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19 14:45
鄌郚总编

北海先生綦崇礼

  北海先生綦崇礼
  出身望族门 四世登科第
  与两宋时期诸多的望族门第一样,綦崇礼家族数代注重教育,严格有序的家法,父子兄弟之间的相互砥砺,使众多綦氏子弟在科场上不断取得成功,进而荣登仕途。百余年间,綦氏家族四世蝉联明经进士,遂成山东科宦名族。
  本为隋唐旧门第,家族繁盛遍齐鲁
  綦崇礼(1083~1142),字叔厚,一字处厚,宋代密州高密人,迁居北海(今潍坊),世称北海先生,生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累官翰林学士,为南宋名臣。綦姓今天是罕见姓氏,但它在古代有着漫长而辉煌的家族史。綦崇礼家族的发展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南北朝以来为北方著姓大族。据湖南《綦刘再续族谱》记载:“溯族祖系彭城,自陶唐受封而下虞夏商周相传,隶汉以来有景隆公讳猛字其昌者,仕北齐时以忠赐姓綦连氏,因赐为姓。”綦连氏后来跟众多的北朝复姓一样大都改为单字姓,《魏书·官氏志》记载:“綦连氏后改为綦氏”。今天的綦氏后人多遵奉綦连猛为远祖。
  隋唐以来,尤其是宋金元时期,山东一带的綦氏家族尤为鼎盛,世居今天的潍坊、高密、莱州、寿光、平度、青州、广饶一带,名人辈出。隋末北海人綦公顺为著名起义军首领,初投瓦岗军李密,后降李唐,官潍州总管,其后裔在潍坊一带繁衍生息。唐宋至今,山东、东北一带的綦氏家族多出自綦公顺一脉。宋金时期,綦姓出仕者多出自山东,莱州有宋代左屯卫大将军綦仲宣、安化军节度使綦元亨、元代白云真人綦志远,寿光有北宋司门郎中、綦公顺后裔綦愿,平度有金代翰林綦戬,乐安有元代大将军綦公直。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在《綦威卿毅挽辞》中曾称赞山东綦家:“东海于门旧,桐乡邑墓迁。芝兰宜有种,珠玉自成渊。”直至明清时期,高密、莱州等地綦氏仍为仕宦名族。綦氏苗裔遍布齐鲁,兴盛绵延千余年,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世荣登科第门,仕宦接踵名乡里
  綦崇礼先祖原居密州高密县吕村,宋代高密人文鼎盛,孕育了鞠、王、侯、吕、耿等诸多仕宦名族,綦氏为其一。据《浙江临海第二渡綦氏宗谱》记载,綦崇礼高祖綦备,字时周,生活于北宋初年,屡赴科举不第,遂隐居乡里,工于诗赋,善于交游,“无间寒暑,唱和诗章”。为人乐善好施,乡人孤寡者皆给周恤。尤为可贵的是,綦备家法甚严,他亲教诸子习科举之业,在其谆谆教诲下,其三子皆中科第。其次子綦朝弼,中明经科。长子綦永孚、三子綦世昌皆中进士。其孙辈中綦元景、綦元章、綦元功后来又中进士,綦氏由此成为高密科宦名族。綦崇礼曾祖綦永孚,字允诚,景德年间进士,官龙冈县令。綦崇礼祖父綦元景,字豫春,亦中进士,官朝议大夫。綦崇礼父綦亢,字思济,由高密迁居潍州北海县,遂为北海人,中明经科,历任甘陵、黄岩知县、河北东路公事。至政和八年(1118),綦崇礼中进士,綦家取得四世蝉联科第的辉煌,由此奠定了世家之基。
  綦家数代仕宦,嫁娶皆为名门,崇礼之父綦亢娶诸城人赵元卿女,赵元卿之子便是北宋著名宰相赵挺之,赵挺之的第三子赵明诚即是清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丈夫。綦崇礼任宝文阁直学士时,朝廷特赠綦亢银青光禄大夫,其制文由南宋名臣张嵲撰写,其敕文曰:“具官某故父某,学问深博,经术通明,官政饰修,独高循吏之誉,阴德凭厚,可开后嗣之贤。德义文章,著称当世,还以所袭,上休其先。三品崇阶,荣其告第,九原英爽,尚服予恩。”制文对綦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綦崇礼之母赵氏也因子贵,赠文安郡夫人,其敕赠文亦由张嵲撰写。
  赵氏的另一姊妹嫁御史中丞邢恕,赠封广国夫人。赵氏的侄子赵存诚、赵思诚、赵明诚,族侄赵濬、赵涣,侄孙赵悰,族侄孙赵粹中、赵大猷,南宋时皆为名宦。
  兄弟多出仕为官 宋末南渡居临海
  据家谱资料记载,綦崇礼兄弟三人,其长兄綦执礼曾任淮阳军司工曹事,工书法。次兄綦审礼,官刑部郎中。
  綦崇礼族兄綦革,工诗,潜心道学,隐居不仕,亦是一位文士。据《春渚记闻》记载,大观年间,綦革族叔綦亢任甘陵令,綦革自高密到甘陵省亲,路过一河滩,见到三位老人,皆布裘青衣,綦革向前致敬,老人敬告綦革遁世修真。綦革后来至旅店休息,到三皇閟宫观塑像,与河滩上所见的三位老人一模一样,当然《春渚记闻》记载的只是一个传说而已。綦革自甘陵归来后,“屏居绝欲,专以修真为务”,隐居密州九仙山,后又至海中徐福山。靖康元年,綦革好友陈某调雄州兵曹,时金人屡次入侵,陈某征求綦革的意见是否赴任。綦革手书一绝示之:“三月杨花满路飞,古人游骑拍案归。高天二圣犹难保,谁道雄关是可依。”陈某深解其意,没有赴任。正如綦革所料,次年四月,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掳获,这便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当时起义军首领范温在投靠南宋和伪齐之间犹豫不决,范温谋士李寔求教綦革。綦革说:“公来年今日已升朝,合食宋禄”。李寔于是力劝范温投奔南宋,李寔自布衣授朝奉郎,一如綦革所言。
  靖康之变后,大批的北方士民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南迁移民潮。当时山东一带的世家望族纷纷南迁,如安丘人周聿迁居江西上饶,诸城人赵思诚、赵存诚兄弟迁居福建泉州,北海人王嵎寓居浙江吴兴。綦崇礼家族则南迁浙江临海,其家族宋元时期为当地衣冠名族,今浙江、湖南一带綦氏多为綦崇礼一族。其族人多以“北海”为堂号,“北朝将军忠武第,南宋翰林学士家”是綦氏家族常用的一副堂联。
  -
  年少负才名 入仕获升迁
  宋代的北海才子们有太多的智慧故事,宋初杨澈,七岁时背诵《春秋左氏传》一字无误,16岁代理知县。天圣年间,吴奎17岁举进士。南宋时的王嵎,才气纵横,陆游称赞他“负天下才名”。綦崇礼身上同样也透着北海人的聪明睿智,丝毫无愧一代才子的美誉。
  十岁能作墓志铭 以文才闻于太学
  綦崇礼出身于书香世家,自然传承着其家族的文脉和智慧,年少时被誉为神童。据《宋史·綦崇礼传》《北海集》附录等史料记载:“崇礼幼而颖迈,不好嬉弄,读书学文,日开月益,俦辈莫敢忘。甫十岁,能作铭以志邑人之藏,属辞比事,音节皆中律吕。”其父綦亢见而大惊,对其母赵夫人说:“吾门自高祖以来,劬躬积善之报,其在斯乎!”事实也证明,綦崇礼最终成为当时綦氏家族最为耀眼的人物。
  綦崇礼后来入太学就读,当时学生们溺于王安石新说,偏重经义,轻视诗赋,很少有工词艺者。
  宋徽宗有一次巡幸到太学,太学官员欲进献一表(当时的一种文体),太学上下“无能应者”。綦崇礼从容完成二表,祭酒与同列甚为欣赏。
  对于綦崇礼的才气,其表兄赵思诚有一个中肯的评价:“公妙龄秀发,聪敏过人,辞章之妙,追作古者。博习诗书六艺之文,旁通诸子百家之编。下逮传记小说,靡不该贯;弈棋音律,悉皆洞晓。酒酣气振,议论风生,长歌慷概,旁若无人,真一时之英也。”
  政和八年中进士 诙谐故事传后世
  綦崇礼虽然以才学闻名太学,但数举进士不第。政和八年(1118),綦崇礼以太学上舍生中式嘉王榜进士。綦崇礼中进士后,曾作《及第谢乡郡守倅启》,向家乡官员致谢。
  南宋洪迈所著的《夷坚志》记载了綦崇礼及第后的一个诙谐故事。綦崇礼进士刚及第时,一次骑马出门,在经过一个曲折的街道时,不慎与一卖药翁相撞,卖药翁药架上排列的几十个瓦罐差不多被摔碎了一半,綦崇礼连忙向前道歉。可卖药翁是个市井小民,为人轻薄而倨傲,他揪住綦崇礼的衣服不放,责怪他说:“你在京城里见到过太师出入吗?数百仆从前呼后拥,吏卒持杖喝道,街道两旁的人慌忙起立,街上的行人纷纷避让。你见到过大尹出入吗?武士狱卒,成群结队。现在你独自一人骑着一匹瘦马,孤孤单单地在街上行走,难道也要我给你让路不成?”卖药翁的讥笑招来一群恶少前来围观。綦崇礼素有辩才,卖药翁极力讥笑他,他也面不改色。卖药翁讥笑完毕,綦崇礼慢悠悠地说:“您骂得极是,都是我的罪过。不过,我是受马连累,原本无可奈何。再说了,人生富贵自有时,我岂不愿意做宰相?岂不愿意做大尹?但是,我刚得到一个官职,现在怎敢奢望做大官呢?你不见京城中有名的大药店刘家药店吗?高门赫然,正面大屋七间,我虽然不善骑马,也决不至于骑马闯入店内,误损药店的器物。”围观的恶少大笑不止,卖药翁被说得甚为羞愧,于是就松开了綦崇礼的衣服。
  《夷坚志》里记载的这个故事,显示了綦崇礼的诙谐幽默。
  初登仕途显才华 入京师累获升迁
  綦崇礼中进士后,初外任淄县主簿。约在宣和二年(1120)任满入京,授从仕郎、行太学正。宣和四年(1122),顺州得枸杞宿根于土中,其形如獒犬,仙家以为千年所化,急忙献给朝廷。当时在位的宋徽宗恰好生于农历壬戌年,即狗年,正好符合枸杞宿根的寓意,宋徽宗认为这是吉祥之兆。当时的大臣百官欲献一表以贺祥瑞,“诸公阁笔相规,无以措词”。当时綦崇礼任行太学正,有大臣举荐綦崇礼工文章,遂请至东阁,授以题意,綦崇礼从容属联,妙绝一时。其文曰:“灵犬夜吠,胎仙犬于千年;驿骑朝驰,荐圣人之万寿。眷荒裔沉藏之久,实王师恢复之初。物岂无知,时各有待。”史料记载,文章进献后,宋徽宗为之改容,綦崇礼由此扬名京城。史称:“喧传京师,名公咸自以不及也”。南宋文学家楼钥在《北海先生文集序》中称赞说:“公初起北海之滨,学殖甚富,不求人知,自是贵名日起。”
  宣和五年(1123),除太学正。同年八月,除太常博士。宣和六年(1124)十一月,改宣教郎,除秘书省正字。可惜綦崇礼尚未来得及施展才华,其父母先后去世,于是丁忧回归北海故里。时值金兵南侵,北方许多州县被金兵攻陷,兵荒马乱之际,亲族都逃奔他乡避难,唯独綦崇礼一人守护坟墓。南宋建炎二年(1128),丧服期满,宋高宗当时驻跸扬州,綦崇礼不远千里南下赴见。初受命外任邵州、道州,俱不就任。同年八月二十六日,除尚书工部员外郎,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政坛上的不寻常之路。
  ◎相关链接
  朝廷颁给綦崇礼的敕文
  綦崇礼除太常博士制(宣和五年八月十九日)
  敕:从事郎、新除太学正綦某,博士以通古今为职,儒者美官也。考名官之意,非该洽文采之彦,不足充其选。尔操履之善,而辞藻称之,俾专讲席于成均,诸生宜有矜式。益为人师之道,以称朕乐育英才之意,则予汝嘉。可特授依前从事郎、太常博士,替夏承年满缺。
  綦崇礼除宣教郎制(宣和六年十一月初八日)
  敕:从事郎太常博士綦某,朕精选师儒之官,俾司训导之事,略去铨部之格,以示待遇之优。以尔经术渊源,性质夷粹,久颛讲席,克压人心。畴其岁月之劳,具应庠序之法,改荣京秩,时乃茂恩。可特授宣教郎,依前太常博士。
  -
  南渡随銮驾 拜翰林学士
  “一见契合,恨见之晚,擢左史,摄琐闱,召试中书,文不加点,玉音击叹,即正西掖,进用之捷,未有近比。”这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楼钥对宋高宗赏识綦崇礼的一段描述,一代帝王对其臣子能以相见恨晚相待,君臣之谊不言而喻。
  深受宋高宗赏识 伴随銮驾受重用
  建炎三年(1129)四月二十六日,时任尚书工部员外郎的綦崇礼奉旨升任陪伴皇帝左右的起居郎。同年六月兼权给事中,七月诏试政事堂。《宋史》记载,綦崇礼作制诰三篇,“不淹晷而就,词翰奇伟,拜中书舍人,赐三品服,进用之速,近世所未有,高宗犹以为得之晚。”綦崇礼由此备受宋高宗倚重,与左司员外郎李正民、太常少卿李公彦同时拜中书舍人。中书舍人当时负责为皇帝撰写诰敕文书,官位显耀。宋代李正民《大隐集》卷二《綦崇礼除中书舍人制》中对綦崇礼的文才大为赞扬:“学富本元,文兼体要,既殚洽于闻见,亦明习于宪章,省户握兰,恬而自适。螭坳载笔,动而必书。比给札于尚方,俾试言与右省。落笔而观者如堵,共惊倚马之材;终篇而纸价顿高,深得演纶之体。”李正民非常佩服綦崇礼的文才,同年闰八月,朝廷追复邹浩龙图阁待制,綦崇礼拟好制文,因事告假,时值李正民值班,见其文章大气公允,不加改作,署自己名行文。綦崇礼开玩笑说:“君署己名,可不要因文辞不好坏了您的名声。”李正民笑着说:“人家都知道这是您的大手笔,我也跟着扬名了!”其文章被同僚所重如此。
  在宋高宗南渡躲避金兵追击的艰难岁月里,綦崇礼始终追随宋高宗。《中兴小纪》记载,建炎三年(1129)十一月,宋高宗自越州出发,至钱清镇,得知宋军在长江失败,金军又进入临安府界,长驱而来,宋高宗亟诏回銮。当时包括綦崇礼在内的侍从官员晚对于河次亭上,侍御史赵鼎以为众寡不敌,势难与战,且姑避之,左仆射吕颐浩请皇上航海,时廷臣议论多不同。吏部侍郎、御营参赞军事郑望之尤以为航海不便,极力反对。只有綦崇礼与户部侍郎叶份赞成出海避敌,綦崇礼说:“若有别的办法当然好,若没有,唯有走海道最为合适。”
  宋高宗最终采纳了吕颐浩、綦崇礼等人渡海避敌的策略。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綦崇礼扈从高宗皇帝泛海于舟中。建炎四年(1130)正月初一,宋高宗与从臣在海上失魂落魄的度过新年。初二,御舟早发石佛洋。初三,御舟入台州港口章安镇。初四,綦崇礼同户部侍郎叶份、中书舍人李正民、太常少卿陈戬及谏议大夫富直柔,同在舟中侍奉宋高宗。是时扈从泛海者,宰执之外,止綦崇礼等六人而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道出了宋高宗避难海上的窘迫之状:“时留者有兵火之虞,去者有风涛之患,皆面无人色。”建炎四年(1130)五月,綦崇礼试尚书吏部侍郎,当时从官随銮驾者,惟有綦崇礼及汪藻两人,其他人在道未至。寻又诏綦崇礼兼直学士院。
  以过错出知漳州 在任期间多善政
  建炎四年(1130)冬十月,綦崇礼不知何故被充徽猷阁直学士,出知漳州。《北海集》附录卷上《(崇礼)降授宣教郎制》说:“方趋厥服,忽致烦言。谓借牍之愆,虽去官而可免;而持橐之重,当薄罚以示惩。服我训词,毋忘祗慎。可特降授宣教郎,依前徽猷阁直学士,差遣赐如故。”从“薄罚”之语可知其过错不大,只是细微疏失。不久即复授通直郎,寻转奉议郎。
  史料记载,綦崇礼在漳州任上颇多善政。《福建通志》记载:“建炎四年知漳州,属巨寇起建州,声撼邻境,人心动摇,崇礼一镇以静,内外安堵”。《宋史·綦崇礼传》载:“(漳州)其俗悍强,号难治,属寇起建州,声撼邻境,人心动摇,崇礼牧民御众,一如常日,讫盗息,环城内外安堵如故。”《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七亦载:“诏福建转运司毋得赍牒所部州县抑勒士民出助军钱物,令提刑察之。先是,漕司以军食费广,乃谕福州土居陈义夫等愿以一钱之产均出十钱,因遣官遍谕下四郡。徽猷阁直学士、知漳州綦崇礼言:‘本州新经杨勍侵扰之后,已尝均敷民间钱八万缗,不可再有科敛’,事闻,故有是命。”
  回京任翰林学士 后出任绍兴知府
  绍兴二年(1132)二月,因宰相吕颐浩举荐,綦崇礼被调回京城,试吏部侍郎,寻兼权直学士院。同年七月,除兵部侍郎,依旧兼权直学士院。九月,御笔除翰林学士,知制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八载:“乙亥,御笔:尚书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綦崇礼为翰林学士。靖康后,从官以御笔除拜自此始。”
  绍兴三年(1133)二月,兼侍读。四年(1134)二月,兼史馆修撰。当时有旨重修神宗、哲宗《正史》。兵火之后,典籍散亡,綦崇礼上奏说:“《神宗实录》墨本,元祐所修已是成书,朱本出蔡卞手,多所附会,乞将朱墨本参照修定。《哲宗实录》,崇宁间蔡京提举编修,增饰语言,变乱是非,难以便据旧录修定,欲乞访求故臣之家文献事迹参照。”又奏请将汪藻所收集的史料送交史馆,高宗均从之。绍兴四年(1134)五月,试尚书礼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
  绍兴四年(1134)秋七月,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川陕宣抚副使吴玠拜检校少师、奉宁保静军节度使,綦崇礼受命草拟敕文。其文云:“陆海神皋,既失秦川之利;铜梁剑阁,敢言蜀道之难?”御史中丞辛炳攻击綦崇礼说:“吴玠方拥重兵,据要害以屏翰四川,乃云‘既失秦川之利’,又云‘敢言蜀道之难’,秦地虽失,但四川未失,敕文内容不合适,乞请改正,毋使远方大将重以为忌。”宋高宗下诏学士院改诏,遂改“秦川”为“秦中”。綦崇礼引咎请求黜责,宋高宗知道綦崇礼是例用汉唐典故,下诏赦罪。但綦崇礼再三请求去职,遂于绍兴四年七月以宝文阁学士、左奉议郎知绍兴府,兼管内劝农使,充两浙东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八月到任。绍兴五年(1135)七月请求去职,以宝文阁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致仕,寓居台州临海,终老于此。綦崇礼初封北海县开国男,后封北海县开国伯,绍兴十一年(1141)加封高密郡开国侯。
  綦崇礼在绍兴亦多政绩,《清一统志》载:“绍兴四年知绍兴府,刘豫导金人入侵,扬、楚震扰。高宗次吴会,崇礼以浙东一道为行都肘腋之地,备御不可不谨,密疏于朝,得便宜从事。于是缮城郭,厉甲兵,输钱帛以犒王师,简舟舰以扼海道,疚心夙夜,殆废食寝,及帝还,七州晏然。”明清时代,入祀绍兴名宦祠。
  -
  不惧怕权贵 为官敢直言
  两宋时期军事软弱,但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崇尚气节的时代。史学名家陈寅恪曾说:“宋人尚气节而羞势利,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永远之瑰宝。”从綦崇礼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宋代儒士的铮铮傲骨。
  为官正直敢言 深受高宗器重
  《宋史·綦崇礼传》记载,綦崇礼为人:“端方亮直,不惮强御”。綦崇礼舅家表兄赵思诚在《祭綦崇礼文》中也说:“当官直气敢言,多面折人,无所忌避,虽始终以文翰际遇,而朝廷有大议论,上必咨访,故内外惮之,如台谏然。初拜掖垣,即兼内职,后两领天官亦如之。在玉堂前后五载,上屡欲大用,为权臣中沮,不果。建炎两驻跸靡定,诏令多不时下,公受命立成。上每嘉奖,曰:‘綦某词知体,语言轻重得宜,无可点检者。’”宋高宗曾将自己常用的一方砚台赐给綦崇礼,上刻御书铭文:“操觚濡墨兮,中有杀生。造次必思兮,令世可行。”由此可见宋高宗对綦崇礼的器重和对其人格的认同。
  针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正风气,绍兴二年(1132)闰四月,綦崇礼上《乞申饬百官札子》:“今朝廷播迁,庶事草创。外备强敌,内锄群盗,日不暇给,而百司庶府,小大之臣,类多苟且偷安,不务举职,姑息胥吏,阔略细务,累资养誉,犹袭承平之弊。其问亦有孜孜奉公疚心职事者,则众必非笑,指以为迂……臣愚欲望圣断,深察兹弊,申饬百执事之臣,各扬其职,无以空言忧国而妨实务,庶几细大毕举,纪律设张,则内治外攘,无所不可矣!”綦崇礼虽然不能扭转南宋王朝衰亡的命运,但他真情表达了一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心。
  史料记载,綦崇礼奏疏多有建白。明代彭大翼撰《山堂肆考》卷四七引李益能撰《綦崇礼行状》称:“綦北海先生崇礼当维扬兵革之后,省曹簿书,残毁几尽。公为吏部侍郎,熟于典故,衣冠凋集及朝政沿革,漫无成案可考,公依据该审,徐出一言以决之,吏不得容其私。公所建明,悉著于令,自是省曹除授,皆有案验。”绍兴二年(1132)七月,时任尚书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的綦崇礼被高宗皇帝召至都堂,令其条具进讨固守利害。綦崇礼上奏说:“谍传金人并兵趣川陕,盖以向来江左用兵非敌之便,故二三岁来悉力窥蜀。其意以谓蜀若不守,江、浙自摇,故必图之,非特报前日吴玠一败而已。今日利害,在蜀兵之胜负。”从后来宋元之间长达36年的合川钓鱼城拉锯战,足以看出綦崇礼的远见。
  绍兴四年(1134),南宋名将、时任淮东宣抚使的韩世忠在平江府私第建阁藏御书。乞请宋高宗赐名,宋高宗遂下旨赐名“懋功”。时任学士的綦崇礼不惧韩世忠等当朝权贵,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奏请罢之。他在奏疏中说:“今陛下乃于世忠复有此赐,窃探圣志,盖以宠光世忠,勉其立功之志以歆艳诸将,非若前日夸谀之风,未有过举。然方京都沦陷,官省污秽,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所藏七朝典训,一时委弃,而陛下乃自以所赐将臣御书,听其建阁,且为制名显示天下,臣恐有识之士得以窃议而未以为当也。在世忠之分,则被遇圣主,感激眷知,亲获宸翰,煜耀私室,宝藏崇奉,唯恐不至,实臣子之义,顾陛下勿与焉斯可矣。欲望指挥特赐追寝,今后臣寮不许有请,仍著于令,以明陛下谦恭抑畏之德。”宋高宗最终虚心听从了綦崇礼的建议。
  据《宋史》记载,綦崇礼曾借唐太宗把刺史姓名记录在屏风上的旧事,向宋高宗进言要选拨贤能的地方官员,他说:“连千里之封得一良守,则千里之民安;环百里之境得一良令,则百里之民悦。牧民之吏咸得其良,则治功成矣。苟能效当时之事,以守令姓名详列于屏,简在帝心,则人知尽心职业。”
  身正不怵权贵 揭露秦桧卖国
  绍兴二年(1132)八月二十七日,长期操纵权柄的秦桧被罢相。在此之前,左相吕颐浩和秦桧不和,吕颐浩荐朱胜非、綦崇礼、谢克家入朝,三人往往言秦桧之奸。在秦桧罢官前一日,宋高宗忽遣使到綦崇礼处,取罢免秦桧的制文。綦崇礼当时在翰林院,并未接到高宗皇帝的旨意,不知所以,不久高宗又遣太监来催。綦崇礼不得已,赴殿外等候,奏问高宗皇帝有何旨意。高宗召见綦崇礼,把秦桧所上的二策给綦崇礼看,对他说:“秦桧言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是北人,将安归?桧又言为相数月,可耸动天下,今无闻。”綦崇礼请求宋高宗御笔给翰林院,宋高宗乃索纸写给。綦崇礼退后,途中酝酿腹稿,足迹未到翰林院,而制文已成,这便是流传至今的《除秦桧特授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依前通奉大夫食邑实封如故任便居住制》,秦桧遂罢宰相,以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宋高宗怒气未消,臣僚再言秦桧之罪,秦桧提举江州太平观的闲职也被剥夺,秦桧党羽胡安国、程璃、江跻、刘正、张焘、吴表臣皆被罢职。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七月,已恢复相位的秦桧对綦崇礼当年大胆揭露其卖国一事耿耿于怀,特上《乞追取御笔词头札子》,请求宋高宗下旨追回当年付给綦崇礼的御笔。秦桧大言不惭地说:“崇礼被逐,常以所得御笔公示广众,不知事君之体,至于如此。士大夫虽每每窃笑,然臣以出处自有本末,后世当有公议,不必与此辈较曲直,故不论。今崇礼已死,无子,独有女嫁谢克家之孙、伋之子。若不收拾所降御笔,复归天府,则万世之后,忠逆不分,微臣得君立朝无所考信,实害国体。伏望特降睿旨,令台州取索崇礼所受御笔缴进,仍以臣今奏疏送付史馆。永以传信,不胜幸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七《北海集提要》赞之曰:“其草秦桧罢政制,则直著其恶,致桧再相后奏索其稿,几蹈危祸,史所云盖非溢美矣。”但当时綦崇礼早已去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綦崇礼卒后,宋高宗诏赠其官推恩如故事。但綦崇礼为秦桧所记恨,所得遗泽,其家人畏惧,不敢自陈,士大夫亦无人敢为之担保。秦桧在得到高宗允许后,派心腹台州太守刘景到临海綦崇礼家查找高宗当初命綦崇礼写制词的手批,此时綦崇礼已故,又到黄岩綦崇礼的亲家谢伋家查抄,并将谢伋押解台州府城,未至而秦桧死讯到达,刘景才将谢伋礼送回家,此事也不了了之。
  -
  救助李清照 交游多贤达
  綦崇礼为人端方亮直,不耻与秦桧为伍,他结交的人物当时都是正直坦荡之士,他救助著名词人李清照的故事更是中国文坛上的一段不朽佳话。
  李清照陷牢狱之灾 綦崇礼出面营救
  綦崇礼与著名词人李清照不仅是山东同乡,更有亲谊。李清照之夫、诸城人赵明诚是綦崇礼的舅家表兄,北宋著名宰相赵挺之就是綦崇礼的舅舅,綦、赵两家都是当地衣冠名族,与宋代许多世家大族都有错综复杂的婚姻关系。
  李清照18岁嫁给赵明诚后,先居青州。建炎二年(1128)十二月,青州被金兵攻陷,李清照留存老家的十余屋书籍文物皆毁于战火。次年八月,赵明诚感染暑疾逝于建康。李清照安葬好丈夫后,避难洪州,又辗转于台州、温州、越州、衢州、杭州等地。当时金兵渡江后长驱直下,连破杭州、明州、越州等地,李清照颠沛流离之中,随身携带的文物不幸又多次散失。绍兴二年(1132),在大病无助的情况下,李清照再嫁张汝舟,婚后不及百日,两人反目成仇,张汝舟对李清照横加虐待,李清照遂告发张汝舟在当年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结果,张汝舟被革职编管。按宋朝律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属实也应受重罚,李清照由此身陷牢狱。李清照遂托人找到时任翰林学士的綦崇礼出面营救,在綦崇礼的帮助下,李清照得以出狱。李清照对綦崇礼非常感激,特地给綦崇礼写了一篇《投翰林学士綦公启》,在文中称赞綦崇礼:“此盖伏遇内翰承旨,缙绅望族,冠盖清流,日下无双,人间第一。”
  事实上,李清照与当时权倾朝野的奸相秦桧亦有亲戚,但生性正直的李清照却不屑与秦桧为伍,而是找到了当时被看作清流人物的綦崇礼。说及李清照与秦桧的亲戚关系,还从北宋名臣王珪说起。史料记载,王珪有五子,仲修、仲瑞、仲嶷、仲岏、仲煜,长女为李格非之妻、李清照之母,仲岏即秦桧岳父。《玉照新志》记载:“秦桧初擢第,王仲岏以其子妻之,仲岏后避靖康讳,改名仲山。”由此可见,李清照与秦桧妻王氏为姑舅表姊妹。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建炎三年,金人攻抚州,时任抚州知州的王仲山叛降于金人,先是其兄王仲嶷以袁州降金,兄弟二人皆不能全节。綦崇礼当时奉命撰写责词,对王氏兄弟的无耻行径予以大胆揭露:“昔唐天宝之乱,河北诸郡并陷,独常山、中原能为国守者,葢杲卿、真卿二颜在焉。尔等倾以家声,屡尘仕版……虽尔无耻,不愧当时之公议,顾亦佒施面目见尔先人于地下哉。”
  从现存史料看,秦桧家族与李清照、赵明诚家族关系并不好。南宋词人周密记载李清照:“绍兴癸亥在行都,有亲联为内命妇者,因端午进帖子……时秦楚材在翰苑,恶之,止,赐金帛而罢。”秦楚材即秦桧兄秦梓,时任翰林学士,“进帖子”是当时“命妇”在节庆时写些歌颂的文字进献后宫,是李清照所能参加的极少的社会活动之一。
  举荐正直饱学之士 晚年在临海度过
  綦崇礼自绍兴五年辞官后,以宝文阁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的闲职致仕,寓居台州临海县。当时的临海,吕颐浩、范宗尹、陈与义等许多朝廷重臣受秦桧迫害或排挤而退居于此,他们相互以诗文唱和,綦崇礼在此度过了相对平和的晚年。绍兴十二年(1142)九月,六十虚龄的綦崇礼卒于台州临海。《台州府志·古迹略》记载,綦崇礼故居在府治东,绍兴中以忤秦桧谪居于此,因名綦内翰巷,今浙江临海城中的棋盘巷即由綦内翰巷演化而来。
  綦崇礼当时被看作清流人物,与南宋朝中的主战派过从甚密,吕颐浩、仇悆、李擢、陈与义、胡交修等都是綦崇礼的好友。南宋主战派代表人物吕颐浩与綦崇礼关系密切,吕颐浩与秦桧争斗时,举荐时任漳州知州的綦崇礼入朝,吕颐浩文集中多有綦崇礼往来唱和之作。吕颐浩《次韵綦叔厚》诗云:“心存魏阙岂能忘,揣分非才合退藏。此日燕休难报国,半生艰险忆垂堂。枕戈每叹身先老,览镜常嗟貌不扬。每今蘧庐聊偃息,会须恢复返吾乡。”
  綦崇礼当时有知人之称,他举荐的人才仇悆、王之望、李长民、朱松等人多为正直饱学名士。王之望,襄阳谷城人,寓居临海,绍兴二年为生计求官曾给綦崇礼上书,后官拜参知政事。李长民,字元叔,扬州人,建炎间官秘书省正字,官终江西提刑。綦崇礼尝举荐为御史,谓其“有文采学问,尝中词科,议论疏通,清介有守”。仇悆,字泰然,益都(今青州)人,北宋徽宗时任高密县丞,代理县令,南渡后出知建昌军,入朝为考功员外郎。建炎四年,綦崇礼举荐仇悆充任监司。朱松,字韦斋,号乔年,南宋理学家朱熹之父,与綦崇礼同年进士,绍兴四年(1134)经綦崇礼推荐,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秦桧当政,朱松反对议和,受秦桧诬陷贬知饶州,他不赴任,精心研修义理之学,著作《韦斋集》入《四库全书》。
  綦崇礼卒后,其好友纷纷作词哀悼。李长民《挽綦内翰三首》其一云:“东土游观乐,西亭风景悲。漫馀曾蹑屐,空覆旧传巵。高密山川隔,丹邱草木滋。凄凉谢道蕴,泣封白纱帷。”其门生王之望《祭綦内翰文》称赞说:“当是时也,公以高文大笔,振英声於翰苑者,凡历几年於兹。其深厚尔雅,浑浑噩噩,以鼓动乎一世者,固无愧乎两汉之奇。而隐顺体势,参揣轻重,锱铢必较,曾一字之莫移。制诏之出,海内传诵,人皆以为得体,虽沾沾然好动其喙者,亦莫得而瑕疵。至今北扉东阁之间,天下称以为真学士者,皆曰非我公而其谁?……世失名臣,文丧哲匠,所以识与不识,皆兴殄瘁之悲。”
  綦崇礼的文才广为后世赞扬,明代郑真《寄凤阳府斯文诸君子、夏士良先生》诗云:“信笔文章綦北海,满船书画米南宫。旧时五里桥边路,杖履何由野趣同。”清代襄城诗人田梦月《寄答太乙先生》诗云:“史馆声名綦叔厚,文园消渴马相如。”
  綦崇礼卒后多年,才由其女婿李益能为其撰写行状,南宋名臣周葵为其撰写墓志铭,葬于临海城南十里东山,后墓被盗毁,今仅存墓志铭残石。
  -
  著有《北海集》 入《四库全书》
  在南宋初年的南渡文人群体中,不乏山东籍名家,如著名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而以骈文名噪一时的綦崇礼在南宋文坛上亦占有重要一席。
  骈文辞藻华美 尤擅制诰表启
  綦崇礼博览强记,才高气刚,为文辞藻华美,不为诡随之言,所作制诰表启,明白洞达,切中事机,用事对仗,浑然天成,深得代言之体。其卒后所著文集由其侄孙綦焕、綦更生整理成《北海集》六十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等著录俱同。然至明《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綦崇礼《北海文集》一部七册,阙”,至《内阁书目》已不登录,可见原本明代已佚。清代撰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辑出诗文三十六卷、《兵筹类要》十卷,并附录历官除授诰词及祭、序等文三卷,收入《四库全书》,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四库本《北海集》。
  綦崇礼撰写诏书,为国家代言多年,其诏诰文多为时人和后人称颂。《北海集》附录卷下楼钥《北海集原序》:“公笃意经术,博览强记,以直道自任,才高而气刚。平时为文,不为崖异之言,而气格浑然天成。故一旦当书诏之任,明白洞达,虽武夫远人,晓然知上意所在。”杨万里《北海集原序》:“记览极其博,辞章极其丽,而正君定国,扶世立教,根于自然……一觞一咏,兴寄事外,虽不多赋,顾其闲雅澹泊,弗雕而工,岂营度悲鸣者所能几耶。”《四库全书总目·北海集提要》云:“惟制诰最富,表启之类次之,散体古文较少,而诗什尤寥寥无几,盖其平生以骈体擅长故也。集中间有原注,称崇礼为先祖,则当时所据。犹其家刻之旧本矣。史称崇礼妙龄秀发,聪明绝人,覃心辞章,极润色论思之选,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诏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今观是集所载内外诸制,大约明白晓畅,切中事情,颇与《浮溪集》体格相近。……陆游《老学庵笔记》称,崇礼《谢宫祠表》云:‘杂宫锦于渔穰蓑,敢忘君赐?话玉堂于茅舍,更觉身荣’,时叹其工。又有一表云:‘欲挂衣冠,尚低回于末路;未先犬马,傥邂逅于初心’,尤佳云云。今集中乃无此二联,知其杰制鸿篇,尚多遗脱。然据今所得睹者,已足见词藻之精丽,不必全璧也。”
  著有《兵筹类要》 彰显报国情怀
  綦崇礼不但以妙笔华章知名于时,其编著的《兵筹类要》更是一部难得的军事著作。《宋史·艺文志》著录:“《綦先生兵书》一十六卷”。其自注云:“并不知名”,意即作者佚名。《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七《北海集提要》:“《兵筹类要》一书,乃其在翰苑时所撰,皆援据兵法,参以史事,各加论断。虽纸上空谈,未必遽切实用,而采摭尚为博洽,今亦编为十卷,次之于后。”
  綦崇礼在《进〈兵筹类要〉表》中称此书:“凡十万言,分百余门”,今存十卷,只有约三万字左右,共二十一篇,篇目有《廉正篇》、《至公篇》、《器识篇》、《志气篇》、《忘身篇》、《忘家篇》、《诚感篇》等。该书体例是首先将历史上的有关资料辑为若干类(篇),先引用古兵书的名言或用自己的话概括本篇的中心思想,然后摘述有关战例资料,最后是“论曰”,即加以论述,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廉正篇》是《兵筹类要》开首之篇,可见綦崇礼对廉正之德的重视。他认为廉正是仁德的基本体现,是保持军队纯洁,免于不必要纠纷的重要条件。不廉则不仁,必然会使人相互逐利,最后导致必败。他说:“臣尝谓行师之道以廉正为先,谗人之所畏也,善人之所贵也。不然,则予取予求,人将瑕疵,其能免于祸败者几希。唐史谓将臣刻剥,自入给帛则以缪易良,赋粟则以沙渗粒,故边卒怨望。呜呼!丧师覆国,未必不由于此,亦近事之明鉴也。”又说:“臣读《孙子》曰:‘士无余财,非恶货也,受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
  《兵筹类要》在中国兵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同时引证了不少古代兵书,对于校勘古兵书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诗书词文俱佳 多抒乡国之思
  綦崇礼与南宋诸多的文学名家一样,诗书词文俱工,且通音律。《北海集》收诗77首,涉及多种诗体,计有七律32首、五古16首、五律11首、五绝10首、五排4首、七古3首、七排1首。
  綦崇礼的诗作留存不多,好用典故,初读有苦涩之感,细琢可知其学识渊博。其诗感情真挚,造语工巧,其中不乏爱国豪迈之音。他在《和李元叔秋怀》中道出了因王师获胜而欣喜的心情:“喜闻淮师捷,神武畅威棱。”有时对自己不能报国杀敌而深感惭愧:“深惭未报恩,尚费官仓米。”还热情激励友人“更须重拟平戎去”。但是,他生当两宋之交,山河破碎,国运多舛,过多的时候,其诗歌是抒发感慨愁绪。其在《德升尚书出示岁除用韦苏州韵前后二篇及两郎属和,粲然盈轴,赏叹之余,有感于中,亦辄次韵,书山居一时事》诗中写道:“未作故乡归,又见新花发”,故国沦陷之愁跃然纸上。其《扈从书事》云:“举目江山好,伤心井社非。何当戎马定,却作故乡归。”《和李元叔秋怀》:“儿童渐吴语,气俗易熏蒸”;“十年乱离厄,永夜乡关情。庶见丘墓邦,敢贪簪绂荣。”这些诗作道出了他对南宋朝廷收复北方故土的期望和他对北海故乡的深切思念。又如其《重九日宴临漳亭》:“九日追欢异昔年,强随时节到层巅。俯观殊俗身如客,平瞰丹霄势欲仙。故国伤心沧海外,行朝倾首碧云边。兴阑酒罢催归驭,四面岚光合暮烟。”九九重阳,异邦为客,北望怀乡,举杯忧国,其绵绵的家国情怀跃然诗中。除抒发感慨愁绪的诗歌外,綦崇礼还有一些纪游写景、思乡慕隐、咏物述怀的诗歌,其《赋东城梅花示哲上人》一诗可见其诗才:“一枝冷落为谁开,欲遣寒香入酒杯。铁石心肠犹解赋,芝兰风味合相陪。腊前颇讶疏疏见,春尽何妨得得来。十里东城不嫌远,待看山月照徘徊。”
  -
  诗书传家声 族裔多名士
  “缙绅望族,冠盖清流”这是著名词人李清照对綦崇礼的赞语,綦氏家族南渡后,家门不衰,仕宦不绝,其侄孙辈中多文士,族裔出仕者甚多。至元代,綦家仍为临海望族门第。元代于钦《齐乘》引当时翰林学士袁桷语云:“北海子孙现流寓四明,为衣冠名族。”
  侄孙綦焕
  好诗文,整理綦崇礼文集
  綦焕是綦崇礼的侄孙,南宋名臣楼钥在其所撰的《北海先生文集序》中说得甚为明了:“公之从孙焕,手集公文为五十六卷,藏于家。”淳熙年间,綦焕以叔祖綦崇礼荫,授通直郎、饶州从事,知德兴县,主管劝农事。
  綦焕为南宋知名文士,曾整理族祖綦崇礼的文集刊行于世,此文集由楼钥、杨万里作序。綦焕还特意整理綦崇礼的编年事迹,编纂成《綦崇礼年谱》一书,后来收入《永乐大典》中,《四库全书总目》亦收录,此书详细记叙了綦崇礼一生的经历而附以创作诗文,该书清代尚存,但至今未见传本。
  綦焕雅好诗文,綦崇礼的《北海集》收录了綦焕所作的《朝服画像赞》、《题先姑砖记后》两篇文章。《四库全书》中还收录了綦焕整理的《范文正公集》,此文集是淳熙年间綦焕任职饶州,政务闲暇之余与同僚整理范仲淹的文集而成,綦焕为之作小引。綦焕在小引中云:“潘阳郡斋州学有《范文正公集》、《奏议》,岁久板多漫灭,殆不可读。判府太中先生尝谓:‘此郡太守明德如日月之照、终古不泯者,在唐则颜鲁公,本朝则范文正公。文正之集,士大夫过郡者莫不欲见,其可不整治乎?’于是委属僚以旧京本《丹阳集》参校,且捐公帑刊补之,又得诗文三十七篇为遗集附于后,期间尚有舛误,更矣后之君子访善本订正焉。”从引文中我们不难看到綦焕对范仲淹的崇敬之情。
  侄孙綦更生
  有才华,曾任六部架阁官
  綦更生是綦崇礼的侄孙,南宋文学家楼钥在《北海先生文集序》中云:“有更生者,亦公之从孙,早有寯声,寓居吾乡”。綦更生与楼钥关系非常密切,綦更生曾把綦崇礼扈从宋高宗避难海上时作的《海上诗》求楼钥作跋,楼钥为之作诗曰:“晋阳固自有高共,奉天岂可无宣公。当时扶日沧海东,尚想健笔驱长风。指麾诸将如奴童,中兴当属第一功。断碑勿庸诧诗工,制稿具在銮坡中。”綦更生得此诗,“致谢再三”,并请求楼钥,“今之知北海先生者盖寡,遗文将遂版行,愿为序”,楼钥应邀为《北海集》作序文。在楼钥所著的《攻愧集》中还收录了《答綦君更生论文书》,书信主旨是交流作文之心得,文字近千言,字字出于肺腑,可见二人的友情之深。
  据记载,綦更生于嘉定八年(1215)任六部架阁官,他将狭小的三间阁楼扩建为十六间,将三省、枢密院的档案分放在四个库房里。库内按机构排列档案,将皇帝的有关档案放在特别的朱箱中封锁。“扃锸森严,出纳有籍,规式详备,吏不得欺”。嘉定九年(1216),綦更生曾作《三省枢密院架阁库题名记》,后来收入《咸淳临安志》中。
  侄曾孙綦奎
  通晓军事 亦工诗文
  綦奎,字仲文,綦崇礼侄曾孙,寓居浙江临海,官至湖广总领、直敷文阁。
  开禧(1205~1207)年间,綦奎以通直郎出任建宁府建阳县知县,其在建阳任上,史称“官业可称”,其事迹载入《福建通志·名宦传》。南宋著名文学家楼钥在《举阎一德、綦奎、赵积谦充边郡状》中曾称赞綦奎:“建阳最号剧邑,奎勤于抚字,号称治辨,列剡政绩,未蒙擢用,曾族祖故翰林学士崇礼,建炎艰难之时,实掌书命,著《兵筹机要》上之,奎习熟闻见,使之乘障,必有可观”。綦奎得到楼钥举荐后,于嘉定五年(1212)以承奉郎知衢州,时衢州遭水患不久,前任知州孙子直修城未完而离任,綦奎继任完成。嘉定七年(1214)年迁大府少卿、湖广总领,宋代名士黄榦的《与綦总郎书》就作于綦奎在湖广总领任上。嘉定十二年(1219)綦奎以朝散郎、直敷文阁知平江府,本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到任。嘉定十四年(1221)六月,因“调遣军马五关策应剿逐残虏委有劳绩”,特转朝奉大夫。嘉定十五年(1222)实转朝散大夫,至当年五月,除主管亳州明道宫。宝庆元年(1225)以朝议大夫、直敷文阁知太平州,除秘阁修撰再任。宝庆三年(1227)八月,因修太平州城,诏进中奉大夫。绍定二年(1229)任大理卿。
  綦奎好风雅,知军事,其在平江府任上,曾重修祀奉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王仲舒、范仲淹的思贤堂。据《太平府志》记载,当涂县采石驿原有谈笑亭,为綦奎谈笑灭寇处,明代已不存。綦奎工古文,今存其文《读书室记》,作于开禧元年(1205)七月建阳县令任上。嘉定十四年(1221),其任平江知府重修思贤堂时,曾作《白桧轩记》,记叙了重修思贤堂的经过,文章清新隽永,可称古文中的佳作。
  关于綦崇礼的直系后裔情况,秦桧称綦崇礼只有一女无子。但《湘东綦氏宗谱》记载,綦崇礼妻卢氏,有二子,长子綦淡然,居浙东;次子綦峻入赘湖南衡阳,今湖南一带的綦氏家族多尊奉綦崇礼为先祖。史料显示,綦崇礼至少有三个女儿,一女嫁徽猷阁待制仇悆之子仇车,一女嫁太常少卿谢伋之子,一女嫁礼部尚书李擢之子大宗正丞李益能。
  本期图片均由李金科提供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人文潍坊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