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2-12-31 22:38
昌乐 刘文安

写在《宝石城文艺》创刊二十周年之际(秦晓鸣)

  奠基者
  ——写在《宝石城文艺》创刊二十周年之际
  秦晓鸣
  2011年年底的一天下午,我接到《宝石城文艺》主编北晨同志的电话,说2012年5月,是《宝石城文艺》创刊二十周年,约我写篇纪念文章。放下电话,本来正在修炼“心静如水,波澜勿惊”功夫的我,一下子不平静了起来……是呵,作为《宝石城文艺》创刊的参与者,作为《宝石城文艺》成长的关注者,作为《宝石城文艺》忠实的读者,作为《宝石城文艺》热心的作者,我实在是激情难抑,难抑激情!
  我翻箱倒柜,倒柜翻箱,从尘封已久的影集里,找出了那帧珍存多年的、彩色的、拍摄于昌乐镇东山王小学大门口的《宝石城文艺》创刊奠基时参与者的合影照片……啊!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的一群影像,蓦地展现在了我的面前!看,坐在前排正中间的那位,是已故的吕兆德先生。他时任中共昌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负责全县的舆论宣传工作。他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学识丰厚、功底扎实、为人谦和、办事谨慎。为了创办《宝石城文艺》,他多次召集宣传、文化等部门的领导同志及有关人员进行咨询和磋商。经过反复地调查研究,他认为: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全县上下出现了一派“敢想、敢干、敢闯”,“一心一意抓经济,全心全意谋发展”的大好局面。同时,配合县委中心工作的宣传文化工作,也呈现出了喜人的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据有关资料显示: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大批文艺创作业余作者,单是全县的文学社团就有八九个,昌乐一中、二中,鄌郚中学、职业中专、特师等等,都有自己的文学社团,都有一群群文学爱好者,已经构成了一股了不起的文艺创作力量。为了扶植业余作者的成长,为了维护业余作者的热情,为了展现业余作者的成果,创办一个全县性的文学刊物,已是势在必行、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了。于是乎,吕兆德部长经请县委主要领导同意后,决定召开一次会议,议定刊物名称,立即付诸实施。
  会议地址选在哪里呢?当时有这样几种考虑:一个在县府招待所。因为这是县委宣传部召开的一个会议,在县府招待所举行,名正言顺,吃住方便。另一个在昌乐镇。因为昌乐镇是我们县委宣传部的重要联络点,有些接待任务,常常委托他们办理。但是,最后选定了昌乐镇东山王小学。为什么选在东山王小学呢?原因有四:一是昌乐镇有一位热心文学、懂得文学、支持文学事业的镇委副书记王贯忠。熟悉王贯忠的人都知道,他热情、豪爽、开朗、大方,不仅能写,而且善画。他的各种绘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展览并且获奖。大概正因为如此,后来他当了多年的县文化局长,且建树颇丰。二是昌乐镇东山王小学有一位年青鼎盛、才华横溢、热情好客的校长——王庆荣。此时的王庆荣,已是县内外着名的青年作家。他从1982年开始在《青岛文学》、《山东文学》等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出版短篇小说集《混沌日月》,中篇小说《狮殇》、《麻孩》,长篇历史小说《隋文帝》以及与人合作的二十二集电视文学剧本《蓝宝石之恋》等作品100多件、100多万字。当时,他也是《宝石城文艺》创刊的倡导者、支持者之一。三是与东山王小学毗邻的昌乐一中,有一位情注教育、关爱文学的好校长——秦汶民。一提秦校长大家都了解,这是一位年轻老诚、学养深厚、治校有方、政绩卓着的不可多得的治学高手。他先后获得“第五届全国优秀校长特殊贡献奖”、“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模范班主任”、“山东省园丁奖”、“潍坊市劳动模范”、“潍坊市优秀知识分子”、“潍坊市十佳校长”、“昌乐县人民勋章”、“昌乐县十佳公仆”等荣誉称号。他不但是一位管有主见、办有特色的校长,而且还是一位喜爱文学、坚持写作、文笔不错的业余作者。那时,他主办的《草山诗社》,已小有名气,不但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以文科见长的优秀生、高才生,而且创作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清新耐读的好作品。他也是大力支持创办《宝石城文艺》的同志之一。四是有两位乐尽地主之谊、热心文化事业的基层党支部书记:一位是东山王村支书王凯平,一位是南肖村支书萧光兴。王凯平是王庆荣的“父母官”;萧光兴是萧云龙的“父母官”。村谊加友谊,无话不说,无事不成。因此,邀请这两位基层党支部书记参加《宝石城文艺》创刊奠基会议,也是《宝石城文艺》创刊史上的一个特色和一大亮点。
  1992年5月3日,会议在昌乐镇东山王小学办公室如期举行。参加会议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吕兆德、王贯忠、王庆荣、秦汶民、王凯平、萧光兴诸同志外,还有县文化馆的徐竟成老师、县党史委主任韩文圣同志、县文化馆创作组长、第一任《宝石城文艺》执行主编萧云龙同志,以及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笔者。
  说到徐竟成老师,这是大家都公认的“国学大师”级的人物。他195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师从着名画家于希宁、吕品、王企华诸先生学习中国画、水彩画、图案装饰等。他天资聪颖、极富灵性、触类旁通;他饱读诗书、学贯古今、造诣非浅;他书画篆刻、诗词歌赋、多才多艺。然而他清雅高韵、洞明练达、淡泊名利。正像他写的《题水仙花》那首诗表述的一样:“赏赐恩施非吾愿,何须豪取尽贪婪。向阳傍水心常惬,但奉清幽供论谈。”说句实在话,由他出任《宝石城文艺》执行主编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但是他一再婉言谢绝,而极力推荐萧云龙同志担当此任,并承诺可以当好参谋,作好助手,协助萧云龙同志把刊物办好。
  时任县党史委主任的韩文圣同志,是位“钩沉史海”、专着党史、奉献多多、功不可没的人物。他与吕兆德先生是老搭档:吕兆德任党史委主任时,他是副主任;吕兆德升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后,他晋升主任。他率领党史委的一班秀才们,为挖掘整理中共昌乐地方党的历史资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成年累月、殚精竭虑、笔耕不倦,先后整理编辑出版了《中共昌乐党史大事记》、《昌乐党史资料》等珍贵书刊若干集,为发现、保存、弘扬中共昌乐地方史料,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他也是《宝石城文艺》创办的鼓动者、支持者。据韩主任亲自跟我讲:在这次东山王小学会议之前,曾经在他家酝酿过刊物名称的问题。他热心参与、身体力行,为其后的《宝石城文艺》撰写和提供了大量的作品和史料。
  现在要说的是《宝石城文艺》的开山人物——萧云龙。时任县文化馆创作组组长的萧云龙,是位才气十足、胸怀坦荡、性格爽直、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1959年6月23日,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居然在《北京日报》副刊上发表了一篇3000多字的小说《羊胡爷爷》。这一发表不要紧,给年轻的萧云龙编织出了一个美丽的梦——作家梦。为了实现这个梦,他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毅然由一个正式铁路工人回到农村当了社员……为了实现这个作家梦而拼搏而挣扎而彷徨的萧云龙,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终于有了耀眼的回报——1980年1月《山东文学》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穿“小鞋”的人》,并荣获1980年《山东文学》优秀小说一等奖。一时,在县内外,省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萧云龙也因此而声名雀起,闪耀文坛,作品一发而不可收……激情如火、踌躇满志的萧云龙,在前县文化馆创作组组长郭建华升任县文化局副局长,由他接任县文化馆创作组组长后,面对欣欣向荣的业余创作形势,与徐竟成老师反复筹划,决定创办一个文学刊物,为广大业余作者提供一个“自安自慰”的平台。经过他们努力的工作,“一切皆备,只欠东风”。萧云龙把第一期刊物的稿子准备停当后,只等给刊物命名了。
  这个刊物究竟冠之以什么名堂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干人马聚集东山王小学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有的同志追根溯源,说我们昌乐县在汉初立县的时候曰“营陵县”,为了彰显历史、传承有序,可以叫《营陵文艺》。有的同志建议明码实价,说我们昌乐县早在宋朝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就设置为昌乐县,还是叫《昌乐文艺》好。有的同志独钟乡情,说我们昌乐县发现了中国少有、世界罕见的大型蓝宝石矿藏,为了突出我们昌乐的这一特色,叫响昌乐“宝石之都”的品牌,发挥蓝宝石的优势,促进昌乐经济的发展,可以叫《蓝宝石文艺》……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不一而足。最后,吕兆德部长集思广益、拍板定案:就叫《宝石城文艺》!
  啊!《宝石城文艺》!一个多么突出地方特色,多么富于地方内涵,多么彰显地方形象,多么响亮明快的名字!全体与会人员眉飞色舞、异口同声、拍手称快!共同为《宝石城文艺》的创刊举行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奠基礼——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东山王小学大门外边,满怀喜悦、神情庄重地留下了这张弥足珍贵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照片!
  静静地凝视着照片上这些熟悉的面孔,悠悠地回味着一个个鲜活的人生历程,我倏然看到在我们照片中间,清晰地站出了一个人来——马进,我们尊敬的马进老师!时任县政府研究室主任的马进,是有口皆碑的“好人”!他尽管因公务繁忙,难以脱身参加这次会议,但是,他为《宝石城文艺》的诞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萧云龙的话说:“马进老师,不仅是我为农搞业余创作时就是全力支持者,而且是我一生创作道路上的指导者、鼓励者、卫护者。多少创作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都是马进老师在关键时刻伸出援助之手,排忧解难渡过来的。他听说我们要办刊物,便毫不犹豫地当了‘先行官’。不仅亲自为办刊出谋划策,撰写文章,而且四处奔走呼号,为办刊拉赞助、凑资金,或在领导面前吹热风、争支持。还与王庆荣、田世昌、于伶珠等老师主动担任编审工作。”这是萧云龙的肺腑之言,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的工夫,二十年过去了。《宝石城文艺》在萧云龙、王星营、郭建华、吴汉宾(北晨)几任主编(执行主编)的苦心经营、精心呵护、用心栽培下,在徐竟成、马进、田世昌、王庆荣、田恒林、朱彬占、刘天鹏等一大批老、中、青作者的大力支持、真心帮助、自觉维护下,已经成长为一个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倜傥潇洒、世人瞩目的帅小伙子了!抚今追昔,感慨万端!特作新韵七律一首,祝《宝石城文艺》青春永驻,越办越好!
  栉风沐雨二十年,
  苦辣酸甜五味全。
  自古文章通造化,
  从来世事讲因缘。
  一腔热血凭人论,
  满腹真情任尔谈。
  海阔天空昂首去,
  乘风破浪唱新篇!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鄌郚文学 鄌郚人物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