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7-24 13:17
鄌郚总编

沐浴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31 15:48
鄌郚总编
  沐浴  “沐”是洗头,“浴”是洗身。旧时丧俗,人死后要给死者洗头和身子,故称之为沐浴。这一仪式在既复后进行,其方法大体和生人一样,包括剪指甲和修胡须。《仪礼·士丧礼》载:“甸人掘坎于阶间,少西;为垼于西墙下,东乡。新盆,槃,瓶,废敦,重鬲,皆濯,造于西阶下。贝三,实于笲。稻米一豆,实于篚。沐巾一,沐巾二,皆用络,于笲。栉,于箪。浴衣,于箧。皆馔于西序下,南上。管人汲,不说繘,屈之。祝淅米于堂,南面,用盆。管人尽阶,不升堂;受潘,煮于垼,用重鬲。祝盛米于敦,奠于贝北。土有冰,用夷槃可也。外御受沐入。主人皆出,户外北面。乃沐,栉,挋用巾;浴用巾,挋用浴衣。渜濯弃于坎。蚤,揃如他日。鬠用组,乃笄,设明衣裳。主人入,即位。”《礼记·丧大记》对此记述的也很具体。整个浴尸的过程是:管人捧着水上阶,”尽阶不升堂,授御者;御者入浴。小臣四人抗衾,御者二人浴,浴水用盆,沃水用科,浴用絺巾,挋用浴衣,如它日。小臣爪足,浴余水弃于坎。”沐尸的过程是:“管人汲水交给侍者,御者差沐于堂上”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规定:“君沐梁,大夫沐稷,士沐粱。”甸人西墙下筑土灶,陶人提供挂在木架上的瓦瓶,管人再从侍者接下潘水,“乃煮之,”潘水煮开以后,“管人授御者沐,乃沐;”洗过后用巾揩干头发——就象生前一样,然后由近臣剪指甲、修胡须。洗过头的脏潘水“弃于坎。”沐浴的人如死者为男性,则用男侍者;女性,则用女侍者。
  沐浴之俗,自周以后,历代沿袭。《后汉书·礼仪志》记大丧制云:。登遐,沐浴如礼。”《晋书·王祥传》记载王祥将死,戒其子曰:“气绝但洗手足,不须沐浴。”可见汉晋时期上自天子,下自庶人,死后都要沐浴的。唐·杜佑《通典》、宋·司马光《书仪》以及《明会典》、《清通典》和《清史稿》等文献和史书,对沐浴之俗均有记载和叙述。这说明沐浴作为一种丧俗,一直沿袭下来。只不过在程序上简单了许多。作为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古代小说,对这一习俗也有所反映。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第十八卷《绝润泽滩阙遇友》写道:五代时有叫窦禹钧的人,年三十而无子。平时多行善事,广积阴功,一夜梦祖先告之“赐五子显荣”,后果连生五子,均仕宋为显官。“窦公寿至八十二,沐浴相别亲戚,谈笑而卒。”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写道:“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不作声了。”这里的“擦洗”,正反映了古代人死后沐浴的习俗。(来源:中国风俗辞典)
回复 引用 顶端
位置: » 竹影大观园 » 丧葬习俗 » 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