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19 15:47
鄌郚总编

四通捶源流

  四通捶源流
  时间:2012年4月8日  作者:王来臣
  明清以来,在潍坊地区流传的武术拳种逾百种。在诸多拳种流派中,四通捶属于传统的短打功力内家拳,具有快、准、狠、九攻一守的特点。该拳据说是由黄县(今烟台龙口)人冯立望,在清道光年间传到潍县。在四通捶近200年的传承中,有“边家捶、武家耍、王家传”的说法。由于一批武术名家的推动和弘扬,四通捶成为山东四大名拳之一,并在全国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
  清道光年间传入潍县城
  自清朝道光以来,在潍坊这片土地上流行着一个优秀的武术拳种——四通捶,习练者众多。四通捶流传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为揭开四通捶的神秘面纱,记者采访了潍坊四通捶第六代传人边凤池。边凤池说该拳因拳理“意与气通,气与力通,力与势通,势与法通”而得名“四通捶”。由于该拳没有相关的文字记载,很多事情都是一代代的传人通过口授身传流传到现在。
  四通捶因拳理意气力势法相通而得名
  据边凤池介绍,该拳因拳理“意与气通,气与力通,力与势通,势与法通”而得名“四通捶”。对于四通捶习练者来说,意、气、力、势、法是五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习练者通过努力所依次达到的五种境界。四通捶的很多动作讲究正反的阴阳结合,因此四通捶属于内家拳法。四通捶在习练和技击过程中,很多时候发挥两个拳头的威力,让对方难以招架,潍坊方言中习惯把“拳”这个词用“捶”来代替,所以该拳种在潍坊地区传播定名为“四通捶”,而不称为“四通拳”。边凤池说,现在很多人把四通捶说为四通捶拳,这种说法也无可厚非。
  有人说四通捶又名“贴煞卧抖功”,边凤池认为这种说法有点以偏概全。四通捶中有个代表性的套路叫“贴煞卧抖功”,由于该套路技击性强,很多人就把“贴煞卧抖功”说成是四通捶的代名词。从“贴煞卧抖功”这个名字,就可了解这个套路的攻击技巧,贴是向前靠近进攻对手、煞是向后撤退闪开对手进攻、卧是躺下躲避或攻击对方、抖是拨开对方进攻。
  四通捶是何人所创,来源于哪个武术门派。边凤池说由于没有详尽准确的文字记载流传下来,这些问题变得扑朔迷离。
  现年73岁的边凤池老先生说,四通捶传入潍县是在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边凤池自幼习练四通捶,他对其它拳种也有所研究。他说四通捶跟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一样,非常注重习练者的内外气力的阴阳结合,同时四通捶的很多动作跟形意拳非常相似,他推测四通捶跟形意拳等内家拳最早应该属于同一门派。至于拳种所创的先后时间及相互借鉴的关系,由于没有前人的准确文字记载,这一点谁都无法贸然地下定论。
  黄县人冯立望断了盘缠,边相亭解囊相助
  四通捶是如何传到边家,又怎么成为赫赫有名的“边家捶”?边凤池说,他祖上是老潍县西关大户人家,家里常年雇着伙计干活。边家除了打理农田外,还开了一家鸿聚烟店。边家的当家人名为边佑(1787—1860),字相亭,人长得魁梧高大,自幼喜欢武术习练长拳,在当地武术圈颇有名声。由于家境殷实,边相亭便在自家院里开设了一个小拳场,农闲或生意不忙时便领着儿侄们练拳。
  清道光年间,40岁左右的边相亭,在一个早晨带着伙计们到田间整地准备春种。当边相亭等人走到西关高家牌坊(位置在现在的东风西街和苗圃一路附近,该牌坊解放后被拆除)时,看见一个人在牌坊下。当时他认为是外地人在此歇歇脚,并没怎么在意。干了一阵子活儿,边相亭领着伙计们回家吃早饭。吃完饭,边相亭又领着去干活,路过牌坊时发现外地人还在。他注意到这个人跟自己的个头差不多,但身体相对瘦弱,旁边放着个包裹。边相亭跟他对视时,发现此人两眼炯炯有神。边相亭感觉他身上可能有功夫。
  中午边相亭带着伙计回家吃饭时,发现外地人还没走。午饭后,边相亭再次路过时,发现外地人还在。边相亭把伙计安排好回到牌坊,拱手施礼问外地人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外地人起身还礼,并告诉边相亭,他叫冯立望(音),祖籍东邑黄县(今烟台龙口),在陕(山)西谋生多年,此次回老家探亲,不想路上断了盘缠。边相亭是个热心人,马上提出可以先到自己家里歇息,并相送盘缠让其回老家。边相亭带冯立望回家,并吩咐家人备好酒饭热情招待。冯立望在边相亭家住下。次日,边相亭送上盘缠,冯立望离开。
  边相亭拜师,冯立望悉心传授四通捶三年
  约一个月后,冯立望又来到边家,说自己想在边家住几天,边相亭很爽快地答应了。边相亭没事时,就在自家院子的小武场练拳,冯立望有时远远地看几眼。一次,边相亭和冯立望单独闲聊,扯到了拳脚功夫,冯立望笑言边相亭练的拳术功夫架势好看,但破绽太多,遇到劲敌很难取胜。边相亭听后笑着说,想跟冯立望过过招。冯立望起身与边相亭相互抱拳施礼后开始比试。
  边相亭身材魁梧,且比冯立望年轻。边相亭用长拳闪展腾挪的招数进攻冯立望。几个回合下来,边相亭没有一招能碰到冯立望。冯立望只是不慌不忙地接招,根本没有施出招数反击边相亭。行家交手谁的功夫好,自己心里都很明白。边相亭马上停下来,抱拳施礼向冯立望请教。之前,边相亭看出冯立望是有功夫的人,但是确实没有想到功夫这样了得。习武者大都嗜武如命,边相亭非常希望能目睹一下冯立望的拳法。冯立望在拳场上打了一套拳。边相亭看到这套简短的拳法,动作看上去不像长拳大开大合,但是出手攻势凌厉迅速,令对方难以防范。
  冯立望说这套拳法是内家拳法,讲究“意、气、力、势、法”四通。这套拳的招数朴实无华,具有快、准、狠、九攻一守的特点,专攻击对方的要害部位,非常适合对打技击。边相亭听冯立望解说后,便抱拳跪拜,希望冯立望能传授自己这套拳法。为报答边相亭对自己落难时的救助之恩,冯立望便单独传授边相亭四通捶。边相亭在与冯立望聊天时,也请教一些有关四通捶拳法的渊源问题,以及冯立望的个人问题,但冯立望总是避而不答。
  边相亭对外宣称冯立望是从外地请来的制烟师傅。冯立望在边家待了近三年。一天早晨,早饭做好后边家人照例请冯立望吃饭,却发现人不在。边相亭领着家人里外寻找,但是没有任何消息。此后,边家再也没有有关冯立望的消息。
  边凤池说,由于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四通捶传承人“冯立望”名字的仨字并不一定确切,冯立望籍贯的真伪也很难确定,冯立望到底来自陕西还是山西,由于是口传也无法确定。多少年来,四通捶和传承人冯立望,就是一个谜。
  ◎相关链接
  内家拳与外家拳
  我国的武术拳种形式虽繁多,但就以拳术的哲理和原理来分,则分为内外两种,即内家拳与外家拳。以心意来支配内气的发动而显现意动,这是内家拳区别于外家拳的主要特点。一般来说,内家拳重意气动,外家拳重姿势力。外家拳由于在练习时的呼吸法与内家拳不同,常常是以力击人。从姿势来看,外家拳优美华丽,内家拳的动作一般不易引人入胜。内家拳注重于体稳(即根稳),外家拳注重于肢体。练内家拳的人大多肌肉松灵敏感,练外家拳的人则肌肉结实丰满。将突出强调练气、练神、练意、技术风格偏柔的拳术称为“内家拳”,以太极拳为代表。将重点表现在练力、练筋骨皮,技术风格刚猛的拳术称为“外家拳”,以少林拳为代表。
  打败段尔卯,边家捶扬名
  边凤池说,潍县西关都知道他祖上边相亭习武,但是由于边相亭为人低调,都不知道他跟冯立望习练了四通捶。冯立望离开边家后,边相亭并没有停止对四通捶的钻研。他不再习练其它拳种,只潜心研究四通捶。同时,他也教授子侄们习练四通捶,由于四通捶得到了发扬光大,四通捶便被潍县人称为边家捶。边相亭的儿子边殿魁代父迎战名拳师段尔卯轻松取胜,让边家捶一战扬名。
  边殿魁替父应战名拳师段尔卯
  一个优秀的武术拳种,并不是说教出来的,需要实实在在的交手比试让人信服。潍县区域不算大,但是习武者比比皆是。当时,有一位名拳师段尔卯功夫非常好。他在潍县开设拳场教授徒弟。传说段尔卯曾在外地镖局做过“趟子手”,多年走镖也算见多识广。此人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太不虚心,总感觉潍县城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段尔卯扬言要与边家捶一决高低,有不少好事者给边家带话。边相亭从不把这些传言放心上。他认为习武就是为了强身健体、抗暴自卫。为了不惹事端,他吩咐子侄们不要随便进行私下比武。
  初夏的一天,边相亭领着儿子边殿魁等人,路过段尔卯的拳场。段的徒弟们请边相亭等人进场子坐坐。边相亭盛情难却,进了段的武场。平日里,段尔卯说自己功夫如何厉害,他的徒弟们其实都想看看段尔卯的功夫是否能降服边家捶。边相亭进场与段尔卯聊天,段的徒弟们都吵着让段尔卯跟边相亭比试一下武艺。段尔卯一时下不了台,便起身提出与边相亭过招。
  边相亭一看气氛不对,推辞自己不是段尔卯的对手,不用比试。段尔卯听边相亭这么一说,十分得意。十六七岁的边殿魁年轻气盛,看到段尔卯如此傲慢,提出自己可以替父应战。边相亭一看局面
  难以控制,只好吩咐边殿魁在比试中点到为止。他希望双方都不要失手伤了和气。
  边殿魁赢得比武,边家捶扬名
  边殿魁身材如边相亭一般魁梧高大,段尔卯当时有40岁左右,身材略矮于边殿魁。双方脱去外衫,相互施礼后开始比试。
  段出拳刚猛有力,但是边只是轻轻地化而不打。由于段占不到上风,心情一急躁出拳有点乱。边殿魁瞅准机会一记“剪截捶”,把段尔卯打倒在地,段早已血流满面。其实,边殿魁只用了三分功力。他对段尔卯已是手下留情,要不然段可能性命难保。
  边相亭一看不好,忙示意边殿魁住手,边相亭急向段尔卯施礼道歉。边相亭心里明白,带徒弟的武者最大的耻辱就是当着徒弟的面被人打败。边相亭看到段尔卯一脸不高兴,便与段尔卯告辞想离开拳场。
  就在边殿魁转身穿外衫时,段尔卯想趁他不注意,将其扑倒挽回面子。岂料边殿魁反应灵敏,回身一捶把段尔卯打了个仰面朝天。边相亭大声喊边殿魁住手,并对段尔卯说,比武切磋胜负是常事,没想到段师傅还会打偷捶。回到家中,边相亭嘱咐子侄们,不许对任何人提起比武之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还是被传开了。边相亭排行第三,边殿魁也是老三,当时人称边相亭“大边三”,称边殿魁“小边三”。“小边三打段尔卯”的故事就这样在潍县被传得沸沸扬扬。
  边殿魁打败了段尔卯,确实给边家捶扬了名,但是段尔卯的武场从此没有人跟着他学艺,段尔卯在潍县也无脸面再做拳师,人也不知了去向。边相亭心里很是懊悔,比武虽然取胜,可毕竟是砸了段的饭碗踢了段的场子,边相亭嘱咐子侄们,在外万万不可再跟人动手比武。
  街上高头大马惊了 边淮一个虎跳摁住
  边殿魁不幸早逝,边相亭遂将己之所学倾囊相授于继子边淮。边淮(1829-1906)原是边相亭的堂侄。他身高力大,胆识过人,时人称其为“三大”:身大、力大、胆大。边淮不但武功高强,且见义勇为,武德高尚。
  边凤池讲了流传坊间的一段关于边淮的故事。一天中午,边淮走在路上,猛听身后有人高喊“牲口惊了”。他回头一看,只见一驾马车在大街上横冲直撞,驾辕的是一匹高头大马。时值正月,又是午间,街上行人不少。
  危急之下,边淮快步冲到马前,一个虎跳,抢到惊马的侧旁,双臂紧紧搂住惊马的脖颈,生生地将马摁倒。路人对边淮身手大为称赞。
  边殿魁与边淮都是边家捶第二代传人,也是四通捶第三代传人。后来边淮传边毓才等,边毓才传边荣等,边荣传边凤池等,边凤池传边强国等。
  边凤池老先生说,边相亭、边殿魁、边淮等人没有传下对四通捶的有关文字记载,实在可惜。
  边凤池的爷爷边毓才(1871-1950),也是武艺高超的四通捶传人,民国年间曾受聘于军阀韩复榘的驻潍部队,任临时武术教习,后欲为之转正,边毓才未受而罢。边凤池至今仍珍藏着祖父边毓才本人及其1936年秋同弟子们的合影。
  在潍县武术圈,边家捶与齐家棍、陈家单刀并称为“潍县三绝”。至今潍坊地区武术界,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边家捶,齐家棍,陈家的单刀不用问”,由此可以看出四通捶的影响之深远。
  ◎相关链接
  齐家棍与陈家单刀
  与四通捶并称“潍县三绝”的齐家棍和陈家单刀,都是在清朝嘉庆年间由保镖练武发展起来的。
  齐家棍创始人齐少堂,以保镖为业,精通棍术,棍长于齐眉棍20厘米,棍功分四路,对练功二路,齐家棍不传外人,又名齐门棍。
  陈家单刀的创始人陈连堂,业保镖,精通单刀,他使用的刀比一般练武用刀长10余厘米,重五市斤,刀法求实用,无缠头裹脑的虚花,计有马前16刀,马后16刀,四门刀,中堂刀,对练刀二路。近代传人有陈金章、谭法孝等。
  武玺珏表演马势震裂方砖
  四通捶传说由黄县人冯立望传到了老潍县城,由于边相亭与子侄将其发扬光大后,老潍县人便称四通捶为“边家捶”。后来,四通捶第三代传人边淮将该拳法传给了弟子武玺珏(1854—1919)。武玺珏又将四通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四通捶便在潍县城有了“边家捶、武家耍”的说法。武玺珏的马势可谓重如泰山,表演的时候,脚下方砖都被震出裂痕。
  武玺珏31岁拜师边淮,刻苦习练终成高手
  记者采访了武家后人、四通捶第七代传人武法义先生。武法义介绍说,他曾祖父武玺珏是铁匠出身,家住老潍县东北关,身高约1.9米,体重约200斤。虽然武玺珏身强力壮,但是却老实本分,不会和别人争斗打架。当时在集市上摆摊打铁时,同行间经常因为占摊子发生摩擦。武玺珏经常被别人欺凌,占不到好摊子,因赚钱少养家糊口就出现难处。他便拜在了四通捶传人边淮门下。
  武玺珏从31岁开始学习四通捶。虽然年龄大,但是他刻苦努力,最后成为高手。传说武玺珏想学习四通捶,边淮以他年龄大为理由拒绝了。武玺珏苦苦哀求,边淮便说他需要在夏天穿上皮袄在高粱地蒸骨。边淮表示,只有骨头变得柔软了,才可以练习四通捶。武玺珏按此方法去做,最后晕倒在高粱地头。为此,边淮深受感动,把平生所学传授给了武玺珏。虽然武法义对此予以否认,但此说法充分说明了武玺珏习武决心之大,习武过程之艰辛。关于武玺珏习武被演绎出很多故事,评书艺人更是进一步挥扇评说。
  武玺珏表演马势重如泰山,震裂脚下方砖
  武玺珏成名后,经常被人邀请参加一些武术活动。潍县城有一家富户,从京城请来武师傅教授自己的儿子武术。拜师当天,武玺珏被请到现场表演了四通捶。武玺珏下场后,轻如鸿毛地走了4步软步功,又转身打了4步马势。4步马势可谓重如泰山,外行人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但是京城请来的内行武师傅看得明白,武玺珏绝对是武术高人。
  后来在武场查看发现,武玺珏练习四通捶马势的地方,方砖都震得有裂痕。
  著名武术家王子平来潍县时,听说武玺珏的大名。拜访武玺珏时,双方握手打腕一照面后,都笑而施礼。由此说明双方很清楚彼此都是高手。
  如今,武法义依然保存着当年曾祖父武玺珏练功用的石担、石锁、磨盘。两个石担各60斤,中间可以用一根直棍串起来,表面看上去就是一副杠铃。
  据武法义介绍,当年武玺珏不是用石担来进行抓举,而是把两个石担抡起舞动练习,可想而知武玺珏力量有多大。石锁在武侠片里经常出现。武法义介绍,这个石锁80斤,是用来单手抓举练习。武玺珏为了练习五指的功力,自己把一个60斤的磨盘钻上指头眼大的坑,用指头抠着抓举。武玺珏的自身力量和四通捶技击是实实在在的,但是在常人眼里就是一个传说。
  武化喜赢西关拳师,东北关人不再受排斥
  武玺珏将四通捶传其子武化喜(1893—1951)。武化喜的个头约1.7米,体重约110斤。虽然他不像其父武玺珏身体魁梧高大,但是他刻苦习练四通捶,同样成为了四通捶历史上一个传奇般的人物。
  当时,潍县东北关的很多人到潍县西关卖苦力做活,西关有一拳师经常欺负东北关的人。东北关的人受气后纷纷跑到武化喜家,想请他出面教训一下西关拳师。武化喜领着东北关的人到西关找该拳师评理。该拳师也知道武化喜并非等闲之辈。他提出与武化喜比武,声称如果武化喜赢了,自己就不再排斥东北关的人到西关做活。
  身材魁梧的西关拳师跟武化喜在一个土岭子上交手。该拳师从土岭子往下走,武化喜向上走。对方借势向武化喜进攻,没想到武化喜一个闪身轻轻地就把他放倒在地。原来,武化喜顺势用了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技巧手法。西关拳师被武化喜放倒后,东北关的人嚷着让武化喜痛打他一顿。
  此时,武化喜客气地给西关拳师施礼,希望两地的老百姓能和睦相处,毕竟卖苦力做活不容易。从此以后,东北关的人到西关做活再没受到欺负。
  武法义夜搏油耗子 引来不少弟子求学
  武化喜后将四通捶传给了儿子武廷亮及弟子王明春等人。1950年出生的武法义1962年跟父亲武廷亮学习四通捶。1965年,武法义拜师叔王明春为师,继续学习四通捶。为了使四通捶很好地传承下去,武法义根据自己对四通捶的感悟,将四通捶的很多套路和认识整理成文字资料与光盘。对于四通捶,武法义认为该拳除了讲究意、气、力、势、法外,就是此拳的主要技击特点是采用人的两手、两肘为主,与对手交手在对手面前同时出现4个捶头(两个肘头和两个拳头),此拳可称为“四同捶”。
  1972年,武法义在东营胜利油田工作。当时胜利油田处于东营市的郊区非常偏僻,盗窃石油和建筑材料时有发生。领导知道武法义懂拳术,就安排他帮着值夜班。一天凌晨2点左右,武法义在油田巡逻时,有七八个人赶着马车到油田盗窃石油与建筑材料。武法义大喊一声“住手”,盗贼一看武法义只一个人,让他少管闲事。武法义一手抓住一个盗贼一拳将其放倒,其他盗贼眼见如此上来围攻。武法义三下五除二放倒了三四个盗贼,其他盗贼一看武法义是有功夫的人,纷纷抱头鼠窜。
  天亮后,武法义在现场发现不知哪个盗贼的两颗门牙被打掉了。武法义笑着说,这件事情后来被演绎了,说他值夜班与盗贼搏斗时,打得对方留下一堆牙。武法义痛打油耗子后,油田上很多工友及附近居民,都跟着武法义学习四通捶。
  武法义说,练习拳术主要是强身健体,他习练四通捶这么多年,就是在东营油田真打倒了盗贼,平常他从不与别人争强斗狠。
  王明春学成又传回武家
  四通捶的基本传承是边家传到武家,武家又传到了王家。四通捶在发展过程中,王家发挥了重要的传承作用,现在潍坊大部分四通捶习练者都是王家所传。王世忠随父王明春学习四通捶,并谨遵父亲跟人切磋只能“文斗”的教诲,为避免不必要的受伤,不肯轻易跟人交手。
  王明春师从武化喜习武,帮师父找活解决生计
  72岁的王家传人、四通捶第七代传人王世忠说,其父王明春(1919—1979)15岁拜武化喜为师学习四通捶。王明春的父亲也习练拳术,非常支持王明春学习四通捶,当时王明春与武化喜是邻居,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便于王明春学拳。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了老潍县城,日军为加强统治在城门进行了封锁,禁止城里人和乡下人随便活动。当时在潍县城以打铁为生的武化喜,生活陷入了僵局,因为铁匠主要打造锨头、镢头等农具为生,城里和乡下不允许随便走动,打造的农具就没法进行买卖。
  天津城有一家商铺派人在老潍县城里蹲点收购铁匠打造的刨子刃,收购到一定数量后再通过各种途径协调运回天津买卖。王明春喜欢与别人交流拳术,恰好蹲点收购刨子刃的负责人是梅花拳习练者,跟王明春关系融洽到以兄弟相称。王明春把师父武化喜的情况跟梅花拳习练者讲了,希望他能通融一下,让武化喜干点刨子刃的铁匠活。梅花拳习练者爽快地答应了,将打造刨子刃的有关要求说明了一下。由于王明春的帮忙,武化喜又有了铁匠活干,解决了生计问题,武化喜也有了更多的时间传授王明春四通捶。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有饭吃才有精力和时间研究拳术。由于王明春习练四通捶非常出名,解放后领导安排王明春在潍坊刺绣厂从事采购和销售工作,这个工作经常出差需要携带钱物,有功夫的人干起来更让领导放心。
  伤到拳友,王世忠明白父亲“文斗”用心
  王明春与武廷亮一起从师武化喜,后来由于武廷亮忙于家庭事务,对四通捶的研究没有王明春造诣高。当时武廷亮领着儿子武法义想拜师王明春学习四通捶,王明春开始有点犹豫,害怕外界对此事说三道四引起闲言碎语。王明春教授四通捶时,很多时候武廷亮也到场,武廷亮总是跟外界说王明春得其父武化喜真传,不存在正宗不正宗的偏颇。
  王明春最后毫不保留地把所学的四通捶,又传给了师父武化喜的孙子武法义,王明春把四通捶传回武家的事情在潍坊也传为了佳话。武法义表示,他父亲武廷亮非常感激王明春传授武法义四通捶。
  为培养王世忠的四通捶技击水平,王明春在自己家的堂屋里,跟王世忠进行对练。王世忠说,刚开始时自己总是被父亲打得鼻青脸肿,后来父子俩就能不分高低了。再后来王世忠由于年轻,父子俩对练时间长了,王明春的体力就跟不上了。王世忠说四通捶只有进行了对练才能提高技击性,他说跟父亲对练四通捶的拨打捶这一招式时,跟父亲对练了一个多月才弄明白出拳的技巧。
  王家经常有前来切磋的武友,很多时候都是王世忠跟来客比试。由于年轻人容易冲动,父亲规定王世忠跟人切磋只能“文斗”。
  王世忠解释,文斗就是在切磋过程中除去力量和速度的较量,最后的结果只是技艺上比试。这种切磋好处是点到为止,不容易伤人。王世忠年轻时,不明白父亲王明春的良苦用心。
  有一次,他家来了一位拳友,父亲不在家,王世忠跟拳友进行了文斗,最后拳友败下阵来,但他不服王世忠,认为王世忠只是“说嘴”没有真功夫。30多岁的王世忠火气也上来了,跟拳友实打实地动起手来,对方也是来者不善,王世忠卖了一个破绽,三拳打在了对方的脸上,对方的右眼立刻肿了起来。王世忠也慌了,赶紧给拳友热敷擦拭,他不敢让拳友走,他害怕父亲回家没法解释。等到父亲回家后,心服口服的拳友向父亲做了解释。父亲虽然没有怎么批评他,但他懂得了拳脚无情,从此王世忠再也不肯轻易跟人交手了。
  前来学习者络绎不绝 王世忠父子倾心授徒
  据王世忠介绍,其父王明春从30多岁就开始授徒。当时王家居住平房,夏天王明春在院子里教徒弟,冬天就在堂屋内教。每天前来跟随王明春学习四通捶的大约有10人,时间一般是晚上7时到11时左右。王明春白天有空时,前来学习四通捶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王世忠说:“上个世纪70年代,学习四通捶的人最多,我那三个姑娘都练习四通捶,其中大女儿王蕊练习得最好。当时我兄弟媳妇宋家娟(王世杰之妻)也跟着我父亲练习,现在她50多岁了还一直练。”在王世忠家里,有一张王蕊年轻时练习四通捶的照片,当时她不到20岁还扎着两个马尾辫,从照片上看得出她具有不一般的精气神。
  王明春除了把四通捶传授给自己的儿子王世忠、王勇、王世杰外,还培养了李乃珩、李传兴、于效航、武法义、武法育、武法兴、马田芝等一大批优秀弟子。“我父亲教授过很多人练习四通捶,现在经常有人问,我父亲大约有多少学员,我粗略计算了一下有500多人吧,其中得意的弟子有20多人,很多人由于种种原因后来不练习了。”王世忠说。
  王世忠教授了很多人习练四通捶,王世忠的得意弟子有李玉亭、孙安军等人。孙安军现移居美国,四通捶也由此在美国得到传播。现在潍坊大部分四通捶习练者都是王家所传。如今在潍坊乃至更广的范围内,王家传的四通捶声名鹊起。
  王世忠说:“我比父亲差远了,我的学员也就100多人。我现在上了年纪,很多高难度的动作做起来很吃力。现在很多人找到我学习四通捶,我都让他们找我的大徒弟李玉亭学习。”
  对外推广,荣膺山东名拳
  四通捶虽是中华传统名拳,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在潍坊地区传授,很少对外交流,导致外界对四通捶的了解不多。现年73岁的潍坊四通捶第七代传人于效航,对某些动作进行了改进,使四通捶在技击的同时又具备观赏性。于效航在对外推广四通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全国武术观摩表演交流大会上,他表演的四通捶在500多个优秀地方拳种中脱颖而出,入列山东四大名拳。
  和弟子拍照绘图,整理出一套成形的拳谱
  据于效航老先生介绍,他10岁开始习武练习长拳,后来又学习了摔跤翻杠子。1959年至1962年,他跟随四通捶第五代传人王树芝、陈锡奉(两人均为四通捶第四代传人武玺珏之弟子)学习四通捶,因为客观原因,于效航跟两位传人只学习了四通捶的基本功。1963年夏天,于效航途经四通捶第六代传人王明春的拳场子时,被王明春所练的招数所吸引,遂上前与王明春交谈,并练习了四通捶的基本功。于效航敏捷的身手和良好的体格,给王明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给于效航留下了家庭住址。1965年夏天,经友人介绍于效航拜王明春为师,系统学习四通捶。
  1972年,著名武术大师赵汝章、于海带领山东武术院来潍坊演出,于效航也参加了当晚的武术演出,演出结束后两位武术大师对于效航的四通捶表演鼓掌叫好。
  之前历代传人习练四通捶基本是言传身教,没有留下详尽的文字记载和姿势图形。征得恩师王明春同意后,在王明春的指导下,于效航把四通捶所有的动作练习规范到位后,由其弟子王志禹拍摄成了156张黑白照片。为了整理出一套成形的四通捶拳谱,于效航让擅长绘画的弟子王斌,按照照片上的图像形状,把四通捶的每个动作绘成图谱。于效航根据图谱的动作要领,自己又勾勒上了标注动作先后的虚线头,并配上详细的说明文字。
  观摩会上亮相,四通捶入列山东四大名拳
  改革开放后,全国掀起了优秀地方武术拳种的挖掘活动。1982年8月,著名武术家沙国政老先生来到潍坊进行武术调研。于效航在潍坊市文化宫表演了四通捶,赢得了沙国政的好评。当得知于效航不仅四通捶表演得出色,而且还整理了一套图文并茂的拳谱时,沙国政表示将向国家相关武术部门推荐四通捶,以便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宣传四通捶。1984年5月,全省武术挖掘大会在青岛举行,于效航在大会上表演了四通捶,经武术专家们评审,四通捶被评为优秀拳种。
  1984年8月,全国武术观摩表演交流大会在甘肃兰州举行,全国500多个优秀地方拳种在此集中展示,各派武林高手一一亮相,于效航在会上表演了四通捶。经武术专家们评审认定,潍坊四通捶与烟台螳螂拳、聊城查拳、青岛孙膑拳被评为了山东省四大名拳,并入选《中国武术大辞典》,从此潍坊四通捶在全国武术界占有了一席之地。
  1988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来潍拍摄《神龙威风》时,于效航作为武打演员参加了影片拍摄。1991年,全国武术观摩表演交流大会在我省泰安举行,于效航应邀参加了四通捶表演,表演结束后受到武术家蔡龙云好评。
  根据身体优势改进动作,使其具备观赏性
  于效航多次在全国或省级武术大赛上参加表演,他发现四通捶在动作上缺少观赏性。于是他根据自己的身体优势和对四通捶的领会,在不改变动作要领的前提下,对某些动作进行了改进,使四通捶在技击的同时又具备了表演的舞台效果。每当于效航带领弟子们在舞台上表演四通捶时,行云流水般的套路让台下的观众都感到意外,原来四通捶的动作这么优美。
  在全国武术观摩表演交流大会上表演时,著名武术家杨松山意味深长地对于效航说,趁着年轻好好练拳,不要保守多教几个徒弟。在四通捶传承上,于效航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对四通捶的所学所悟传授给求学者。潍坊市区有很多人跟着于效航学习四通捶,青州也有好学者学艺,后来淄博也有了于效航的弟子,西藏、福建等地也有人慕名向于效航学艺。于效航的弟子多了,他叮嘱弟子们,不要轻易与别人动手。
  于效航家里保存着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和图片。他保存着四通捶传人王树芝、陈锡奉的黑白老照片,陈锡奉与弟子们习武场景的黑白老照片,对研究四通捶传承等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于效航还珍藏着自己年轻时的很多四通捶规范姿势的动作照片,他说现在自己年龄大了,很多动作都做不到位了,自己的照片可以给年轻人当作参考。
  1991年,于效航把自己表演的四通捶所有套路录制成光碟珍存下来。现在很多喜欢研究和学习四通捶的人,都到于效航老人的家里查看他整理的拳谱,观看他录制的光碟,他都热心接待并给予讲解。于效航说,自己对四通捶倾注了这么多的心血,非常希望更多的人习练四通捶,使四通捶发扬光大得到更好的传播。
  ◎相关链接
  山东四大名拳
  山东四大名拳中除了潍坊四通捶,还有烟台螳螂拳、聊城查拳、青岛孙膑拳。
  螳螂拳是传统的武术流派,是象形拳的一种,产生于明末清初,相传由明末清初王郎(烟台栖霞)所创。现在主要流派有“太极”、“七星”、“梅花”、“六合”。螳螂拳是一类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的拳术。螳螂拳基本手型仿螳螂前爪,类似刁勾,名“螳螂爪”。器械套路有螳螂棍、刀、双钩等。
  查拳起源于聊城冠县,由回族人查尚义(又名查密尔)等人创编并在回民中传播。其风格特点是姿势舒展挺拔,发力迅猛,动静有致,刚柔兼备,节奏鲜明,步法灵活多变,结构严谨,功架整齐。无论往返进退,上下起伏,力求协调配合,整个套路表现出一种潇洒剽悍矫捷的形态,是长拳类型中较为系统的拳种。在传统武术发展史上,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
  孙膑拳附会为战国时期军事家齐人孙膑所创,但无文字记载。因其演练出击时常以长袖藏手,故又称“长袖拳”。该拳在上世纪20年代,在青岛开始广泛流传。蹲走跛行是该拳最突出的特点,出拳走曲不走直,曲中能够求直。这种曲线出拳的理论以不招不架、转向进取为表征,最容易使对手产生错觉。孙膑拳在套路上最讲究手手相连,技击动作往往连发,很少有单击动作,给人以轮拳滚打的感觉,孙膑拳套路数段,每段都有重叠动作。
  拜访前辈整理文字资料
  62岁的李玉亭现居潍城区西关街道北三里村,是潍坊四通捶第八代传人。他认为只有很好地借鉴其它拳术的优点才能更好地发展四通捶,并注意传播与发展,利用双休日、寒暑假期间等时间,对青少年进行培训。如今四通捶在他与众弟子的努力下,其表演欣赏性与实战技击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近几年李玉亭先后率弟子、门人在各类武术赛事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和韩国青年切磋,手下留情令其佩服
  李玉亭从12岁开始,跟随姑父陈宽温和大哥李汝和学习四通捶。15岁时,经姑父陈宽温引荐正式拜潍坊第七代四通捶名师王世忠为师,系统学习四通捶,期间得其师爷王明春精心指点。1970年到1977年,李玉亭先后在济南、淄博等地当兵服役,与此同时他也把四通捶传播到了外地。
  当兵转业回潍坊后,李玉亭继续跟随恩师王世忠学习四通捶。李玉亭习武天资聪颖并且刻苦努力,深受恩师王世忠赏识,现为王世忠顶门大弟子,四通捶第八代传人。
  技击上的切磋是正常的,李玉亭也经常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2005年的夏天,有一次李玉亭在公园里练功,一位在潍坊做生意的韩国年轻人,看了一会儿后,自恃自己习练过多年跆拳道,含蓄地表达出中华武术是些花架子,在实战中不堪一击。李玉亭微笑着表示可以切磋一下,韩国人用娴熟的跆拳道腿法向李玉亭发起攻击,李玉亭开始时只是闪转腾挪地躲过他的进攻。
  韩国人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却无法攻击到李玉亭。突然,李玉亭一招“横截打”,拳头罩在了韩国人的脑门上,韩国人一个趔趄后退了几步。韩国人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深知李玉亭只是用出了三分功力碰到了他的脑袋。韩国人慌忙抱拳施礼:“多谢先生手下留情,先生是真功夫,了不起!”公园里的游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率弟子参加香港国际武术节获得佳绩
  李玉亭除了习练四通捶,还对八极拳、查拳、气功等门类有所研究,他认为只有很好地借鉴其它拳术的优点才能更好地发展四通捶。现在李玉亭重点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等时间,对青少年进行四通捶培训。每天晚上,李玉亭主要在潍坊七中操场对成年人进行四通捶免费培训。
  很多成年人学有所成后,由于工作关系调到外地工作,但也不忘记练习和传授四通捶。李玉亭说:“我的徒弟冯振宝现在上海武警部队服役,经常和我联系,说他在上海将四通捶传授给了不少武术爱好者,这是好事啊,将四通捶发扬光大。”
  一个好汉三个帮,李玉亭的武术事业,得到了学生家长冯殿涛、边立强、吴兴洪以及好朋友赵建国的大力支持。李玉亭对好朋友赵建国的支持非常感激,他说:“这几年外出比赛,都是老赵拿着摄像机和照相机给录像和照相,这样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由于很多喜欢四通捶的人因为客观原因,无法抽出时间跟随李玉亭系统学习四通捶,李玉亭便亲自演练四通捶的全部内容并刻录成光盘,奉送给喜欢四通捶的人。
  近年来,李玉亭带领弟子们到烟台、滨州、香港等地参加各类武术比赛,取得骄人的成绩。2008年到2011年,李玉亭率弟子们参加历届烟台武术节比赛蝉联集体一等奖,他本人也被组委会评为优秀拳师。2009年,李玉亭收到香港武术组委会的邀请函,邀请他参加当年的第七届香港国际武术节,3月份他与弟子边有森参赛,他表演的“四通捶铁牛耕地”套路夺得老年组季军,弟子边有森表演的“四通捶地八门”套路夺得少年组亚军。2011年,在潍坊市第一届武术锦标赛中,李玉亭参加了“名家表演”。
  虚心拜访各位前辈 整理四通捶拳资料
  为将四通捶整理成系统性的权威资料,李玉亭虚心拜访了潍坊地区的四通捶前辈们,撰写成文并申报了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来李玉亭认为把四通捶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就是简单地填个表。没想到除了要填写纸质的表格外,还要有成形的详细文字说明及相应的电子版与电子配图。李玉亭说自己文化程度有限,手头也没有现成规范的文字资料,所有的文字资料都得重新整理撰写。
  李玉亭开玩笑说,自己有个好秘书。他说的秘书就是女儿李静,李玉亭演练的四通捶拍成照片和刻录成光盘后,李静给图片写说明和给录像配解说词。李静小时候跟李玉亭学过四通捶,但是现在成家立业了,很少再练习四通捶,可为了帮李玉亭整理四通捶的文字资料,她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扑在了武术书籍查阅上。
  “从前年开始父亲就有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想法,他拜访了很多四通捶前辈,自己写了很多文字性的材料。我很感动,就在业余时间帮着他一块整理四通捶的材料,为了把一些四通捶动作名称写得规范,我经常到新华书店查阅一些有关武术职业方面的书籍,没想到我现在也学到了很多武术的专业知识。”李静说。
  2011年2月,四通捶被列入了潍坊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进行了公示,现正在有关部门的审批过程中。
  打破传内不传外老黄历
  四通捶在潍坊的传承中,边姓、武姓、王姓传人留下了很多四通捶的故事,但是在四通捶的发展史上,也不乏有他姓传人同样留下了很多故事,他们同样传承和发展了四通捶。崔兆凤原来习练长拳,他把边相亭传授的四通捶发展成为“时功四通捶”。武玺珏也将四通捶传给外姓,其中有杜瑞林、陈锡奉等人。边凤池传授四通捶打破传男不传女、不传外姓等老规矩,更注重人品。
  崔兆凤结合长拳发展为“时功四通捶”
  据边凤池介绍,其祖上边相亭除了把四通捶传给侄子边淮外,还把四通捶传给了弟子张开运、张开泰、崔兆凤。张开运和张开泰是边相亭的外甥,由于这层亲属关系,二张学习四通捶是名正言顺的。
  崔兆凤学习四通捶费了很多周折,崔兆凤比边相亭小10岁左右,原来习练长拳,并且武艺不错,当了某西关拳场的武师傅。但他非常仰慕四通捶,希望能拜在边相亭门下。古代的人思想非常保守,边相亭以崔兆凤的拳术已非常不错了,没有必要学习四通捶为由拒绝了。崔兆凤几次三番地求边相亭收他为徒传授他四通捶,边相亭就是不答应。崔兆凤这个人的脑子比较灵活,他求西关街里(当地比较有名望的人)帮自己跟边相亭说情。街里当时在社会上的地位很高,就到边相亭的家里帮崔兆凤说情,希望边相亭能收崔兆凤为徒。由于街里的出面,边相亭答应收崔兆凤为徒并传授他四通捶。
  崔兆凤由于原来有长拳基础,加上自己头脑灵活,他把边相亭传授的四通捶进行了发展,当时称为“时功四通捶”。后来崔兆凤将四通捶传给儿子崔同、弟子吕淮、陈龙池等人,吕淮后将四通捶传给儿子吕洪邦、吕全邦,陈龙池将四通捶传给陈善书,现传人不详。
  边凤池介绍,边家除了其祖上边相亭将四通捶传给外姓外,其曾祖父边淮也将四通捶传给了外姓,其中有三名著名的传人为毕殿明、陈鸿、武玺珏。学有所成后,毕殿明去了外地谋职,具体地址不详,陈鸿据说去了东北地区谋职,具体地址也不详,现两人的传人也不详。
  边凤池退休后,除了搜集整理潍坊地区流传的有关记载四通捶的文字资料外,还经常关注一些专业武术期刊有无相关文章。有一次,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四通捶起源于青岛,青岛有对四通捶的相关记载。边凤池辗转联系到作者,希望揭开四通捶及冯立望的很多谜团。结果让他大失所望,作者是通过道听途说撰写的文章。
  代代相传,武家王家外姓高徒不少
  据武法义介绍,其曾祖父武玺珏除将四通捶传给儿子武化喜外,还传给了弟子杜瑞林、陈锡奉等人。杜瑞林是武玺珏的高徒,当年在潍县沙滩卖“大力丸”的一代跤师佟顺禄,与其关系融洽并对其功夫称赞极高。杜瑞林曾受聘去青岛第十八武术习练所,任武术教习。陈锡奉字晋卿,能武擅书。1932年,民国潍县县政府组织重修潍县志稿时,陈锡奉应社会名流杜佐宸之约,将四通捶中“撕打”一招总结整理成文,但之后此稿下落不明,未能入编。据于效航介绍,四通捶传人王树芝也是著名传人武玺珏之弟子。四通捶还有一传人李钦曾,此人除熟习四通捶外,尚擅太极、形意等拳,并为一代名医,曾在老潍县东关南下河开设诊所。1953年,潍坊市成立体育研究会,李钦曾任副主任。由于李钦曾多才多艺,至于学习四通捶,有人说其是武玺珏的高徒,有人亦说其是杜瑞林的高徒。
  武法义介绍道,其祖父武化喜也有两位外姓高徒王树林(1918—1994)、王明春。据潍坊四通捶第七代传人于效航介绍,其师伯王树林四通捶功夫非常好。1937年底,日军占领了胶东半岛,次年初,潍县又被日军侵占。野蛮的日本侵略者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妄为,其暴行激起了众多热血青年的反抗。王树林是潍县人,对日本人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决定投奔游击队打鬼子,谁知碰到了一股土匪。土匪头子看王树林有点本事,就要王树林去弄把枪来,说只要弄来了枪,就让他入伙。王树林回到潍县县城,当时城门口有日本兵的哨岗。一天下午,王树林悄悄地来到了城门岗哨门口,二话不说就对日本哨兵出手了。据说当时把那个日本兵打得满脸是血晕倒在门口,王树林夺下枪就往城外的树林里跑。王树林加入了土匪帮。后来王树林就一直在这一带活动,解放后还为这事儿挨过斗坐过牢。而王树林痛打日本兵的行为,当时在潍坊还是大快人心的。
  据王世忠介绍,其父王明春除了将四通捶传授给自己及弟弟王勇、王世杰外,其父亲的弟子还有李乃珩、于效航、武法义、武法育、武法兴、马田芝、李传兴等人,其中于效航为发展四通捶做出了杰出贡献。四通捶在传承过程中,由于成形的文字资料记载较少,大部分传人的故事都是一代代的习练者口授而成,所以可能也有传人被遗忘。
  打破老规矩,教授四通捶更注重人品
  谈到四通捶传男不传女、不传外姓等老规矩,边凤池老先生说主要是旧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封建思想造成的。旧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认为女儿出嫁后生儿育女随夫姓,女儿不是自己的“根”,所以很多四通捶传人宁愿把技艺传给本姓祖侄们,也不愿将技艺传给女儿被带到异姓人家。旧社会的女孩自幼就被逼缠足裹脚,三寸金莲的小脚根本不适合习练武术。
  拳术不传外姓,除了正统思想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怕外姓人随便改拳路和惹事。边凤池说:“据老人们说,崔兆凤跟我祖上边相亭学习了四通捶后,由于他原来有长拳基础加上自己头脑灵活,把边家四通捶的某些动作进行了改变,发展成了时功四通捶,当时边家的很多传人都找过崔兆凤,不允许他传授时功四通捶,原因就是怕四通捶变了味。现在潍坊有很多人教授四通捶,有人学了四通捶后,就问我正不正宗,我认为某些动作有所区别这很正常,历代传人对原来四通捶的某些动作进行了改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对不是乱改的。”边凤池解释说,旧社会拜师学艺都有拜师帖子,一旦徒弟惹是生非了,师父就受到连带责任的处罚。
  “我爷爷边毓才授徒时,还是很讲究这些老规矩的。我父亲边荣就不这样了,只要有人想跟着学,人品好的话就教。我父亲告诉我,只要有人愿意真心实意地想学四通捶,只要人品好就不要保守。我现在教四通捶,只要人品好,不论男女老幼还是外姓我都教。只有更多的人习练四通捶,才能更好地将四通捶发扬光大。我也不反对对四通捶进行发展,由于习练者本身的体质、悟性等原因,对四通捶的某些动作进行改变这很正常,社会都在发展,四通捶也应该随着社会进行发展。”边凤池说。
  本期图片 本报记者 王来臣 提供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人文潍坊
回复 引用 顶端