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08-04 15:18
鄌郚总编

潮起潮落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20 20:32
鄌郚总编
  潮起潮落
  1920年初、昌乐县一批青年学生相继考入济南的中学。当时济南育英中学校中有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这些山东早期共产党人的组织活动。所以昌乐入这所中学的学生中有多人加入了共产党,成为昌乐县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其中有:孟繁锷、李华亭、张适等。
  我二爷李学颜,1903年生,昌乐城里县门前人,1922年昌乐高等小学(营陵书院)毕业入济南正谊中学。家里很穷,卖了一头牛才凑足了盘缠去济南上的学。朱刘圈子张适也从昌乐高等小学考入济南育英中学(济南第一师范)两人小学就是同学认识。在济南大明湖、佛山下两人形影不离。1926年,张适经王翔千介绍入党。
  张适、李学颜济南中学毕业后、1926年10月,张适入武汉中央军校政治分校学习。李学颜入武汉中央军校医务科目学习。1927年昌乐藉李华亭入武汉中央军校学习。昌乐籍西尖庄张万杰(书法家)在武汉军校汉中一分校任步兵战术教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开始实行“4·12清党。”这正是北伐战争取得胜利之时。黄埔武汉中央军校
  3个青年满怀人生理想希望、志同道合(李华亭、张适、李学颜)从昌乐到济南求学。为了寻求革命真理、打倒军阀救国救民。投军入中央军校学习。他们站在黄鹤楼上,望着滚滚东逝长江水,思绪起伏。大革命高潮时期官场上军人、政客如过江之鲫,正处于低潮时期,革命前程国家的兴亡未卜。身处乱世,命如浮萍。3个青年国民革命军军人面临决择。沿着长江的大潮流人生开始云帆直挂济沧海的人生,他们相信乘风破浪会有时。
  李学颜和张适是同学老乡关系密切,国共合作时相继入中央军校。不同的是在于武汉军校以后的选择,李华亭、张适之前已参加了共产党。已身负重任。李学颜只能选择在国民党军队作医官服役。李华亭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教导团。1928年脱离军队回济南。用今天的话讲武昌军校是他们人生的起跑线。历史选择无法更改,历史留下了却是不同的遗产。无法身临历史的情境,站在现在的立埸看前人的历史选择只能是会猜疑和困惑。黄埔武汉中央军校
  张适1927年12月,参加了张太雷组织的广州起义。任营党代表。起义失败、张负伤被打掉一个脚指头。与党失联,从广东一路乞讨,破衣烂衫地回到朱刘店圈子家中。因山东到处抓共产党,张适的家人只好凑了点盘缠,张只身去了东北黑龙江。1929年底,张适回到昌乐家中。长子张同喜已10岁、长女5岁(妻子赵明霞、朱刘东云疃人)1933年--1942年入日本宪兵队奉天监狱。1942年后获释。1946年3月9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於哈尔滨道外。
  张适是个有情有义、敢担当的人。从保存的档案信件上提到过昌乐城里邮政地址二柜即县门前老宅李学颜名字。张适与李学颜一直保持有通信关系重情义交往。李学颜曾回忆抗战胜利前时期,张曾亲自当面给李写过一封信,具体介绍李去武汉新四军部去谋差事,李学颜在武汉见到新四军五师师长、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中将、政委陈少敏(寿光孙集人)递交张适亲笔信件。并面谈事宜、谈话细节内容没透露讲过。从张适革命活动时间上看应该1943年以后的事情。
  (1933年--1942年张适在奉天日本宪兵队监狱关押)后获释。1943年,张适收到济育英中学山东老乡、同学、杨辰一的信(满洲省委秘书长、奉天特委书记。中央山东分局组织科科长,45年仼济南市委书记、解放后,中央八届后补委员、商业部部长、河南省副省长、80年病逝)建议张回山东开展党的工作。为了寻找党组织,张回到昌乐。因故连圈子村老家也不敢回。在昌乐,朱刘店同学家住了几天,后携13岁次子同嘉(现武汉解放军工程学院离休)从朱刘店乘火车去济南,晚上,住在济南悦来客栈(昌乐人尧沟郭氏曾在济经一纬二路此开客栈)在济南与何人见面细节不知。后从济回到东北。现在只是猜测是否李学颜也回昌乐、济南见面。并写了那封介绍信?
  李学颜1927年武汉军校毕业,1927年--1945年期间,曾随冯玉祥第二集团军部队参加北伐。随国民党革命第10军(丁志磐任军参谋长)参加中原大战。抗战时期,李学颜曾在武汉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汉囗医院工作。为苏联援华空军服务。曾在丁治磐中将26军军长、国民党整编44师任军医务处中校处长军医。二爷家里曾有丁志磐亲自签名送他的戌装将军照片。丁解放前夕任青岛警备区司令兼行政长官。丁治磐后去台湾。抗战胜利后,铁路不通车,李学颜要求退役回到潍县到廿里堡机场,返回昌乐。1948年5月昌乐解放,李学颜回昌乐城里家中,与县委书记兼县长赵西林关系密切,并常相互见面交谈。赵书记通信员到县门前巷17号家中,按时给他送过油印的华东战况、报纸等。随后李学颜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1948年9月参加解放济南战伇。淮海渡江等。解放军军医转业,在济南纬三路济南铁路局医院工作、曾任济南局列车卫生处处长。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在志愿军总司医院。抗美援朝回国参加西北三线铁路建设。后因病返回济南铁路局医院。
  我二舅支援三线建设从北京去了甘肃天水,回昌乐时与二爷闲谈,二爷去过天水,他就讲一段奇遇故事。50年代,铁道部西北铁路支线工程局成立,二爷从朝鲜回国又随彭德怀去三线参加西北铁路医院建设。解放军19兵团5万大军参加宝天、天兰铁路建设。他在陇海线上宝鸡与天水之间的铁路工程局筹建拓石铁路职工中心卫生所仼所长。后扩建成铁路中心医院。
  拓石是西北宝天铁路中心站段。陕西和甘肃分界。聚集着西北修筑铁路大军的近50个单位。是个依山有水的好地方,有座金龙山环抱,渭河经过长流不息。离我国着名的4大佛像石窟之一的天水麦积山石窟佛像不远。金龙山山坡平地有-座寺庙道观,背山面河。叫存善观。香火常年不断。和昌乐方山庙大小相似。观里有个粱道人。三间正殿、三间厢房。古柏参天,花木成林。庙里有盘大石磨,村里山民去压磨粮食后自觉给梁道人留下-瓢。接济他生活。他双手合十道谢。
  拓石地处秦岭山脉、祟山峻岭。丝绸古道走到这里被大山阻拦只好绕山而行。山村古店,民风实朴,山民用鸡蛋山货与铁路人作交换。村民一辈子也走不出大山。他们只有到拓石医院求医。二爷-辈子历经北伐、战乱,旧军人军旅生活、浪迹天涯。风险无处不在。所以每到一地有庙必前去求平安、尊重道家、习己为常。梁道人略通医道,小有名气。常为香客开方治病,为小孩还魂祛邪。时间常了也就和梁道人有了医道上的交往。他不是本地人,从他的走路行动、人的处事气质上看象是军人作风。肯定是个有沧桑经历故事背景的人。俩人心照不宣、一点即通。果然让二爷猜中了。梁道人也上过军校,参加过抗战。因避祸难流落到此,便当了道人,命运坎坷,两人都有旧军人浪迹天涯的经历有共同感。说话也投机。他能识文解字,摸骨算命摇挂测字。他劝二爷:你以后只有避开官场、才能随遇而安。舍得放下,能退就退,方能求全。在西北铁路拓石遇到这个高人常指点迷冿,二爷渐茅塞顿开。离开拓石回济南铁路局时,他人生价值观思想上己经发生了根本改变。有看透了人生的深层意义。才决意躲避行政事务,官场争斗、远离城市吿病还乡,换得晚年苟且之安平安归宿。方保衣食无忧、深居简出颐养天年。梁道人的劝告使他开悟人生,20年平安无事过去了。
  我去天水列车路过拓石,是众多穿越秦岭隧道-个群山环抱中的中心站。已经没有了昔日蒸气机机车时代的繁忙。经历了内燃、电气、高铁时代后被彻底废弃了。表弟告诉我那时天水到拓石才1·40元火车票。他也常去,拓石存善观的那个老道人文化大革命被红卫兵打的伤残了。庙观也被一把火烧掉了,只剩下那盘大石盘还在那里。道人只好夜宿山间修建铁路时废弃的工房。守着烧毁的一片熏黑瓦砾废墟。好在他往日的为人,山民念他的好,赈施他囗饭吃。他还是行医施救,普渡众生做善事。他虽沦为乞丐,破衣烂衫。依旧束发道袍布靴,长髯飘逸、气宇不凡、迎着秦岭的山风直立。最后不知去向,生死不明。孤独凄凉的-生。至今人们不知道他的身世。老人都说那可真是个好人。
  二爷文革前从济南铁路局医院病退回到昌乐休养后离休。与二奶奶田宝兴(昌乐西田庄人)生活。二爷爷只有-个女儿,李瑞云我的姑姑。解放前在昌乐人王宣忱办的冷藏厂当打蛋工。姑夫俆锡臣南郝东徐家园子人。民国时在青岛火车站附近昌乐岳家庄人岳军亭开的济南路48号瑞祥东货栈当伙计。岳的儿子岳振洪,解放前参加共产觉,50年代任青岛市团委书记。随后去京仼职。解放后,姑夫在青岛市公安局工作。都已去世多年了。儿女相继有在青岛公安部门工作。现都退休在青岛居住。1986年10月二爷李学颜在昌乐县医院保健楼病逝。享年84岁。济南铁路局派人前来参加李学颜追悼仪式。
  二爷经历军阀混战,弃笔投入军校,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参加历次运动也没有受到冲击,前半身的惊涛骇浪过来了,默默无闻地度过后半生。他问心无愧地说:“我参加的军队打过军阀、打过日本鬼子,没打过内战。二爷当年是一个热血沸腾,满怀壮志的革命青年。毅然走出古老的昌乐城墙、跨过流淌的丹水弥河,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大浪淘沙时代大革命洪流中去。解放后,悄然回到养育生他的故土老宅草屋,青灯伴白发,过着小葱拌豆腐一样的日子。小心翼翼地的安度晚年,从不向谁谈旧事,缄默无言,折戟沉沙,把所有惊心动魄的故事都用封存起。深知言多必失。
  幸运的是从西北铁路局返回济南,从军生涯的苦雨凄风使他落下的关节病,抗美援朝被冻伤。他激流知退告病还乡,回到了昌乐。逃过文革这一劫,这是他的造化。回到昌乐他曾在市场街与人合作在诊所坐过诊。被县卫科官员检査过问行医执照之事,他出示了周恩来主仼签发的国务院转业军人办公室解放军转业军医证明。他敏感警觉到不可引火烧身大意失荆州。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穿过白大褂。把他业务本能诸置高阁。毎天听新闻、订了份《参考消息》报。他喜好京戏。兴致好的时候也唱两句《空城计》西皮二六:“我正在门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他有一把受降收缴到的日本军官指挥战刀和北伐战争胜利得到的勋章,抗战胜利勋章、北伐后骑马挎刀戎马生涯的照片等,都在天井挖坑埋了。他也留下了近10枚纪念章:解放胜利、抗美援朝、中国铁道职工抗美援朝、宝成铁路通车、西北铁路干线通车、济南铁路局职工退职养老等建国后颁发的纪念章。80年代我同到张店铁路医院住院。正巧有位姓陈的老医生负责他的病房,业务水平高、对病人相当认真。二爷告䜣我这个医生曾在国民党军队医院干过医务生,他俩过去就认识只是谁也不提那段往事罢了。俩人装着谁也不认识谁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潮起潮落,在历史的关口,惊天大浪迎面扑来,老-代人只身从时代守望者变为参于者。风雨飘零,处处滴血的家园。战火纷乱的年代,凭个人无力改变的现实,只有选择投身其中,就是准备时刻面临血与生命为代价的付出。历史选择了他们,向死而生、决无退却。真实只能是用鲜血写成的。这些农民的儿子、革命先烈们在这种历史时代血红的大江大海鲜血流淌过留下的凄美、壮观在人的心灵上刻上警世恒言般的问号。李华亭和张适这些革命烈土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历史的大江大河翻腾,江山易人、朝代更迭、国共政权新旧交替时,旧时代过来的人很难做到自身保全。更无法站稳脚跟。历次运动不断,能够面对自如,胸有成竹应付,踩两只船是不可能的。国共两党中凡是出卖自己信仰的人都是最后没有好下场。历史上两面讨好的人最终不会讨到好。李学颜是经历过大潮起落后不多的幸存者。
  黄鹤楼上,想起北伐第一次革命战争国共合作黄金时期,武昌军校黄鹤楼江边那悲壮一别,望着奔向生死未卜战场上的好兄弟消失在国民革命军行进的队伍中,互相没有挽留。江风吹不散难割舍的昌乐乡情同学信义,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都没法改变。人在江湖辗转漂泊、各处谋生、更知珍惜。张适鼎力介绍推荐李学颜去见过李先念、陈少敏。如高山流水觅知音,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春秋炎黄、风雨同舟、颠沛流离。回顾往事、感慨万千。故人巳去,我们只能从悲壮追忆中的历史现实中幡然醒悟。今天的人们应该到哪里去能找到-个解释呢?二爷-生有些不为人知存疑和故事,早己深埋在地下。成了我心中永远的谜。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