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7-12-27 16:19
鄌郚总编

肖金光丨韩信村里话韩信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27 13:12
鄌郚总编
  在我的家乡五图街道,有一个临河而立的古老村庄,清清的丹河水依村而流,其流汤汤。相传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期间,汉朝开国大将军韩信在此练军备马,从而为该村留下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韩信村。悠悠两千余载,浩瀚历史长空,历经无数次的朝代更换,村民姓氏的繁衍变迁,在那早已逝去的岁月时光里,韩信村以它独具魅力的坚韧和执着,传承着一个历经沧桑而依然流传不衰的英雄传奇故事。
  韩信村——地处五图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四公里处,它东临丹河之水,南望沂蒙群山,西接古府青州,北是一片沃野良田。自古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韩信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秉承着那份祖辈相传的淳朴和善良,更传承着一份对先世英雄的敬仰和爱恋。 走进韩信村东的河滩之中,见河道宽阔,两岸土崖壁立,一条小河曲折流淌,清澈透亮。河水两畔,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密植耸立,簇拥相连。
  站立河畔,听河水潺潺作响,闻鸟儿婉啭鸣唱,看碧叶微波荡漾,使人心旷神怡。独处这河滩之间,宛如走进了一条穿越时光的隧道,使人仿佛看到了当年韩信驻军岸边,顶烈日、冒酷暑、战鼓铿锵、旌旗飞舞、刀光剑影、马嘶人呼的壮观场面。
  爬崖而上,进入村庄,见村东临河之处,尚有几幢老屋留存,几经风雨霜雪的洗礼,早已是门窗斑驳。别老屋,过大街,出村口往西南行一里路,便来到了安军埠下。抬头仰望,此处虽为埠岭,但地势突兀,俨然是一座小山横亘在人们眼前。顺坡而上,站立埠顶,放眼东望,不远处的丹河,如同一条绿色的长龙,自南往北,逶迤而行。傍河而建的韩信村内,各种树木高低不一、缠绵相依,那一排排红瓦屋顶在绿树掩映下,整个村庄如同一幅天然的丹青画卷。我正独自欣赏着丹河岸边这大美风光,一位牧羊老人赶羊而至。邂逅相遇,彼此寒暄一番。当老人得知我的来意后,便打开了话匣子,向我讲述起那流传在韩信村里的故事。
  话说当年韩信受汉王刘邦的指派,从赵地临时拼凑起一支军队,前来攻打齐国。他们趁着齐王田广与汉王订下‘和约’松懈之际,一举攻下都城临淄,把齐王打得落荒而逃,东奔到高密西境潍河东岸,据河而守,并派人向楚王项羽求救。楚王便派出大将龙且率领二十万大军,前来潍河与齐王会合,共同抵抗韩信大军。
  却说韩信率军东进,一路上军队纪律严明,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受老百姓欢迎。这一日,韩信大军来到丹河岸边。时值盛夏,天气奇热无比,韩信命令士兵停留在树木茂盛的丹河滩中,以避烈日。而他独自一人沿河而行,路遇一浣衣归来的村姑,随即上前施礼问话。当那村姑得知眼前这位身材魁梧、盔甲鲜亮的勇武将军,就是大将军韩信时,不由地面露喜色,对韩信说:“听说汉王军队纪律严明,爱护百姓,俺们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期盼着你们,这会终于把你们盼来了。”说完,便高高兴兴地向村内走去。望着村姑那远去的背影,韩信心中不由地一阵感叹:“看来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辞别了村姑,韩信又信步走上河西岸不远处的一处埠岭。登顶四望,见此处地势开阔,又靠丹水,十分适合军队的操练,于是下令把中军大帐设在埠岭脚下的丹河西岸,派出一支军队沿河北上十里之地,设下两座大营,称前营、后营;另外派一支军队跨河东去,在小丹河岸边,建两座大寨,叫南寨、北寨。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操练,韩信这才率军东去,在潍水之畔,击败齐楚联军,活捉齐王田广,斩杀了楚国猛将龙且,取得潍水之战的胜利。而在韩信走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智勇双全、爱民如子的汉朝大将军,便在丹河岸边,传留下了韩信、前营子、后营子、南寨、北寨等村落,历经两千余年的岁月时光,那几个村名一直没有更改,延续至今。
  听着牧羊老人的那番尽情讲述,我心中不由豁然开朗,一番感慨涌上心头。时近中午,正要起身告别老人,不想老人却意犹未尽,指着埠岭脚下西北方向的两个村庄,继续向我讲述起韩信的精彩故事。据传,当年韩信在此备战的时候,每天都亲自上阵,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忽然有一天,乌云翻涌,电闪雷鸣,霎时间一场瓢泼大雨倾盆而下。韩信依旧淡定从容地带领士兵们冒雨操练,直到雨过天晴,他才带领手下的将士们,来到埠岭西北脚下的一个水池旁。看那方石池内泉涌水净,清澈见底,旁有一老槐树临池而立,树投池面,水映树影,凉意四溢,顿感清爽。于是韩信摘下头盔,卸下铠甲,将其挂在老槐树上晾晒,自己则和士兵一块围蹲池边,撩水轻洗,以去暑意。由于天热,又加雨淋,韩信的战马得了血热风。韩信命令马夫们四处遛马,一直遛到池子南两公里的地方,发现一眼泉水,正好马儿口渴,饮了泉水,说也奇怪,那马儿的病竟然好了。韩信闻听此事,心中大喜,称其为神泉。后来有李姓族人迁村于此,为了纪念韩信,将村名称其为“晾甲池子”。如今,就是前池子、后池子。而马喝过泉水治好病的地方,名叫岳泉,无论多么干旱,从不断流,一直流淌至今。
  听老人讲完这段神奇的故事,心中增添了一丝敬畏之情。受老人的盛情邀约,我随他一同走进了后池子村。一进村,迎面扑来一股古朴厚重的乡土气息,大街两旁一幢幢上世纪建成的砖瓦老屋,还有拐弯末角的小巷,在绿树掩映下,依然透露着过去岁月里曾经拥有的悠久和苍桑。村口西处当街而立的一棵明朝时期栽下的老槐树,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树龄了,那历经岁月侵蚀而泛满幽青之色的粗壮树干上,形成了一个硕大的洞口,但在村民们的精心呵护下,依旧巍然直立,枝繁叶茂。虽然它不是当年那棵韩信晾晒盔甲的老槐树,但人们在它的树身之间,仍然能够找寻到两千多年前的那份秦风汉月中的气韵和风尚。
  告别丹河岸边上的那些古老村庄,我独自行走在回归的路上,耳边回荡起电视剧——《三国演义》里的那首悠扬动听的片尾曲: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时光已逝,英雄渐远,但韩信当年那股英雄之浩气,伴古村悠悠,丹水潺潺,将永远留存在这丹河岸边,也留存在百姓的心间。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