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7-24 13:33
鄌郚总编

元宵节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31 16:17
鄌郚总编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古时为“上元节”,因其夜名曰“元夜”、“元宵”、“元夕”,故又称“元宵节”或“元夕节”。此节民间有挂灯、打灯之习俗,故亦作“灯节”之称。元宵节源于西汉。刘邦死后诸吕专权,周勃、陈平等灭杀诸吕迎立刘恒为帝。因戡平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故每年此日,刘恒即出宫与民同乐,以示庆贺,并将此日定为元宵节。后来,汉明帝为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节点灯,用以表示对佛的尊敬。从此,元宵张灯便成为民间习俗。
  《北史·柳彧传》记载南北朝时元宵节风俗:“正月望夜,充街塞陌,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妇服。竭资破产,竟此一时。”可见当时与唐宋以后的节俗人异,并不象后世灯节那样以赛灯、观灯为主,而是以化装游乐为主要目的。隋代元宵节风俗,人致亦如此。《隋书·音乐志》载:“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延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且,光烛天地,百戏为之胜:亘古无比,自是每年以为常焉。”“其歌舞者多为妇人服,鸣环佩饰以花毦者,殆三万人。”
  元宵观灯游乐,隋朝时还只是正月十五一夜,唐宋以后,扩大到十六日至十七日一连五夜。同时灯节内容和形式也有了长足发展,其规模亦愈加宏丽壮观。据《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曾在上阳宫大陈灯影,以丝绸“建灯楼二十间,高一百二十尺,饰以珠玉,微风一至,锵然成韵。其灯如龙凤虎豹踊跃之状。”另据《开元天宝遗事》载,杨国忠子弟在度元夕时,以千炬红烛围于左右,时人称为千炬围。杨贵妃之二姐“韩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唐人小说《仙传拾遗》讲述唐明皇元宵观灯的故事时写道:当时不仪京都长安大张花灯,而且就连偏远的西凉府也有连绵数十里的灯彩,游人车马繁盈。有许多著名的诗篇描绘唐朝灯节的盛况。苏味道《元宵》诗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又如崔液《元宵》诗曰:。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宋朝元宵的情况是“一入新正,灯火日盛,”元宵灯市成为盛大节日,灯节的期限也延至十八日。汴京(今开封)灯市长达四十余里,时人称:“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东京梦华录》载:“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至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宋徽宗时,将万盏灯彩垒成灯山,名曰“鳌山”。《水浒传》中描写宋江在青风寨观赏“鳌山”的情景:“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彩悬花,张挂五六百碗花灯;土地大王庙内,逞赛诸般社火。家家门前,扎起灯棚,赛悬灯火。市镇上,诸行百艺都有。虽然比不得京师,只此也足人间天上。”宋朝已经发明了火药,张灯之外,加上烟花火炮,使灯节更为壮观。早在春秋时代就有的猜谜活动,这时也与观灯结合,元宵猜灯谜遂成为一种民问风俗。据宋周密《武林旧事》载:“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明代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日落灯,连张十夜,是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明代小说《金瓶梅》用不少篇幅对当时的元宵节繁华场景作了铺叙:“灯市中车马轰雷,灯球灿彩,游人如蚁,十分热闹”(七十九回)“村里社鼓,队队喧阗;百戏货郎,桩桩斗巧……王孙争看,小栏下蹴踘齐眉;士女相携,高楼上妖娆炫色。”(十五回)该书中还描写了吃看灯酒、吃元宵、团圆饼、玫瑰元宵饼等节令食品。史籍中关于吃元宵的记载,最早见之于唐五代,流传至今,元宵节家家吃元宵,一直被认为是大团圆的标志,吉祥如意的象征。
  清代的灯节也盛行一时,据《帝京岁时纪胜》载:京师地区每岁元宵佳节,“自十三日至十六日四永夕,金吾不禁。悬灯胜处,则正阳门之东月城_下、打磨厂、西河沿、廊房巷、大栅栏为最。至百戏之雅驯者,莫如南十番。其余装演大头和尚,扮稻秧歌,九曲黄花灯,打十不闲,盘杠子,跑竹马,击太平神鼓,车中弦管,木架诙谐,细米结作鳌山,烟炮攒成殿阁,冰水浇灯,簇火烧判者,又不可胜计也。然五夜笙歌,六街骄马,香车锦辔,争看士女游春,玉珮金貂,不禁王孙换酒。’《红楼梦》描写贾元春上元省亲,荣国府内在水上张灯结彩的情景:“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却用各色绸绫纸绢及通草为花,粘于枝上,每一株恳灯万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诸灯,亦皆系螺蚌羽花做就的,上下争辉,水天焕彩,真是玻璃世界,珠宝乾坤。”(第十八回)
  元宵节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节日之一,观灯、吃元宵、猜灯谜、放烟火之俗一直流传至今。(来源:中国风俗辞典)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