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19 14:52
鄌郚总编

第八军抢占胶济线

  第八军抢占胶济线
  2013年12月29日 本期撰稿:刘愉
  抗战刚刚胜利的1945年岁末,国民党第八军奉蒋介石之命从云南北上,从青岛一路西进,抢占胶济铁路线。12月中旬,第八军开进到高密境内,此后陆续进至潍县、昌乐。1946年1月10日,国共签订停战协定,第八军中将军长李弥却秉承蒋介石旨意,授意部下与地方部队联合,不断袭击八路军驻地,破坏军事调停。在胶济铁路线上,国民党部队的军事行动一刻也没有停止,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
  蒋介石派兵赴鲁摘桃子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政府随后发表《声明》,“不予理会”。8月6日、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8日,苏联对日宣战,翌日百万苏军挺进中国东北。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声明《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当解放区军民向日伪军反攻之际,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中国战区最高统率蒋介石于11日连发三道命令:国民党部队“加紧作战,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伪军“负责维持地方治安,保护人民”;共产党部队“原地驻防待命,勿再擅自行动”。12日,远东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下令,中国战区日军只能向蒋介石政府及其军队投降。
  省长何思源提前潜入寿光,联络日伪军部署接收
  日本鬼子还没宣布投降,蒋介石就打起了如意算盘:眼看熟透的桃子,一个也不能落到共产党手里。
  对于这种极其无理的霸道逻辑,在抗战中付出巨大牺牲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广大解放区军民,当然不能接受。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针对蒋介石的“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提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蒋介石部署的“下山摘桃子”行动,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且看在美国学者戴维·保尔森眼中,被蒋介石视为战略要地的山东是怎样一种情况。
  抗战后期,“于学忠的正规军和省政府撤出山东以后,残余的地方游击队在两年里没有任何领导中心。为了生存,几乎所有的部队都被迫同日军妥协。即使是在伪军里,这些原来的国民党军也仍在继续限制共产党的发展”。
  日军投降时,“这些脚踏两只船的游击队,完成了在国共对抗中的最后使命。山东八路军领导人罗荣桓命令部队接受日军投降,收复城镇和交通线”,而“身兼双职的游击队,在帮助中央军暗中受降和迫使共产党军队放弃收复大城市计划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早在7月下旬,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何思源就带人潜入寿光,到达国民党山东保安第三师师长、鲁中军区司令张景月驻地。张景月部就是戴维·保尔森所说“脚踏两只船的游击队”之一。
  对奉最高统帅之命提前谋划“摘桃子”的何思源,戴维·保尔森这样描述:
  “1939年他就和日军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据说在日本投降之前还会见了日军第四十三军的指挥官,准备采取联合反共行动。日军投降时,他迅速从国民党占据的惟一地区潍县附近出发赶赴济南,担任第四十三军的指挥官。在中央军派出增援部队之前,他使这座省府免于落入共产党之手。”
  有了前期的铺垫,日本刚宣布投降,何思源就在寿光摆开架势,着手“新山东”的谋划。
  “脚踏两只船的游击队”自不必说,对各部伪军,何思源也一一加以委任,有的还被委以要职;对驻山东的日军,则要求他们“就地驻防”、“协助加强防务”。  1942年就投降日军的厉文礼,被何思源任命为国民党诸安昌潍警备司令,负责诸城、安丘、昌乐、潍县的军务。
  同时,从国民党中央政府各条渠道直达的命令也纷纷落地。除了何思源的任命,厉文礼还接军统命令,担任诸安昌潍先遣军司令。
  当了三年多的汉奸、伪军头头,厉文礼又成了国民党手中的香饽饽。
  第八军全部美械装备,登陆青岛企图打通胶济线
  事情安排得差不多了,何思源于8月24日率员赶往济南。刚被何思源任命为山东省政府委员兼山东保安司令部副司令的张景月,领兵两千一路护送。
  何思源从益都乘火车至章丘暂住,与济南日军签订“共同防御协定”后进驻省城,开始了与日军联手防御共产党军队的“蜜月期”。
  仅靠“脚踏两只船的游击队”、“转正”的伪军部队,显然捂不住山东这个大“桃子”,蒋介石紧急调重兵入鲁。
  9月2日,日本投降仪式举行。随后,蒋介石命令在云南东部进行美械训练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开进广州,转乘美军第七舰队的运输舰,迅速北上山东。
  11月中旬,第八军中将军长李弥一身戎装,率部抵达青岛港。全军4万余人,分三批登陆青岛。
  在美国海军的帮助下,第八军完成青岛布防。之后李弥部署各部队沿胶济铁路线,逐站、逐城向西推进。
  黄埔四期毕业的李弥,时年43岁。一年之前,他以少将副军长身份临时指挥第八军,增援滇西远征军左翼军,一举攻克松山高地。这个日军自诩为“东方马其诺”的坚固防线被击破,打开了大反攻的前进通道。驻第八军美军顾问极力推荐,李弥升任军长,半年后又晋升中将。
  这次进入山东,正值壮年的李弥踌躇满志。李弥打算靠他掌握的三张王牌,一鼓作气打通被八路军截成数段的胶济铁路线,再写他一生战史的辉煌。
  第一张王牌:全部美式装备的4万正规部队。第八军荣誉一师、一〇三师、一六六师的装备,除常规的步枪外,配有榴弹炮8门、山炮24门、迫击炮60门、六○炮600多门、汤姆冲锋枪1000余支、重机枪约300挺、轻机枪1000余挺,另外还有火焰喷射器、战防炮、枪榴弹发射筒等。
  第二张王牌:山东东部10万国民党游杂部队及伪军。他们分驻在胶济沿线的交通要点或城市,仅在今潍坊地区的就有驻高密地区的蔡晋康部、王豫民部、徐立功部,驻昌邑岞山附近的王尚志部,驻潍县的厉文礼部,驻昌乐的张天佐部等。
  第三张王牌:上万人的日军。在胶济铁路青岛至昌乐段沿线城镇,散布着第四十三军独立混成第五旅团、第十二独立警备队及第三野战铁道联队独立第十四大队一部,约1.5万人。他们均接令固守原地,等待国民党军到来,其中第十二独立警备队司令部驻扎坊子。
  李弥率部西进济南 停战令至止步弥河
  已到达济南的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山东挺进军总司令李延年,派参谋长杨业孔飞抵青岛,传达命令:“着第八军迅速沿胶济铁路推进到济南,接受铁路沿线日军的武器。”
  然而,第八军的推进并不顺利。途中经过八路军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的防地,第八军以枪炮开路,强行穿越,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部队奋力反击,阻滞了第八军的进程。
  一○三师少将师长梁筱斋带队打头阵,不料先头连在蓝村全部被歼。
  李弥不敢再轻视这些“土八路”,采取步步为营的稳健步伐,改由资格最老、46岁的少将师长王伯勋所率荣誉一师做前锋,12月中旬进至高密以西地区。
  12月27日,山东战区接受日军投降仪式在山东省图书馆举行,第八军拖沓的队伍还没有到达潍县。
  1946年1月6日,李弥率第八军军部及荣誉一师、一○三师到达潍县,山东省第八区专员兼保安第三师师长张天佐出城相迎。
  原先盘踞潍县城的诸安昌潍先遣军司令、警备司令厉文礼,已经完成“使命”。何思源给他了个省政府顾问的空头衔,“赋闲”在潍,所部基本被张天佐收编。
  一○三师未在潍县驻留,继续西进到达昌乐;一六六师部署在潍河东岸铁路一线;荣誉一师主力随李弥驻扎潍县城,其先头团开往益都县,企图1月15日前占领益都县城。
  这时,益都县城掌握在八路军手中。早在上年的8月21日、9月9日、11月24日,八路军鲁中军区部队三次解放益都县城。1月14日,荣誉一师的先头团刚到达弥河东岸,就接到美国海军陆战队飞机空投的“停止冲突”命令,未敢再向前进。
  国共停战协定1月10日正式签订,随即下达的停战令从1月13日午夜起生效。
  违反停战令频攻解放区
  1946年1月15日,李弥在潍县城举行对日受降仪式,接受集结于坊子的日军第四十三军第十二独立警备队投降。两千多日军的装备,全部补充给了收编的伪军和杂牌队伍。紧接着,李弥调整部署,在胶济铁路线上摆开一字长蛇阵:王伯勋的荣誉一师驻昌乐一线,黄淑的一六六师驻防高密至青岛段,梁筱斋的一〇三师驻潍县城及以东地段,与之相配合的还有收拢过来的张天佐、蔡晋康、王豫民、王尚志、赵保原、徐立功、范企奭等部。这些地方部队与正规军联手,不断进犯解放区,恢复国民党政权,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李弥秉承蒋介石旨意,无视停战令频频制造事端
  尽管停战令已经下达,但李弥却秉承蒋介石旨意,授意部下王伯勋、梁筱斋、黄淑,与地方部队联合,不断袭击八路军驻地,蓄意制造事端。
  梁筱斋所率一〇三师进驻潍县城后,首先开始“扫清”县城的外围,确保第八军军部驻地安全。请看“停战令”下达后,一〇三师的动作:
  1月17日进犯尧里王村;1月25日进犯庙埠村;1月29日进犯葛埠村:2月8日进犯潍县三区中队驻地小李家村……
  在胶济铁路沿线其他地段,第八军各部也频频挑衅。
  2月11日,黄淑的一六六师一部突然袭击八路军塔耳堡阵地。
  在塔耳堡山西村,驻有胶东军区第五旅(简称胶东五旅)的一个连。面对国民党军近3000人的包围和十多门大炮的轰击,八路军被迫自卫还击。
  他们借助村子简陋的土围墙顽强阻击,同时飞报旅部,请求增援。战至黄昏,增援部队赶到,国民党军灰溜溜地撤走了。
  激战一个下午,八路军以伤亡七八十人的代价,抵抗了数千敌人的进攻,歼敌300多人。
  这次由李弥部所挑起,“停战令”后在潍坊地区最大规模的不义之战,最终以其失败而收场。
  对于国民党军破坏停战协定的行径,王耀武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三月中旬,第八军军长李弥在潍县派部队配合保安团队,由潍县城向该城东南之黎园、九龙山、省庄等地进犯而侵占之。次日又派部队配合保安队,由潍县向大小孝庄、王姑庄、东西贾庄、夏家庄等处猛烈进犯而侵占之……”
  其中“黎园”、“大小孝庄”、“王姑庄”,应当分别是“梨园”、“大小考家”、“王固庄”,小考家后改为北考家;“夏家庄”当为“夏庄”,分为东夏庄、西夏庄两个村。
  这个时期,胶济铁路只能分段通行。1月下旬,国民政府经济部战时生产局鲁豫晋区特派员杨公兆,发给经济部长翁文灏的电报称,胶济西段大部分为国民党占领区,济南至张店段可以通车,“在临池、普集、王村、明水等处,须经共军检查”;胶济中段不能通车,淄川、博山“被共军占据”,潍县以东被“共军”切割;胶济东段,从高密可通至青岛。
  第八军配合张天佐部,突然袭击潍北独立营驻地
  王耀武回忆录中所记进犯王固庄的时间,应当是3月26日。
  这天拂晓,梁筱斋调动一○三师一个营,配合张天佐的保安第三师,突然包围潍北独立营驻地王固庄村。
  这时,潍北独立营营长高振声带部分营、连干部去西海军分区开会,尚未归来。营部的工作,由协理员单连岱负责。
  当时的通讯班长崔希尧后来回忆,哨兵突然来报,大批敌人围向村庄。单连岱立即招呼崔希尧,赶到村头围墙上察看。
  正值黎明时分,他俩登上围墙,只见远处黑压压一片,向村子这边蠕动。他们没有料到,东、西、南三面包围村庄的国民党军,达3000多人。
  单连岱与崔希尧疾速返回营部,集合队伍,部署迎敌:一连守村东南,二连守村西南,三连守村西北,区中队和民兵自卫团配合行动。
  尽管料定敌人来者不善,单连岱还是要求大家坚守停战协定,坚决不开第一枪。
  等国民党军靠近围墙,各连开始喊话,展开政治攻势:“不准破坏停战协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谁打响第一枪,由谁负责!”“谁破坏停战协定,谁就是历史的罪魁祸首!”
  阵阵口号,打破清晨的寂静,传向四野。突然,崔希尧发现远处三颗绿色信号弹升起。随之炮声轰鸣,炮弹呼啸而来,在村中爆炸。
  敌人果然进攻了,潍北独立营被迫还击。围墙上,战士们居高临下,步枪、机枪齐射,暴露在开阔地上的国民党兵乱作一团……
  首轮攻击受挫,国民党军后撤,集结兵力,准备再战。在王固庄村内,单连岱召集连以上干部,分析敌情。
  敌人重兵包围,白天突围无望。单连岱他们决定坚守阵地,派人迅速赶往军分区报告。
  接近中午,国民党军改变战术,不再一窝蜂向前平推,而是分成若干小股,寻找有利地形,轮番向围墙迂回进攻;同时,集中炮火向村里发射。
  炮弹落处,燃起大火。国民党军趁村内救火之机,冲到围墙下,将手榴弹扔进围墙。战士们迅速捡起尚未爆炸的手榴弹,扔回敌群;村民们也用砖头、瓦块扔向敌阵。
  激战中,崔希尧眼看着一个个战友倒在血泊中,单连岱也身负重伤。
  国民党疯狂屠杀 酿成王固庄惨案
  战至过午,国民党军一部从村西北角突进。在此守卫的潍北独立营三连连长姜官荣,不顾身上多处负伤,指挥战士们与敌展开白刃战。
  撕开一个口子后,国民党军接连涌进村内。而潍北独立营伤亡不断增多,弹药消耗殆尽,一连指导员王子彬、三连连长姜官荣等干部相继阵亡,单连岱再次负伤后牺牲,全营剩下不过几十个人。
  熊熊烈火已吞没大半个村庄。一连连长孙德胜、二连指导员李柏树带着剩下来的同志,一边阻击一边突围。
  崔希尧记得,他与孙德胜、王桐林被敌人围在一个小院里。他们三人握拳发誓:“宁可拼死,不做俘虏!”
  包围他们的国民党兵摸不清里面情况,未敢贸然向前。三人选准目标,一阵冲锋枪,撂倒七八个,翻墙向村西冲去。
  三人冲出没多远,迎面又遇到一股国民党兵。三人杀开一条血路,国民党兵尾随追赶。王桐林的腿被打断,孙德胜也负了重伤。孙德胜命令崔希尧背王桐林快走,王桐林大喊“别管我!你们快冲”,开枪自尽。
  冲出村后,孙德胜再也走不动了,崔希尧背上他继续跑。不远遇上黑埠子村的老王,两人轮换背着孙德胜,边打边冲,杀出重围。当晚,突围出来的十几人陆续来到阙庄村,这里驻扎着潍北独立营的部分后勤人员。
  事后得知,占据王固庄的国民党兵进行了疯狂屠杀。村长劳力功被活埋,农救会长王凤山被打死……史载,潍北独立营200多指战员壮烈牺牲,王固庄村近百群众遇难,400余间房屋被焚,村庄几成一片废墟,是为“王固庄惨案”。
  一个月后的4月23日傍晚,梁筱斋命何荣梓团出城,进击忍辱撤守到凤凰山阵地的西海二团一部。西海二团官兵奋起反击,激战整日,何荣梓部未能前进一步。第二天拂晓,第八军增援部队赶来,西海二团奉命撤离。
  不久,八路军守卫的虾蟆屯阵地,也落入第八军之手。
  千方百计破坏军事调停
  为实现停战协定,由国、共、美三方代表组成的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北平军调部)很快成立。军调部的国民党代表为郑介民,共产党代表为叶剑英,美方代表为罗伯逊,他们只对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美国代表马歇尔组成的“三人委员会”负责。军调部初设36个执行小组。各小组分别执行所管地区停止内战任务,禁止国共军队的战斗接触,妥善处理双方军队相处与整编问题。山东地区驻济宁、济南、临沂、德州(后移驻青岛改为青岛小组)、泰安、高密、枣庄的7个军调小组。驻高密军调小组为第21小组(下称高密小组),成员为国民党代表黄靖、共产党代表武可久、美国代表狄克琛等。
  军调会场遭到阴谋冲击,聂凤智怒斥汉奸赵保原
  驻山东的7个军调小组中,济南第七小组(下称济南小组)为中心组,负责山东境内其他小组的联络,并赴各地帮助调处军事冲突。
  1946年2月26日,黄靖、武可久、狄克琛组成的高密小组,进驻高密县城。
  高密小组负责的区域,为山东省益都县以东地区。小组成员到达高密后,共产党代表武可久多次提出,要坚决无条件执行停战令,以保障和平,却遭国民党代表黄靖的无理拒绝。
  期间,国民党方面不仅保持军事进攻,而且挑动社会人员进行舆论围攻。
  3月中旬,高密小组第三次会议举行。高密、诸城、平度、胶县4县“流亡”教员、学生、居民等组成的团体,在国民党方面挑唆下,聚集高密县城“请愿”。
  这群人高呼“反对破坏交通”等口号,聚集到开会地点。其中30多人强行冲进会议室,掏出所谓“请愿书”,百般污蔑共产党、八路军和解放区。
  武可久从大局出发,耐心解释,揭穿了国民党的阴谋。这些被蒙骗参与起哄的闹事者,理屈词穷,只好怏怏散去。
  4月1日,北平军调部组织人员赶赴高密,会同高密小组解决胶济路东段交通恢复问题。
  赶来高密的军调人员共计13人,其中包括北平军调部交通管理科国民党代表陈麓华、共产党代表黄逸峰、美方代表希尔,以及济南、泰安小组的部分人员。
  在高密城外的天主教堂,他们听取了高密小组三方代表的汇报。第二天,乘火车赶往蔡家庄火车站(简称蔡家庄站),召开联席会议。
  参加会议的八路军代表,为胶东军区第五旅(简称胶东五旅)旅长聂凤智。国民党军代表,是暂编十二师师长赵保原(也称赵保元)。
  这个赵保原,双手沾满同胞的鲜血。“九一八事变”后,他在东北投靠伪满军。1938年2月杀回胶东。被八路军击败后,他害怕日本主子追究,于11月率部在昌邑接受山东省第八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厉文礼收编。
  刚开始,赵保原抗日还算“卖力”。1939年4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与国民党胶东游击队共同成立鲁东抗日联军指挥部,赵保原任总指挥。仅过了半年,赵保原便背信弃义,纠集胶东杂牌军组成“反八(八路军)联军”,自任总指挥。从1942年起,他又开始勾结日军,1944年8月公开投日,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收编。
  见到战场上多次交手的死对头赵保原进入会场,聂凤智强压心头怒火。当国民党济南铁路局青岛办事处副处长陈载华介绍到赵保原时,聂凤智拍案而起。
  聂凤智历数赵保原滔天罪行,严正指出,赵保原只能等待受审,没有资格参会;如硬要其参加,就是破坏谈判,后果由国方代表负责。
  这次会议,由于赵保原问题的干扰,不欢而散。胶济铁路东段交通恢复问题,就此搁置。
  国民党代表无故缺席谈判,共产党代表车辆被拦
  蔡家庄站联席会无果而终。几天后,国、共、美三方决定在高密县城进行谈判。
  谈判那天,八路军代表、胶东军区副司令员王彬,高密小组共产党代表武可久、副代表辛冠吾及翻译王越等人,按预先约定的时间在高密集合,却等不到国民党方面的代表。后来他们派人编了一些理由,称因故不能参加会议,这次谈判又告流产。
  4月11日,济南小组国民党代表涂叙五、共产党代表邝任农、美方代表奈普等,再次赴高密协助调停。
  他们乘火车至张店,转乘吉普车东行。车队经过潍县城,潍县军政各界列队欢迎。
  突然,人群中窜出一身穿黑色制服、类似公务人员身份者,连呼口号:“我们要回家!”“我们要还家乡!”“代表不答复不准开车!”频频煽动群众,拦截车队,使得济南小组车辆无法前进。
  奈普中校下车调停,车队得以开行。可是车行不到一百米,又有一帮人冲出人群,拦住共产党代表的车。
  拦车者有的跪在车前,有的上前拉开车门,高喊“打倒共产党”、“八路军是土匪”等口号,车队一时大乱。
  在济南小组代表的强烈要求下,第八军副军长汪波等人出面,方止住事端。
  4月12日,军调代表在高密县城召开小组会议,邝任农就此事件提出严正抗议,要求国民党当局道歉,并保证不再有类似事情发生。
  这次会议决定,在青岛召开各方联席会议,讨论胶东地区停战、胶济铁路通车等问题。
  武可久等随邝任农到达青岛的第二天,上千地主、还乡团分子围住他们的住所,摇着写有“质问共方代表”字样的旗子,不断嘶叫:“打回老家去!”“打倒共产党!”并要求共产党代表下楼“回答问题”。
  这场闹剧从上午7时许,闹到下午1时30分,直到奈普中校出面干预才收场。
  对于这种破坏谈判的恶劣行径,邝任农、武可久再次提出严正抗议。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参谋长罗幸理、司令官王耀武不得不出面,先后于4月20日、21日向共产党代表道歉。
  国民党军两次进攻 武可久右耳被震聋
  青岛会议开完了,李弥等国民党大小部队的头头脑脑,转眼将停战决议抛至九霄云外。
  4月24日,武可久到济南小组汇报工作返回高密。当他行至蔡家庄站北的姚家庄时,突然飞来的炮弹,将护送的两名战士和当地一名群众炸伤。
  炮火来自驻守蔡家庄站的国民党暂编十二师阵地,显然并非误击。武可久只好搀扶着受伤战士,返回胶东五旅驻地凰瑞埠村。
  为维护大局,武可久及胶东五旅并未对此事件进行深究。
  武可久再返高密前,去信与蔡家庄站驻军联系,又电话告知,但“均未得到对方圆满答复”。因急着赶回高密,武可久于4月26日偕随员再次上路。
  当武可久一行到达蔡家庄站附近的一片坟地时,竟然又遭炮袭。武可久右耳被震聋,带伤再次折返凰瑞埠。
  赵保原的暂编十二师再三挑衅,袭击军调代表,我方向高密小组的国民党代表提出严正抗议,并报告北平军调部。可是,国民党挑起的事端依旧不断发生。
  为制止此类恶性事件,济南小组与高密小组联合,于5月8日再次在蔡家庄站举行会议,对停止冲突问题达成了协议。
  协议规定,从当日起,国共双方停止任何军事冲突,各守现时防地。
  这项协议,在国民党方面,根本就是表面上的敷衍,或者说是备战的挡箭牌。协议签订的第二天,国民党军又向解放区发起进攻。
  5月9日下午1时,第八军指使厉文礼部、张天佐部共千余人,向潍县城东北的丁家庄村围击。
  据当时的新华社胶东分社记者报道,驻守这里的是潍北区中队和某营三连。我方为执行刚获签字的停战协议,避免冲突,决定撤离。
  但是,国民党军以为我方软弱可欺,继续增兵千余人,发起猛攻。我方被迫自卫,奋起应战,激战三小时,将该敌击溃。
  王耀武何思源莅潍部署
  1946年5月9日,继签订停止冲突协议之后,高密小组又签署了禁止利用铁路运输兵员、军火的协定。但是,第八军依旧明目张胆,用火车从青岛内运部队及武器弹药。5月10日,第八军300多士兵全副武装,乘火车西行到达蔡家庄站;5月11日上午11时,一列从青岛方向开来的火车,在蔡家庄站卸下子弹46箱、炮弹8箱。此后短短五六天时间,第八军利用铁路运送部队和军火达10次之多。国民党军队不断调兵遣将,储运军火,磨刀霍霍,准备向共产党军队和解放区全面进攻。在蒋介石心中,达成停战协议只是表面文章,口喊和平也系缓兵之计。时机一到,他的部下自然会尊其密旨,向“共军”开战。
  赵保原实施绑架,共产党副代表辛冠吾惨遭杀害
  就在国民党第八军以及各地方部队不断进攻解放区的同时,卑鄙无耻、令人震惊的事端发生了。
  1946年5月10日,高密小组三方代表黄靖、武可久、狄克琛赴北平军调部汇报,高密小组的工作由三方副代表负责。期间,共产党副代表辛冠吾多次挫败国民党的阴谋,赵保原等对辛冠吾恨之入骨。
  5月20日上午,辛冠吾去胶东五旅办事。他从高密乘火车至蔡家庄站下车,然后步行到胶东五旅驻地凰瑞埠村。
  据当时的新华社胶东分社电称,12时左右,辛冠吾至蔡家庄站函告摩尔中校,说他已到蔡家庄站,稍事休息即去胶东五旅。
  摩尔为高密小组美方副代表,国民党副代表是李先良。
  5月21日,胶东五旅旅长聂凤智没等到辛冠吾,以为他还在高密,便与高密小组联系。
  摩尔接到聂凤智来电,当即让翻译打电话向蔡家庄站查询。得到答复,辛冠吾已于昨天下午离开车站。
  时间一天天过去,胶东五旅和高密小组两方,均不见辛冠吾的踪影。聂凤智派人查问蔡家庄站以北3公里的八路军姚哥庄驻地,也没有见到辛冠吾。
  5月27日,高密小组共产党代表的翻译王越赴胶东五旅,确定辛冠吾已经失踪。
  胶东军区将调查情况写成备忘录,以司令员许世友的名义,于5月29日分送高密小组、北平军调部。
  摩尔接到备忘录,感到事态严重,立即带翻译前往蔡家庄站现场调查。据第八军一六六师师长黄淑称,他们刚刚接防蔡家庄车站,不知此事。
  一六六师是5月22日接替赵保原部防地的,当天赵保原部已开返胶东。
  5月30日,高密小组美方代表狄克琛从北平返回。听了摩尔的汇报后,狄克琛向赵保原本人查询。赵保原以“站上尚有其他部队驻防”为借口,进行搪塞、抵赖。
  直到后来赵保原的暂编十二师被胶东五旅歼灭,才从俘虏口中得知辛冠吾遇害经过。
  据暂编十二师参谋处电报科勤务庄严风交代,辛冠吾“途经蔡家庄时,被赵部无理扣押至赵逆参谋处作战科少校参谋赵吉廉处,即遭百般侮辱。至下午十时许,赵逆突派来特务连一个班十余人,强行捆绑辛氏。当时辛氏曾严词指责,奋力抗拒,但赵吉廉等蛮横异常,凶加毒打,遍体鳞伤,终被用绳子勒死”。
  王耀武为军政干部打气,何思源现身说法做动员
  驻扎各处的国民党军队到处动作,其最高统帅亲赴一线,面授机宜。
  6月3日,蒋介石飞抵济南,召集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王耀武以及李弥等山东驻军高级将领,密令尽快打通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
  蒋介石走后,王耀武与山东省主席何思源立即赶赴青岛,组织胶济铁路东段地区军政中下级干部进行轮训,加紧备战。
  6月10日,王耀武、何思源返回济南路过潍县,召集潍县周围驻军团长和县长以上国民党军政干部训话。
  当时的第八军荣誉一师二团上校团长周藩回忆,王耀武在训话中极力为他们“鼓劲”:“国共不可能和平下去,战争难免,共产党、八路军是乌合之众,不足以言战。谨慎戒备,大胆勇敢,必胜;如果胆小害怕,就必败。”
  何思源也以其“亲身经历”进行“思想动员”:“我对共产党很熟悉,早在法国留学时,我就学通共产主义,我有很多的同学和朋友,都是共产党人。共产主义是不合中国国情的,想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是行不通的,他们一定会失败……”
  为落实蒋介石的指令,李弥加紧部署。6月12日晚8时,他将第八军输送团少将团长李荩宣招来,与副军长汪波一起交待全军西进潍县后的留守问题。  李弥决定,第八军留一部分队伍守备潍县,任命副参谋长杨绪钊兼任潍县县长,李荩宣兼任潍坊(潍县、坊子)守备指挥官。
  留守部队,除了第八军独立一团、独立五团、输送团以及杨绪钊兼任团长的潍县商团外,李弥交代,如情况紧张,让张天佐从昌乐县抽调一个团。
  守备方案,李弥早已考虑成熟:独立一团守坊子,输送团守潍县城,独立五团守东关坞。
  李弥问李荩宣:“一旦发生战斗,只要固守一个星期,本军主力可以赶回潍县解围,我报请主席将收编的部队归你成立一个单位,你觉得有把握没有?”
  李荩宣回答:“输送团和独立一团比较有把握,独立五团是刚改编的部队,恐怕遇到战斗,发生动摇。”
  李弥让他放心,安排独立五团守备东关,就是出于这种考虑,他嘱咐李荩宣有空多到独立五团看看。
  副军长汪波也在旁边给李荩宣打气:“这次本军任务比较艰巨,在潍县留一个建制师,有把握守备。你指挥三个团兵力,能够守住半个月,就是好的。”
  第八军偷袭十里堡 八路军伤亡近一半
  6月中旬,李弥将盘踞青岛、高密一线的一六六师调至潍县。青岛、高密段由刚刚登陆青岛的五十四军接防。
  李弥侦察得知,寒亭附近驻有八路军两个团,潍县城东北10里处的赵疃、十里堡有八路军一部,人数及装备不详。
  第八军主力出潍县西进作战在即,李弥要先扫清自己的后院。他企图利用和谈期间八路军戒备不严的机会,将赵疃、十里堡的驻军一网打尽。
  少将师长黄淑率一六六师到潍后的第二天,便接到攻袭赵疃、十里堡的命令。黄淑令一团团长李彬甫攻赵疃,二团团长刘体仁打十里堡,拂晓前各部到达攻击准备位置。
  天刚拂晓,田野里静寂无声。负责从北向南攻击十里堡的是二团二营,据营长陈纯武回忆,当他们部队向十里堡开始运动时,从村里传出起床号声,由此判断八路军对敌毫无防备。
  当陈纯武率二营行进到距十里堡村约百十米时,被八路军哨兵发觉,战斗打响。
  村内八路军强力反击,直到上午9时多,二营才在迫击炮协同下,推进到十里堡北端村落边缘。李定文带领从西侧攻击的一营,同样遭到阻击。
  与此同时,赵疃战斗也已展开。
  其实,两个团所包抄的两个村,只驻有八路军的一个连。八路军阻击几个小时后,发现敌人越来越多,火力不减。面对强敌,他们决定趁敌人尚未完成合围之时,向东突围。
  围攻的两个团,并未摸清村内的兵力。因此,在村子边缘对峙一阵后,他们未敢轻易冒进,八路军趁机撤离。
  十里堡村最后撤出的70多人,冲到村东一片高仅及膝的麦地时,被陈纯武发现。陈纯武命四连连长储毓麟迅速追击,八路军40多人牺牲,突出去的不过30人。
  据估计,驻扎在赵疃、十里堡的这个八路军连队,伤亡近半。
  飞机大炮掩护侵入益都
  眼看已经熟透了的桃子不能尽收己手,蒋介石终于坐不住了。他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大举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扬言要在三五个月内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22万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这时,蒋介石没有立即宣布停止谈判,而是企图利用谈判掩护其军事进攻,并提出种种无理条件迫使共产党停止谈判,以便把分裂和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方面。毛泽东针锋相对,一方面令共产党代表继续留在南京、上海同国民党谈判,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一方面提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借此以争取和平”。第八军大肆对解放区进攻开始,军调高密小组随之撤销。
  蒋介石派六十架飞机,空运近万名兵员到潍助战
  6月中旬,潍县上空机声轰鸣,廿里堡飞机场一片繁忙。蒋介石安排60架飞机,由徐州方面空运交警第一、三、五总队,陆续飞抵潍县。
  到潍的3个交警总队近万人,整编为第十师,由第三总队长李恺荣代理师长。
  李弥在“扫清外围”的同时,完成了西进的兵力部署。
  胶济铁路沿线潍县以东部分地段,第八军因兵力不足而放弃;潍县至益都县谭家坊子的铁路线,由张景月的山东保安第三师守备。李弥原先摆开的一字长蛇阵,就此收缩。
  王耀武派山东省保安处中将处长傅立平到潍,成立昌潍指挥所,傅立平任主任,李恺荣、李荩宣、张天佐、张景月为副主任。
  如前所述,兼任潍坊守备指挥官的李荩宣指挥第八军独立一团、独立五团、输送团以及潍县商团,与正在整编的第十师共同防守潍城、坊子;昌乐县城由张天佐的山东保安第一师固守,张景月的山东保安第三师协防。
  准备西进的第八军主力三个师四万多人,全部集结于昌乐、潍县地区,每个团配备大车100辆,载运弹粮,随军行动,大批老百姓被迫应征。
  胶济铁路西段谭家坊子至周村一段,为共产党军队控制的解放区。第八军这次军事行动,是与济南驻军配合,东西对进,会师张店,打通胶济铁路西段,继而南下淄川、博山,占领煤矿,夺取燃料来源。
  6月22日,王耀武遵从蒋介石旨意,令国民党第五十四军及暂编第十二师,在即墨向胶东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
  23日,王耀武下达胶济铁路攻击令,驻济南地区的第十二军、第七十三军、第九十六军东犯,李弥率第八军西进。
  国民党军彻底撕下“和平”伪装,公然违背停战协议,大规模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军事行动就此展开,这比围攻中原之战提前了三四天。
  王伯勋指挥荣誉一师提前在弥河东岸附近集结,派出部队搜索警戒,负责掩护;梁筱斋率一○三师为左纵队,沿铁路线进击;黄淑率一六六师为右纵队,绕道从北侧进攻。
  两路大军越过弥河,进入益都县境,直逼益都城。
  第八军侵占益都县城,夜间遭袭击时常自相火拼
  6月23日下午5时左右,黄淑的一六六师进至益都城东北20多里的李集村一带。晚上宿营时,突然遭到袭击,分驻各村的部队,立即发起攻击。
  枪炮混击几个小时,他们才发现上了八路军的当,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闻听远处的枪炮声,李弥下令与各部队联系,“查问敌情”。不长时间,各师通过电话报告,均遭到不同程度的袭击。
  6月27日,第八军主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占领了益都县城。八路军鲁中军区部队掩护益都县党政机关,安全撤往城南山区。
  李弥入城后,命第八军军部驻扎益都北城,一〇三师驻城郊,荣誉一师和一六六师分驻益都北城附近的东店、西店一带。这样,以益都北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纵横约10多里的防御体系。
  尽管第八军兵力浩大,装备精良,李弥却不敢掉以轻心。一进入宿营地,便命令各部按照常规构筑工事,以防夜间八路军袭击。
  当晚9时许,一处宿营地突然枪声四起。之后,整夜各处不断有枪声响起,犹如大年夜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这次他们接受了之前的教训,命令各宿营区各自为防,严守阵地,判明情况再开枪,一般不得使用重型武器。
  即使如此,还是免不了受扰而自相火拼。当夜,荣誉一师二团团长周藩被一声巨响惊醒,警卫员慌张报告,一发炮弹落在团部院内。
  周藩惊魂刚定,急命部下侦查炮弹来源,电话询问各营情况。
  真相很快查明,原来是二团输送营遭八路军袭扰,惊慌之下开了几炮。周藩对输送营营长一顿训斥,严令控制重武器。
  其实,当晚袭击第八军宿营区的,只是八路军的一个营。他们分成若干小组,三五人一组,分别深入各宿营地附近。一声枪响,四处呼应,搅得第八军一夜不安稳。
  第二天,李弥下令清查户口,进行大肆搜查,却没有查到一个八路军便衣,只是逮捕了几名无辜的群众。
  6月30日晚,李弥电令李恺荣,由他带领刚刚到潍组建的第十师驻守潍县,命李荩宣率第八军输送团于7月1日赶到益都,负责益都城防守。
  李荩宣制定连坐法 上级怯战下级毙之
  7月3日,李弥留下李荩宣指挥输送团和独立三团,固守益都城及附近铁路一线,自己率第八军主力继续沿胶济铁路西进。
  输送团团部驻益都北城,该团负责守卫益都城与北城;火车站及铁路一线,由归李荩宣指挥的独立三团负责。
  李弥率主力刚刚离开,国民党益都县长关国启也窜了回来。他带来一个独立营,与输送团协守益都城。
  李荩宣组织部队一面昼夜不停赶筑防御工事,一面对官兵实行“阵地教育”。为了防止官兵怯战,甚至弃枪投诚,李荩宣制定了“连坐法”,授予前线官兵以临时处置权。
  “连坐法”规定,士兵不听指挥和不愿作战的,军士可以就地枪决;军士不听指挥和不愿意作战的,排长可以就地枪决;排长不听指挥和不愿意作战,连长可以就地枪决。不仅上级有权枪决下级,下级也可同样处置上级:连长不坚决和不愿意作战,排长可就地枪决连长。以此类推,军士可枪决排长,上等兵可枪决军士。
  尽管占领了益都城,但城南山区咫尺之遥就是八路军鲁中军区的根据地。李弥率主力开走,益都守军心神难定。
  7月15日一早,输送团侦探兵报称,解放军大部队在益都县境内集中,企图不明。李荩宣立即电告李弥,请求空军飞机侦察。
  第二天,李弥发来电报,大意是据空军侦查,益都“共军”约3万余人,望积极督促部队准备战斗。
  接到电报,李荩宣焦急异常,但未敢表露惊慌,回电决心“与阵地共存亡”。
  守卫益都的李荩宣故作镇静,而远在潍县、昌乐的守军慌了神儿。驻潍县的傅立平、守昌乐的张天佐打起了小算盘。他们深恐益都守军被歼后,八路军乘胜攻击潍县、昌乐,一面派遣小股部队深夜渡过弥河打探消息,一面向王耀武告急,要求速遣第八军回师潍县。
  狂攻八路军云门山阵地
  接到益都城被围的报告,在济南指挥各路大军打通胶济铁路线的王耀武坐立不安。李弥正率第八军主力沿铁路向西挺进,一旦益都失守,将前功尽弃。王耀武一再打电话询问李弥,守备益都的这个团是否守得住。李弥心中也没有底,如果空军侦察的情报准确,以2个团5000多人应对“共军”3万兵力,几无胜算。王耀武要求李弥,立即令昌潍指挥所主任傅立平带第十师火速赶往益都解围。第八军主力在西线作战正酣,从潍县东调的援军尚在途中,李弥首尾两顾,焦头烂额。到了晚上,他每隔两小时就与守卫益都城的李荩宣通话,要求他“沉着指挥,固守阵地”,“保持本军在云南怒江、松山对日作战的精神”。
  益都城连续三天遭到夜袭,第八军后方乱了方寸
  8月中旬,李弥将梁筱斋的一〇三师调回到益都,作为机动部队,第十师所属交警第一、三总队开往张店一带。8月底,第八军大部返回益都。
  李弥率军部刚在益都驻下,便接到报告,称南云门山一带“发现共军”。
  云门山是益都城南的一个制高点。居于云门山山巅,整个益都城尽收眼底。李弥举起望远镜南望,不禁心头一惊:如果“共军”在山上实施炮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李弥顿觉后背发凉。他命令荣誉一师师长王伯勋,立即派兵进剿云门山。
  云门山阵地,是鲁中军区三军分区在益都城南山区离城最近的一个阵地,由军分区警备五团二营五连、六连轮流驻防,负责监视和牵制城中的敌人。此时,负责防守的是六连。
  根据情报,警备五团判明敌人要进攻云门山。军分区指示他们,要坚守云门山。
  警备五团二营教导员杨得中立刻前往云门山,检查防御阵地战备。他再三嘱咐带队的六连副连长石玉明,要切实做好战斗准备。
  驻防云门山阵地的名义上是一个连,实际只有一个排——六连一排,而且装备极差。全排所配子弹,每支步枪不过40发;仅有的一挺轻机枪,也只有500多发子弹。他们的主要武器是手榴弹,每个班还配有3支枪榴弹筒。
  为有效杀伤敌人,排长王安春用自己的驳壳枪,换得杨得中警卫员的一枝“三八“步枪。
  石玉明分析,云门山东山头坡度小,敌人极有可能首先夺取这里。他将东山头阵地交由王安春带一班防守,惟一的轻机枪配备给他们;安排二班在云门洞北口设防,阻止敌人正面进攻;三班由自己直接指挥,驻守主峰,策应全局。
  一班、二班在阵地下方约百米处的崖坎死角处,埋下了隐蔽的拉雷;云门洞北口用石块堵塞,通往此处的山道设置了障碍;各阵地摆放着成箱的手榴弹,战士们严阵以待。
  担任云门山主攻的是荣誉一师二团三营,营长系郑洞国的侄子郑安关。郑洞国时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代理司令长官,中将军衔。
  二团团长周藩坐阵益都城南门,指挥团直属炮兵在城墙上实施炮火掩护。
  郑安关部署三营主力从云门山北、东两面主攻,各连配有重机枪和迫击炮;云门山西侧,布下一个加强排,配合佯攻。
  八路军在头顶上监视,郑洞国之侄率部攻云门山
  其实,八路军的兵力并没有空军侦查到的那么多。袭击益都城的,是此前撤往城南山区的八路军鲁中军区三军分区部队。
  益都城城墙坚固,防守火力强大。尽管鲁中三军分区部队没有攻入城内,但连续三个晚上的袭击,搅得国民党守军方寸大乱。这背后的一刀,打乱了第八军的整体部署。
  7月19日深夜,鲁中三军分区部队撤出攻击阵地。第二天,傅立平才带领第十师到达谭家坊子。
  7月21日,傅立平率部抵近益都城,在城东北20里处安营扎寨。闻知益都城已经解围,傅立平通知李荩宣出城会面。
  李荩宣乘吉普车来到第十师营地,傅立平酸溜溜地对李荩宣说:“王司令官非常关心贵团安全,要我率部队来支援,没赶上作战,很抱歉。贵团官兵勇敢作战,将共军击退,真是不错。”
  输送团幸免被歼,李荩宣便“夸大战况,以胜利者自居”。后来蒋介石到达青岛,召集山东各军首脑汇报时,特召李荩宣与他合影。李荩宣还因此得到蒋介石颁发的一枚陆海空军甲种奖章。
  傅立平与李荩宣会面后,随即进城,设立益都守备指挥部,守备指挥官由第十师师长李恺荣担任,李荩宣的输送团归其指挥。
  益都城攻守之战的资料,来自当事者李荩宣的回忆录。而潍坊市史志办公室编、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3月出版的《潍坊大事记》,这样记道:
  “6月27日,国民党第八军及张天佐部大举进犯解放区,占领青州城。青州市民主政府退出青州城,撤销青州市建制。7月3日,鲁中部队对进犯之敌实行反击,收复青州城;23日,青州城又被敌占领。”
  1991年出版的《中共青州党史大事记》,没有7月3日收复益都城的记载。
  第八军占领张店后,沿胶济铁路张店——淄川支线南下,在淄川与济南东进的国民党军会合。胶济铁路西段打通,淄川、博山煤矿也抢到手,总算对寄予他们厚望的蒋介石有了一个交代。
  美式装备遭遇强阻 王伯勋被训做检讨
  8月底的一天上午,大约7时许,一阵密集的炮火过后,成群的国民党兵从云门山北面和东面蜂拥而上。
  为节约子弹,处在前沿阵地的八路军战士待国民党兵冲到近处,一起开火,打退了敌人的第一轮进攻。
  郑安关的督战队在后面用机枪压阵,阻止前面的士兵后退。在“冲上去赏现大洋,后退一步枪毙”的嘶喊声中,国民党兵发起又一波冲锋。
  石玉明沉着指挥战士们顽强阻击。进攻受到打击,郑安关呼叫炮火支援,周藩命令架于城墙上的大炮再次开火。
  战斗到中午,郑安关组织的6次冲锋均被打退,伤亡惨重。
  石玉明指挥的六连一排伤亡也不小,二班只剩下两名战士,全排所有子弹已经打光。石玉明命令二班两名战士撤往山顶,收缩阵地。
  午后,一批国民党兵在炮火掩护下,逼近前沿阵地。一次次冲击,均被六连投下的手榴弹炸溃。太阳西斜,六连指战员伤亡过半,石玉明下令撤退。
  冲上来的国民党兵,很快到达云门洞北口。石玉明带领二、三班撤下山顶不远,占领云门洞口的国民党军集中火力,向他们背后射击,石玉明不幸中弹牺牲。
  国民党军占领云门山主峰后,郑安关调集兵力向东山头发起冲锋。
  这时,六连一班尚未撤出东山头阵地。冒着弹雨,王安春带领战士奋力反击,压制了国民党军的进攻。趁此间隙,王安春率一班撤下山去。
  在强大炮火支援下,动用一个营的兵力,花了近一天时间,没有“全歼云门山土八路”的一个排,李弥极为恼火,命王伯勋召集会议,进行检讨。
  虽然占领了云门山,但第八军不敢在此驻扎。为防止八路军重新夺回云门山,他们将大批古松伐掉,并定时向山上炮击,山上文物惨遭损毁。
  第八军倾巢再次东击
  国民党进攻解放区的军事行动日渐加剧,共产党为挽救时局、重开谈判,依然在做最后努力。1946年10月3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为实现一月停战协定及政协决议而斗争》,呼吁蒋介石政权“恢复一月十三日的停战令生效时的双方地界及兵力配置,并实行全部政协决议”,同时指出,“进犯军一天不退出侵占区,一月停战协定与政协决议之实现一天无保障,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自卫战即一天不能停止”。从这时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正式提出。在胶济铁路线上,国民党部队的军事行动一刻也没有停止。王耀武派兵接过益都以西铁路驻防,放手让李弥率部回师,再次向潍县以东地区进击。
  第八军到达高密县境,刚巩固的堡垒昌邑城告急
  经过一番抢修之后,国民党部队驻守的胶济铁路济南至潍县段,终于在1946年9月通了车。至此,胶济铁路济潍段已经成为王耀武调兵遣将,运输武器装备、战略物资的交通线。
  9月底,王耀武派部队全面接手胶济铁路西段守备,李弥率第八军陆续集结到潍县城和坊子一带。
  与此同时,王耀武决定将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部迁至潍县,直接指挥第八军以及保安一师、保安三师等部队,准备以潍县为大本营,向胶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
  二十集团军司令部原驻济南,总司令为夏楚中。10月初,夏楚中坐镇潍县城,李弥指挥第八军倾巢出动,首先与驻青岛的第五十四军配合,打通又被解放军截断的胶济铁路东段。
  一〇三师师长梁筱斋率部沿胶济铁路进击,一路经丈岭、岞山,于10月17日到达高密蔡家庄一带,与驻高密第五十四军派出的一个营会合。
  荣誉一师师长王伯勋领军沿烟潍路东行,占领寒亭、昌邑后,留下何荣梓的独立三团驻守昌邑,自己率主力南下,赶往朱阳,掩护梁筱斋一○三师左翼的安全。
  10月18日,荣誉一师到达蔡家庄附近。李弥率领的第八军军部,也在王伯勋掩护下安全抵达集结地点。
  李弥刚想喘口气,突然接到独立三团团长何荣梓的求援电,称昌邑城遭“共军”包围,情况十分危险。
  黄淑率领的一六六师刚刚行进到黄旗堡附近,便接到李弥命令,马上改变行军路线,火速北进,救援昌邑城。
  在电令黄淑之前,李弥已经命王伯勋率荣誉一师前去驰援。因为两个师距昌邑城都较远,李弥采取了“双保险”。
  昌邑城东临潍河,北距渤海仅数十里,是烟潍路由西向东的第一个县城。在李弥看来,守住这里,将为下一步沿烟潍路向掖县进攻构筑起一个坚强的堡垒。所以,李弥无论如何也要救下何荣梓,保住昌邑城。
  李弥所派俩师抵达 胶东六师安全转移
  鉴于白天攻城难度更大,刘涌决定调整部署,巩固城外阵地,天黑再进攻。
  攻入城内的部队坚守在县政府大院内,重编队伍,安置伤员,等待后援。
  10月20日下午3时,三营副营长刘绍义派员冲出城外,向师部汇报。
  两小时后,七团参谋王士进潜入城内,传达刘涌命令:城内部队坚持到天黑后,配合后续部队入城消灭敌人;刘绍义代理营长,统一指挥城内部队。
  下午6时许,黄淑指挥的一六六师先头营到达昌邑县城西,占领距城不到3公里的一个高地,师主力分布于城西南约5公里一带的村庄。
  王伯勋的荣一师先头部队也与胶东六师打援的部队接上了火,对阵相持。
  入夜,刘涌组织力量再次发起攻击。守军借助城墙拼死阻击,攻城艰难。
  攻入城内的部队已与敌相持一昼夜,粒米未进,战斗进展也不大。
  此时,大批援军近逼,炮火已经打到城下。牵制敌人的目的已达,刘涌决定撤出战斗,命令攻城部队接应在城内困战一天一夜的指战员。
  在城内,刘绍义、董万华组织一部分队伍负责伤员的撤退,一部分队伍押送80多名俘虏。同时将从监狱救出的100多名群众组织起来,扶伤员背武器。
  深夜11时,城内人员陆续撤出,所有攻城部队安全转移。
  昌邑解围、胶济铁路东段打通之后,夏楚中通知李弥赶回二十集团军司令部,将高密蔡家庄至潍县段铁路沿线的守备任务,移交第五十四军和交警第十五总队。交接完成后,第八军集中潍县城和坊子、寒亭及昌邑县城等地整补。
  回到潍县城,李弥又接受了王耀武下达的新任务:沿烟潍公路进攻平度、掖县、龙口、烟台一线。
  之后,一场大战,在李弥率领的第八军与许世友指挥的胶东军区部队之间展开。第八军等国民党部队好不容易打通的胶济铁路,很快被解放军截断。
  许世友派兵远袭昌邑,为胶东主力休整赢得时间
  驻扎昌邑城的独立第三团,是李弥初到胶东时收编的一支游杂部队。独立第三团进驻昌邑县城后,团长何荣梓强逼老百姓大修工事,于城墙转角处和突出部构筑轻重机枪掩体,编成稠密的交叉火力网。
  得悉第八军又开始东窜,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决定,派胶东军区第六师(简称胶东六师)、西海独立团、西海特务营袭击昌邑城,从侧翼牵制第八军,为胶东军区主力休整赢得时间。
  胶东六师师长刘涌率部于10月16日到达昌北,对强袭昌邑城战斗作了动员部署。10月19日夜幕刚落,刘涌下达攻击令。攻城部队分四路进击:
  第一路,胶东六师八团二、三营为主攻,由县城东南攻击,团特务连实施警戒。
  第二路,西海独立一团两个营由县城西南攻城,另一个营为师预备队。
  第三路,西海特务营攻击西关,突破后向县城西南方向发展,策应西海独立团进攻。
  第四路,胶东六师七团从县城西北方向进攻。
  另外,胶东六师八团一营部署在县城西南外围,负责打援。
  晚8时,攻城战士排除铁丝网、鹿砦,越过齐腰深的护城河,进抵城下。顿时,枪声、爆炸声响成一片,守军的照明弹接连不断,城内外恍如白昼。
  昌邑城城防坚固,守军火力强大,又加之远途行军,攻城战斗异常艰苦。
  西海独立一团首先突入一个排,由于后续部队没有及时跟上,遭到猛烈反击,退了回来;胶东六师八团发起攻击后,发现梯子太短,登城未果;胶东六师七团五连同样受挫。
  部署在城西北角的胶东六师七团二营七连,在团政治处主任闫川野的指挥下突入城内。团政委常勇、副团长田常华立即组织三营及二营的两个连投入战斗。
  城西北角高地的国民党守军,集中火力进行封锁,攻击部队难以前进。
  胶东六师七团二营以火力掩护,派爆破员炸毁突破口一侧的地堡。由于第一次使用炸药,经验不足,导火索未拉响。第二次冲击,用火柴点燃导火线,炸毁了地堡,但西侧工事仍以猛烈的火力进行拦阻。
  突进城内的100多人,在二营副营长刘绍义、副教导员董万华的带领下,攻入国民党县政府大院。之后,其他营的少部分队伍也陆续攻进城内。
  战斗至拂晓,突入城内部队单位多、分布散,缺乏统一指挥,没有形成合力,进展不大。
  10月20日天亮后,突破口被守军封锁,城内外联系被切断。侦察参谋姚振亮带伤潜出城,师长刘涌方大致了解城内情况。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人文潍坊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