,实现集中供水。
  民国十年(1921),在村西南角关帝庙院内建小学。解放后,几经扩建,1976年在村西北角建新校。2006年,团县委、县教育局、辛寨镇人民政府大力支持,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扶持20万元,横滨橡胶有限公司捐资25万元并捐赠电脑10台,村民及在外工作人员积极捐款,共筹资95.6万元,建成鲁能临朐希望小学。学校占地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可容纳12个教学班,400名学生就读。
  1996年,辛寨镇第二初级中学在村东建成。
  清代,侯德符考取秀才。解放后考出大专以上学生112人。在外人员名者有:苏俊武、孙昱东、孙甸文、侯来宪、刘士英、刘玉合、张少军、苏俊芳、苏现利、王立友等。
  1956年,村设卫生室,医务人员1名。1969年开始,实行合作医疗,社员免费治病,费用由大队合作医疗专项资金支付。现有卫生室1处,医务人员5人,村民全部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974年,辛寨镇中心卫生院迁至村北。
  1987年,县地震办公室在村设地下水水位观测点1处,另设动物观测点6处。
  1998年,村被列为全县土地延包试点村之一,落实中央土地延包政策,按照县、镇文件要求,开展土地延包工作。完成延包任务后,在全县土地延包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2003年开始,村为8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补助金140元。
  革命烈士有:孙成伦(1923—1945),1941年在去莒县逃荒的路上参加鲁中军区十二团。1945年农历五月十二日,鲁中军区十二团解放冶源,孙成伦所在排,埋伏在冶源以北石河岸边,阻击增援之敌。战斗中,孙成伦缴获机枪一挺,刺死7名日军,自己体力不支,身受8处重伤,壮烈牺牲,年仅22岁。部队为其追记一等功。
  孙成军,1920年生,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副班长,1946年在临朐牺牲。
  张龙寺(又名龙岩寺),位于村西南1.5公里处。据记载,该寺建于唐朝,寺内建有大殿6间,东配殿3间,老母殿3小间,蚕姑庙1间。有和尚十余人。寺侧沟底有龙王庙1座,清泉两眼。泉水常年清盈,泉上建圆形八棱六层塔,每层高约三米。寺内神像毁于1947年冬,其他建筑1970年拆除。90年代,周围群众自发捐款重建,现有正殿6间,围墙、大门,关帝庙1间。
  清光绪《临朐县志》载:“重修龙岩禅寺四至记。住持源庆述,自然宝才书,至正庚寅(1350)立。庚寅,顺帝即位之十八年也。”
  清光绪《临朐县乡土志》载:吴成德妻张氏,婚后三年未生儿女,而成德逝。吴上无兄下无弟,张氏孝敬公爹如生父,并多次劝其续弦,以便传宗接代。公爹俯允,续娶后生三男,后又有孙。一孙断奶后,张氏即抱养为子,让其传夫香烟。张氏一生勤朴孝顺,81岁去世,至今子孙众多。
  村内有古槐两株,乃张姓立村时所栽。现树围5米有余,高近10米,虽经近700年风雨,仍枝繁叶茂,荫蔽一方。
  龙岩寺龟岩扁平椭圆,块小质细,可制龟砚、印章。
  关帝庙,位于村西南,建庙时间无考。原有大殿三间,设关羽、关平、周仓像。院内有松树两株,高十几米,粗可两人合抱。石碑四幢。1951年,碑庙俱毁、树亦伐尽。
  供稿 孙洪太 苏焕成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