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7-24 22:03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辛寨镇西官庄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20 13:30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辛寨镇西官庄村
  西官庄位于临朐县城东南20公里,辛寨镇政府驻地西4.5公里,辛杨公路从村东穿过。北接南流村,东北与东官庄相邻,南与梨园沟、东白沙村接壤。村地势南高北低,向南半公里有一高台,为全村最高点,登上高台可以清楚看到2公里外清秀挺拔的龙门崮全貌,故称望崮台。因村庄土质脊薄,官府豁免田赋,故村名带“官庄”二字。
  清雍正年间(1723~1735),武姓家族一支从东武家官庄迁至路西建村,按方位称西官庄。继而张、李、王3姓迁入,全村150户,530人,均为汉族。
  立村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临朐县孝慈乡南流(存留)社;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七贤区南流社;1930年属第二区南流镇;1944年属南流区南流乡;1952年属第四(南流)区南流乡;1956年属南流区南流乡;1958年撤区并乡,属南流乡;同年9月,属南流人民公社;1959年11月南流公社撤销,属辛寨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镇),属之。
  全村现有耕地425亩,境内多为棕壤性黑沙土。岭地、坡地、沟地占60%以上,俗称东南岭、西南岭、大西岭、小西岭、西北岭、东沟崖、西沟崖、南崖等,多数地块土层浅薄,无水浇条件。
  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地瓜等。20世纪70年代,经济作物以黄烟、花生种植为主,黄烟面积最多时达200多亩,成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近年来由于水源缺乏,造成产量、质量下降,黄烟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现已无种植户。20世纪90年代以来,调整种植结构,注重生态平衡,建起山楂园、桃园10处,面积30亩。2008年,大搞生态林业建设,公路沿线地块及沟地栽植杨树100多亩。
  家庭养殖以传统畜禽猪、鸡、鸭为主,其中较大规模蛋鸡养殖户3家,肉鸡、鸭养殖户5家,养猪户7家。
  20世纪70年代,队办企业有较大发展,辛寨镇第一个保温材料厂——临朐县永兴保温材料厂建成,成为规模较大的队办企业,当年向生产队缴纳收入1万元。山东红叶地毯集团在该村设加工点3个,60多名青年妇女加工地挂毯,每名妇女年收入5000多元。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兴办和发展拓展了村民增收渠道,全村成立10家汽车配件企业,吸收近百名劳力进厂务工。同时,有100多名中青年外出打工,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
  村历史性缺水,过去吃水全靠村内两眼水井,遇旱枯竭,人们只好到村南一处小泉眼接水饮用。1965年,在村中打井1眼。1968年,村民自截潜流修水库,利用两年时间,在村西南修建塘坝1处。同年,南流、白沙、东官庄、西官庄四村联合修建扬水站,从冶源水库提水,实行两级扬水,总投资2万多元,建成当年浇地100多亩,粮食获得大丰收,全村缴纳公粮5000公斤,受到公社表彰,奖励该村手扶拖拉机1辆。
  2007年,从县自来水公司大峪供水站铺设输水管道,彻底解决吃水困难,家家吃上自来水。
  1976年春,全村通电,户户用上电灯。2000年以来,家家安装电话,看上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等家用电器逐步进入农户。
  1968年开始新村规划,建成长500米、宽10米的南北大街2条,从1980年开始,逐渐由土坯房盖成砖瓦房。
  1968年,实行合作医疗,设卫生室1处,医务人员1名。现有卫生室2处,医务人员3名。村民全部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956年,村建立初级小学,村内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入学率达95%以上。1968年,在村南建立新校1所,占地2000平方米,教室5间,教师4人,在校生近百人,武传耀、武继忠先后担任校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全村考出本、专科学生生58人。
  1940年,日军进犯临朐,在村西北角高处建碉堡1座,驻扎1个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村民兵队多次与日伪军作战。1944年解放,日寇逃跑,炮楼被扒掉。
  1948年9月,村民张乐贵、张洪忠积极响应号召,南下参加解放战争至浙江、上海等地,胜利后张乐贵留上海,张洪忠复员回家。
  村文化活动以民间传统形式为主,如踩高跷、玩龙灯、跑旱船等。70年代以来,文化事业逐步发展,大队组织业余演出队,每逢春节在村内及邻村巡回演出,曾排演吕剧《李二嫂改嫁》、《小姑贤》、《借年》、《姊妹易嫁》、《龙凤面》、《墙头记》等戏曲节目,博得群众好评。
  说明:村志节选自2012年资料,错、漏在所难免,请读者见谅。如发现问题,可与村中供稿者联系沟通。特此说明。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