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7-24 21:56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寺头镇小山东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9 20:27
鄌郚总编
  临朐县寺头镇小山东村
  小山东村位于临朐县城南42公里、寺头镇政府驻地东南21公里处,冕崮山西南麓,弥河西岸。聚落呈长方形,西高东低,石(家河)白(沙)公路由村东穿过。南邻九山镇大山东村,北接青草洼村,西靠段家庄,东近弥河。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大山东村窦姓迁此立村,因处大山东村北,取名北庄。后李姓由李家庄(今李庄)迁入定居,家业兴盛,认为村名不雅,遂改称小山东。后李姓衰,刘、窦、林、张、聂、宋、何、董、段诸姓分别从弥南、杨家河、冕崮前、九山麻坞等地陆续迁入,全村共9姓,106户,347人,均为汉族。
  自立村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仁寿乡文峰社;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九山区文峰社;1930年属第八区保安乡;1944年解放后属九山区崮东乡;1952年属第九区(九山)崮东乡;1958年2月撤区并乡,属鹿皋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属鹿皋人民公社;1981年鹿皋公社更名为石家河公社,属之;1984年社改乡(镇),属石家河乡;2007年石家河乡撤并入寺头镇,属之。
  1957年,农业合作化高潮中,与冕崮前、小崮东、大崮东村成立一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名“美满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4村为一个生产大队。1961年,体制下放,村为小山东大队。1984年队改村,复称小山东村。
  全村耕地260亩,土壤为棕壤,分布在弥河两岸滩涂及丘陵之上。原以种植粮食为主,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地瓜、大豆、花生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注重发展果品生产,建起苹果园、栗子园50亩,年产果品5万公斤。同时因地制宜种植桔梗、丹参等中药材60亩。
  养殖业以家庭散养猪、羊、鸡、鸭为主。有较大规模的养猪户10家。
  因地处偏远,村小户少。村民经济收入以劳务输出为主,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的30%以上。村中现有农用车、三轮车、拖拉机20余辆(台)。
  从20世纪70年代始,村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建起扬水站1座,修水渠1600米。20世纪90年代,打机井2眼,修蓄水池2座,铺设输水管道1500米,100多亩良田得到灌溉。
  1985年,村架设高压电,装有20千伏安变压器1台。家家户户用上电灯。抽水、磨面、饲料粉碎等生产、生活用上电力。20世纪90年代,电风扇、电视机、洗衣机等逐步进入百姓家庭。
  1985年开始新村规划,扒旧屋建砖瓦新房。至2000年规划结束,村民全部搬进排列整齐、装修时尚的新居。
  1963年,村内建小学1处,教授一至四年级学童。1968年改为完全小学,学制5年。1995年合并于冕崮前小学。2000年,教育资源整合,村内学童到大崮东“潍坊春蕾希望小学”就读。新中国成立以来,村内先后考出大学生10余人。何维保,1973年生,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
  1972年,设合作医疗室,赤脚医生1人。1998年,合并于冕崮前卫生室。村民全部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946年“大动参”时,村内有4人报名参加解放军,何庆林、张贵停、宋法俭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何庆林、张贵停为团级干部。
  村南有一山沟,名将军胡同,现为大、小山东的分界线。据说,此即春秋时期,齐、鲁两国的国界,沟南为鲁国,沟北为齐国。将军胡同东、西两侧有古长城遗址。
  供稿 林官停 张贵全
  说明:村志节选自2012年资料,错、漏在所难免,请读者见谅。如发现问题,可与村中供稿者联系沟通。特此说明。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